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獎】開荒老人(散文)

精品 【曉荷.獎】開荒老人(散文)


作者:趙聲仁 秀才,2559.6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708發(fā)表時間:2024-10-19 21:05:23
摘要:寫一個從工廠退休的職工,攜帶曾是村里下鄉(xiāng)女知青的媳婦,回到他曾經(jīng)生活了三十年的故鄉(xiāng),開墾荒地的故事。揭示了因為城市化進程、因為農(nóng)民進城打工的現(xiàn)狀,導(dǎo)致土地荒蕪、少人耕種的現(xiàn)實。

趙克勤推著一輛帶斗的小車。斗上,躺著一把大鎬,一柄鐵鍬,一把鐮刀。小車轱轆很肥胖,是當(dāng)年從大官莊飛機場撿來的廢舊飛機轱轆,那是訓(xùn)練飛機,叫背翅膀,轱轆很小,直徑不過半米;車斗是白鐵板焊接的,銹得失去了本色;大鎬是老式的,應(yīng)該出自20世紀(jì)80年代初來村打鐵的山東人之手。這套老式農(nóng)具,現(xiàn)在村里人早就不用了,但他還寶貝一樣地收拾著,就像他家那座老屋一樣,舍不得廢棄。倒不是這些農(nóng)具好用,更不是這些農(nóng)具有什么收藏價值,而是他保存著這些,就如同把那時的記憶保存下來了,把那時的快樂和辛酸保存下來了,就好像他可以永遠(yuǎn)耕種在這片土地上了。
   他帶著這些農(nóng)具,是去開荒,去開墾那些本是肥沃土地,現(xiàn)在因沒人耕種或因修路等原因而放荒的土地。驚蟄到了,陽氣上升,土地就開始覺醒了。這正是開荒的好時候。他走在村莊不太寬敞的街道上。兩邊的房子很不整齊,新舊高低大不一樣。高大寬敞的,響門亮窗,有人出入;低矮陰暗的,大都鎖了門,老式的鐵鎖都長了銹,主人大概早就搬到市里去住了。才二三十年的時間,原來滿街筒子的老老少少,現(xiàn)在一半都沒有了。而且,還總有年輕人去市里打工,在市里買房,生了兒女,就把父母也接到市里,幫著他們看孩子去了。照這個速度,再有二三十年,這個村莊還會剩幾戶人家?那一片一片的土地怎么辦?
   趙克勤就從市里又搬回來了。這是一個古老的村莊。他原是這個村的正宗土著戶。據(jù)趙氏家譜記載,明朝萬歷年間,有兄弟二人從山東棗林莊逃荒至此,建立了這個村莊。世代繁衍生息,到了他這輩,應(yīng)該是趙氏家族的第20世孫。他出生于遼沈戰(zhàn)役開打那年。四野進關(guān)后,這里就響起了解放的鑼鼓聲。五六歲開始吧,他就跟著父親走向田野,走向土地,種玉米,種小麥,還有白菜,蘿卜,成了高級社小小的一員。十五歲初中畢業(yè)后,他就是生產(chǎn)隊的一名正式社員了。生產(chǎn)隊的活很累,收入很低。但他父輩告訴他,土地是肥沃的,是萬能的,要想改變生活,富裕起來,只有深耕這片土地,向這片古老的土地,要糧要油,要幸福。他深信這點,干活也就最賣力氣,自小就得到了隊長和社員們的贊賞,說他一定會成為種地的好把式。
   就有一個女青年看上了他。這個女青年有個特殊身份,是T市下鄉(xiāng)的知青。父母擠到廂房去住了,把家里的正房讓出來,給他們作了新房。在媳婦不好娶的年代,他可以把市里的知青抱進洞房,成了全村婚姻的天花板。市里的女青年,皮膚就顯得白皙,穿什么樣的衣服,看著都順眼,身體的味道就好聞。這一切,他覺得是他勤奮種地?fù)Q來的。他下決心,要把這個城里的媳婦照顧好,要讓她生活好。正常上班掙工分之外,他將自家的三分自留地,精耕細(xì)作,糧蔬套種,擺弄的花兒一樣。自家的房前屋后,也見縫插針,種茄子土豆,種窩瓜冬瓜。媳婦始終保持著城里姑娘的氣質(zhì),讓他天天愛看。一年后,城里的媳婦給他生了個女兒,也像城里人。
