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獎】家有良田七畝半(散文)

編輯推薦 【曉荷·獎】家有良田七畝半(散文)


作者:冬陽先生 秀才,1445.8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09發(fā)表時間:2024-10-11 08:09:21
摘要:農(nóng)人對田地的感情無以言表,我無法用優(yōu)美的詞藻去形容它,因為這種感情是最純粹,最質(zhì)樸,最不需要修飾的,它是發(fā)自于內(nèi)心,源自于靈魂深處。他們把汗水與青春揮灑在這片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種子,靜待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

作為在農(nóng)村長大的我,對土地有種特別的親切感,不管是在老家還是在外面,清晨或黃昏我喜歡站在田間地頭遠(yuǎn)眺。廣袤無垠的田地里,翠綠的芽苗迸發(fā)出強烈的生命力撲人眉宇。
   “邦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糧食是社會穩(wěn)定的根基,是各朝各代定國安邦需要的后勤保障。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辈还苁潜<倚l(wèi)國還是開疆拓土,糧草對成敗起到至關(guān)作用。在歷史上有很多戰(zhàn)役,勝利的關(guān)鍵就是糧草富足,很多作戰(zhàn)計劃直接阻斷了敵方糧草補給,讓對方士氣大減,從而不費一兵一卒,大獲全勝。
   不管什么時候“食”都排在首位。雖然說衣食住行,“衣”排在前面,但實際生活中“食”才是老大哥。記得讀過一個故事,忘了具體題目。故事講述得是在缺吃少穿的年代,很多家里窮的沒有衣服穿,但為了掙口飯吃,兩口子就商量穿一條褲子,今天誰出去勞動誰就穿。從這個小故事我們也能看出,吃和穿之間,人們首先選擇要吃。如果都沒得吃,餓死了,穿還有什么意義?
   在當(dāng)下說到“吃”或許大家理解會有一些偏差。說人會吃,大多都是形容這個人吃東西講究。而真正吃的含義,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把食物轉(zhuǎn)變?yōu)槟芰?,讓我們的機體指標(biāo)正常,從而活下去。說到真正的吃,山珍海味,珍饈佳肴,久食不知其味,只有糧食,不管怎么吃都不會生厭。南方有水稻,北方有小麥,還有一些粗糧,玉米、高粱、谷物、大豆不管是哪種糧食,都需要農(nóng)人在田地里勞作耕種。還得有肥沃的土地,如果土地太過貧瘠,農(nóng)人們事倍功半,辛辛苦苦一大年,收成卻像解放前。只有肥沃的土地,才能讓農(nóng)人們事半功倍,糧食大豐收,給國家后勤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人民生活有了生存保障。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從小到大,在他們跟前耳濡目染,對田地始終保留一份敬意。在我小時候,家里田地很多,我們小隊人均田地一畝三分地左右。為了改善生活條件,父親和母親又承包了很多田地,有我們本村的也有鄰村的,包括池塘,窯坑,荒地,沒日沒夜地忙碌在這片土地里。在我童年記憶里,父親和母親一年四季披星戴月,午飯都很少在家里吃,基本都是在地頭上湊合一頓。
   上初中那會兒,同學(xué)們周六回家,都能迎來一頓豐盛的晚餐,用于改善一周來在學(xué)校里的“粗茶淡飯”。而我回到家,大都是鐵將軍把門,令人有些許的落寞。我喂完牛,喂完豬,雞倒不用管,它們一般都是搶豬食吃。然后就要開始做飯,所謂做飯也不過是燒點兒米湯,炒個時令蔬菜又或是油拌疙瘩絲。做完飯后又是一段漫長的等待,才聽到熟悉的農(nóng)用車轟鳴聲,由遠(yuǎn)及近。父親和母親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屋里,看著做好的飯,從臉上擠出欣慰的笑容。
   至今清晰記得,暑假才是我的苦日子。大隊分的耕地,再加上承包的,還有開荒出來的耕地,得有二十多畝。那時候除草劑使用率很低,玉米地里的草一律靠人工。先是用牛拉著耘鋤清除大草,然后大人們?nèi)耸忠话唁z頭掃尾玉米棵間殘留的草。而我則被安排拾草,把所有草聚集成大堆,在一并抱到地頭大路上,靠中午烈日把它曬死。
