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人生家園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園】面向內(nèi)心的朝圣(散文)

編輯推薦 【家園】面向內(nèi)心的朝圣(散文) ————行走在人生的邊緣系列之八


作者:松江泛舟 白丁,40.3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90發(fā)表時間:2024-09-14 10:53:32
摘要:西藏之旅是一段神奇的旅行,不僅見識了大自然的瑰偉絕特,更是領略了人們對信仰追求的虔誠與執(zhí)著,并且不自覺地走上了自己內(nèi)心的朝圣之路。

【家園】面向內(nèi)心的朝圣(散文) 面向內(nèi)心的朝圣
  
  
   時光荏苒,歲月倏忽。轉(zhuǎn)眼間又是九月份了。去年的九月,我跟老伴阿香專程去了一趟西藏。我們先是到了西寧,在那里玩了兩天,重點看了塔爾寺和市內(nèi)有特色的幾家博物館,吃了具有西域特色的美食。到了晚上便登上了開往拉薩的列車,向西出發(fā),先是到了格爾木,然后一路向西偏南奔向那塊神奇的地方。
   西藏,這片離天最近的土地,一直以來都像是一個神秘而又圣潔的夢境,縈繞在許多人的心頭。包括我在內(nèi)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抱著一種好奇的心理決定去看看的,因為那里有太多的在內(nèi)地無法看到的人與事和難以領略的風景。僅憑這些就足以令人心馳神往,如果再有了某種朝圣的感受,那么收獲就更是無與倫比了。此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西藏那些巍峨圣潔的雪山;仿佛能一眼看穿天空的藍天白云;那清澈見底的湖水倒映著藍天白云和雪峰,令人感到目眩,使你辨別不出上下哪面是湖水,哪面是天空;那些虔誠的藏人,三步一匍匐地向著布達拉宮的方向如蟲子般蛄蛹前行,有的還帶著剛會走路的孩子,其虔誠之心,不是親眼所見,令人難以置信。再看看那道路上的條石,已經(jīng)被磨得油光錚亮,說明有難以計數(shù)的人在這上面爬行過了。再加上稀薄的缺氧環(huán)境以及由此帶來的幾乎難以克服的高原反應,無時無刻地都在沖擊著人們的肉體與靈魂?;貋砗螅蚁穹雌c一樣細細地咀嚼品味那些無以言說的感覺,印象日益清晰,感悟逐漸加深,以至于到現(xiàn)在不得不將其寫出來,否則就成了一個不小的負擔和必須償還的債務一樣。
   經(jīng)過了近一年的發(fā)酵,在西藏獲得的那些影像已經(jīng)在我的腦海里和內(nèi)心中開始逐漸地模糊了,其中的許多記憶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諸多的問題縈繞在心中,其中最多的是集中在這樣三個問題上:你是誰?你想要什么?你要往哪里去?這些問題都是由西藏的特殊環(huán)境,如雪山、藍天、寺廟和僧人那里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的,都是涉及靈魂之問的哲學乃至宗教問題。對這些問題的任何思考與探究,毫無疑問地構成了一種人生的朝圣之旅?;赝舜胃安芈眯校雌饋硎且淮纹胀ǖ穆糜?,但是,那里展現(xiàn)的雪山、藍天、凈湖、喇嘛、藏民等都無不透著某種靈性,向游人訴說著天人合一的道理。而對這些道理的咀嚼與回味就使得我在不覺中走上了一條洗滌自我內(nèi)心的朝圣之路。
   皚皚雪山,就是西藏人內(nèi)心神圣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對于藏民來說是極其神圣的存在,許多人一生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夠拜謁這里并奉獻上自己的心意。他們磕著長頭,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后前行一步;雙手繼續(xù)合十,移至前面,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伸,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然后全身匍匐,額頭輕叩地面。如此周而復始。信徒們就是用這種方式表達著對佛主的虔誠與敬仰,同時也是一種自我的修行與磨礪,體現(xiàn)了他們信念的堅定和對精神追求的執(zhí)著。