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走筆道教圣地龍虎山(散文)

精品 【流年】走筆道教圣地龍虎山(散文)


作者:舟自橫 童生,776.3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838發(fā)表時間:2024-09-27 23:15:40
摘要:中國本土的道教興盛東漢末年,衰落于清朝中葉。而泊來印度佛教卻經(jīng)久不衰,寺院遍布名山大川,教徒眾多。灑家慈悲為懷普渡眾生,佛教渡來生的主觀唯心主義轉(zhuǎn)世思想更具有滲透力。而道教哲學思想高深,休養(yǎng)生息,行滿功成,羽化登仙,修煉成長生不老更多享受今生。道教所追求的“得道成仙”是虛無縹緲的,畢竟誰也沒有見過神仙,便否定了道士所追求的仙境,道教也就漸漸失去了蠱惑力。

【流年】走筆道教圣地龍虎山(散文)
   早就想去江西鷹潭貴溪龍虎山探幽中國道教興衰秘訣。精心做攻略,準備自己喜歡吃的食物,為了不疲勞駕駛,計劃在龍虎山住宿一夜,頭天預定好了旅游中心附近的民宿。
   9月17日,中秋,黎明時辰從夢中醒來,洗漱完六點半準時出發(fā)。在這個時間段高速公路車流量不很大,基本上頂格疾駛。一路向南,秋高氣爽,天空飄過云霞如影相隨,宛如怒放的玫瑰花瓣,高速公路兩邊樹木開始泛黃透紅,秋色漸濃,氣候宜人。三小時后到了預定的民宿。泊好車安頓好住宿,民宿老板告之隔街就是龍虎山旅游中心。我背上雙肩攝影包,橫過街道,幾分鐘來到龍虎山旅游中心。
   龍虎山虎踞龍盤,可謂藏龍臥虎之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張?zhí)鞄熢缙谠鴶y母居住龍虎山無蚊村,夏日蚊子猖獗,他孝敬母親,經(jīng)常用大蒲扇驅(qū)趕蚊子,口念咒語,竟然把一個村莊咒成無蚊村,讓龍虎山籠罩一層神秘的色彩。
   乘坐景區(qū)觀光車在無蚊村下車,踏上木制階梯入無蚊村,沿著一條狹窄青石板路穿腸而過。村中果然如傳說中夏涼冬暖,清風暖陽,涼爽幽靜。不要說蚊子,就連一個蒼蠅也瞧不見。也許白天感受不到蚊子的存在。而村中屋舍簡潔干凈一塵不染,屬于典型的贛派馬頭墻民宅,古樸古素,錯落有致。遇有岔路口,路牌箭指右邊為天師孝母坊,驅(qū)步百多米,一座舊式民宅邊門門楣寫有“天師孝母坊”五個大字。
   步入古香古色天井式老屋,從斑駁蒼白木雕舊跡中透過歲月滄桑,這應(yīng)該是有年頭的老宅。張道陵后代統(tǒng)稱天師,也不知啥年代的天師在此居?。康谒拇鞄熼_始建有氣勢宏大天師府,不可能攜母住居鄉(xiāng)野偏僻小村子里。這老宅頂多百年歷史,倘若是張道陵攜母居住地,一千多年時光風侵雨蝕,估計早就化為一堆殘墻斷壁的廢墟。為了讓天師顯靈,故意杜撰出一個天師孝母坊的故居吸人眼球,讓這個巴掌大的小山村充滿了道法靈性,而孝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美德。
   倘祥村子里,村子呈敞開式面對瀘溪河,順一條狹窄山谷出村,正是喇叭風口地勢,風從空曠河面吹來,風和日麗,微風輕拂。據(jù)說當年張?zhí)鞄熓履钢列?,每到夏天,為了使母親免受蚊叮之苦,便不停地為母驅(qū)逐蚊子,至今這個村莊里都沒有蚊子。
   中國特色的道教,入道做道士依然可以孝敬父母娶妻生子,區(qū)別佛教皈依剃度出家六根清靜徹底斷了紅塵之念頭。
   那個寫了《送別》歌詞和譜曲大學老師李淑同,事業(yè)和家庭雙圓滿,他竟然剃度皈依佛門。年輕漂亮日本籍妻子尋遍蘇杭兩地,終于在杭州靈隱寺找到了出家的丈夫李叔同,這是兩個人相愛的第十一年頭。李叔同決意已定,連寺門都沒有讓雪子和兒子進去。雪子對著關(guān)閉的大門悲切責問道:“慈悲對世人,為何獨獨傷我?”這是多么令人心碎一幕。
   道教和佛教同為教人修身養(yǎng)性趨人向善,在對門人身體束縛上卻截然不同。皈依佛門七情六欲戒個干凈,四大皆空,更不用說娶妻生子孝敬父母。相比之下,道教在吃喝婚配上沒有這么多清規(guī)戒律。道教正一派可娶可嫁,酒肉穿腸過,心中有道,男人入了道可以娶妻,女人入了道可以嫁人。而道教全真一派卻要求像佛家一樣,絕不能婚配吃葷。張道陵創(chuàng)立的道教屬于正一派。如果讓我選擇道教還是佛教,也許紅塵末了情,我會選擇道教正一派。
   村落三面峰巒環(huán)抱,一面臨水,因地理環(huán)境局限,村中沒有啥子樓房新屋,民居小巧玲瓏,綠樹蔥蘢,大多是青磚木質(zhì)房。整個村落依山傍水,風景優(yōu)美,得天獨厚自然環(huán)境,村莊一年四季氣候溫和濕潤,好一個世外桃源隱居之地。抑或那個剛出道身裹青衫素衣的張道陵,在創(chuàng)業(yè)之時確實住居過無蚊村,留下為母驅(qū)蚊精美佳話。