   七八月份的玉米田,讓人備受煎熬。當(dāng)時總納悶我家地頭怎么這么長?扎進(jìn)玉米地就像扎進(jìn)了一團(tuán)翠綠色的混沌,分不清東南西北,看不到盡頭,看不到希望。很多時候都會被近百米的地頭嚇到哭,現(xiàn)在還能體會到當(dāng)時作為孩子內(nèi)心的那種無奈與崩潰。玉米苗矮得時候除草相對要簡單一些,父親會套上老牛拉著耘鋤,在地里一圈又一圈的走。一半為了松土,一半為了除草,我的任務(wù)就是牽牛,防止牛踩莊稼,雖然說這活不太累,但很是磨人。
   在滿是土坷垃的田地里,走起路來很是艱難,更別說還要牽著老牛躲著莊稼了。用老牛倒還是幸運的,因為它是老司機,只管跟著走便是,甚至在地頭拐彎時都不用我管,它都能獨立到知道去哪根地壟。但老牛年齡太大,父親不會讓它干太多活,這個時候就需要讓年輕的公牛多干一些了。年輕的牛和年輕人一樣,不干好活,脾氣還大。我需要一手牽著韁繩,一手用力推著它,就是這樣,它有時還一腳一棵玉米苗,其精確程度跟定位好似的。它踩了莊稼挨揍不說,我也跟著受牽連,被父親好一頓責(zé)罵。氣得我對著它踹兩腳,這不踹還好,一踹到驚了它,拉著耘鋤在地里一陣亂跑。結(jié)果可想而知,它身上多了一道道鞭痕,而我身上多了幾個父親四十二碼大鞋印。這樣看來我倆還得算上是難兄難弟了,搞不好還能被稱為“同盟軍”,因為我們的敵人都是父親。就這樣一對難兄難弟相互扶持,一年年過去了。
   后來村里因婚喪嫁娶人口變動很大。隊里就開始重新分配耕地。我們二小隊出嫁和去世的人少,出生的人卻多,這就導(dǎo)致人均耕地更少了。當(dāng)時我暗暗竊喜,終于解脫了,現(xiàn)在回頭想想自己真傻。伴隨著城市化進(jìn)程越來越快,十幾年前縣城向外擴(kuò)遷,占了不少耕地,村里耕地越來越少。我家本來就不多的耕地連同承包地也被占了一些。當(dāng)下我家所有耕地,加在一塊一共也就七畝半地。
   這些地分布在村北四個地方。最遠(yuǎn)的地“大路”拐彎抹角離家七八里,這片地為什么叫大路,我至今不知道它是根據(jù)什么命名?因為這片耕地的路不但不大,而且是特別狹窄的羊腸小道,僅能容一輛農(nóng)用車行駛,想要會車必須得有一方選擇退到田地里。這里有三畝多地,也是所有田地中最整裝的一塊。
   再就是“窯坑”現(xiàn)在村里人稱它為“碳廠后”這塊地名比較好理解,看字面意思就知道。之前是舊窯坑,現(xiàn)在這里新建碳廠,根據(jù)周邊地標(biāo)命名比較好辨識。這里也就半畝多地,這些地是后來分的,歸妻子、兒子、女兒所有,可能讀者會疑問三個人為什么就這么點地?那是因為之前上級政策為了不耽誤耕種,實行三十年不動地。其實政策是好的,主張三十年不大動,但沒說不讓小動,以“投杏核”的方法,也就是村里有死亡或嫁走的人,把手里的地按順序留給剛?cè)淼南眿D或出生的孩子,以此類推。
   不知是村干部理解錯了,還是搞不動,就依照硬政策三十年不動。有利就有弊,這直接導(dǎo)致很多家庭四五口人,只有一口人有地。持續(xù)幾年后,有人受不了了,就鬧著要分地,一等地肯定是分不上了。村里沒辦法就把一些之前承包的地或者村里的荒地收回改成耕地分配下來。每人平均不到兩分地,雖然少點兒,但總比沒地好很多。這樣看來,這塊地自然不夠肥沃,因為地塊小不好種,基本靠老天爺吃飯。旱不收,澇不收,只有上好年月才能收上一些。今年還好,竟然收了滿滿一車,并且玉米棒還挺大,我知道這是父親與母親偷偷下了功夫。
   接下來這塊地就是“南林場”。這個名字根據(jù)耕地性質(zhì)命名,因為這里之前是大片林場。林場被一條大陸和一條河溝分隔開來,北邊叫北林場,南邊叫南林場。這塊地之前地頭很長的,后來不知什么原因從中間分開了,我家種南半部分,差不多有一畝二分多地,屬于一等地。雖然地塊不大,每年收成不小,就是地頭太短了,收割機車主都有些許的抱怨。
   離家最近的就是“家后”這片地了,也是以它的地理位置命名。因為就在我們房子后面,所以都稱它為“家后”特別貼切。在我家地向西幾塊地卻叫“園上”,我專門打聽母親這一片地為啥還兩個名字?母親說那邊地是其他隊的,之前因離家近全是菜園子,可能名字就是這么來的吧。我們村耕地的名字五花八門,我家之前的地有很多名字就很奇葩。大致列舉幾個“左檁”“斜尖”“窯簡”“莊括”“大墳”等。
   家后這片地差不多有二畝半吧,也屬于一等地,每年收成最好的一塊地。因為離家近好管理,再加上它的北側(cè)是河溝,地里也有機井,澆灌方便,田肥苗壯,自然收成也可觀。這片地有一個缺點,容易丟糧食。說到這里,倒不是說村風(fēng)不好,再好的村風(fēng)也有極個別的人不道德。就比如今年,人工掰玉米才發(fā)現(xiàn),田地中間竟然有一片玉米只有玉米棵,沒有玉米棒,顯而易見,被別人“幫了忙”。因為這事,母親生氣想去村里大喇叭上吆喝幾聲,被我勸下了,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可能是吃個嫩棒子,雖然不道德,但也不值得去生氣。
