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東籬】大柳樹爐包(散文)

精品 【東籬】大柳樹爐包(散文)


作者:懷才抱器 榜眼,34069.77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668發(fā)表時間:2024-10-15 08:07:43
摘要:爐包,這名字聽起來就新奇,我吃過,不能不給爐包一個傳記。國慶節(jié)假期(10月2日),我專程直奔即墨古城,遇到了美食“大柳樹爐包”,讓古城觀景之旅變得十分暖香。

爐包,聽聽這名字,就好像是氤氳著香味的一爐暖火,滋滋作響。
   大柳樹,充滿著淳樸民俗的字眼,讓我覺得爐包的香是借著柳風(fēng)向我吹來。食欲就這樣來了。
  
   一
   往常,我一日游,都是自備中午一頓飯,喜歡野外就餐的感覺。這次例外。趁著國慶節(jié)假期,再跑一趟即墨古城。
   老同學(xué)志水知道我第一次去,沒吃即墨飯,這次特地跟我反復(fù)絮叨。到即墨,除了吃“即墨麻片”,還必須吃即墨的“大柳樹爐包”。他說,我們北方膠東人,可以不吃天津狗不理,上海南翔小籠包,開封灌湯包,揚(yáng)州三丁包,但必須吃“兩棵樹包子”??磥硭恰俺约摇保耙粍e40余年,不能不刮目相看。
   還有這講究?“兩棵樹”包子,是指青州古城的“老槐樹煎包”和即墨古城的“大柳樹爐包”。
   當(dāng)然,找到那棵大柳樹的位置,要跑出古城,而爐包已經(jīng)駐扎在古城繁華處了,終于從草野間登上華麗的舞臺。時代的發(fā)展,總能從一些不經(jīng)意的細(xì)節(jié)上找到驚奇。
   即墨古城里,有“十字金街”,是由小吃街和南關(guān)街構(gòu)成,沿街尋找,哪兒人多就往哪兒擠,準(zhǔn)沒錯,況且爐包的香早就勾起嗅覺。大柳樹爐包,就在古城的“即墨縣署”景點的一側(cè),“大柳樹爐包”的招牌,和縣署的石碑相近呼應(yīng)。真是有趣,就像在用實物強(qiáng)調(diào)著“民以食為天”的中華文化。忍不住跟自己開個玩笑,是不是即墨縣令有時候就跑出來買上幾個爐包吃呢。
  
   二
   我找個理由,搬一張椅子坐觀爐包燒制。今天上了6個品種的爐包,最好賣的是牛肉爐包,我只能等下一鍋出爐了。
   七八個“大柳樹”人,一律都是“柳葉帽”,白色廚師裝,標(biāo)志很清晰,很簡潔,就是一棵翠色的柳,我立即想起一句詩“柳風(fēng)吹蘭衿”,無需注腳,每個“大柳樹”人都是這句詩的注解,柳風(fēng)拂面,春風(fēng)流轉(zhuǎn),不大的案子上,爐包的香給這處柳風(fēng)添加了韻味,忍不住,我聞香咂嘴。
   負(fù)責(zé)燒爐包的廚師,膀大腰粗的,真的如一棵老柳樹,三口巨大的電餅鐺,都在冒著熱氣,我趁不忙和他搭話,問爐包源出“大柳村”?他拿過一張介紹冊頁,糾正我,不是“村”,是“樹”。是啊,一字之差,味道變了,格局不對,故事也錯了。
