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傳奇小說 >> 【東籬】尋找(小說)

精品 【東籬】尋找(小說)


作者:隨風(fēng)小醉 白丁,64.2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99發(fā)表時間:2024-12-09 05:07:10


   大明永樂五年(1407),一個寒冷的冬夜,三更時分,萬物俱寂,外面漆黑一片,唯有皇宮內(nèi)燈火通明。清風(fēng)拂過,高架燭臺上的火光搖曳不定。此時,皇宮內(nèi)正上演著一場非同尋常的君臣對話。朱棣與胡濙,這兩位平日里難得一見的君臣,此刻卻面對面相會在一起。
   朱棣望著正俯首跪拜在地上的胡濙,輕輕抬手道:“愛卿平身,可知朕此次召你前來所為何事?”胡濙聽到“愛卿”這一稱呼,心中受寵若驚,他踉踉蹌蹌地從地上爬起。身為一個小小的戶科都給事中,胡濙從未想過皇帝會如此親切地稱呼他,忙誠惶誠恐地回應(yīng)道:“臣……臣不知,還請皇上明示?!?br />   朱棣的臉色突然變得嚴(yán)肅起來,一絲殺意不經(jīng)意間從眼神中流露:“朕要你去找一個人!這個人活要見人,死要見尸,并且不能讓任何人知道你在找他!”直到此時,胡濙才恍然大悟,原來皇帝是想讓他以尋找仙人的名義去尋找那個失蹤的前朝皇帝——朱允炆。只是,朱允炆此刻究竟身在何處呢?天知道!
   事情還得追溯到建文四年(1402年)的那個夏天。朱棣打著“清君側(cè)”的名義,發(fā)起了長達(dá)兩年的“靖難之役”,最終攻破了金川門,京師淪陷。走投無路的朱允炆想起了高祖朱元璋臨終前留給他的那個錦盒。高祖曾告知他,唯有大難之時方可打開。現(xiàn)在,生死關(guān)頭已至,是時候了。他翻開一層層包裹的黃布,打開錦盒,只見里面是一套出家剃度的器具:一個和尚的度牒、一件袈裟、一頂僧帽、一把剃刀,還有十兩白金。袈裟底部,是一張朱元璋親筆批示的逃跑路線圖紙。朱允炆心中暗自佩服高祖的先見之明,他即刻開始剃度,而后憑著這個路線圖,終于逃出了京城,從此杳無音訊。
  
   二
   接受皇上的秘密使命后,胡濙踏上了尋找朱允炆的征途。他深知,這是一項無法回頭的任務(wù),要么找到人,要么只有死路一條?;实凼且粋€絕不可以商量的人。整個尋找的過程必須保密,不能讓任何人知道。他既沒有隨從,也無法借助官府的力量。沒有同伴,無人傾訴,一切只能靠自己。
   這一找便是十年。十年間,胡濙借著幫皇上尋仙的名義,踏破了無數(shù)雙草鞋。他爬上了無數(shù)座高山,趟過了無數(shù)條河流,翻過了草地,越過了荒漠;有時在荒郊野外與野獸作伴,有時在蠻荒之地就著野果充饑;他從一個縣城步行到另一個縣城,從一個寺廟走訪到另一個寺廟。找遍了大明每一個角落,探查了每一個僧侶,卻始終沒有找到朱允炆的任何蹤跡?!八谀睦??他還在不在世?”在不斷的懷疑、失望和絕望中,胡濙疲憊不堪。正在此時,家中突然傳來母親去世的噩耗。想起這十年來自己數(shù)次過家門而不入,作為人子卻絲毫沒有為母親盡到孝道,胡濙淚流滿面。他連忙向京城發(fā)去書信申請,希望能夠回家為母親送終。
   然而,書信發(fā)出后卻如石沉大海。胡濙無奈地將路線改成往家的方向靠近。他心想著,此次皇上無論如何都會讓自己回家一趟。結(jié)果還沒等他走到一半的路程,圣諭便傳來了——就兩個字“不許!”胡濙此時才明白,在沒完成任務(wù)之前,他甚至連回家的權(quán)利都沒有。他一邊痛哭流涕地對著家的方向跪拜,祈求在天之靈的母親原諒自己;一邊咬緊牙關(guān),繼續(xù)踏上征程。
   在京城的朱棣又何嘗不知這份工作的艱辛呢?在收到胡瀅信后,他本想全了這份臣子的孝心。然一想到籠罩在自己頭上的那團陰影,就心有不甘!這么多年來,他夜不能寐,一閉上眼滿腦都是朱允炆的影子。生怕某天早上醒來,眼前的一切都是一場夢,朱允炆突然出現(xiàn)在面前奪走他的皇位。當(dāng)初之所以選擇胡濙去辦此事,正是看中了他的忠誠與能力。他能夠在十年的尋找中兢兢業(yè)業(yè),并且沒有向世人透露半點風(fēng)聲。
   永樂十四年(1416),帶著一絲不甘的朱棣將胡濙召回京城,并任命他為禮部左侍郎以示對他這十年辛苦的補償。從小小的給事中一下子提拔為禮部的第二把手,胡濙成了眾人羨慕的對象。但只有胡濙自己知道,這十年來他經(jīng)歷了怎樣的痛苦和艱辛。就像一個在黑夜中獨自摸索的旅人,不知道何時是終點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終點。這一切的迷茫和孤獨只能獨自承受,無法找人分擔(dān),更不能對任何人說?,F(xiàn)在終于可以回來做官了,每天穿著華麗的朝服,為了江山社稷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fù)。
   然而胡濙的愿望才得嘗三年。永樂十七年(1419),朱棣再次命令他出巡江浙一帶。這次普通的任命背后隱藏著朱棣得到的準(zhǔn)確情報:朱允炆就在那一帶。胡濙心有不甘地再次踏上征程。他心里想著這或許是自己最后一次踏上尋找的征途了,有可能自己這一生都不可能再回到朝堂。
   這一找又是三年。三年來胡濙幾乎用雙足踏遍了江浙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個有人居住的地方。在他幾欲放棄之時突然有個消息傳來:有個人要見他……
   那是一個深秋清晨,在浙江余杭東明山下的一座小廟里,胡瀅在小僧的引領(lǐng)下,輕輕推開了佛堂的大門。只見一位禪師背對著大門,面朝佛堂,手中木魚聲聲入耳。聽到胡瀅的腳步聲,禪師緩緩?fù)O率种械哪爵~,聲音寬廣而深邃地問道:“你是在找我嗎?”這聲音在佛殿內(nèi)回蕩。胡瀅滿心疑惑,待禪師慢慢轉(zhuǎn)過身來,他抬眼望去,瞬間怔住了!他一眼就認(rèn)出,這正是自己苦苦尋找了十六年的前帝。歲月并未在前帝身上留下太多痕跡,面容依舊寬和,只是少了幾分威嚴(yán),多了幾分莊重與淡然?!澳戕D(zhuǎn)告他,不必再找了。我已遁入空門,不問凡塵俗事,現(xiàn)在只是一個出家的僧人。他要找的朱允炆,早已經(jīng)死去。這些年,他的豐功偉績,他的勤政愛民,我都看在眼里。他雖負(fù)了他的皇侄,但并未負(fù)天下人。讓他安心做好他的皇帝吧……”
  