藏族人對雪山有種如神一樣的崇拜,在許多大山的朝陽一面,都飄掛著白、黃、紅、綠、藍五色繽紛的經(jīng)幡,象征著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風每吹動經(jīng)幡一次,就相當于念了一遍經(jīng)文,寓意著祈求福運隆昌,消災滅殃。從敬畏大自然和凈化心靈的角度看,巍峨的雪山就是每個人心里都有的“布達拉宮”。前不久,我認真地看了俞敏洪與王石的對談視頻,其中談到王石先后在2003年和2010年,也就是在他52歲和59歲時兩次登上珠峰,創(chuàng)造了中國人登珠峰年齡的最大記錄。這樣的壯舉,著實令人敬佩。據(jù)悉,在這兩次登珠峰之前,他已經(jīng)在青藏高原登過了13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正如他自己說的,第一次登珠峰的確有一種逞強的心理,但第二次則主要是為了戰(zhàn)勝自我。有人說,登上珠峰標志著人類將珠峰踩在了腳下,征服了大自然。我完全不贊同這樣的觀點。不管人類登上了珠峰多少次,對珠峰來說都算不了什么,登不登,登多少次,珠峰就在那里,沒有任何的變化,而人類自己卻有太多的人倒在了攀登的路上。因此,人在大自然面前絕對是一個極其渺小的存在,妄圖征服,甚至叫囂將珠峰踩在腳下,這是一種不自量力的無知狂妄。實際上,王石的這兩次登頂,都發(fā)生了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驚險事件,我寧愿相信,要不是他擁有的特殊保護措施,很可能躲不過這兩次厄運。所以,王石的態(tài)度是對的,登上珠峰最主要的目的是戰(zhàn)勝自我,說到底是自我精神境界的一種磨練與升華,而且是在更深廣的程度上對大自然的一種親近與友好??梢姡谕跏砩?,我們是不是也領略到了一種宗教般的狂熱與虔誠呢?誰又能說,登珠峰不是他的一種朝圣呢?據(jù)說,他目前正在做著第三次登珠峰的準備,打算在2032年,他81歲的時候,打破人類攀登珠峰80歲年齡的世界紀錄。讓我們期待并祝福他吧!中國還有一個盲人,名叫曹晟康。他已經(jīng)獨自走了世界上的許多個國家。2008年,他僅憑一只盲杖登上了布達拉宮的最高處,贏得了在場人們的歡呼。他有一句名言,叫做:“我看不到世界,但是要讓世界看到我?!彼?,從那些藏民身上,從王石和曹晟康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西藏的雪山,清澈的羊卓雍措湖和雄偉的布達拉宮等獨特的歷史、文化及自然存在對人們的那種神一樣的魅力。在人們趨之若鶩的朝圣般行動里面,無不透著關于“你是誰?你想要什么?和你要往哪里去?”的各種回答。我理解這些恰是人們到西藏去的根本動力之所在。
   參觀布達拉宮絕對是一件令人記憶深刻的事
   到西藏,沒聽說過誰沒去看布達拉宮。除了旅游團專門安排的外,我自己還抽時間在白天和晚上各去看了一次,自由行的感覺,尤其是看布達拉宮的夜景真的是不一樣。布達拉宮坐落在拉薩市區(qū)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宮殿式建筑群。它依山而建,群樓重疊,具有鮮明的藏族風格,氣勢恢宏。布達拉宮不僅是西藏的標志性建筑,更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瑰寶,它端坐在瑪布日山巔,訴說著千年的歷史與宗教的輝煌。從最初的吐蕃貴族府邸到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總寺院,布達拉宮見證了西藏政治、宗教和文化的演變。它已經(jīng)成為所有藏族民眾心中的盛殿。我想其神圣的程度絕不亞于穆斯林的麥加,耶路撒冷的圣殿山和阿克薩清真寺。
   由于每天到這里朝覲和參觀的人數(shù)眾多,實行的是預約制。每天上午九點半到下午三點半,每次放入的人是有規(guī)定的,一定要按照門票指定的時間到達進入,錯過就不好辦了,運氣好也許還能進去,否則就得再約明天或后天了。表面看,布達拉宮只有三層折返式階梯,每層長不到100米,坡度也就是30度左右。但是在缺氧的環(huán)境下,對于內(nèi)地人來說,攀登起來也是很費勁的,幾乎沒有一口氣就能登上去的,中間要停下來喘好幾次,有的人干脆就坐下休息好長時間才能再站起來慢慢前行。尤其是接近到門口時,不少的人都有打退堂鼓的念頭。
