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一封家書,點亮人生(作品賞析) ——讀張鳳英《父親的來信》有感
一封家書,點亮人生
——讀張鳳英《父親的來信》有感
田沖
在歲月的長河中,一封家書往往承載著無盡的情感與智慧。張鳳英在整理舊物時發(fā)現的父親來信,如同一盞指路明燈,照亮了她的人生之路。這封寫于1987年中秋節(jié)前夕的家書,不僅是父女之間的情感紐帶,更是一份寶貴的人生指南。
初讀這篇隨筆,我們仿佛被帶入了那個特定的時代。張鳳英在煙臺的日子里,每到中秋節(jié)前后就會身體不適、心情郁悶。因家務事與愛人產生小誤會后,她向父親訴苦,傾訴自己的無奈與困惑。而父親的回信,如同一盞明燈,為她指引了前進的方向。
父親在信中提到的處世哲學,“任憑風吹浪打,我自閑庭信步”“弱者易怒如火,強者平靜如水”等話語,充滿了人生的智慧。這些道理或許我們在平日里也曾聽聞,但真正能將其融入血液、付諸實踐的人卻少之又少。張鳳英在收到父親的信后,猶如醍醐灌頂,開始深刻反思自己的行為。她意識到,自己應該做一個“內心堅定的強者”,學會控制情緒,提升個人修養(yǎng)。
在父親的建議下,張鳳英開始閱讀《黃帝內經》和佛教經典。通過學習和做功課,她的內心逐漸平靜下來。面對家人的不友好和不公平,她能一笑了之;對于大家庭中的瑣事,她也不再過分在意。在職場上,她不參與人際關系的糾結,保持一顆平常心。這種與世無爭的態(tài)度,讓她在生活中避免了很多煩惱,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文學愛好。
張鳳英的轉變,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在面對困境時的成長與進步。她從一個容易被情緒左右的人,逐漸成長為一個能夠掌控自己情緒、內心堅定的強者。這種轉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漸實現的。她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通過研讀經典來自省內心,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
然而,張鳳英的這種轉變也并非沒有代價。在婆家的兄弟姐妹眼中,她變成了一個“吃涼不管酸的書呆子”,對大家庭里的事情比較冷漠,不愿意多參與。但張鳳英并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她獨享一份內心的平靜,在文學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退休后,張鳳英的生活發(fā)生了更大的變化。工作壓力消失,家庭矛盾也隨著婆婆的去世而煙消云散。她的寫作和修心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身體也得到了全新的恢復。她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必須活得通透,放下執(zhí)念,學會愛自己、愛他人,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張鳳英對父親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給父親寫了一封信,卻因父親已不在人世而無法寄出。最終,她將信燒掉,看著一縷青煙渺渺升起,她的心也徹底放飛了。這一刻,她終于活成了自己內心希望的樣子,擁有了精神世界的自由。
這封父親的來信,不僅僅是一封普通的家書,更是一份珍貴的人生禮物。它讓我們看到了父愛的深沉與偉大,也讓我們明白了人生的真諦。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瑣事和壓力所困擾,容易被情緒左右。而張鳳英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學會控制情緒,保持內心的平靜,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凈土。
同時,這篇隨筆也讓我們反思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親的一封家書,對張鳳英的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言傳身教、正確引導是至關重要的。他們的人生經驗和智慧,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
此外,張鳳英的經歷也讓我們看到了文學的力量。在她最困惑的時候,文學成為了她寄托理想和夢想的港灣。通過寫作,她找到了內心的平靜,也實現了自我價值。文學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生、感悟生活。
總之,《父親的來信》這篇隨筆以其真摯的情感、深刻的人生感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啟示。它讓我們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zhàn),但只要我們保持一顆堅定的心,學會控制情緒,不斷學習和成長,就一定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讓我們珍惜身邊的親人,感恩他們的關愛和支持;同時,也讓我們在文學的世界里汲取力量,用文字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