   原來這爐包就出自大柳樹下。根據(jù)可靠的史料,包括當(dāng)?shù)氐摹都茨h志》記載,在明朝的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有河南洛陽胡氏三兄弟,為躲避戰(zhàn)亂,輾轉(zhuǎn)流落于膠東即墨縣,并在即墨城南定居下來,耕作之余,趕上午間無事,就在即墨城外的淮涉河的河灘上做起了水煎包的生意,賺錢補(bǔ)貼家用。即墨這地方是很養(yǎng)人的。河灘上的那棵大柳樹,就成了胡氏水煎包的風(fēng)水地,特別是每逢集日,食客云集,生意忙不迭,即墨人想吃水煎包,就說去大柳樹,于是得名。有人端詳胡氏兄弟做的包子,頗似“蟈蟈籠”,一直到清末民初,人們一直稱蟈蟈籠。因為在工藝上,以爐火烘烤和水煎為主,特別是在爐火功夫上,更講究,故稱“爐包”。在我的老家有句話說,包子好,不在褶兒上。的確,一端就是平捏在一起,只在收尾時,拉起幾個褶兒,攥出一個尖尖兒。做工很簡潔,樣子很古樸,不講花里胡哨?;蛟S,可以代表即墨人的性格吧,不追求形式,講究內(nèi)涵。
   中國的飲食文化,最初并非誕生于宮廷,民間是滋養(yǎng)美食的土壤,傳承大柳樹爐包的,早已不是胡氏兄弟了,被即墨人視為一座城市的榮耀和驕傲,姓氏淹沒了,成了純粹的即墨品牌。逛街的,一旦覺得餓了,就說買幾個爐包吧,一股暖意就襲來了。小孩子哭了,家長一喊“大柳樹爐包”,立馬破涕為笑,可見爐包魅力十足。
  
   三
   也有人考證,大柳樹爐包是在宋代由南方傳入即墨的,據(jù)說,即墨人過日子更講節(jié)儉,逢年過節(jié),喜歡做饣古饣乍(大約是豆沙一類的食物),看到做爐包很費(fèi)食用油,不大接受,但扛不住爐包的香,便逐漸興起,成為即墨人的最愛。
   也有人追溯更遠(yuǎn)。據(jù)說,爐包是從漢朝就在即墨有了聲望,說是韓信手下的兩個廚師,擅長制作。楚漢相爭時,韓信在今天的高密指揮了“淮水之戰(zhàn)”,韓信就用爐包犒勞將士。據(jù)說,軍中有從即墨招來的幫廚,“偷”學(xué)了這門手藝,從此流傳下來。
   看來這爐包,包了不少傳奇故事。
   在中國,凡美食,都有著或精彩或樸實的民間故事,更不乏遙遠(yuǎn)的歷史。從這些傳說,我們不難看出,即墨人對美食的接納態(tài)度,更看得出他們對外來謀生人的支持。一個城市的好,是能夠讓人找到起碼的生存方式,可以說,爐包,自古及今,不知養(yǎng)活了多少以此謀生的人。古文化,也是民生的載體,無論是豐穰還是饑荒,無論是安定還是兵火,從未截斷文化的繁衍滋生,尤其是在今天,人們不斷挖掘一座城市的古韻,即墨人,更有著無與倫比的歷史優(yōu)勢。這也是我?guī)状吻巴茨脑?,一磚一瓦,在即墨,都可追溯到“秦磚漢瓦”之前的時代;一名一物,都可以品出歷史的厚味。
   40幾年前,我和即墨的同學(xué)志水曾“斗史”。我說秦始皇巡行到過榮成的天盡頭,志水說姜子牙的封地在即墨。我說不能以古老程度看一個城市,應(yīng)該看它在歷史進(jìn)程中的意義;志水說,隨便挑出一個時代,即墨都是一個最響亮的存在。他特別提及了即墨老酒和即墨爐包。最終,我們都以自己是膠東人而感到自豪,是古“東夷之子”而找到了共同的根脈。即墨,曾經(jīng)的一點淵源,都讓我念念不忘,甚至頻繁奔往。
   大柳樹爐包,被歷史名氣涵養(yǎng)著,史話能夠給一份食物,可見食物的人文價值,歷史的遺韻走進(jìn)包裹在大柳樹爐包的餡兒里,吃的就不僅僅是包子餡兒了。一個城市的好,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以美食來表達(dá)的,就像淄博的烤串,曾經(jīng)給古城淄博帶來聲譽(yù)。在一個祥和安定的年代,打美食牌,最明智,就像我的城市在沿海海岸線推出了“最海鮮”的美食排檔,“不斷提鮮”成為建設(shè)這個城市的新口號。
  
   四