   進到里面才發(fā)現(xiàn),更困難的還在后頭呢。就總高度來說,里面要遠高于外面。布達拉宮的建筑,里面除了承重墻外,幾乎都是木頭搭建的,尤其是地板和樓梯完全是木制的。多數(shù)樓梯不僅很狹窄,只能單人通過,更艱難的是近乎于90度的坡度,需要手腳并用才能上去。由于人很多,下面的人幾乎是頂著上面人的腳跟,一級一級地爬行。試想,在缺氧的情況下,該是一種什么樣的窘境啊,而且還只能是順著人流前行,想要獨自返回是決然不可能的。此時,我跟老伴緊緊地靠在一起,很怕誰走丟了。其實,在宮里面前行,由于空間有限,再加上氧氣稀薄,每走一步都很艱難,我真的擔心有誰在爬樓梯的中間堅持不下去要往回走,這就很麻煩了,好在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倆在中間算是年紀大的,但我們在行進中一點也不比那些年輕人差,至少我倆的精神狀態(tài)一直很好,以至于周邊的人都很羨慕我倆,問我倆多大年紀了,向我們投來了敬佩的目光。
   宮殿里的僧人并不受走廊行人的影響,他們都在專心地念誦著佛經(jīng),四周點燃著無數(shù)的酥油燈,空氣里交織地彌漫著酥油的香味和游人散發(fā)的汗味,空氣極端的污濁,再加上缺氧就更加令人苦不堪言。一些前來朝覲的外地藏族人,手里拿著酥油壺,在不停地為油燈添加酥油,還有的人往功德箱內(nèi)投錢,也有的將手里的哈達獻在了佛龕下面。宮殿的高度不知道有多少層,反正是一會兒一爬樓梯,所謂的參觀,根本就沒有駐足仔細觀看的時間,只能是順著人流向前行走,許多地方還不允許拍照,所以在里面就基本留不下照片。整個在里面的行程大約有兩個小時,其實是很辛苦的,如果身體不好,還真的不容易堅持下來。待走出宮殿,來到后山,重見天日的時候,盡管空氣中的含氧量不高,但是也頓感呼吸的順暢和新鮮空氣的香甜。
   無論如何,布達拉宮在藏族信眾心里擁有至高無上的宗教地位,對于牧區(qū)許多虔誠的藏民來說,一生中能夠朝覲一次布達拉宮是非常重要的目標。為了展示自己的虔誠,個別信徒不惜成百上千公里都磕著長頭,用長達數(shù)年的功夫,風餐露宿,三步一匍匐地奔向布達拉宮。這種行為源于他們對宗教的虔誠和堅定的信仰,在他們心中,這樣的朝圣之旅是一種修行和積累功德的方式,能夠讓他們的心靈得到慰藉和升華。對于這些信徒來說,能夠完成這樣的朝圣之旅是他們一生的重要目標和精神追求。這才是無與倫比的真正朝圣,這種執(zhí)著追求和虔誠表達精神值得每個有追求和信仰的人學習。
   西藏稀薄的缺氧環(huán)境對所有人來說何嘗不是一種修行?
   內(nèi)地人到西藏的最大挑戰(zhàn)不是山有多高,路有多遠,而是由于空氣稀薄而產(chǎn)生的高原反應。比如在進藏的路上,火車行駛到唐古拉山口時,這里的海拔是5231米,我隔壁包廂的一位跟我年齡相仿的老同志就適應不了了,導致隨車醫(yī)生過來救治,后續(xù)的情況怎么樣我不得而知,反正下車的時候沒看見他。到拉薩后,我們住的賓館距離八廓街僅一公里多點,吃過晚飯,我就帶著老伴出去逛街了,一直到八點多才回去。在這幾個小時里,我倆都沒覺得有啥不適應的,一切正常。待十點多準備休息的時候就開始有感覺了,先是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接著是頭疼、頭暈。越是平靜的時候,感覺越明顯。我用手表和隨身攜帶的血氧儀測量了一下血氧飽和度,結果顯示僅有85%,正常情況下應該是95%—100%。接著又測了一下心率,達到了110次/分鐘。這樣的情況是我從未遇到過的。由于心慌和呼吸急促,導致根本無法睡覺,只好安靜地躺著,過了凌晨三點多才迷迷糊糊地睡著了。到六點多就醒了。從此以后,基本都是這樣,真正的睡覺大都是在趕路的車上解決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羊卓雍措的山頂,那里是海拔4998米,感覺心跳得很厲害,每次走上坡路時都得先做幾次深呼吸才能上去。在那里停留了大約一個小時,還可以,沒到堅持不下去的地步。這是我在西藏的極限高度,以后的各處景點都沒有達到這樣的程度。這樣的高度過來后,也許是心理的作用,在后續(xù)的活動中,我的高反感覺就不明顯了。
   對西藏的這種高原反應,我的體會是,它是公平的,對每個人都一樣,你越是害怕就越是感覺很嚴重。我同車的幾個年輕人都買了氧氣罐隨身帶著,還是怕得要命,以至于晚上去了醫(yī)院,結果扎了針、吃了藥還是一樣。后來他們也不在乎了,實際上也沒有啥事。這里最關鍵的是因素是個人的身體素質(zhì),心肺功能是否健全。高原反應是人體的一種正常應急機制,空氣含氧量低,必然要加快呼吸和心跳的速度以保證人體對氧氣的需求。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心肺功能不健全或不能承擔這樣的負荷,當然就不行了。如果沒有出現(xiàn)危急的情況,大可不必嚇得夠嗆,這種情緒反倒會起副作用。這里面有一個很樸素的道理,長期生活在藏區(qū)的內(nèi)地人,他們?yōu)楹螞]問題呢?就是時間一長,適應了。這就說明,對于一個正常的健康人,這種高反是正常的,也是可以適應的,一般不會有啥危險。對于這次進藏,我倆還有一個挺大的收獲,不僅是檢驗了我們的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鍛煉了我倆的心肺功能。一周多的時間,心臟和肺部都在超負荷地工作,對這兩個重要零件是一個很好的鍛煉,由于血液循環(huán)的加速,體內(nèi)的新陳代謝速度也必然要加快,這也是清除體內(nèi)垃圾的絕佳機會。試想,這樣的身體理療機會是多么的難的呀。
