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禮與仁義(隨筆)
禮與仁義
——周虎子
過去講禮輕仁義重,重在一個心里有念想重情誼。還有清高人講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世俗社會中真的淡如水,也便沒瓜葛不在乎了,關(guān)系也沒了。世俗講禮的,當(dāng)然有輕有重。但針對不同的對象,宜因人而異,并非以值錢多少界定這禮物的輕重。朋友年前想表達(dá)給在外地養(yǎng)老的親戚感謝之意,有說轉(zhuǎn)個一千元,有說快遞本地特產(chǎn)。這親戚退休高工資,兒女高薪,人家不缺錢,轉(zhuǎn)個萬元人家也不稀罕還別扭,我也建改寄些本地特產(chǎn)表個心意就好,禮輕仁義重。
有時候這禮也要因人因事而異,體現(xiàn)心意還要讓人稱心。朋友母親大喪,我隨份子的同時精心恭正的在裝裱好的宣紙上刷了幅挽帳,主家和朋友鄭重的掛在靈堂,感謝有心了。其實沒幾個錢,禮輕仁義重。平常的人際交往中,重在表達(dá)心意就夠了。
但求人辦事時不可禮輕,必要禮重按規(guī)矩。禮輕顯不夠誠意,還輕視了人,把人沒擱住。能禮重則重,顯誠意,也讓人提起重視。當(dāng)然也不可太重成了行賄。
平常的生活中,更要注意這禮輕仁義重。比如去別人家做客,別吊個空手,最好帶些小禮品,以示尊重人。自己不喝酒不吸煙,跟朋友吃飯,不妨買包好煙拿瓶好酒,別空著手去蹭。文化見面,一幅字一張畫一本書的贈予,都是對別人的敬重。有人以為嘴甜賣乖就行,有人以為順人應(yīng)承就行,都太虛也讓人反感,不如用心以禮相待。
當(dāng)然仁義并非禮輕禮重,而是困頓時的相助,危急時的相救,平時的鼓勵等,是利人見好有溫度的行為,是禮物不能相比的。但日常生活中的禮輕是把人當(dāng)人的具體表達(dá),更能促進(jìn)拉近人的距離。朋友間的互贈禮物也是友好的表示。正常的交往中禮物贈予與錢財關(guān)系不大,主打一個情誼,忽視不得。
贈人小禮并不是小恩小惠的舍予,而是情感表達(dá),給友誼留下紀(jì)錄和記憶,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溫馨和美好。在當(dāng)下有些人情涼薄涼薄的狀況里,注重用禮輕表達(dá)關(guān)愛,也是一種良善的美德。雖在某種程度上是小舍,當(dāng)然更是一種自我積累人脈福氣的智慧。
有人平時見人總空著手,只有在有事求人時急著臨時燒大香送大禮擺大餐,有些功利勢利和強逼,其實別人也看你平日的為人的,并非能打動人心,也許遭人婉拒。此時的禮再重,別人也不值得動用人脈資源或厚著臉皮托人或違反政策來助你。平時多為人多助人,把人擱住,才有人和。別小看這禮輕仁義重,去別人單位辦事,進(jìn)門給保安遞根煙,無形中多了順當(dāng)。尊人則尊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