   走進(jìn)寬敞明亮的爐包館子,迎面寫著一行字——嚴(yán)選食材,真材實料。我們做的不只是包子,還有傳承;您吃的不僅僅是大柳樹,更是一種情懷……柜臺壁上寫著“包子文化”,簡單得只有八個字:色白面柔,香而不膩。這何嘗不是即墨人的性情呢?那些制作包子的女人抬目看我,一抹笑意那么柔,那么亮,恰恰合適,真的是香而不膩。店內(nèi)已經(jīng)座無虛席,我用手機(jī)拍照,沒有人抬頭驚訝,可能是見過這樣的場景太多吧。
   在我的意識里,只有包起來的才叫“鮮”,就像大米包在蘆葉里才會有粽子味兒。但包起來,看不見,人們又擔(dān)心“包羅萬象”,包住的必須是誠信,必須是放心。鮮肉來自著名肉食品公司的專供。一案上盛餡兒的醬色瓷盆,古韻古香,里面肉質(zhì)新鮮,食客看得見。他們也敢拿到明面上包,這就是名吃的底氣。
   從爐子鏟出的爐包,底部金黃酥焦,色澤誘人,那些食客掃碼付款,一兜兜瞬間被提走,就像走馬燈。
   人家?guī)煾岛苊Γ€是不吝把秘方傳授于我,用來制作爐包的面團(tuán)要“三發(fā)兩醒”,軟硬適度;餡兒要“三鮮八配”,比例適當(dāng);制作要平鍋文火,不急不燥,爐包在鍋中涅槃,滋滋作響,香味彌漫。師傅告訴我,嚴(yán)格控制時間,十分鐘出一鍋,我觀察到,在爐火烤制七分鐘時,要在包子上淋上面芡,這個工藝叫“掛漿”,面芡會流淌到包底,形成鍋貼黃。掛漿更要控制火溫,保持酥脆不艮,上軟下焦。紙盒裝下,最好找個地方馬上吃,否則就辜負(fù)了爐包的聞香口感了。師傅告訴我,從前是顧客要自備一張梧桐葉,現(xiàn)在他們?yōu)轭櫩椭?,制作了干凈的原紙漿紙盒,紙盒一側(cè)配了一雙筷子,周到如此,都是為了一個響當(dāng)當(dāng)?shù)牡胤狡放啤?br />   老板告訴我,國慶節(jié)這幾天,每天要賣8000個包子,開玩笑說,即墨8000年的歷史,再賣少了就配不上這個光榮歷史了。這是哪跟哪呢,何以作比?其實,這是一份自豪的情懷,即使沒有什么邏輯可講,但也順理成章。一個市民,怎樣宣傳自己的城市,并非要背下那些宣傳詞,真正融入這個城市的文化,他們的閑談巷語,都是最好的認(rèn)可和宣傳。
  
   五
   大柳樹爐包,有著不凡的歷史。1953年在青島市城鄉(xiāng)物資交流大會,即墨水煎包因其口感鮮香而成交流會亮點,聲名遂遍傳整個膠東地區(qū)。1978年,崔秀玉女士秉承父業(yè),在墨水南岸搭建了爐包鋪子,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大潮,一發(fā)而不能收,1985年注冊了山東地方名吃的牌子,2021年王峰之女加入到傳承爐包的行列,成立了墨城柳樹餐飲公司,落戶即墨古城,創(chuàng)辦了“大柳樹非遺學(xué)習(xí)館”,發(fā)展非遺工坊20家,將幾百年的非遺美食爐包發(fā)展成一項產(chǎn)業(yè)。
   歷史給了我們很多機(jī)會,每一次的錯過,每一次的光大,都是故事,即墨人沒有遺憾,大柳樹的牌子,帶著歷史的風(fēng)味,帶著淳樸的鄉(xiāng)情,迎來了發(fā)展機(jī)遇。我看店內(nèi)介紹得知,他們在很多高檔酒店都設(shè)攤位,使“大柳樹”這個品牌,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曾經(jīng)是進(jìn)城、趕集,人們才吃得上大柳樹爐包。這種傳播力,畢竟有限。我聽說,古時劉家莊的爐包和大柳樹爐包有過一段競爭,曾經(jīng)在即墨通往萊州府的官道上還設(shè)有爐包賣點,那些差役將吃爐包視為幸福差旅。但即墨人始終堅守著品牌的源頭,不斷改良品種,創(chuàng)造了一個可以吸引就業(yè)滿足人們懷舊的巨大產(chǎn)業(yè),其中,即墨政府在推廣上做出了努力,把爐包視為“墨城老字號”第一。古城若沒有老字號,會徒有虛名;古城沒有“大柳樹爐包”,就會殘缺一段歷史。這是即墨人的文化態(tài)度,盡管是一份美食,他們借助來打造一個香氣四溢的墨城。