   從精神層面看,這種相對惡劣的高原環(huán)境,人們要想適應并正常地生活下去,必然需要擁有一個強大的精神支撐,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钡牡览?。這里的雪域高原,稀薄的空氣,貧瘠的土地,虔誠的信仰和不屈的人民共同修煉了這片神奇的地域,形成了特有的西藏文化。而每一個來到西藏的人,都要在特有的高反引領下,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了一次難得而寶貴的精神與靈魂的洗滌。人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一種珍貴歷史文化瑰寶,必然地要匯聚成中華民族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行萬里路同讀萬卷書一樣,這是幫助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途徑。景色不會說話,但是,這路我們走過了,就是過了一次靈魂的生活,有了一次難忘的經(jīng)歷。走過了這條路,也相遇了一個個不同的人,從終極的意義上說,我們何嘗不是一個朝圣者呢,盡管每個人都走在不同的朝圣路上,有著各自的朝圣目標,但是,只要是朝著自己的內(nèi)心發(fā)力,就不會感到孤獨,因為在沿途我們都看到了相同的風景,都收獲了不同的感悟,也都為自己今后的朝圣之旅增添了新的能量。
   初稿完成于2024年9月13日,14日修改定稿
  

共 5224 字 2 頁 首頁12
轉(zhuǎn)到
【編者按】《面向內(nèi)心的朝圣》帶我們踏上一段充滿靈性與感悟的西藏之旅。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生動地描繪了西藏這片神秘土地上的壯麗景色、虔誠的信徒以及獨特的文化魅力。從西寧的塔爾寺到開往拉薩的列車,再到巍峨圣潔的雪山、清澈的湖水和令人敬仰的布達拉宮,每一處都散發(fā)著神圣的氣息。文章不僅展現(xiàn)了西藏的自然之美,更深入探討了人們在這片土地上所經(jīng)歷的精神洗禮。無論是信徒們?nèi)揭毁橘氲某ブ?,還是王石攀登珠峰的壯舉,亦或是曹晟康的勇敢前行,都讓我們看到了人們對自我的挑戰(zhàn)和對內(nèi)心的追尋。同時,作者也深刻體會到西藏稀薄的缺氧環(huán)境對人的修行意義,從身體到精神,都是一次難得的磨礪。這篇文章讓我們在領略西藏之美的同時,也引發(fā)了對人生朝圣之路的思考,值得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揪庉嫞禾餂_】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田沖        2024-09-14 10:54:41
  這篇文章如一幅絢麗的畫卷,將西藏的神秘與壯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作者以親身經(jīng)歷為線索,帶領讀者領略了西藏的雪山、藍天、湖水以及布達拉宮的神圣。對信徒朝圣的描寫細膩而深刻,讓我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文章中對王石和曹晟康的事跡敘述,進一步凸顯了挑戰(zhàn)自我、追尋內(nèi)心的主題。在描述參觀布達拉宮的過程中,細節(jié)豐富,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同時,作者對西藏缺氧環(huán)境的思考,富有哲理,使文章更具深度。整體而言,這篇文章語言生動,情感真摯,既有對自然風光的贊美,又有對人生意義的探尋,是一篇引人深思、值得品味的佳作。
出版長篇小說《迷局》(入圍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散文集《春暖花開》詩集《守望家園》。西安市新城區(qū)作協(xié)主席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