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情系萬家煙火(散文)
2017年3月,一位剛走上講臺不久的年輕老師,由于處理學生不專心做廣播操的的事情,被興師問罪的家長用剪刀刺進胸口而死亡。事后這位年青教師的拜師老師用《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誰的痛一一謹以此文紀念我曾經的學生》為題寫了一組短文叩問社會。他先在文首介紹了這位教師的基本情況:“就在2017年3月7日下午,剛走上講臺不久的年青老師,由于處理一起學生糾紛引起學生家長的不滿被捅死在工作崗位上。這位老師現(xiàn)年29歲,初婚不久,妻子身懷有孕,父母身體不好?!?br />
接著這位老教師無不萬分傷痛的哀悼他的學生,他別淚潸潸地叩問道:“孩子你若判那個學生有理不就好了?可你選擇了公正。孩子你若把事件推到學校不就保全了自己?可你選擇了擔當。孩子你若采取視而不見或冷眼旁觀不就萬事皆消,可你選擇責任。孩子你的離去雖喚來有良知人們的短暫痛惜,可你的家庭,父母和妻兒呢,他們長久的日子將如何挨過?孩子,你的離去給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留下長鳴的警鐘,給情系萬家燈火的千秋功業(yè),鑄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陽光事業(yè)留下了的是長久的國殤之痛?!?br />
2020年西安66中學,僅僅因老師在晚自習收走學生一部手機,該學生在去辦公室找當事老師要回手機未能見到的惱怒下,就把在辦公室另一位臨近退休的女老師給殺害了。這更是千古奇冤,這位女老師在學生中口碑極好,被學生親切地稱為“周媽媽”。周老師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桃李滿天下,她對學生視如己出,霧霾天氣學校放假收假,她總是提前到教室給學生打開暖氣。她給學生自費買早餐,送學生去醫(yī)院,為學生墊醫(yī)藥費,她給每個臨畢業(yè)的學生贈送勵志的明信片。這么好的老師,她當時也只是輕輕制止這個三次沖進辦公室,要向當事老師要手機的學生,別亂翻老師的抽屜,別亂扔辦公室的東西而已。而一言不合,這個家境優(yōu)渥,卻缺少教養(yǎng)的學生,自恃牛高馬大,竟從后面一把摟緊周老師,用美工刀窮兇極惡,一刀就狠狠割斷了周老師頸動脈,殘忍地殺害了周老師。老師收走學生自習時間夲不應該玩的手機,這能引起學生多大的仇恨呢?這個學生為何有這般沖天的戾氣?
“我從來沒想過,作為一個小學老師會這么難,面對學生很想真的做到教書育人,但是學校的工作,學校的活動,領導的檢查,讓我們這些沒有培訓過就直接當班主任的畢業(yè)生像入牢籠……我們每天都提著最后一口氣上班。媽媽,對不起,我真的撐不住了。”2023年10月,河南一名小學女老師留下上面一封遺書,跳樓自殺。她美麗的青春年華,永遠定格在23歲。剛剛參加教育工作,沒有當班主任的經驗,應付不了沒完沒了的行政干預,就選擇跳樓自殺,是年輕人的熱血沖動;還是因為這么多年教書育人的工作在社會上被扭曲到了讓教師迷惘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讓年青教師一走上講臺上,看到的居然是前程渺茫,遠景黑暗?
