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暖】無偽之美(隨筆) ——藝術交流筆記之六
過眼云煙(陳亞珍):郭兄,“江山文學”真是個好名稱,初涉網絡時,我就像進了菜市場擺攤的菜農,注冊了個地盤坐下來,不叫賣,也不出去逛風景,更不管此網的愛趣,風格什么的,我就是我,素面朝天,只管把新鮮菜擺出來亮曬,過來過去的人隨緣。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這種自娛自樂的態(tài)度,反而找到一份自在。真正的平等是內心的和諧,人生來世只管認真去做一件事,心誠則有誠心相聚。久了,才知這里不是菜市場,也非自由市場,是一些志同道合者隨緣就形的天地江山,這里的文友個個真誠,編稿認真,交流互動倒讓我愛上了他們。發(fā)幾個跟貼共賞――
文友一:夢在何處:《無懼無畏綻放生命之美》這篇隨筆,是一場精彩絕倫的思想盛宴,展現出陳亞珍和郭凱敏深刻的見解與豐富的內涵。從文學創(chuàng)作角度來看,他們的對話深刻而動人。陳亞珍老師為正義與愛而寫作,書寫民間苦難和人性光輝,這種創(chuàng)作初心極具感染力。她對《風語》系列出版受阻的反思,觸及到文化理解的深層問題,引發(fā)人們對文化界定和文學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思考。郭凱敏將陳亞珍老師比作靈魂使者,對其作品高度評價,讓我們看到文學作品在精神層面的巨大價值。
郭凱敏先生和陳亞珍老師在對話中相互理解、相互啟發(fā),這種靈魂之交不僅是兩人情誼的見證,更讓讀者感受到思想碰撞產生的火花,促使我們對文學、文化和人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文友二:華為:陳老師與其說是警世通言,不如說是醒世恒言。一種滿滿的勸世情懷,不僅郭老師精準評價,也讓讀者無限釋懷和共鳴。陳老師的責任和擔當,能以文字形式發(fā)出。亦如魯迅先生的文筆,似槍如良藥,深讀醫(yī)心,品鑒醫(yī)世。欣賞佳作,感慨無限!文章是心靈的窗戶,以文發(fā)聲,以文生情,以文為友,相伴終生!
陳亞珍(過眼煙云):文友華為,總能深入筆者之心,探其心中所想。勸世確實是我后期文學的主色調,人生的要義,是通過分工做事凈化靈魂,超越感官,人之來世就做這么一件事,宗旨是明心見性,終極實現是愛!可人們都知道愛,做到卻很難。通過文學行出金剛經,也是我們最好的通道,無所謂發(fā)表在哪兒,有讀者就是寫作的意義!“江山”文學,名字很好。
文友三:淡淡的云彩:讀了兩位老師《無懼無畏綻放生命之美》的對話,表達了深深的文學情懷和對文化的獨到見解!陳亞珍老師和郭凱敏老師的交流,不僅是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探討,更是對人生境界、東西方文化差異以及靈魂深處追求的深刻剖析。特別贊同郭凱敏老師說的“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不是權家的遮羞布”。在當下這個快節(jié)奏、物質至上的社會,文化的引領和滋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而陳亞珍老師的《風語》系列,正是這樣一部釋放靈魂摯真力量的文學作品,它堅守本土文化,多元并存。陳亞珍老師對文學的執(zhí)著和熱愛令人感動。她提到的“愛,成為我人生與寫作的信仰”。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能夠堅守自己的信仰,用文字去傳遞愛、呼喚正義,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兩位老師的對話讓人受益匪淺,不僅對文學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人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期待你們未來能有更多的交流,帶給我們更多精彩的見解和感悟。好文章拜讀學習。