   后來我才得知,這塊丟玉米的不僅僅是我家,旁邊幾位地鄰跟我家同樣遭遇。但大家都很善良,最后選擇不追究了。后來我專門在村子微信群里發(fā)了一則信息,把這件事向大家說明,想著能提醒偷玉米的人明年就不要這樣做了。畢竟種莊稼都不容易,都是一個汗珠摔八瓣換來的,這樣去偷人家玉米和大老鼠有什么區(qū)別?
   截止目前我家的地基本就保留在這個數(shù)量了。聽母親說“碳廠后”有被占到的可能,我勸母親說占到就占到,反正咱還有六七畝,夠吃就行啊!隨著地塊越來越少,我能從母親和父親臉上看到些許的失落。他們當(dāng)了一輩子農(nóng)民和田地打了一輩子交道,已經(jīng)有了深厚的感情。是這一塊塊田地讓他們從貧農(nóng)變成小康之家,是這些田地給予了他們生活的希望,養(yǎng)育了他們的孩子,成就了他們的夢想。
   農(nóng)人對田地的感情無以言表,我無法用優(yōu)美的詞藻去形容它,因為這種感情是最純粹,最質(zhì)樸,最不需要修飾的,它是發(fā)自于內(nèi)心,源自于靈魂深處。他們把汗水與青春揮灑在這片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種子,靜待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

共 3547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讀完這篇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文章,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作者以細(xì)膩的筆觸、真摯的情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農(nóng)村生活的生動畫卷,也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農(nóng)民與土地之間那份深厚而純粹的感情。土地,對于農(nóng)民來說,不僅僅是生存的根基,更是一種寄托、一種希望。從歷史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重要性,到如今父母一輩在田地里辛勤耕耘的身影,無不體現(xiàn)著土地在人們生活中的關(guān)鍵地位。作者回憶起小時候父母沒日沒夜地忙碌在那一片片田地里,為了改善生活條件,承包荒地、池塘、窯坑,不辭辛勞。那時候的日子雖然艱苦,但一家人的努力與堅持,都只為了能有一個更好的生活。文中對除草經(jīng)歷的描寫,生動地展現(xiàn)了農(nóng)村孩子在田地里勞作的無奈與堅韌。無論是與老牛的“斗爭”,還是在玉米地里的煎熬,都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那份酷熱與疲憊。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村里因人口變動和城市化進(jìn)程,耕地越來越少,這也讓我們看到了時代變遷給農(nóng)民帶來的影響。盡管如此,作者的父母對土地的感情依然深厚,哪怕只剩下幾畝地,他們的失落也溢于言表。這種農(nóng)民與土地的感情,確實如作者所說,是最純粹、最質(zhì)樸、最不需要修飾的。它是一種對大自然的敬畏,對勞動的尊重,對生活的熱愛。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里,這樣的感情顯得尤為珍貴。它讓我們反思自己與土地的關(guān)系,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糧食,珍惜農(nóng)民的勞動成果。感謝作者賜稿曉荷,讓我們有機會讀到這樣一篇佳作。這篇文章不僅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還充滿了人文關(guān)懷,值得我們細(xì)細(xì)品味,共同欣賞?!揪庉嫞和粽鹩睢?/div>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汪震宇        2024-10-11 08:10:39
  這篇文章真的太精彩了!作者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自己在農(nóng)村的成長經(jīng)歷以及父母與土地的故事,讓人感同身受。從對糧食重要性的闡述,到回憶童年在田地里的勞作,每一個細(xì)節(jié)都充滿了生活的溫度。尤其是對不同地塊的描寫,讓我們仿佛看到了那一片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文章最后對農(nóng)民與土地感情的升華,更是觸動人心。強烈推薦大家閱讀這篇佳作!