以上所舉的三件事例在近些年的教育領域并不鮮見,也只不過是在今日世風扭曲,戾氣橫生,行業(yè)內卷的情勢下時刮時起的一股逆風,雖潛滋暗長卻也凜冽寒徹。五千年的文明賡續(xù)到今日,這薪火將如何傳承下去,千百年來,作為聞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育雖歷經無數(shù)次的變革,但它始終在世事變遷的歷史漩渦中千回百轉,澎湃向前。從來就情系著萬家燈火,心牽著莘莘學子的古老杏壇發(fā)展到今天本應是花開灼灼,桃李芳菲,可是如今我們的教育似乎總讓人感到有禮崩樂壞,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之虞。翻開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冊的扉頁,我們可以深切地體會出,我國古代教育體系更注重對學生進行健全人格的培育?!抖Y記》中提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薄抖Y記》強調的是通過教育來培養(yǎng)人的道德規(guī)范,多重方式培育和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強調通過教育來彰顯人生的光明德行,并推己及人,達到完美境界。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也認為,教育的真正含義是培養(yǎng)人的靈魂,讓人們能夠達到精神上的完美和智慧。他認為真正的教育應該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是涉及道德、品格和人格的培育。作為柏拉圖的學生,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科學家的亞里士多德也認為教育應注重實踐知識和人際關系的培育,他認為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應該被教育成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
培養(yǎng)人的健全人格品德和知識體系,落實到教育中的最關鍵的一環(huán),便是學校和家庭教育。儒家教育推崇的天地君親師,不僅是傳統(tǒng)社會中道德法則的依據,它還體現(xiàn)了倫理中敬天法祖,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尊師重教的價值觀念。天高地遠,是道德教育的意向,皇權高大威嚴,是治國的象征,也是道德教育的理念。只有父母和老師才是道德教育中最切近最具體的向導。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從來就是把自己或清晰或模糊的道德教育交織在生命的主體中,托付給父母和老師。在我們從孩提開始直至長大成人的長久年代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的主旋律從來就是靠家長和老師們的諄諄教導,耳提面命后方才回旋在我們的耳畔,唱響在我們的心間,落實在我們的行動中,促使我們健全人品和人格的不斷涵養(yǎng)和成長。從孔夫子收授學生的教無類,到今天紛紛擾擾的所謂教育公平,我們歷來的教育都秉承著全面培養(yǎng)有著健全人格和豐厚學識的社會勞動者的宗旨,薪火相傳,弦歌不輟。孔子時代,家長們提著臘肉擔著柴米,畢恭畢敬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學堂,學生們對老師三拜九叩,之后規(guī)規(guī)矩矩尊師重教,涵育學養(yǎng)。為師者則言傳身教,焚膏繼晷,披肝瀝膽,為培養(yǎng)不凡的社會棟梁而鞠躬盡瘁。這種天經地義的為師之道和治學之道,之所以賡續(xù)傳承不朽,推動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進步與革新,其存在的合理性是歷經了幾千年風侵雨蝕的。
然而到了今天,為何這種情系萬家煙火的尊師重教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一縷徒有虛名的幽香如故了呢。校園已不再有令家長學生敬畏的神圣之感,教師已不再有家長學生敬畏的尊師之威。相反有時教師竟成了家長和學生動輒得咎的“師奴”,教師或成了畏懼家長和學生如猛虎的羔羊。尤其是社會在由分配不公而引起日益上升的戾氣籠罩之下,教師更淪為了“輿論猖妓”和醉心看客們大肆推波助瀾,欲置死地的弱勢群體的犧牲品。上面那幾則事例,也僅僅是今日在校園和社會愈演愈烈欺師溺教的區(qū)區(qū)小事,還有更多發(fā)生在社會、在校園、在三尺講臺,將教師捏滅如同螻蟻一樣,讓人觸目驚心的案例,大有所在。