   老天垂青。正當(dāng)他埋頭在土地上、準(zhǔn)備把舊房翻新,改善一下居住環(huán)境的時候,社會變革來臨,知青可以回城就業(yè)。女兒轉(zhuǎn)成城市戶口,意想不到的好事還有,可以把他也帶進工廠。一夜間,他們兩口子雙雙成了市里一個區(qū)屬企業(yè)的職工,一家三口,都成了城里人。工資收入固定,太陽曬不到,風(fēng)雨淋不到。單位分了福利住房。一干就是三十年。但他知道,他是在這村莊娶的媳婦,是這塊土地上養(yǎng)育了他的女兒。他一切好運的源頭,是這個古老的村莊,是這塊肥沃的土地。
   60歲退休,他帶著媳婦,重返舊地,又回來了。
   村里沒有他家的地了。但他覺得這里的每寸土地,都如同自己手掌上的紋路;每條街道,他都丈量過它們的長短;每顆樹,都刻印著他曾經(jīng)勞作的身影。家里的老房,他始終保留著,定期修繕;節(jié)假日,他帶著媳婦總要回來一趟??纯蠢戏浚纯撮T口那顆香椿樹。他看到村里的人越來越少,村里的地,被荒草、被垃圾覆蓋很多,他在這里時的大坑,那時四季有水,現(xiàn)在全部干涸了,成了垃圾場。每次回來,他都一陣心酸。這是可以開墾的土地。他鎖好市里的樓房,打開了家鄉(xiāng)的老屋,把當(dāng)年存放在老屋的農(nóng)具擦拭干凈,開始了他的新生活。
   他推著小車,向村東走去。兩只有些迷離的雙眼,不時地往兩邊看著。村里的土地,被南北交叉的鐵路、公路,割鋸成多個不規(guī)則的地塊。這個村莊,在T市的西北方向,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這注定它要給城市的發(fā)展做出獨特的貢獻(xiàn)。從20世紀(jì)70年代京山線從村莊東頭修過之后,三四十年的時間里,城市外環(huán)、城市快速路、鐵路、高速公路、軍用鐵路等,不斷地修建,不斷地占地。土地在減少,地塊在分割,村民的房屋,為了保證國家的需要,也不斷拆遷,異地建設(shè)。村民們在為國家建設(shè)飛速發(fā)展感到高興的同時,也為土地的分散和減少而感到可惜和無奈??紝W(xué)招工,走了一部分人;城市化進程,走了一部分人;土地減少,走了一部分人;姑娘們嫁到市里或郊區(qū),走了一部分人。村里的常住居民,由公社化時期的兩千多,銳減到現(xiàn)在的八九百人。住房,有一部分租給來T市打工的安徽、河南人,一部分鐵將軍把門,還有一部分售賣給想在農(nóng)村有房的城里有錢人。有些空了的宅院,里邊早已雜草眾生,鉆出不少榆樹,臭椿樹和楊樹。
   他的滿頭白發(fā),如同一團白云,向前飄動著,街道顯得亮麗一些。偶爾,有和他一樣年紀(jì)的老人在門口曬太陽,和他打招呼。他要開荒的地方在村東。他又把目光投向空中。京哈高速、京哈、京唐、津唐高速連接線,好像商量好了一樣,在這個村莊上空集中起來,那么高,那么錯落有致,彎道的弧度那么圓潤美麗。他知道,通過這些空中的路,一撥撥旅客去向遠(yuǎn)方,一宗宗貨物實現(xiàn)位移。高鐵飛馳的身影,不時從村莊的上空掠過;綠皮火車的哐啷聲,闖入各家各戶。這是這個古老村莊、這片古老的土地為時代做出的貢獻(xiàn)。而他,這個76歲的老人,看到的,還有一片片被停耕的土地。
   開荒,是個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使用原始農(nóng)耕工具開荒,更是一項高強度的勞動;一旦開墾出來,就可播種,就有收獲,所以,開荒,又是一個讓他永遠(yuǎn)生活在希望中的愉快勞動。村東北,巨大的高鐵水泥墩下,趙克勤開始忙碌起來。割荒草,撿水泥塊,清各種垃圾,破碎土塊,平整土地。這說起來簡單的過程,動作起來,都要使出吃奶的力氣——他的雙手,不知何時,患上了一種上下左右亂抖的怪病,伸手干活,總?cè)缤鷣y地彈奏一架鋼琴。卷一顆旱煙,始終拿不平煙紙;舀一瓢水,要灑掉一半。他開荒的每一鎬,每一鍬,都要浪費一半氣力。但他興致勃勃地干著。他愿意呼吸這里的空氣,他愿意嗅聞這里土地的味道,他尋找著三十多年前的感覺。