回復(fù)1 樓        文友:冬陽先生        2024-10-11 09:38:55
  特感謝汪老師辛苦編發(fā)與對小文的精準(zhǔn)深度剖析。敬茶三杯,遙問安好。
2 樓        文友:汪震宇        2024-10-11 08:11:27
  讀完此文,深受感動。作者以細(xì)膩的情感和生動的描寫,展現(xiàn)了農(nóng)村生活的真實面貌和農(nóng)民對土地的深厚感情。文章中既有對過去艱苦歲月的回憶,又有對當(dāng)下土地變化的思考,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了時代的變遷。同時,作者對父母的敬愛之情也貫穿始終,讓人看到了一個溫暖的家庭故事。佳作推薦,不容錯過!
回復(fù)2 樓        文友:冬陽先生        2024-10-11 09:42:10
  讓人感動的不是文字,而是我們源自內(nèi)心對土地的熱愛,我也不過是借花獻(xiàn)佛,借用土地的力量為自己的文筆潤色。土地衍生萬物,是所有生命的根基。再謝汪老師美評鼓勵。
3 樓        文友:陌小雨        2024-10-11 12:28:05
  這篇文章充滿鄉(xiāng)土氣息,作者文筆細(xì)膩、情感真摯。描繪農(nóng)民與土地深厚純粹的感情,憶往昔艱辛勞作,嘆如今耕地減少。展現(xiàn)農(nóng)民的堅韌和對土地的深情。它充滿人文關(guān)懷,引人反思,讓我們珍惜糧食與勞動成果,值得品味欣賞。
山本無憂,因雪白頭……
回復(fù)3 樓        文友:冬陽先生        2024-10-11 20:31:18
  感謝小雨老師精美留評鼓勵,遙問秋安。
4 樓        文友:青李子        2024-10-11 14:15:25
  三十年不動地,苦了好多人。我妹妹家,三個孩子,沒一個孩子有地,愣是靠妹妹妹夫兩個人的地,養(yǎng)活了五口人。直到外甥女結(jié)婚成家,都沒享有過一分地。作為干過很多農(nóng)活的我,很喜歡這篇文章。謝謝!
回復(fù)4 樓        文友:冬陽先生        2024-10-11 20:33:19
  感謝青李子老師留評鼓勵,是啊,三十年不動地確實苦了很多人。上級政策肯定是好的,只是在實行方面村里生搬硬套,造成撐死的撐死,餓死的餓死。現(xiàn)在很多地方已經(jīng)開始整改了。
5 樓        文友:范明秀        2024-10-11 22:22:29
  冬陽老師干的這些活我都干活,熟悉而又親切。當(dāng)年我也是干的夠夠的活計。我們那里地多,一口人二畝好地。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貴,這些活計可讓我不厭其煩。從春天忙到秋后十月,如今再也沒有地種了,年齡大了體會到了父母的不易,也理解了她們對土地的那份特愛和真情。喜歡冬陽老師的文章,娓娓道來親切自然。敬茶!
回復(fù)5 樓        文友:冬陽先生        2024-10-11 23:45:35
  感謝范老師留評鼓勵,正如老師所說,我會為田地感到踏實與親切,但卻干夠了那些活?,F(xiàn)在地普遍越來越少,在地里干活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大家是新時代的青年,掌握了很多新時代的技術(shù),但會種地的卻越來越少,不敢說這樣下去是好還是壞。
6 樓        文友:蔚藍(lán)楓葉        2024-10-12 21:23:52
  拜讀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的大才子冬陽老師佳作美文!點贊問好老師!遙祝安康!
回復(fù)6 樓        文友:冬陽先生        2024-10-12 22:42:00
  被夸得有點迷糊,麻煩付老師告訴我北在哪里?哈哈,感謝老師如此高贊,我就這個正在努力學(xué)習(xí)的小白。嘿嘿
共 6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