課堂上教師們若一句話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誤解為對某些學生人格的貶損,那些學生會即刻和你理論,理論若不占上風,他們可以沖擊講臺對你撒潑謾罵,或掄拳攻擊。事后,他們還有可能回到家中添油加醋,慫恿家長去學校找老師尋釁滋事。老師若不低頭認錯,家長們就有可能打著所謂“尊重人權人格”的高調去學校去教育局告你。而不管此事的責任在誰,上級教育部門為了推責任免事端,輕則他們會責成學校及老師整改,重則他們便以扣除績效獎,取消評職稱晉升的資格,甚至調離或開除涉事教師來處理一應事端。只要家長和學生消停了,他們的政績就會因“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受到上級部門的褒獎。至于老師們的尊嚴和個人感受如何,是沒有人去公正的,綿延了幾千年的師道尊嚴在現(xiàn)今社會似乎已日漸式微。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教師比任何歷史時期都要輕賤的地位,是社會整體文明的淪陷,是社會分配不公造成的人性幻滅,是日益娼妓化的媒體作妖,是某些道貌岸然的所謂專家學者欺師滅祖式作祟,還是教師夲身群體性的示弱?說不清道不明,總之如今的社會對教師這一職業(yè)正在進一步的整體誤解和道德綁架。我們從那些作踐教師的心靈毒雞湯,似乎就嗅到了一些別有用心的偽善。請看那些罩在教師這平凡職業(yè)上高大上的虛幻口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好孩子是口頭夸出來的花朵,不是傳統(tǒng)棍棒下的奴隸!教師是天底下最光榮的職業(yè),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就選擇了奉獻和清貧!教師就是吐絲的蠶,教師就是照人的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拂去這些口號偽善的外衣,我們看到的是強加在教師身上的桎梏。
“停舟我亦艱難日,畏向蒼苔讀舊碑”五千年中華文明的世代賡續(xù),飽含了數(shù)不清焚膏繼晷,禪心教益,老干扶新,燭照后天的感人故事,那些故事我姑且不表?!岸霹N再拜憂天淚,精衛(wèi)無窮填海心”我們只要看一眼今天張桂梅老師情系云南山區(qū)的萬家煙火,為女孩子辦免費高中教育的感人事跡,我們的社會也應該深刻反思下當今教育所淪陷的局面。作為全國教書育人的楷模,二十多年來張桂梅老師克服重重困難,在黨和政府強有力的支持下,堅持免費辦女子高中,把云南麗江華坪山區(qū)2000多名貧困家庭的女孩子送進大學深造,阻斷了山區(qū)女孩子走窮困無知狹路的惡性循環(huán)。張桂梅老師赤膽忠心辦教育,她百折不撓的信念是,那些窮困家庭上不起學的女孩子因為讀了書,上了大學,從此既可以徹底改變她們世代綿延的窮苦命運,同時她們學業(yè)有成之后還可以反哺和溫暖她們曾經寒冷的家庭。事實也雄辯地證實了正是張桂梅老師這堅定的教育信念,才使得這些家境貧困,處境艱辛的山區(qū)女孩子們走上了一條有知識有文化有本領的康莊大道,在挽救了她們的悲苦命運的同時,也讓那些極為貧困的山區(qū)數(shù)千個極端貧困的家庭,從此改變他們數(shù)代綿延的貧困歷史。
情系貧困山區(qū)萬家燈火的張桂梅老師,每到假期,她總是帶著面包、礦泉水去山區(qū)女學生家里訪貧問苦。每到一家張老師觸目所見的家庭都是一色貧困至極,女人們在凜冽寒冬只穿著兩件臟兮兮的薄衣,目光呆滯的干著繁忙的家務,男人同樣穿著單薄邋遢的衣服,提著大煙袋懶洋洋的閑坐。張老師挨家挨戶苦口婆心動員上不起學、不愿上學的女孩去她辦的免費女高讀書。為解決她們家庭的窮困,她不是幫助女孩家庭貸款購買農資,就是聯(lián)系賣出他們積壓的山貨;她不是調解女孩家庭的矛盾,就是自己把身上的大衣脫下來,把錢全部掏出來解決女孩們家中極端的困境。張老師教書育人,首先是關切并著力解決學生家庭紛紛擾擾的千難萬難,讓女孩們盡可能在學校能安心學習,早日成才后再反哺貧困的家庭。
前不久熱播的電視劇《山花爛漫時》最形象生動,最全面深刻詮釋了張桂梅老師創(chuàng)辦麗江華坪女高的艱辛歷程,展現(xiàn)了張老師赤膽忠心為教育,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面貌。為了徹底改變貧困山區(qū)女孩子命運,張老師這位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這位時代楷模,如同一株冰天雪地里傲然怒放的紅梅,她的智慧、頑強、堅忍和溫潤熱情呈現(xiàn)了一位教書育人豐滿立體的英雄形象。劇情以張桂梅老師為主體,結合三個貧困家庭的女學生艱難困苦求學的心路歷程而展開,突出地彰顯了孩子是山里人的希望,接受教育是孩子的希望,張桂梅老師堅持辦學的初心是孩子們接受教育的希望。
在劇中谷雨是張桂梅老師所謂的華坪女高接受的第一個免費讀書的女學生。她的家庭極端貧困,母親早逝,父親酗酒,生活的重擔將她壓得喘不過氣來。為了讓這個女孩子能夠上學,張老師阻攔了迎娶谷雨的婚禮,以三萬塊錢的欠條從谷雨濫醉兇蠻的父親手下救下了這個命途多舛的悲慘女孩。在谷雨為了解決家庭貧困而一度輟學打工的情況下,又是張老師的關心愛護和鼓勵下,谷雨才最終順利完成學業(yè),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進云南師范大學,畢業(yè)后回到張桂梅老師身邊,接過了教書育人的薪火傳承了下去。
