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打工的時光(散文)
一
小時候讀過的語文還有算術(shù)課本上,常有“長工某某某”之類的說法,可謂是記憶猶新;到了1992年下半年外出打工時,我便在心里不自覺地將自己與“長工”劃上了等號。只是怕在深度和廣度上不能與時代的“脈搏”部分地同頻及契合,故此從不敢輕易將此種心理認知示人。我甚至“狹隘”地以為,我下文所提到的自己當(dāng)年做代課教師的時光,也是另類的一種“出賣”——自認為是出賣勞動力的過程。只不過這種“賣”,是為了賺得一些散碎銀兩,從而好去購買日常生活還有生產(chǎn)所需要的物資,以及精神文化生活所必需的食糧。
時光上溯到1989年、1990年之交,那時候我賦閑在家。有一天,大哥交給我一些自己親自下藕塘挖得的新鮮蓮藕,讓我去到當(dāng)時的姜壩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姜壩街上去賣蓮藕。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第一次售賣真正意義上的物質(zhì)。
平素我這個人臉皮就薄,甚至為人有點木訥(這是我對自己的界定),更不喜歡用唇舌在毫厘之間與臨時的顧客去浪費口水,只想盡快賣完后好早點回家轉(zhuǎn)。只是我現(xiàn)在已記不清當(dāng)時蓮藕有沒有賣光,僅記得大哥過后沒有要一分錢的賣藕所得。這次賣藕權(quán)當(dāng)是我出了校門后的一次歷練吧。
時光到了1991年春季,在五哥的幫助下,我去到原瓦垅鄉(xiāng)高嶺小學(xué)代課,成為了一名代課教師,個人感覺頗像現(xiàn)在的打零工。在教學(xué)期間,我有時教學(xué)生們唱歌,其中有一首歌名叫《歌聲與微笑》;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并沒有能力如歌中所唱,能將自己的歌聲傳向海角天涯。只不過在心里,我多多少少還能記起我曾經(jīng)的那些學(xué)生們。需要補充的是,那個時候我個人感覺自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民教師,因此就不會被周圍的人們常掛在嘴邊,更與榮光有著十萬八千里之遙。正因為是這樣,這種光景就不長。1992年的9月份,在家中兄嫂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我只身到了北京,找到了當(dāng)時在北京打工的三哥,總算暫時安頓了下來。
二
后來,在北京跟三哥在一起的日子里,有活時便去工地干活,否則就到外面街上去接活,或者呆在臨時的住處休息。
所謂的接活,就是去到勞務(wù)市場之前,事先準(zhǔn)備好一個接活的牌子,一般是在不大的一塊廢舊的三合板上用白紙黑字寫上所能承接的業(yè)務(wù)范圍,比如,木工全活、瓦工全活、油漆活或者室內(nèi)外裝潢等,擺在接活的區(qū)域。那個時候接活,最擔(dān)心的就是怕被所在接活區(qū)域內(nèi)的聯(lián)防隊撞見,怕他們攆人,怕他們查暫住證,甚至不能完全排除他們有摟草打兔子的可能。
那時在北京,一般有活的時候,我們就早起去擠公交,趕地鐵,然后很晚了才回到臨時住處。這種日子一直持續(xù)了好幾年,直到1995年底。1996年4月,我開始跟著堂哥南下廣東。
在這里說一個不太為人所樂道的話題。那時候每天早起,北京市民和外來的民工都要趕著去上班,趕公交就成了一大難題。比如某一趟公交車在總站要發(fā)車時,車還在緩緩駛向站臺,很多人就急得順著車身往門邊上擠,根本不去考慮這種做法是否會危及人身安全,是否存在公共安全隱患。只是這種明顯不符合安全規(guī)范的做法,要比在車門前正常排隊上車的機會大得多。說通俗一點,不按套路出牌,才有可能及時趕到工地。只是有點“出圈”了。
2011年,我輾轉(zhuǎn)來到天津。
在天津的這么些年,我一直在那個小鎮(zhèn)上班?,F(xiàn)在對于這個鎮(zhèn)子,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熟悉,似乎又是那樣的陌生。這幾年,感覺小鎮(zhèn)也冷清了許多?,F(xiàn)在的節(jié)假日里,像以前的那種大街小巷萬頭攢動、摩間接踵的場面再也見不到了;前些年的五一、中秋、國慶、元旦,商家們使出渾身解數(shù),搞活動、做促銷,以期招攬顧客,相信這些情景短期內(nèi)再也不會出現(xiàn)了。不知道那許許多多的人又都從這邊去了哪里?是不是如之前的我一樣,離開北京后到了廣東,緊接著去溫州,來天津,四處游走,也未可知。