   據(jù)載村子為許真君的后裔,也稱許家村。許真君為晉代道士許遜,那個傳說中的許遜鎮(zhèn)蛟斬蛇為民除害,道法高妙厲害,聲聞遐邇,被尊為凈明教教祖。許遜后人隱居山林占據(jù)風水寶地,子孫后代靠打魚種田為生,因為承繼了道教遁世的思想,清靜淡泊,村里人多長壽,又有長壽村之稱。
   穿過村中小廣場便來到村前瀘溪河畔,村前靜靜流淌瀘溪河水,水面碧波蕩漾。瀘溪河發(fā)源于武夷山,好似一條逶迤飄逝的玉帶纏綿在龍虎山脈,構(gòu)成了“一條澗水琉璃合,萬疊云山紫翠堆”綺麗風光。
   河畔古樹蓬勃如傘,久久矗立在蘆溪河濱樹蔭下,居高臨下俯視山水相連瀘溪河,河中竹筏滿載游人川流不息漂流而下,仿佛人在畫中游,竹筏在仙境漂的愜意。我也打算探幽上清古鎮(zhèn)后來一次泛舟瀘溪河。
   原路出無蚊村,在路旁等待區(qū)間車前往正一觀,再轉(zhuǎn)車至上清古鎮(zhèn)。頭頂火辣辣的陽光,感覺無蚊村外明顯有些炎熱。我躲在樹蔭下拿出杯子喝了幾口水,眼前飄來風姿各異俊秀的山峰。丹紅的山嵐高低排列組合,形成了龍虎山獨有奇形怪狀峰巒疊嶂,山峰四周草木茂盛。
   在候車時遇見當?shù)厝藛柕溃簾o蚊村夏天真的沒有蚊子?當?shù)厝松衩匦α诵Γ翰皇菦]有蚊子,只是蚊子很少,村中四周生長野生的古樟樹和桉樹,樹林里散發(fā)的味道可以驅(qū)蚊,并不是張?zhí)鞄熓┓ㄓ么笃稚融s走了蚊子。
   景區(qū)觀光車拐彎抹角出現(xiàn)在眼前,我尾隨游人上了車,在正一觀中轉(zhuǎn)站下車。正一觀是一個比較有規(guī)模的道觀,較之天師府道觀小巫見大巫,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放棄了游覽正一觀,直接乘車去了上清古鎮(zhèn)探訪嗣漢天師府。
  
   二
   觀光車峰回路轉(zhuǎn)漫過一座大橋至上清古鎮(zhèn)。車一停便騰空了游人,眾人一窩蜂消失在中國道教第一鎮(zhèn)。上清古鎮(zhèn)已經(jīng)有上千年的歷史,素有贛派建筑聞名。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記》記載了上清古鎮(zhèn):“北行東轉(zhuǎn)一里,渡溪即上清街,其街甚長。東一里,真人府?!?br />   徐霞客記載的“真人府”也就是天師府。一個人的江湖,關(guān)鍵時刻要有降龍伏虎的本事。道教鼻祖張道陵就有降龍伏虎的本領(lǐng),沒有兩把刷子,龍虎山何以成為中國本土道教名山,香火延續(xù)了近兩千年。
   張道陵26歲放棄了讓當時多少讀書人羨慕的高官厚祿,毅然辭官隱居到洛陽北邙山中精思學道。得道后的張道陵云游名山大川訪道求仙,他南渡到當時的江西貴溪縣云錦山,那時的龍虎山叫云錦山,原本就是江南丘陵丹霞地貌奇山異水,巖石地貌呈褐紅色,綠水青山,風光清幽,為古仙人棲息之地。張道陵就在山上結(jié)廬而居,并筑壇煉丹。傳說三年后神丹成,龍虎現(xiàn),故此山又稱龍虎山。從此,張道陵名聲大振,從者如云,子孫后代修煉成仙,硬是整出一座中國道教第一鎮(zhèn)的上清古鎮(zhèn)。
   流連在古鎮(zhèn)街巷,大紅燈籠高高掛,老街依然是那一條沿河布局幽深的街道,道教鼎盛時期,朝拜布道者蜂擁而至,這些光滑照人青石板路面,仿佛回蕩千百年來朝圣者堅韌不拔步履聲聲,時光磨礪得那么光滑潤和,似乎順應(yīng)了自然與人類和諧的足音。繁華落盡,如今古鎮(zhèn)顯得有些落寂蕭條,我途經(jīng)古建筑和舊碼頭,依稀拾回古鎮(zhèn)道教曾經(jīng)的興盛繁榮。
   古鎮(zhèn)沿瀘溪河東西延伸,街盡,便到了嗣漢天師府,只可惜觀賞不到江南水鄉(xiāng)漁舟點點,也看不到浣紗搗衣女子,孩童戲水。秋天枯水季節(jié),瀘溪河水幾乎斷流見底,水深不及小腿,河床淺灘坑坑洼洼填滿了被河水沖刷發(fā)白的鵝卵石。窮盡幽深的街巷,富麗堂皇嗣漢天師府臨河座南朝北,兩傍洞開金碧輝煌的大門。
   翻開歷史這部天書,東漢時期大地主兼并土地,大量農(nóng)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貧富懸殊,民不聊生,窮愁潦倒百姓為了尋求精神慰藉,他們需要一個精神圖騰,所謂仙人指路,菩薩保佑,道教和佛教消極避世思想,可以麻痹愚昧生活在水深火熱苦難的民眾精神世界,從而得到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推崇,道教和佛教幾乎同時在東漢末年悄然興起。
