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我和共和國一起成長(散文)
我和共和國一起成長
張鳳英
我是一個50后,今天早上五點就起床了,因為心里惦記著看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升國旗現場,所以就睡不著了,生怕錯過了這個令人心情激動的時刻。我雖然不能去天安門廣場,親自參加那莊嚴的升旗儀式,但是我在自己家的電視機前面立正,唱國歌,看電視機里的升旗儀式。心中一樣很激動。想想我們這一代人,都已經七十多歲了幾乎都是和共和國一起成長的。
1954年,共和國五周歲,還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兒童,各個方面都有待建設和振興,所以當時人們用的最多的詞匯就是“百業(yè)待興”,就在那一年,誕生了中國的第一部憲法。為此我們54年出生的孩子有很多取了“憲法”“憲生”“憲英”“憲偉”等等,更有“建國”“國強”“同生”“偉業(yè)”等成為我們50后的名字。因此,我們50后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們是和共和國一起成長的人。
小時候,我生活在農村那片火熱的土地上--太行山深處的一個小山村,在那時候的地圖上是個找不到的地方,而在如今的衛(wèi)星地圖上,是有紅色歷史標記的地方,那里有太多的紅色記憶:聶榮臻元帥戰(zhàn)斗過的地方,毛主席住過的城南莊舊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政府所在地……
從小我就沐浴著共和國的陽光雨露,受到良好的共和國的教育,從小不愛紅裝愛武裝,愛紅領巾,因為那是紅旗的一角,更愛五星紅旗,因為那是共和國的國旗,熱衷于拿著梭鏢槍站崗放哨,因為晉察冀的兒童團就是這樣度過戰(zhàn)斗的歲月,他們是我們的父兄,我們必須繼承革命意志,從小學習他們的戰(zhàn)斗精神。
我出生在晉察冀邊區(qū)的阜平縣蒼山村,爸爸是當年的兒童團員,我從小扎著羊角辮,光著小腳丫,穿著破舊的衣服,手里拿著紅纓槍,用非常稚嫩的口氣說:“我長大了一定去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后來我長大了,我參加了北京軍區(qū)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成為一名兵團戰(zhàn)士,在學習黨史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我的阜平縣,是《人民日報》的發(fā)祥地。我突然間產生一種使命感,感覺自己肩負使命,應該好好學習馬列原著,學習毛主席著作,努力練習寫稿子,向《戰(zhàn)友報》和《兵團戰(zhàn)友報》投稿,心想著,等自己進步了,稿子寫好了,也要給《人民日報》投一稿!
由于我從小跟著奶奶爺爺在村里生活,耳聞目染的都是老區(qū)的紅色教育,從小有信仰,有激情,有一種熱愛驅動,感覺自己就是天生來和共和國一起成長的,負有歷史使命,不能后退,更不能躺平。因為內心有火一樣的革命激情,雖然有點幼稚,有點盲目,可是內心有陽光。身穿破舊的軍裝,心中有為共和國而奮斗的陽光。我們不懂得追求博士學位,我們不曾想過高官厚祿,我們甚至弄不清大學本科和??朴惺裁磪^(qū)別。因為我們讀書不是為了文憑,也不是為了舒適的工作,我們讀書是為了懂得革命道理,懂得革命的哲學和馬列主義理論。我們的理想不是博士,是把自己的青春熱血奉獻給共和國的建設事業(yè)!
因此,紅頭文件上寫著“124”批示,我們就從校門走出來,不顧自己的中學文憑還沒有拿到,打起背包、穿起軍裝,我們奔赴祖國的北疆,屯墾戍邊,亦工亦農,從來沒想過能掙多少錢!
因此,好不容易有機會上大學,我們沒有想辦法留在大城市,而是大學畢業(yè)以后面向基層、面向邊疆、面向三線企業(yè)!我的同學石建華去了西藏,在那里干了一輩子,直到退休;我們更多的福建同學去了北方的三線企業(yè),一邊吃不習慣的饅頭,一邊說南方人習慣吃米飯,他們也為企業(yè)扭虧為盈做了貢獻!我們這些來自內蒙古兵團的大學生,畢業(yè)以后都上了化工戰(zhàn)線。我也去了伏牛山的三線企業(yè)。我們不感覺苦,只感覺“很酷”。我甚至在深山老林里戀愛成功,結婚生子,獲得了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兒子!
我們這一代人,沒有時間抑郁,沒有時間躺平,我們心中是建設共和國的激情,是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使命感!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道路和由此而生就的性格!如今我們退休了,戰(zhàn)天斗地天上飛來飛去,四處旅游,或者在帶孫子的路上完成使命。無論我們干什么,都感覺那是戰(zhàn)斗。所以有人說“滿大街都是朝氣蓬勃的老年人?!币驗槲覀兪窃诨馃岬墓埠蛧ㄔO中長大。就是退休了,財務自由了,我們仍然不舍得“躺平”。
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團火,我們的腦子里都是“奉獻”二字。今年我已經進入古稀之年,工作退休了,孫子帶大了,財務自由了,本來可以躺平了,可是文學的夢想卻激勵著我,深夜讀書,廢寢忘食,樂不思蜀,寫作不止,思路如泉涌,平實的句子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一如長江水一樣滾滾而來,我每日激動得黎明即起,鍛煉寫作直到日落西山。沒有人逼著我,我天生的熱愛驅動,聲色生香,有使不完的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