劇中的蔡桂芝是華坪女高一位成績最拔尖,學習最努力的女學生。她的家庭不僅是貧困還極其不和睦,她父親被騙走工程款心情憤懣,強悍蠻橫不講理,動輒就打她母親撒氣。雖然她父親極力地盼望蔡桂芝能夠去讀書,但蔡桂芝想在家保護好母親,決意不去讀書。又是張桂梅老師跑穿鞋底,磨破嘴唇,阻止了她父親的家庭施暴,她才得以入學華坪女高。蔡桂芝頑強努力克服重重困難,哪怕父親在工地受了重傷,差點變植物人的情況下,蔡桂枝仍一邊照料父親,一邊堅持學業(yè)。她在女高以張桂梅老師為代表的一群優(yōu)秀老師的關心鼓勵和教益下,就是這樣頑強不屈,孜孜不倦的學習著,最終她終于考進了自己心儀的昆明醫(yī)學院。
寧華則是華坪女高又一位優(yōu)秀的女學生。因父母雙亡,跟著爺爺向貧困討生活的她,因繁重的家務,學習基礎一直較為薄弱。但同樣在張老師為代表的華坪女高那群以共產黨員為骨干的優(yōu)秀教師親切關懷教育下,最終考取了軍事院校。她是華坪通達傈僳族鄉(xiāng)20年來第一位從軍的軍士人才,她用自己的努力打破了世俗性別歧視的桎梏,以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和非凡的軍事才能,向世人證明了女性同樣可以在傳統(tǒng)男性主導的軍事領域中取得成功。劇中講述的貧困山區(qū),具有象征意義的極端貧困家庭三位女孩子勵志學習的故事,既深刻地反映了當今社會全民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尤其是偏遠窮困山區(qū)女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同時又讓我們感受到了以張桂梅老師為代表,不畏貧困山區(qū)重重困難而始終不渝堅持教書育人使命的那些教育工作者,他們嘔心瀝血,披肝瀝膽,焚膏繼晷的奉獻精神是很值得當今社會那些無視教育,作踐教師的人去認真反思的。
文章深刻地指出,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靈魂的塑造。在物質追求日益膨脹的當下,我們是否還記得教育的初衷?是否還重視教師這一職業(yè)的尊嚴與價值?教育的失衡,不僅是教育資源的不均,更是社會公平的缺失。它關乎每一個家庭的未來,關乎整個民族的興衰。
文章呼吁我們反思教育的真正意義,重拾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重建教育的尊嚴。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政策的扶持,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努力。讓我們攜手,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同推動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讓教育真正成為點亮萬家燈火的光源。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傳承不息,弦歌不輟,就在于教育這一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偉業(yè)所推動。歷朝歷代無數(shù)焚膏繼晷,披肝瀝膽的教育工作者負重前行,努力繼承開創(chuàng)的教育是我們華夏文明光耀世界的燭天之火。教育它所承載的是全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希望,教育是締造千萬棟梁去撐起華夏文明的基石,教育更是開創(chuàng)萬家煙火歲月靜好的不息動力。教師、學生、家長歷來就是沖破萬道歷史險關,踏破千重社會惡浪,艱苦卓絕,奮力拼搏把教育推向光明的共情和偉力。
然而無庸置疑,今天我們的教育已遭重創(chuàng),教師的困境,家長的暴力,學生的怨忿,亂象重生,舉步困頓。教育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刻,該是我們全民族要冷靜反思的一個重大社會課題了。正如點兵老師在評論拙文中所指出的那樣,反思教育尊嚴的真正意義,在于正視當今教育的種種痛點,在于重拾全民教育的信心,在于重拾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在于重新探索融合教師、學生、家庭的路徑,更在于政策的引導扶持和社會全民的參與努力。
還是借用拙文的結尾,來展望我們教育美好和光明的前程吧。“此去提衡霄漢上,鵬摶鯤運更論程”讓我們眾志成城,昂首闊步去追尋全民教育的潮平岸闊,風正帆懸的美好明天吧!?再次感謝點兵老師的編按,順致編安!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賜稿流年,期待再次來稿,順祝創(chuàng)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