   割荒草讓他最激動。齊腰深的枯草,干黃,硬挺,鐮刀一觸,即發(fā)出嚓嚓的響聲。這干透了的野蒿、蒼耳、狗尾草之類,是上好的柴禾,放在大灶,烙餅最好吃。他小時候,各種野草,剛剛拱出地面,就讓人割走了,根本不等長高??涩F(xiàn)在,竟一冬沒人動。這世界,眼睛一晃,就變化這么大。想到這,他的鐮刀揮舞得更快了。生產(chǎn)隊時,這塊地,叫張家墳。他的腿疼的毛病,就是在這里落下的。一個晚秋的夜間,他們?nèi)齻€年輕的社員,給這里的小麥澆凍水。后半夜,寒冷和困頓襲來,他接連抽了兩只旱煙。不但沒能驅(qū)走寒冷和困乏,腦袋卻暈了,惡心。他就抱著鐵鍬,側(cè)身躺在了麥地。右腿在下,列寧服棉大衣蓋在身上,呼呼睡著了。不知多長時間,腿下突然感覺冰涼,醒了,才知,冰涼的井水,正在身下流淌。這以后,一到陰天,他的右腿就酸痛。這過去了的,成了他美好的回憶。他用三天,在這里開出了一塊60多平米的地界。
   再往北的一個大坑,是他去年開墾的一片荒地,也有60多平米。小時候,這個大坑,叫爛人崗,誰家小孩子夭折了,就扔到這里。這里是野狗、老鷹、貓頭鷹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每到夜間,這里就發(fā)出狼嚎般瘆人的叫聲。大多小孩子不敢到這里拾柴割草。這里的草就多、就茂盛。但他敢來,割回去的野草,喂豬喂羊,照樣長膘。爛人崗早沒了,但大坑越來越深了。
   過了清明,他開始在這兩塊地上種植。種地是不能沒水的。這里,原來都是水澆地,300米之內(nèi),就是一眼機井?,F(xiàn)在沒有了。他推著一轱轆小車,帶著兩個水桶,從二里地之外的一眼水井處,拉來一桶桶水,澆在他種的黃瓜地里。種地,也是需要肥料的。他從養(yǎng)雞的人家弄來一筐一筐的雞糞,撒在玉米地里生。雞糞種的玉米煮熟,有甜味,有咬勁從清明到谷雨,到小滿,他種茄子豆角黃瓜油菜大蔥,他種小豆芝麻玉米白薯花生。他把他30多年前種過的品種,都嘗試再種一遍。
   但他收獲的糧食蔬菜,沒有明確的消化途徑。自家吃,閨女來拔,他和媳婦給村里人送,路過的陌生人,他也讓讓人家下車拔幾株。再剩下的,他就趕集去賣。城市在拓展。往東走五里,就進入市里了。周邊開設(shè)了好多集市。他就推著一轱轆小車,趕圈集。他不會用臺秤,就帶著家里那個桿秤;他沒有制作二維碼,他賣的錢,都掃到在市里的閨女那里。約秤,對他來說,好像是一種儀式,一種象征性的行為。誰來買菜,他都在秤盤上比劃一下,就給人家了,不給他錢,他也不在乎。沒有零錢,不會掃微信的老人,他干脆不要了。這招得市里一部分退休老太太,看到他來,就把他圍上。小時候,他曾去市里賣菜。市里的小毛孩,都叫他鄉(xiāng)巴老,叫他老莊?,F(xiàn)在,圍著他買菜的,好像就是那時的小毛孩?,F(xiàn)在從這群人身上,他找到了好的感覺。他感覺很舒暢。
   冬天,沒有活干了,他就推上那輛小車,來到他開墾后的兩塊地里,蹲下身,看一會兒,站起來,走兩圈兒。有過往行人,就拉住人家,說上幾句。

共 3775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在這篇質(zhì)樸而深情的文字中,我們跟隨趙克勤老人的腳步,一同走進了一個充滿回憶與堅守的世界。從那輛裝滿老式農(nóng)具的小車開始,我們仿佛踏上了一段時光之旅,見證了歲月的流轉(zhuǎn)和時代的變遷。趙克勤對土地的熱愛,如同深深扎根于大地的大樹,執(zhí)著而堅定。那些被現(xiàn)代人遺棄的農(nóng)具,在他眼中卻是珍貴的記憶載體,承載著過去的快樂與辛酸,也承載著他對這片土地?zé)o盡的眷戀。