   我想給我游歷的古城留下故事,將買的6種餡兒的大柳樹爐包,擺在古城南門“環(huán)秀”一側(cè)的樹蔭下。這里靠近墨水河,曾經(jīng)是大柳樹爐包的發(fā)源地,盡管我看不見那棵有著美食故事的大柳樹,但仿佛覺得我就坐在大柳樹下,看著古城南邊的道路,車水馬龍,曾經(jīng)的這條路是齊國通商名衢,吃一頓爐包,居然讓我回到了兩千年前,春秋齊燕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確切地說,就在古城的南門下,齊將田單率眾守城,以火牛陣大破燕軍。我不知當(dāng)年將士是否吃的就是爐包。曾經(jīng)的齊人守住一座城,如今的墨城人守住了一個爐包品牌。兵戈已息,煙火正盛,時光就是這樣大開大合。我喜歡這樣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更喜歡充滿古老鄉(xiāng)愁韻味的美食爐包。
   我是一個喜歡炫耀的人,炫耀我到過的古城,炫耀我吃過的美食,大柳樹爐包,成為我對即墨的第一印象,即墨的歷史成全了美食,爐包造就了滿襟情懷的即墨人。
   又擔(dān)心我的嘴刁了,一吃包子就想起“大柳樹爐包”,覺得必須借助這個口味才咽得下。這樣吧,得便我就去即墨古城,畢竟可以吃到原汁原味的爐包。
   最近讀伍爾夫的《達(dá)羅斯夫人》,記住了一句話——在倫敦街頭,一定要為自己買一束花。未深究為何。我覺得,在即墨古城,一定要為自己買一份“大柳樹爐包”,不然就不算懂得即墨。別在乎什么吃相,邊走邊吃,這叫熱愛生活。
  
   2024年10月15日原創(chuàng)首發(fā)江山文學(xué)
  

共 4253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山東即墨古城,不僅有深厚悠久的歷史,還有著傳統(tǒng)誘人的美食——大柳樹爐包。作者奔赴即墨古城,見識了當(dāng)?shù)赜忻拇罅鴺錉t包。作者追本溯源,道出爐包來處:來自明朝,與胡氏三兄弟有關(guān)。也可能更早,在宋朝時由南方傳入即墨,或者在漢朝時與韓信有關(guān)。爐包的來源顯得神秘了,若謎一般。作者走進(jìn)爐包館子,了解其秘方,人氣和服務(wù),讓人嘆為觀止。作者道出大柳樹爐包的不凡歷史,顯示了膠東人的傳承精神。作者買了大柳樹爐包,放于爐包的發(fā)源地,感受曾經(jīng)的故事和歷史。散文通過對大柳樹爐包這種傳統(tǒng)美食的尋覓,現(xiàn)場觀望,展現(xiàn)了即墨古城的市井氣息,融入歷史,民間故事和傳說,彰顯了即墨古城的悠久和古樸。散文贊美了即墨人對傳統(tǒng)美食的堅守與傳承,創(chuàng)新與熱愛,深刻表達(dá)了美食對城市的意義和價值。散文筆法灑脫,放得開,收得攏,深入思考,讓讀者感受到大柳樹爐包這個老字號的魅力和價值,感受到即墨人的情懷和溫度。風(fēng)味獨特的佳作,力薦?!緰|籬編輯:簡柔】【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410150025】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簡柔        2024-10-15 08:16:31
