【東籬】我的(隨筆)
許多人應(yīng)該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和感受:一起和朋友去買綠植,買回來后認真栽培和細心呵護,可是這綠植開出來的花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模樣,也沒有朋友一起買回來的綠植好看,這時不免心有疑問:為什么我的植物就沒有別人的好看呢?同時對自己購買的植物也有了看法。
豈止是自己種養(yǎng)的植物,自己的孩子若是學習成績好且又懂事,必定會成為自己驕傲的資本,與人談起來更是眉飛色舞,得意溢于言表;相反若是自己的孩子沒有出息,自己便很沒有信心也不好意思跟他人去談自己的孩子。
事實上,世界上、生活中一切與己有關(guān)的東西,特別是那種冠以“我的”某某事物,更是自己寄以情感、密切關(guān)注的對象,一旦這些事物發(fā)生變化,自己的情緒也會隨之波動。諸如我的學校、我的單位、我的家庭、我的愛人……不一而足,在生活中能被冠以“我的”事物不勝枚舉。
小時候,語文老師一定布置過而你也一定寫過“我的——”半命題的作文;這種作文雖然有一定限制,但同時給了學生更大的想象和發(fā)揮空間?!拔业摹笔亲钍煜さ模赡芤彩亲钅吧?,一旦打開,就有很多的話要說。
以此篇作文論,大可以寫我的祖國、我的城市、我的家鄉(xiāng)……小可以寫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小貓、我的小狗、我的玩具??傊?,你越熟悉的,覺得有感情的,你寫得越生動。
“我的”基本上分兩大類,一種是“屬于我的”,比如我的花、我的手機、我的一段旅途時光等等,一種是“我屬于的”,比如我的家、我的學校、我的單位……最近有部電視劇叫《我的體育老師》,電視劇我沒看過,但這個句式明顯強調(diào)是“我的”而不是體育老師。
“屬于我的”事物有的是與生俱來的,如我的手、我的臉,但還有大部分事物是后天獲得的,比如各種家具、家電、衣服等等,或是別人贈與、或出錢購買、或撿拾而來的,不一而足。
那些擺在商店里的貨品具有經(jīng)濟價值,還各有其美學價值和實用價值,但是它們的實用價值大都是被人購買后才發(fā)揮出來;更為重要的是那些貨品一旦被人購買后,除了實現(xiàn)它的各種價值,更為奇特的是它被人類賦予了各種情感——如喜歡和厭惡;你的愛人送你一塊手表,你一定會珍惜不已,這樣的一塊表如果有所損傷,你又會心疼不已,再過一段時間若壞了,那內(nèi)心又必定很不舒服。這樣的一塊手表正因為是“我的”,因而帶來了你的各種感情變化。如果那塊手表只是靜靜地躺在商店的柜臺里而沒有被購買回來,便是被人偷了、進水了、摔碎了,跟你沒半毛錢的關(guān)系;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塊手表,也跟你沒有一絲一毫的關(guān)系,因為它并不屬于你。
買回來一盆花,擱置在陽臺上,期待著它的成長和開花。因為喜愛,因為期待,還要到網(wǎng)上查它的習性——是喜陽還是喜陰,是喜干還是喜濕,偶爾拍上幾張照片發(fā)發(fā)朋友圈。可是你等待了許久卻不見其開花,或者開的花并不是想象的那樣,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失望、不值,甚至有些后悔將它買回來……各種情緒,都不過是因為這盆花是“我的”。
“我屬于”的事物,是因為你對之有了認同感,承載了你的喜怒哀樂,同時對其寄予深厚感情,你才認為你是屬于它之一分子。比如城市、比如家鄉(xiāng)、比如學校,比如一段時光。網(wǎng)上流傳著這樣的言論:所謂母校,就是那個酒醉后自己發(fā)牢騷報怨而卻容不得別人說半句壞話的地方。這是一個什么樣的邏輯呢?因為那是自己的母校,那里有過“我的”喜怒哀樂,只有我才有資格去評判,你外人有什么資格去評論呢?