   相傳張道陵是西漢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功臣張良第八世孫。漢初,劉邦為鞏固家天下誅殺了不少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張良熟知人性可以共苦難以同甘,功成名就后退隱江湖避禍隱世,成就了后人一代道教天師。
   張道陵原名叫張陵,父親張大順好神仙之術(shù),自稱“桐柏真人”。東漢公元34年正月15日,江蘇徐州豐縣阿房村張大順家中誕生了一名嬰兒,與大多數(shù)望子成龍父母不一樣,張大順卻希望兒子將來能追隨先祖張良遠離塵世,登陵成仙,便取名為“陵”。
   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老子寫了一本傳世之作《道德經(jīng)》,是全球發(fā)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與莊子并稱“老莊”哲學。老子姓李名耳。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fā)展具有深刻的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quán)術(shù)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
   張道陵自幼聰慧過人,七歲便讀通《道德經(jīng)》,博通《五經(jīng)》,天文地理、河洛讖緯之書無不通曉,冥冥之中,也就注定了張道陵成為中國道教的鼻祖,創(chuàng)立了五斗米道,奉其道者,須納五斗米,時稱“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眾弟子也就稱張道陵為張?zhí)鞄煛?br />   張道陵的道教以老子《道德經(jīng)》為載體,尊老子為道祖,修身養(yǎng)性,仙風道骨,無為而治是道教核心,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修煉成長生不老之術(shù),更多地享受人生的快樂。
   物換星移,張道陵在龍虎山煉丹創(chuàng)道、編寫道書、廣招弟子和以符水為人治病前后達三十余年,四方從學者達千余人。在張道陵六十歲的時候,聽聞蜀中民風純厚易于教化,便舉家移居四川鶴鳴山。張道陵在巴蜀布道治病,建立起二十四個宗教活動中心,道教開始有了正規(guī)教團組織“正一盟威道”,后世也稱之為“天師道”。
   張道陵修煉道教思想的精髓延年益壽,生命不息,羽化登仙時122歲,可謂長壽之人。在道教文化中,道士是指修行道教的人,追求無憂無慮的自由生活,以成仙為目標。當?shù)朗咳ナ罆r,被稱作“羽化”,意味著修行到極致的道士可以跳出凡人的五行,不再受生老病死的束縛,最終達到成仙的境界。張道陵為天師派第一代天師,在道教中被尊為祖天師。天師職位的繼承采用世襲嗣教制度,子孫世傳其業(yè),一般稱第幾代天師,統(tǒng)稱張?zhí)鞄煛埖懒甑谒拇鷮O張盛,又浩浩蕩蕩回歸遷居江西鷹潭貴溪的龍虎山,世代居住龍虎山上清古鎮(zhèn),建祖庭天師府,延續(xù)千年,香火旺盛。
   嗣漢天師府面對瀘溪河,背倚西華山。氣勢宏大前門廣場正中鑲嵌巨大道教圖騰的八卦圖。道教八卦是一套用三組陰陽組成形而上學哲學符號,其深邃的哲學理解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所謂陰陽八卦,從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角度來說,人要做到陰陽合一,問診把脈,脈虛陰重,脈盛陽足,冷熱失調(diào)。人要修煉出良好的心態(tài),不急躁,不攀比,不從眾,超塵脫俗,與世無爭,良好心態(tài)決定未來,心靜氣和,才能保證天人合一,陰陽平衡,氣血方剛,剛?cè)嵯酀娇勺龅浇】甸L壽,中醫(yī)講究精神療法,標本兼治。所八卦陰陽哲學,矛盾兩個方面,對立統(tǒng)一辯證法,把握事物兩個方面的度,可見陰陽哲學深奧難懂。陰陽八卦圖猶如天上人間的迷宮不知所云。
   跨過門檻,穿過儀門牌坊直通道教祖庭玉皇殿。祖庭右為財神殿,左為斗姥殿,呈品字型。深入天師府二道門,天庭古樹參天,豫樟成林,蔭翳蔽日。玉皇殿階前有一口千年古靈泉井古,也叫“丹井”“法水井”。相傳是南宋第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與南宗五組之一的白玉蟾共同開挖此井。傳說時常飲之,可祛病消災(zāi),延年益壽。不管是否真假,我連忙上前舀了井水飲用,入口果真甘甜清爽。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金身神像。因為殿堂禁止拍照,也就沒有拍攝視頻照片。我悠閑地穿梭在精美建筑殿堂庭院之間,香爐里香火裊裊,四周煙霧氤氳。道士追求超凡脫俗、清靜無為的境界,天師府內(nèi)奇花名木以增秀色,暗寓仙境,置身天師府似乎飄飄欲仙。