  愛上一座城,因為一個人,也會因為一道美食。我想我大概會因為大柳樹爐包喜歡即墨古城。大柳樹爐包,豪情而霸氣的名字,像梁山好漢的感覺。即墨古城,古韻悠悠,便是爐包,也是古樸的,最重要的是食材地道,制作精心,無數(shù)人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打造出響當(dāng)當(dāng)?shù)拇罅鴺錉t包。想來滋味妙到巔毫。現(xiàn)在的很多小吃都做得敷衍了,幸好還有大柳樹爐包,讓我們看到了即墨人的傳承精神。地方美食的魅力也是一座城市的魅力凝聚。感謝懷才老師賜稿,秋日安好。
回復(fù)1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4-10-15 11:25:43
  現(xiàn)代人看一座城,已經(jīng)不滿足于城市風(fēng)貌,會深入到城市的各個角落,感受其美好。我算是因為即墨古城的吸引,因為大柳樹爐包的誘惑,而愛上這座城的。山東的小吃,幾乎明顯帶著豪放的特色,而江南則是柔情的表達(dá),不一樣的氣質(zhì)。一份爐包,維持了多少人的生活,他們守正創(chuàng)新,發(fā)揚(yáng)光大了這個美食,這是情懷,也是文化。是的,我覺得有些小吃,做工就不太講究了,敷衍著食客,有的覺得食客不會來第二次就慢待了,都是短視。恰恰,對一個城市的認(rèn)可和喜歡,都是從細(xì)節(jié)上表現(xiàn)的。我也說不清為何第二次專程去即墨,可能有著多種原因,其中爐包是吸引我的,有著濃厚的文化特色和底蘊(yùn)。謝謝簡柔老師的精彩編輯,謝謝美評,辛苦了!遙握,期待你的美文,謹(jǐn)祝創(chuàng)作快樂,萬事勝意!
2 樓        文友:滴善齋        2024-10-15 09:20:14
  散文聚焦山東即墨古城,以神秘的大柳樹爐包為引,探尋其不凡歷史。作者親訪館子,感受市井氣息。展現(xiàn)即墨人的傳承,贊美對美食的堅守。筆法灑脫,彰顯老字號魅力,力薦此風(fēng)味獨特佳作! 問候懷才老師,祝你身體健康!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閱人無數(shù)不如名師指路,經(jīng)師易得,人師難求。
回復(fù)2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4-10-15 11:28:15
  我敬佩即墨人對一個爐包的熱愛和傳承,這是對文化的最好態(tài)度,放進(jìn)博物館的是文物文化,吃到嘴里的更是,是鮮美的文化。即墨人做出了地方特色小吃,吸引的是眾多的普通人,我覺得這也是即墨的好。謝謝滴善齋老師的美評,期待你的佳作,謹(jǐn)祝創(chuàng)作快樂!
3 樓        文友:蔚藍(lán)楓葉        2024-10-15 09:21:36
  懷才抱器老師佳作把即墨古城的美食、美城描繪的栩栩如生,讀吧不由自主讓人對大柳樹爐包垂涎三尺!又是一篇磅礴大氣膾炙人口的美文!為懷才抱器老師佳作點贊!問好老師!遙祝安康!
