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問路(散文)
一
我在高中畢業(yè)以前活動范圍很小,因為親戚都在附近十里八村的農(nóng)村。上初一那年,五叔淹死在灤河里,我跟隨大人騎行,最南看到過樂亭縣邊界碑;高中畢業(yè)那年到同學(xué)家串門,最北面達到過安各莊;向東的路被灤河阻斷,只有三五里;初二那年爺爺在唐山三院住院,三院在西面50里的古冶,這是我當年出行最遠的距離。共去了兩次,第一次是跟三叔騎行去騎車回的,第二次是跟母親坐汽車去的?;貋頃r候母親說,我兒長這么大還沒坐過火車呢,我?guī)阕疖嚾ァD赣H讓我去跟陌生人詢問火車站路線,如何坐車,倒車。這是我第一次向陌生人開口問路,也平生第一次坐了火車,雖然就是短短的一站地,也讓我興奮不已。沒想到我成年后要去很多陌生的地方,很多路要向陌生人詢問。是母親給了我第一次開口和陌生人問路的勇氣!
大概是怕跑遠了迷路,看著不高的高考分數(shù),我高考完報的第一志愿就是唐山大學(xué)。這是我第一次走進城市,認識斑馬線、紅綠燈、2路汽車、高樓大廈……那時候我有一輛自行車,可以載著青春在這座城市橫沖直撞,幾乎走遍每一個角落。問路僅局限于同學(xué)所在的幾所大學(xué),幾個有限的景點,其他都是和同學(xué)閑逛,走哪算哪。唐山地震后的路橫平豎直,東西向為“道”,如新華道、國防道;南北為“路”,如建設(shè)路、學(xué)院路。很容易識別,所以在那兩年里根本沒迷過路。倒是有一次因為闖紅燈,我和馬樹立被警察抓到,有過被罰在紅綠燈舉小旗的經(jīng)歷??飚厴I(yè)的時候,我把那輛自行車騎回了家,中間倒是問過幾次路,100多里地,騎了大概兩個多小時,是我騎行最遠的一次,也是青春的一次沖動。
二
畢業(yè)分在縣外貿(mào)呆了兩年,就在改革大潮中下崗了。簽完解除協(xié)議合同,領(lǐng)了4000多元失業(yè)金,躺平的日子就不在了,我必須找到一條新路。于是來到了陌生的北京闖蕩,這注定是一條充滿艱辛的路。到了北京以后,我的視野才完全打開,原來城市可以這樣繁華,這么大,大到我直到現(xiàn)在也無法完全認清它。
曾經(jīng)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其實只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到了社會啥也不是。經(jīng)歷了半年,干過幾個行業(yè),終于認清現(xiàn)實,老老實實做起了業(yè)務(wù)員。
真正有起色是到了1998年入冬時候,在北京捷恩紙張公司立住了腳跟。公司在北京八達嶺高速輔路西三旗環(huán)島南一個大院內(nèi),那時候北京四環(huán)還在建設(shè)中,這里現(xiàn)在屬于五環(huán)外,算是遠郊區(qū),周邊還有很多木器廠和莊稼地。我們銷售的是太陽紙業(yè)的印刷紙,主要銷售對象是出版社、雜志社、印刷廠和機關(guān)文印室。我們老板那時候也是剛剛起步,沒有什么啟動資金,出版社量大做不動,基本上做的多是中小型印刷廠。多年的計劃經(jīng)濟下,講究大而全小而全,幾乎每個機關(guān)院所和大小學(xué)校里都會有印刷廠(室)存在,我們跑業(yè)務(wù)的主要方向就是這些地方。那時候只有一個數(shù)顯的BP機,和公司電話一起印在名片上,每天背著包出門,到處撒名片。
從西三旗坐公交進城很方便,有多輛車直達西直門和德勝門。但近路再方便也不如騎車來得快,我就近路騎車,遠路公交地鐵。那時候,印刷廠基本靠找,我最先跑的是學(xué)院路這條線。這里號稱八大院校,北航、醫(yī)科大、北語、石油、農(nóng)大等都處在這條線上,騎車很方便。好在各個機關(guān)院所還基本沒有保安,都是可以隨進隨出的。偶爾有傳達室大爺問找誰,我就胡編一個是學(xué)生,找某老師。進去后,見到年齡稍大的就詢問印刷廠在哪里。問路當然要講禮貌,禮多人不怪,人家也樂得奉告。印刷廠一般都在偏僻的角落,多是平房,聽見機器運轉(zhuǎn)的聲音就差不多了。
有時候也鬧笑話,經(jīng)常把涮羊肉的涮,看成刷,走進看清,不由得苦笑搖頭!