過眼云煙(陳亞珍):郭兄,這幾則短評好鼓勵!彼時我們交談也是隨心,無一點雜質和虛假,文友要求我們繼續(xù)對話,突然覺得對話也許更貼近人本思想,文化是慢慢滲透的過程。能夠參與進來,可鑒心靈相通不缺知遇呢!我感覺到一些語言能說出共通的感受,也就是意義了。
郭凱敏:非常棒!文化引領,美學根脈,圓形智慧力量,呈現出特有的美感和魅力。這些文友的回評特別由衷,感謝他們的真誠閱讀!保持真誠的文心即好,網絡也不是菜農擺攤,是更廣闊的天地。兄,一直說心無掛礙,也是說無分別心,三六九等本是人類自己的設定,能與大眾共鳴的文字才是享受。
剛和微短劇創(chuàng)作組交流完。其中一位執(zhí)行導演說,看了我們的對話隨筆特受感染,還特別提到了亞珍的作品《風語》,兄就專門把書借他閱讀了。誠,就是文化引領的強大力量!偽終將無立足之地!逆流而上,逆流而行,逆流而樂,彼此心無掛礙地至臻而行!亞珍的“風”系三部曲是當下中國的交響曲,《風語》是中國變革時期心靈掙扎的詩韻,《風誡》是當下混濁不堪之中的詩魂,《風賦》應該是與古吟誦,與今吟唱,與魂共舞的作品。要堅信自己!
過眼云煙(陳亞珍):兄是精致的設計師,我也是想,三部成曲,故事暫時支離破碎,等待靈感降臨就開始??傁M乱淮任覀兓畹猛ㄍ?,重新建立心靈秩序,有獨立思考的權利,不被一切概念所左右。從物質生活,邁向精神生活,精神與物質兼濟,展望一個平和的、美好的世界。我們的后代應該有一個好的未來?!耙粋€友人說,大家都處于無望中,唯獨你還有美好的向往,心如小女孩似的,有一個永遠的理想國?!蔽衣犃舜嗽挊妨耍疑胁恢沂沁@個樣子,但我知道肉體可以老化,心靈要有向往,王朝一代覆蓋一代,而人類只要不滅絕就會有夢。文學就是巨大的虛構,因為它是啟示錄不是判決書。上帝一直讓圣徒們尋找奶與蜜的極地,其實并不遙遠,只要自我和諧就會是一束光。然而,這個過程卻要經歷千辛萬苦,跋涉萬水千山才能抵達,抵達之時才發(fā)現大道至簡即從繁來。這個時候才有自信構筑童夢。剛看了評論家李建軍一文,說薩特為何不能稱為大家,原因是沒有健康的感情和高尚的倫理道德。他中西權衡,出入于各種權力場,沒有獨特的思想等等。我認同李建軍的說法。文學不能權衡,文學是體驗和洞察后的書寫。兄提倡的文化引領,正是健康的感情和道德引領不是嗎?道與德本是天人合一。我昨天突然悟出,修心的終極是找到自性流淌,文學的終極是找到靈性的書寫。二者終極是一致的。那么修心和寫作無二無別了。
郭凱敏:自性靈性天人合一之大美的純性,亞珍早就擁有,現在才感悟到嗎?兄,可謂旁觀者清矣!
過眼云煙(陳亞珍):是的,兄是這么說過,我還在迷霧中,那是正在跋涉的過程。昨天和一個寫評論的交談,她要對某一部作品冠以經典,我認為不妥,可以是精品,但經典是需要時間確定的。經典是啟示,比如《神曲》《浮士德》《阿Q正傳》等,經典是天道、人道的演示,比如《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等。當代獲大獎的人寫出人的復性雜太應該了,但她是否可以從復雜到簡單呢?她描述了人是什么,但她沒寫出人應當怎樣,這是經過靈魂凈化、悟道后的境界。這也是文學決定性的品質。
郭凱敏:畫蛇添足的偽作家很多,畫龍點睛的大作家不多。點睛之作必然是靈魂上乘之作,那些為虛名的偽作,無法用靈魂境界去評判。亞珍作品“風”系三部曲就是畫龍點睛作品,上乘作品就是靈魂作品,雖然當下處在小眾狀態(tài),但它是美學根脈!不急,酒香不怕巷子深。
過眼云煙(陳亞珍):你這么說倒讓我臉紅,誰知道呢?讓時間去驗證兄的判斷吧。我只管寫,別的無法確定。獲過二次“茅獎”的張潔,說她特別想寫出小眾作品,作品一暢銷她就覺得迎合了大多數人的品位。不知她小眾的品位在何?