   三
   永樂二十一年(1422)的一個深夜,正在第四次遠(yuǎn)征途中的朱棣正在休憩,忽然被內(nèi)侍喚醒,說是有人求見。朱棣正欲發(fā)火,但一聽說是胡瀅,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連忙又跟內(nèi)侍確認(rèn)了一遍。確認(rèn)無誤后,朱棣從龍榻上一躍而起,連鞋都來不及穿好,便匆匆趕往議事廳。只見胡瀅已經(jīng)跪拜在那里,三年未見,他顯得更加蒼老。朱棣仔細(xì)打量著胡瀅,心中激動不已。他等待這一刻,已經(jīng)足足等了十六年。當(dāng)年兩個年輕人的約定,如今已成兩個中年人的回憶。他相信,胡瀅一定有很多話要對他說。朱棣雙手扶起胡瀅,讓他開始講述那個他等了十六年的答案。
   胡瀅向朱棣轉(zhuǎn)述完前帝的話后,朱棣面無表情,沉默許久后,深深嘆了口氣?;蛟S在這一刻,他終于釋懷了。為了這個人,他足足找了十六年。其實,在他登基五年之后,就已經(jīng)放下了殺心。這些年來,他只是為了得到一個答案,一個誰更適合坐這天子之位的答案。既然無法向父皇證明,那就要讓這個皇侄親眼看看,他朱棣,不但坐上了皇位,還坐穩(wěn)了皇位,締造了一個如此繁榮昌盛的永樂盛世?,F(xiàn)在,這個答案朱允炆給到了他。此時此刻,當(dāng)年的那些仇恨與怨念,早已煙消云散。經(jīng)過了這十六年的漫長歲月,還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在大明276年的歷史中,有一段尋找,是十六年。而放下這個執(zhí)念,只是一個晚上。
  
   后記:本故事由筆者通讀明朝部分史書后杜撰而成,故事中部分內(nèi)容純屬虛構(gòu),不可作史料參考用。
  

共 2780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皇家權(quán)威,自古歷來就是朝堂內(nèi)覬覦爭奪之位,為了皇位,不顧親情手足,自相殘殺,在歷史的回溯中,上演了多少愛恨情仇的故事。本文作者講述的就是明朝朱棣因篡位又怕坐不穩(wěn)江山而背后派人尋找先祖?zhèn)魑恢说墓适?。君臣之中,重在忠心耿耿,而胡瀅便是忠心伺主效力的臣子,十六年來,為了尋找皇侄朱允炆,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即便母親去世,依然不能違抗圣旨。終于某一天,找到了已遁入空門的朱允炆,此時,朱允炆告訴他,他已出家為僧,不問紅塵俗世,更對皇位沒有興趣,讓朱棣安心做好皇帝,為明天下百姓造福。朱棣殺心已逝,長嘆一聲,也許,這樣的結(jié)局是他最放心也是最滿意的,而作為朱允炆,遁入空門,避開了殺身之禍,也是最明智之舉。作者對于歷史熟稔,文筆流暢,情節(jié)生動,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內(nèi)心波動邏輯。問好作者,感謝賜稿東籬,推薦閱讀。【東籬編輯:風(fēng)軒】【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F202412180001】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風(fēng)軒        2024-12-09 05:10:03
  問好老師,拜讀學(xué)習(xí)小說,寫作愉快。
風(fēng)軒
2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4-12-09 09:24:48
  多少人的執(zhí)念永遠(yuǎn)放不下,需要不同的境遇吧,換了空間,可能會想開,如人在手術(shù)臺,想想所有的恩怨都毫無意義。小醉老師傳奇歷史小說寫得好!
懷才抱器
3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4-12-09 13:10:15
  我想起了丘處機的一言止殺的故事。的確,禍端常常因一句話而生,這個故事很有思考價值。
懷才抱器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