這條街做下來的第一個大客戶是北京科文印刷廠。那天中午我在學(xué)院路街邊小攤上吃飯,一輛殘疾車停在了我的身邊,車上是一位飽經(jīng)風霜的中年男人,車上放著雙拐,他探身對著攤主說要一屜小籠包,然后在身上摸索著找錢。我恰好處在他們中間,就順手幫他把錢遞給攤主,又把包子遞給他。他道了聲謝,然后駕車離開。我吃完飯,習慣性地問了問攤主,附近有沒有印刷廠,得到答復(fù)就在附近有一家叫北京科文印刷廠。我磨蹭到上班時間,敲門進去,沒想到接待我的正是剛才遇到的殘疾人,他姓施,竟然是印刷廠的負責人。幾天后我就接到了他打的傳呼,開始跟我要貨,而且量還挺大的。好幾個同事都和我說,科文他們都曾經(jīng)去過,都沒做下來,說我的運氣真好。后來,施廠長又給我介紹了好幾個大客戶,我的業(yè)務(wù)量就硬生生地起來了,幾乎永遠處于在公司銷售量第一的位置。
北京的路網(wǎng)圖就像攤大餅,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所以后來有了岳云鵬的《五環(huán)之歌》。公司有一本幾年前的大黃頁號碼薄,上面有各行業(yè)的通訊錄,當然也有印刷廠,就是很多電話都打不通。偶爾打電話預(yù)約了客戶,去送紙樣,還要問對方如何坐車。對方一般就會以二、三環(huán)的某個點為起點說起,我們就在地圖上尋找相應(yīng)的位置,就知道了該如何坐車。北京有些公交車來回的路線并不完全一樣,有很多單行線,不問路可能會坐反了。例如常坐的315從北往南是從馬甸直達德勝門總站;德勝門總站出來后要向西繞行新街口,北太平莊,才到馬甸,再往北。那時候我們經(jīng)常戲稱“新馬泰”一日游。還有的同一個車站名字,可能在橋的東西南北都有站牌,又是多個站牌混在一起,只有詢問才能最快找到應(yīng)該經(jīng)過的站臺。進入地鐵最容易轉(zhuǎn)向,但不用問路,要看好車牌就行。再說,地鐵二號線是環(huán)形,兩塊錢隨便坐,真坐錯了大不了轉(zhuǎn)一圈。
那時候北京有很多報刊亭,看亭子的大爺大媽是信息站,萬事通,我們最喜歡找他們問路。問路,順便買上一份報紙,到了客戶那里又有了閑聊的資本。
三
2003年我買了人生第一輛車——一輛松花江小面包。從此告別騎車和擠公交。但發(fā)生了一件糗事,讓我一輩子難忘。
小孫是我當時的同事,比我小一輪,也屬虎,來公司就和我一起跑業(yè)務(wù),拿了車本以后,開車也是拿我的小面練出來的,同事里我倆關(guān)系最好,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他見面習慣喊我?guī)煾怠D翘煳液托O開車在大興辦事兒,老板讓我們順路把一張支票拿回來。這個客戶我倆都沒去過,在魏善莊村子里,我們進村后只好沿路打聽。開車的是小孫,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不知道怎么走了,恰好路邊一群老頭在曬太陽聊天。小孫搖下玻璃,探出頭去,問:“大爺,某某印刷廠怎么走?”其中一位“大爺”略抬頭,翻了一下眼皮,對著邊上正要開口的另一位大爺說:“這是殘疾人吧……”兩人說罷,引來所有人的一陣訕笑。小孫沒聽出來,我知道了,這是怪我們沒下車,沒禮貌。我趕緊對小孫說,快開車,走吧,走吧!我原來只知道騎車問路要下車,不能跨在車上,沒想到開車問路還有人挑禮。我跟小孫說完緣由,他不由得臉都漲紅了。在以后的“問路”過程中,我們變得更加小心翼翼,更加禮貌?,F(xiàn)實中,別人開車跟我問路,也沒見到下車的,我也沒跟誰計較,都是以實相告。生活本就不易,沒必要太較真。
步行、騎車走的路和開小車、開貨車還不一樣。步行、騎車可以逆行,上天橋,鉆地下通道,怎么方便怎么走,開車就要守規(guī)矩,尤其是貨車,有限行路段和限行時段還有些地方有限高。每個客戶我都要熟悉貨車要怎么走,這也需要多動嘴詢問。
現(xiàn)在出行幾乎不用問路了,手機有導(dǎo)航,輕輕一點,志玲姐姐柔美的聲音就傳了出來,路路都暢通!
四
腳下的路,鼻子下面長著嘴,都可以問到,最難的還是心路。心路怎么走沒人能教,只能自己摸索。
都說人生處處十字路,說的就是心路。我國企失業(yè)后,來北京打工之前,沒有方向,也沒人指點,受過一段心路煎熬。后來到了2006年,老板夫妻也賺到錢了,但爭執(zhí)也起來了,為了瑣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直到最后分公司、分家產(chǎn)、離婚。我面臨著如何站隊,怎么選擇的問題,這些沒人能給出主意。最后我選擇了出來自己干,雖然面臨著更多的不可預(yù)知性,我認準了一條路。
前些日子,得到噩耗,和我認識10多年,小我10歲的會計開車從通惠河橋上撞了下去,被救上來后,又從25樓一躍而下。這是經(jīng)歷了什么呀?所有的路都走不通了嗎?非得走這樣的絕路!我曾見過、聽過一些懷揣夢想來大北京闖蕩半輩子的人,一夜之間發(fā)生變故,財產(chǎn)歸零的故事,這腳下的路啊,太難了!
婚姻本是相伴而行的同路人,可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試問誰對誰錯,誰是誰非,誰能說得清,又能找誰去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管是腳下的路,還是心里的路,我們都要拿穩(wěn)!找不到方向就多問問!有時候,不認得一句話,可能就把路指清了,但愿人生之路不會太坎坷。
首發(fā)原創(chuàng)于江山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