   唐朝皇帝自稱為道祖老子的后裔,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確立了道教的皇宗地位,并大力推崇道教,龍虎山正一道迅速發(fā)展。歷代天師華居此地,守龍虎山尋仙覓術(shù),坐上清宮演教布化,居天師府修身養(yǎng)性,世襲道統(tǒng)六十三代一千八百余年,均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冊封,官至一品,位極人臣,形成中國文化史上傳承世襲“南張北孔”兩大世家。
   在天師府參觀一個多小時,一看時間不早,計劃乘竹筏泛舟瀘溪河,再觀看下午四點最后一場千古之謎懸棺表演,便形色匆匆離開了天師府。
   前往觀光車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曾經(jīng)盛極一時道教文化,竟然被同時泊來的印度佛教所替代而衰落下去。正如孔子奠定古代教育家的地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其精華,但也有其糟粕,今天要用揚棄哲學思想繼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道教文化也是如此。
   中國本土的道教興盛東漢末年,衰落于清朝中葉。而泊來印度佛教卻經(jīng)久不衰,寺院遍布名山大川,教徒眾多。灑家慈悲為懷普渡眾生,佛教渡來生的主觀唯心主義轉(zhuǎn)世思想更具有滲透力。而道教哲學思想高深,休養(yǎng)生息,行滿功成,羽化登仙,修煉成長生不老更多享受今生。道教所追求的“得道成仙”是虛無縹緲的,畢竟誰也沒有見過神仙,便否定了道士所追求的仙境,道教也就漸漸失去了蠱惑力。

共 7519 字 2 頁 首頁12
轉(zhuǎn)到
【編者按】在江西鷹潭貴溪龍虎山的懷抱中,道教文化如一泓清泉,潺潺流淌了近兩千年,滋養(yǎng)著這片神奇的土地。本文作者以一顆虔誠的心,踏上了探尋中國道教興衰秘訣的旅程,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龍虎山的神秘與美麗,以及道教文化的深邃與博大。文章中,作者不僅描繪了龍虎山的自然風光,更深入地探討了道教文化的內(nèi)涵。從張?zhí)鞄煹膫髡f,到無蚊村的奇聞,再到懸棺的千古之謎,作者以生動的語言,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世界。在這里,道教的哲學思想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讓人在探幽訪古的同時,也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深的思考。這篇文章寫出了作者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與傳承,同時也讓我們反思,反思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忽視與遺忘。道教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不僅僅在于它的歷史地位,更在于它對現(xiàn)代人心靈的啟迪與指引。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看到了道教文化的興衰,也看到了作者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執(zhí)著。文章以其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充滿神秘與魅力的道教世界,讓我們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寧靜與思考的空間。 