他看著村莊的變化,人去屋空,土地荒蕪,心中滿是感慨與擔(dān)憂。然而,他沒有只是嘆息,而是以實際行動回歸故土,開墾荒地,用自己的雙手重新喚醒沉睡的土地。他的人生軌跡與村莊的命運緊密相連。從兒時跟隨父親走向田野,到成為生產(chǎn)隊的一員,再到與城里知青媳婦的結(jié)合,進入城市工作,最后又在退休后回到村莊。每一個階段都是時代的縮影,而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在這片土地上。他對媳婦的愛,對女兒的呵護,都源于這片土地給予他的力量。他在開墾荒地的過程中,雖然面臨著身體的不適和種種困難,但他依然興致勃勃。割荒草時的激動,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都讓我們感受到他內(nèi)心深處對土地的深情。他種植各種農(nóng)作物,不為盈利,只為了那份對土地的執(zhí)著和對生活的熱愛。他把收獲的成果分享給他人,更是一種無私的奉獻(xiàn)。這篇文章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故事,更是對一個時代、一個村莊的記錄與反思。它讓我們看到了城市化進程中農(nóng)村的變遷,看到了人們在新與舊之間的抉擇,也看到了那份對故土的深深眷戀和堅守。它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土地始終是我們的根基,那些曾經(jīng)的記憶和情感,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感謝賜稿曉荷,佳作推薦共賞!【編輯:汪震宇】【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410200012】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汪震宇        2024-10-19 21:06:40
  文章以趙克勤老人為主線,生動展現(xiàn)了農(nóng)村的變遷與老人對土地的執(zhí)著。文字樸實,情感真摯,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歲月的滄桑與人性的溫暖。推薦一讀。
2 樓        文友:汪震宇        2024-10-19 21:07:44
  這篇文章通過趙克勤的故事,深刻反映了時代變遷下農(nóng)村的現(xiàn)狀。老人對土地的熱愛令人動容,其開墾荒地的行動更是一種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希望。語言簡潔有力,值得品味。
3 樓        文友:趙聲仁        2024-10-19 21:09:54
  謝謝美評美編。效率真高
4 樓        文友:十月楓葉        2024-10-20 19:09:46
  開荒的經(jīng)歷我有過,苦、累,但也有成就感。欣賞老師佳作,大贊。
5 樓        文友:何葉        2024-10-20 19:46:40
  恭喜精品!加油!
何葉
6 樓        文友:陌小雨        2024-10-20 20:43:16
  恭喜老師斬獲精品!
山本無憂,因雪白頭……
7 樓        文友:芹芹森        2024-10-21 20:18:12
  恭喜老師獲得精品!
8 樓        文友:蕭墾        2024-10-24 11:03:23
  恭喜趙老師佳作加精,問好,點贊!
共 8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