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愛心】不裝(雜文隨筆)
01
岐山的朱小戒出了一期配音視頻,是關于老師要求家長平時與孩子交流時一定要說普通話的內容。然后視頻中的老希弟兄八個便以此話題討論開來:
學校教學生說普通話無可厚非,可無限度的要求家長便是不應該。雖說標語上寫的:說字正腔圓普通話,做堂堂正正中國人。難道說不會說普通話就是鬼鬼祟祟的中國人嗎?歷史上的偉人們、領袖們,哪一個用方言說的話不是振聾發(fā)聵?
如:時間要打很久,我看我們不要做決定,過去是由杜魯門,以后是由艾森豪威爾或者美國將來的什么總統(tǒng),由他們去做決定。就是說,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或者如:娘希皮!徐州會戰(zhàn),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不成功則成仁。娘希皮!
或者說:主權問題是不能夠談判的,就是說,中國1997年收回香港的問題不能談判,不管用什么方式,談判的題目就是一個歸屬問題。
更甚者,我們只是聽過,沒見過的:額的額的,都是額的!或者是:各位伙計,有事早奏,沒事咱退朝!
每一句、每一段話都是在歷史長河中響徹云霄。
賈平凹老師也說:普通話是普通人說的,說土話的nia哈都不是普通人。賈老師如今成了文壇巨匠,接受采訪時說的也都是丹鳳方言。忠實老師也是一樣么,以前接受采訪時說的也是方言。
普通話固然是要說的、要學的、但也不必過于糾結這個事。我的孩子們也是不由自主的先說普通話,爾后又無師自通的學會說方言,我并沒有逐字逐句的去給教。我從寶雞跨省來到了天水,我也是盡量以方言交流,雖然很多發(fā)音不同,但大致也差不多。方言顯得親切、親近、不裝。入鄉(xiāng)隨俗么!
以前上學的時候有個同學中途輟學了,當我們心心念念的找到他,還不到半年沒見,他便開始拽普通話了。仿佛他離開家鄉(xiāng)許多年了,去了遙遠的地方。其實他也只是在寶雞呆了幾個月而已。我從寶雞去深圳七年多,回來時鄉(xiāng)音也無改,鬢毛更未衰。語言交流用方言,親切!
02
那個X老板挺著大肚子,一步三晃的從門里進來了。
X老板據(jù)他說是信佛的,說他吃素,不吃蔥姜蒜,偶爾嘴里冒出什么“開光、加持”,或者一些聽不懂的話。他手里拿著很長的串盤來盤去,我想你修行肯定是少了貪嗔癡,心中有佛的吧?
那一天,他看到我們吃的碘鹽了,他說現(xiàn)在這種碘鹽不能吃了,這種鹽吃了對身體不好,像現(xiàn)在什么什么疾病都是吃碘鹽吃的。他吃的鹽非常好,吃了對身體有益。他們全家都吃那個鹽。我說,那你給公司拿幾包?那個老板說,沒問題。于是第二天來的時候,他拿了一袋鹽來了,就一袋。黑黢黢的是一袋什么竹鹽,我心想,這個鹽真的就那么神奇,那么好么?我照著鹽袋在網上搜著一看,一袋鹽6塊多錢。我心想,難道國家給百姓生產的碘鹽都是不能吃的鹽嗎?
前一天晚上來了幾個人,做的是特色暖鍋。泡了許多木耳,味道很好,吃完后木耳剩了一大盆。我準備把水倒掉晾干,X老板瞅見了就說,過了夜的木耳就不能吃了,就有毒了,得倒掉。我沒打算回應,等我出去拿了個東西進來,木耳便全被倒進了垃圾桶。我氣的連問了三遍,后來一個朋友問我,昨晚那么多木耳吃完了嗎?我說,X老板說木耳過夜了就有毒了,不能吃他全給倒垃圾桶了。
朋友說:“你聽外胡諞哩,咋個就吃不成,虧哈人的外慫!”
所以有一種人,平時并不是博學多才,知識淵博,他只是愛裝而已。在領導和大老板面前,顯得他多么的能,多么和別人不一樣,吃穿用度要強裝個人上人,卻不知事情做出來,話說出來,讓很多人拿溝子笑了。
03
2003年的時候,手機剛慢慢普及。
在深圳廠子里上班也就掙個五六百塊錢工資,要買個手機也得兩三個月工資,于是,能買得起手機的工友讓人刮目相看。那時候剛剛開始用的都是平板手機,配個音樂彩鈴,著實扎勢。但沒有手機的人占絕大多數(shù)數(shù),所以當我們還在用IC卡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時,便就有個別人借錢買了手機。
同宿舍一個外地人,也有一部手機。每一次我在院子里遇到他,給他打招呼的時候,人家總是手機擱在耳朵上,然后向我揮一揮手便匆匆走開。我心想,這個屌毛業(yè)務這么繁忙,有手機的朋友這么多?直到有一天,我疑惑的問我宿舍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告訴我:那家伙,其實每天從廠區(qū)里經過時,都是假裝打電話,他或許連電話卡都還沒裝。
我說:哎~!
04
大概在七八年前,或者更早一些年,我不知從哪里看到了岐山作家馮積岐老師寫的《村子》。
讀完以后覺得很喜歡,于是陸陸續(xù)續(xù)買了很多他的小說來看。已經讀了十幾本了,每讀一篇他的作品心就好像被狠狠掏了一把。后來又機緣巧合地關注了他的文學作品公眾號,加入了他的文友群,群主推薦了很多他的短篇小說。有一天看了他早期小說作品《續(xù)繩》,里面提到了那個特殊而貧窮的年代,兩個人在井里幫人撈桶的故事。撈桶是要下到井里去撈的,而那個年代的人為了省買新桶的錢便要請人下井去撈桶。我在群里坦言說,我從沒有見過撈桶,也沒有聽說過撈桶。我在想,那個年代一個桶的價值竟然能超過一個撈桶人的人工費,而撈桶也是有很大危險性的。這是讓人難過的,說明了人工價值極其低,也說明了人們生活的不易。于是群里邊就撈桶的事討論了起來,有人就質疑這個事的存在,有人就自負的指出別人都無知,所謂個別文人那股酸臭的勁兒一下子就流露出來。馮老師能寫這個事,那必然是在某個特定的時期或某個地方存在的,你沒見過就敢肯定別人無知,那你有知嗎?這篇小說你怕是也沒有看過吧?難道說馮老師還沒有你的見識多么?
自古文人相輕,可難道你以為的真的是你以為的嗎?
讀文學作品是個人的愛好,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認知的寬度和深度。不知道的事,不要輕易下結論,多學習才是好的。
在任何圈子都有類似的人物存在,呵呵一笑便滑了過去。不為與自己無關緊要的事分神,不庸人自擾。一個人認識別人的一面不難,難的是認識自己,平平靜靜,真真實實的做個真實的自己。知道自己半斤還是八兩,坦坦然然的不裝。不好嗎?
(原創(chuàng)首發(fā))
好雜文,推薦給大家閱讀!
或者如:娘希皮!徐州會戰(zhàn),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不成功則成仁。娘希皮!
或者說:主權問題是不能夠談判的,就是說,中國1997年收回香港的問題不能談判,不管用什么方式,談判的題目就是一個歸屬問題。
更甚者,我們只是聽過,沒見過的:額的額的,都是額的!或者是:各位伙計,有事早奏,沒事咱退朝!
每一句、每一段話都是在歷史長河中響徹云霄。
這一段寫的太棒了。引用了偉人,領袖和古代帝王的話。雖然沒寫名字,但我們一看,就知道寫的是誰。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