最后,讓我們以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作者帶給我們的這篇充滿智慧與感悟的文章,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通過這篇文章,重新認識和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傳承與發(fā)揚中,讓我們共同守護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讓它在未來的歲月里,繼續(xù)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文章內(nèi)容豐滿,對于現(xiàn)代社會有指導意義,編輯在此推薦大家賞閱!【編輯:沙場秋點兵】【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F2024100020006】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沙場秋點兵        2024-09-28 06:31:47
  文章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龍虎山的自然美景和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蘊,讓人仿佛身臨其境。作者不僅記錄了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更深入地探討了道教文化的歷史和哲學,讓讀者對這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文章中,作者對龍虎山的描述,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時,對于道教文化的探討,又讓我們對這一宗教哲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對張道陵的傳說、無蚊村的奇聞以及懸棺的神秘,作者都以細膩的筆法,讓這些故事躍然紙上,引人入勝。道教追求的自然和諧、無為而治的理念,在現(xiàn)代社會中依然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教導我們要學會順應(yīng)自然,追求內(nèi)心的平和,這對于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來說,無疑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文章不僅讓我們領(lǐng)略了龍虎山的自然風光,更讓我們對中國的道教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讓我們意識到,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人通過這樣的游記,去了解、去感受、去傳承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回復1 樓        文友:舟自橫        2024-09-28 10:39:37
  感謝編輯精到全面的雅評,是用心讀了游記散文,評論抽絲剝繭,切入提綱挈領(lǐng),綱舉目張,文理明晰精辟。感謝編輯無私奉獻。龍虎山確實籠罩一層神秘面紗。盛極而衰的中國本土道教,千古之謎的懸棺,我還沒有到懸棺表演現(xiàn)場,一架直升機轟隆隆在仙水巖山頂盤旋,這種吊裝先決條件用直升機把人放置山頂固定繩索。而兩千年前古越人如何登頂,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祝編安!
回復1 樓        文友:舟自橫        2024-10-20 12:28:42
  編輯認真閱讀作品才寫出綱舉目張精彩評論,精要簡潔,拉捏適度。遙祝秋安!
2 樓        文友:紛飛的雪        2024-10-13 21:24:46
  品文品人、傾聽傾訴,流動的日子多一絲牽掛和思念。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賜稿流年,期待再次來稿,順祝創(chuàng)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復2 樓        文友:舟自橫        2024-10-20 12:21:31
  佳作共享,文學共鳴。遙祝秋安!????????????
回復2 樓        文友:舟自橫        2024-10-20 12:24:09
  佳作共享,文學共鳴,遙祝秋安!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