回復(fù)3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4-10-15 11:30:28
  小文很淺,不舍得放下這頓爐包的滋味,所以就記錄下來存念。謝謝楓葉老師跟進(jìn)美評,謝謝鼓勵。你垂涎三尺,懷才吃過,還是想吃,所以我在文末說,還想去,只為爐包的原汁原味。遙握,問候秋祺,謹(jǐn)祝你佳作頻出,創(chuàng)作快樂!
4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4-10-15 10:12:16
  看了文題,初步分析,和地名有關(guān),和烤爐有關(guān),看了老師的文,才知我的望文生義,實屬于一知半解。讀到最后,我已經(jīng)直流口水。老師是寫美食高手,這樣的美文,與老師而言,駕輕就熟,小試牛刀。膾炙人口的佳作,拜讀學(xué)習(xí),順祝秋安,筆健!
帶著影子散步。
回復(fù)4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4-10-15 11:34:12
  每讀韓老師的點評,都興奮。謝謝韓老師的美評。這份鼓勵之情一直視為溫暖。小文很淺,就是寫一份小吃,覺得爐包的文化色彩很濃,就有必要寫出來,整理一下我對爐包的認(rèn)識。高手倒是稱不上,我寫的時候也流口水。所以在結(jié)尾處我加上了海想去吃的想法。我覺得,旅游的意義之一必須去尋找美食,不然旅游的質(zhì)量就打折扣了。遙握,問候秋祺,期待韓老師的佳作,謹(jǐn)祝創(chuàng)作快樂!
5 樓        文友:李湘莉        2024-10-15 10:24:20
  一屜包子,懷才老師寫出驚人美文。文章說古道今,描景繪人,有聲有色,有滋有味,讀來讓人迷戀。沒有厚實的寫作功底和過人的文學(xué)天賦是很難成就如此篇章。喜歡,收藏了!遙握問候懷才老師,謹(jǐn)祝一切都好!
回復(fù)5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4-10-15 11:38:00
  謝謝湘莉老師的美評,謬贊了,感到惶恐。寫作的過程就像又吃一頓爐包,很過癮,之后就生出再往吃一頓的寫法。我是一個不挑食的人,吃飽肚子就行,去了幾個地方,從賞景,到關(guān)注小吃,有了變化,不能錯過那些地方特色小吃。最近想去吃青州的老槐樹煎包了。哈哈,嘴饞引起旅游的興趣了。看到湘莉老師寫的青原山,那才叫大氣厚重,很羨慕呢。遙握,問候秋祺!
6 樓        文友:隨風(fēng)小醉        2024-10-15 10:52:00
  從平常生活著筆,最后卻引入一段深厚的歷史淵源。從美食到人生,懷才老師張弛有度的筆法將一座古城寫出了獨有的氣魄!讀這種充滿大家風(fēng)范的文字,實在受益匪淺!
不圖賣字為生計,惟愿我手寫我心!
回復(fù)6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4-10-15 11:41:35
  讀了小醉老師的桂花香,一直心中藏一抹香,印象深刻就是喜歡。就像我對大柳樹爐包,吃了就記憶深刻,吃過不少飯店,給我的記憶多半是充饑而已。爐包是小吃,因為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所以,就駐扎在記憶里了。即墨古城很有氣魄很有特色,爐包小文,只是陪襯,我喜歡逛那里的風(fēng)景。謝謝小醉老師的美評,很期待老師的美文,遙握,問候秋祺,謹(jǐn)祝創(chuàng)作快樂!
7 樓        文友:佳華        2024-10-15 11:06:17
  文化的確是一種神奇的東西,一旦沾染上便有非同尋常的意味,大至一座山、一座城,小至一碗羹、一個包子。大柳樹爐包不知道和高密爐包是不是同一種,在老師的筆下,散發(fā)著各種各樣的誘人氣息,令人心向往之。
回復(fù)7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4-10-15 11:46:55
  高密也是歷史悠久,我曾幾次前往,最近幾年都是越過而去,韓信在高密一帶有過淮水之戰(zhàn),高密的爐包是不是與此有關(guān),不得而知。美食,都是互相影響的,好吃就容易傳播。寂寞的大柳樹爐包,在即墨人的心中是正宗的。下次去高密,嘗嘗吧。佳華老師吃過?考察一下,寫出來分享吧。感謝佳華老師的美評,遙握,問候秋祺,期待你的佳作——走讀系列。謹(jǐn)祝創(chuàng)作快樂!