顧言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不認同清這個朝代,但是他對這個國家有著深深的愛,他的心里有“我的國家”觀念,雖然反清復(fù)明最終未能成功,但是他始終心懷天下,到處考察民情,積極探索“國家治亂之源,生民根本之計”,為這個國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貢獻。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一詩里有“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的句子,正是因為它認為這塊土地是屬于自己的故土,寄托和承載了自己的情感與希望,因此這塊土地不可能是歐洲的一塊土地。
古有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近代有朱自清不食美國的救濟糧,兩者其實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那便是對家國的認同感——伯夷、叔齊只認商朝,朱自清只認中國,這便是一種氣節(jié)。有些人執(zhí)意要移民,但是錢學森在得知中國解放后卻一心要回國,這也是價值認同與否、愛國與否的區(qū)別。911事件的主謀穆罕默德·阿塔在歐美求學生活很多年,而且還學的是城市建筑學,正是信仰的不同、價值的不認同,他才實施了震驚世界的事件。
對一座城市并不認同,你便不會為之操心,也不會想到為這個城市做點什么。如果給你看這樣一幅圖片:垃圾遍地、空氣污染、污水橫流,這樣的環(huán)境你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震驚、憤怒、心痛、厭惡?如果告訴你這樣的一個場景不過是外國某個貧民區(qū)的場景,你也許瞬間便會變得輕松許多;如若告訴你這個場景是在“你自己生活的城市”,你肯定心情會沉重許多。當然,也有些生活在這個城市里的人會說:這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關(guān)我什么事。如果有這樣的言論你也不必驚訝,那是他自己對這個城市沒有認同感,那些環(huán)境畢竟還沒有影響到他自己的生活;如果這些就發(fā)生在他自己生活居住的小區(qū),他就不這樣認為了。
“我的”,這個概念對于人大概是與生俱來的吧,因為我兩歲的小兒子已經(jīng)知道什么東西是他自己的了。他會拿著自己的玩具說“我的玩具”,如果別人要拿走,他是不允許的。動物也會有我的這種概念,比如河馬的領(lǐng)地,它認為是“我的”,因而絕不允許其他動物入侵。
我的有種不容侵犯的意味,你翻動他人物品,他人一句“我的!不要動”便有種劍拔弩張的感覺。《誰動了我的奶酪》雖然講的兩只老鼠與兩個小矮人尋找奶酪的故事,但是國人卻將之演繹成“我的奶酪你別動”的道理。
這世界上的東西,除了自然界或城市里的公共部分,都可以用“你的”和“我的”來區(qū)分的,這里有非常明顯的界線,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一旦隸屬關(guān)系不明確便可能產(chǎn)生糾紛。這世界上屬于我的只有極少部分的事物,而且這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東西都不可能成為我所有,當然有錢人擁有的物質(zhì)上更多些,但是有些人卻使盡手段(坑、蒙、拐、騙、盜、搶)讓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成為自己的,這不過是一種自我的私欲罷了。
事物與人正因為有“我的”屬性,我便免不了要與其他同類事物或人進行比較,一旦勝出,便覺得驕傲自豪,而如果不敵他人,便心生沮喪,同時還可能對“我的”也不喜歡起來。比如孩子,若是自己的漂亮又懂事,學習成績又好,你自然欣慰、高興、驕傲,為之付出也心甘情愿,但是如果達不到你的預(yù)期,不免失望、怨恨、無奈,便是為之付出也缺乏了動力。
我的**,雖然是屬于你自己的,你可能影響他(它),但是他(它)又有屬于自己的本質(zhì)屬性,他(它)會按自己屬性發(fā)展而不可能完全按你的意愿去發(fā)展,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即便你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過多的干涉他(它),倒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事物的發(fā)展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軌跡,影響進而引導(dǎo)而不過于干涉他(它)是最好的態(tài)度。
我的**,其實還有可能是別人的**,是大家的**,基于這種屬性,所以當你對“我的**”是一種觀念和看法時,但是大家或別人卻可能是另外一種看法,這是再正常不過的。
世界之大、世界之繁華、世界之精彩,皆因有了“我”的存在,萬事萬物才顯得有意義,離開了“我”,一切皆無——有我有世界,無我無他人,大概是這樣的吧。其實這并非陷入“自我”的情緒中,我,必然和周圍的他發(fā)生關(guān)系,從我出發(fā),設(shè)身處地,考慮別人,以我的感受理解別人的感受,這才是生活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