郭凱敏:嚴格說來,應該需要和讀者心靈共鳴和互動的作品才好。
當下更多的人追捧網絡,自媒體,AI創(chuàng)作,親賴名譽,獎勵等,丟失了靈魂的慰藉,幾乎是得意忘形地快樂在國王新衣的狀態(tài)之中,精神失去了,溫情失去了,天地人和諧相處失去了……使得常規(guī)達到圓形智慧力量,必然賦韻著突破和超越。亞珍用多年的堅守,孤獨地綻放著心靈的歌謠,這就是兄深為贊嘆的緣故。兄從老一輩藝術家學習到了熱愛生活,熱愛人物,從自身藝術和生活實踐中感悟到了真實美學的價值,從物欲橫流的世態(tài)中尋找到真情的力量,自我們思想交流以來,越發(fā)激活了哲思精神和智慧力量,相信這樣心無掛礙的心境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動力,也是我們的生命力!
過眼云煙(陳亞珍):人文傳承很重要。兄揀到的都是好東西,丟掉的是垃圾。思想需要碰撞才出火花,不思自亡。我思故我在。
我今天還想,十月是個圓滿圓通的月份,我終于把人生與藝術靈魂貫通了。再不會困惑文學與修道之間的區(qū)別。我知道我是誰,我的使命是什么,我將要去哪里,文學是渡我到彼岸的船只,無關乎功名,只關乎過程。兄說得對,重要的是逆流而上的過程!這個過程正是考驗我們的智慧。
令我奇怪的是,聽一個80后的詩人講座,他好像句句都在解讀我與《風語》的思想和構思,他并不了解我,他也不是針對我。但我與一個80后藝術思想一致。驚的是,我熬煉了一生才貫通,人家才40多歲已經貫通,同時我也知道我并不落伍,沒有成為僵尸。
郭凱敏:認識自己,開心自己,本真自己,快樂自己!
過眼云煙(陳亞珍):認識自己原來這么難,D和兄一直在幫我完成這個過程,及至今年十月份,就是前幾天才夯實了我是誰,我來世上干什么,終極到哪里。兄降臨在我面前就是攜手引領前行。我又成了孩童的心性。
逆流而樂是一種智慧,我終于理解兄總是樂呵呵,從來不見世人過,這乃是大境界,我還能看到別人的缺點,證明我內心的缺陷狀態(tài),總覺得兄比我高妙,只不知高在哪里?,F在終于知道兄的圓形智慧,即:允許一切的存在。亞珍沒有角色感,永遠處于探索狀態(tài),一個詩人講座能讓我一次次淚目,靈魂的對接不在年齡,是一種感知。我仿佛感到我需要什么,上天就要給我什么對境。好奇妙??!現在寫作,不要處心積慮的技巧,不要語言修飾,只需樸素簡單地敘述,把真靈魂寫出來,而且是紀實,不要虛構。連寫作心性都與兄相合了呢!更加理解兄對《昔陽好人》的鐘情,我原是不自覺的,現在是自覺了。
郭凱敏:亞珍原本就是至臻快樂的,世俗的混濁,使得亞珍選擇了“與世無爭”狀態(tài),孫先生給予了亞珍精神世界的自強,兄給予了亞珍靈魂世界的溫馨快樂,現在亞珍開啟本真的童心境界,真是幸福無限呢!記?。赫嬲馁F人是自己,真正成就你的還是自己,客體只是為你見證和鼓掌。靈魂共舞是極致的快樂!
20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