8 樓        文友:石葉六        2024-10-15 11:11:45
  在鮮香的味蕾中,感受古城文化。大柳樹包是美食,是名吃,豐富著人們的生活,又是文化的傳承。大柳樹包的前生今世與即墨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交相輝映,在作者達(dá)練的筆觸下,筆下生香,韻味無窮。佩服老師文思泉涌,拜讀學(xué)習(xí),遙問秋安!
回復(fù)8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4-10-15 11:51:10
  謬贊了石葉老師,謝謝你的美評鼓勵。稱得上古城,不僅僅是因為有城墻古建,還應(yīng)該有流傳的美食,大柳樹爐包就是即墨的一份遺產(chǎn),屬于古城的一部分,是爐包生香且流遠(yuǎn),小文只是寫點感受。我倒是愿意拿出時間好好看這些小吃的,忍不住。遙握,問候秋祺,期待石葉老師的美文,謹(jǐn)祝創(chuàng)作快樂,筆健文豐!
9 樓        文友:楓樺        2024-10-15 11:35:13
  漫步!是放下所有!去感受一座城應(yīng)有的溫度與氣息!可惜我所經(jīng)歷的,都是腳步匆匆!真羨慕老師了,有那份心性去感受!其實人群中的煙火氣里,深藏著眾多的人文景觀!香氣撲面而來!是深沉的人氣!
回復(fù)9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4-10-15 11:55:17
  正如楓樺老師所言,旅游不能只是看看風(fēng)景,還要嘗嘗風(fēng)景里的美食,滋味肯定不一樣。放下別的,專心投入,也是對心情的最好安排。我有時候也是腳步匆匆,很多東西就錯過了,但我隨即就萌生再往的想法,控制不住的。好在去即墨也就是不到三小時,所以再去又有了收獲,退休了,閑工夫就多了點,在家待著,也不是個辦法,所以喜歡走一走。走一走遇到美食,是我的第一需要。謝謝楓樺老師的美評,遙握,問候秋祺,謹(jǐn)祝創(chuàng)豐!
10 樓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10-15 17:07:09
  大枊樹爐包,非常獨特的名字,引起人們的興趣。一道美食,在作者的筆下充滿了奇特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即墨古城,那是有著深厚歷史底蘊(yùn)的城市,田單的故事,齊燕的較量……現(xiàn)在,戰(zhàn)爭已經(jīng)遠(yuǎn)去,古城吸引人們之處,除了歷史古跡,恐怕還得有著現(xiàn)代的魅力,美景、美食缺一不可。問好作者,秋日安好!
回復(fù)10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4-10-15 17:27:59
  謝謝淑君老師的精彩解讀和美評。你說得對,曾經(jīng)的古城就是古戰(zhàn)場,如果我們總是記住這些,顯然不夠。和平時代,也有自己的傳奇,從歷史中尋找我們喜歡的,繼承下來,這才是今天古城的意義。今天,來自一座城的輝煌,不再是高樓大廈,更多的是靠近生活的美好,美食爐包,不能以為只是果腹之物,即墨人從歷史中尋找自己的東西,發(fā)揚(yáng)光大,才是即墨人的情懷。有些東西,冠以歷史的名目,就是一個噱頭而已,即墨的大柳樹爐包,是實實在在的美食,古城的發(fā)展要在自己的歷史上做文章,即墨人是智慧的。遙握,期待淑君老師的懷舊系列散文,謹(jǐn)祝創(chuàng)作快樂!
共 14 條 2 頁 首頁12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