三
我現(xiàn)在還是租住在離廠子不遠的一間出租房里。這一天,天已大亮,妻子早已去上班。我難得在今天不上班,起來小解過后,還想繼續(xù)著自己的周公之旅,便又自顧自地躺到了床上,但卻沒了太多的睡意。隨即順手拿起手機,刷著短視頻。
仲秋的陽光好像對誰都是那么的熱情。其中的些微光芒先是從我租住的屋子?xùn)|面窗戶的窗簾縫隙處,朝里探頭探腦地張望,一個不小心與我的眼光碰撞交織在了一起。我下意識地挪開了自己的視線,并把窗簾還有窗玻璃都拉開了大半。這樣,太陽中便有更多的光芒欣欣然地擠了進來。有將自己投在墻上,為墻面蓋上了薄而暖的陽光被的;有和著起舞的微塵,唱著陽光之歌的;有調(diào)皮地照在我的臉上,讓我睜不開眼的;有趴在我的心尖上,好像在跟我說“還不起床?大懶蟲!”的。不知怎的,我好像很聽話——立馬起床,很快就洗漱完畢,準(zhǔn)備出發(fā)。
出了門以后,我就想著去早市轉(zhuǎn)悠一下。這個鎮(zhèn)子和相鄰的鎮(zhèn)子一樣,一年到頭上午都有個早市,里面做買做賣的,可謂是名目繁多,應(yīng)有盡有——比如有賣水果的,賣新鮮蔬菜的,賣水產(chǎn)品的,賣早點的,不一而足。
到了早市以后,只見買東西的,還是較小學(xué)校門前菜市場的人要多一些。人們紛紛推著電動車,有的偶爾駐足于某個攤位前,一邊問著自己鐘意商品的價格,又一邊還著價。只等雙方談妥了價錢,便開始選菜,然后裝袋、過秤、付款,一氣呵成。我呢,步行而來,活脫脫地就像一位市井看客,步履悠閑,東瞅瞅,西望望,自在地閑逛著。此刻,我想在心里為每一個穿行于這市井之間的陌生人畫一幅速寫,為我們的不期而遇,更為他們的燦爛笑臉。
不知不覺間,雙腳帶著我走上早市西邊的馬路牙子,那里有一條南北走向的104國道。在國道的旁邊有一個較空曠的地帶,那里有一個小型的勞務(wù)市場。在那里,一些年齡稍大的、想要找各種零活的外來工,清早便蹲守在那里,希望有雇主能來找自己去干零活。只要雙方你情我愿,談攏了就直接跟著走。我雖不找零活,但也想去湊湊熱鬧。
不幾分鐘,我就到了那里。為數(shù)不算少的人,他們或坐或站,有的嘮著閑嗑;有的半低著頭,目光游離,似有所思??傊麄兌枷M泄椭髑皝碚易约喝ジ梢恍┡R時的活計。見到我這個戴著眼鏡、著一身便裝的陌生人來到這里,對我稍做打量后,看我不像是雇人的,他們便又復(fù)萌故態(tài)。這回該我輪到我偷偷仔細打量他們了,看他們的年齡一般都在五十上下歲。跟我一樣,他們肯定也是為了生活。想如今的年月,中國已漸漸地步入了老齡化社會,他們有的上或許有高堂要贍養(yǎng),下或有子女要扶持,正屬于尷尬的年齡;若無一技隨身,只能守著這不正規(guī)的小型勞務(wù)市場,等人待價而沽。思想也是飽受“顛沛”之苦。
想最近這幾年,政府加大了環(huán)保整治力度,一些環(huán)保不達標(biāo)的小污企業(yè),不得已只能“關(guān)、停、遷、轉(zhuǎn)”。這就是我前文所提到的小鎮(zhèn)這幾年安靜、冷清下來的原因之一。
所幸,在這個季節(jié)里,在這馬路邊上等活的人們,在被動充當(dāng)“吸塵器”的同時,還能免費享受來自太陽光芒所給予的溫暖,細想之下,有一點母親的味道,像母親在太陽下曬過的被子,暖暖香香甜甜。
我一直是一個為了生活而奔波的打工者,那些蹲著或隨地而坐著的求人顧工的人,就像我當(dāng)年一樣,就是現(xiàn)在,我還是一個打工人,只是有了較為固定的天數(shù),無需蹲在馬路牙子看著路過的人,等著他們招呼。我就像找到了同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無需誰安排,自然相聚,從未一個群體,我便對他們多了一份同情,多么希望在短時間就有了顧主跟他們搭腔,攀談,幾句話就搞定生意。這群人,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從不因為看見有顧主來就一股腦撲上去,都是安靜地等待著。
我是從農(nóng)村走出來的人,外出謀生,算來半輩子了,畢竟,我趕上了一個可以讓我可以找到賺錢吃飯的機會。從短工,到長工,這個過程不一樣,但都希望一份出力可以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打工的人生,有著許多的無奈和辛苦,但能夠有自己的一處生存之地,心滿意足,我感覺,時光待我不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