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歡迎您! 用戶筆名:密碼: 【注冊】
江山文學網(wǎng)  
【江山書城】 【有聲文學】 【江山游戲】 【充值兌換】 【江山社團】 【我的江山】 【返回首頁】
當前位置:首頁>長篇頻道>軍事歷史>三秦演義>吉春《三秦演義》第五回 歷代祭祖不間斷 保護古柏綠色天

吉春《三秦演義》第五回 歷代祭祖不間斷 保護古柏綠色天

作品名稱:三秦演義      作者:吉春      發(fā)布時間:2014-05-13 12:29:07      字數(shù):7651

  第五回歷代祭祖不間斷保護古柏綠色天
  
  中華民族祭祀黃帝陵廟的活動,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開始了。秦靈公三年(公元前422年)恢復祭祀黃帝和炎帝。從孔子,孟子的文章中和他們與學生對話語錄中,已經(jīng)得到證實。據(jù)《呂氏春秋安葬篇》、《七國考》、《山海經(jīng)》這些古史書籍記載:“墓設陵園”在秦代開始形成一種制度。黃帝陵園最早建于秦代。秦統(tǒng)一六國后,又規(guī)定天子的墳墓一律稱作‘陵’,一般庶民墳都稱作‘墓’。漢代又規(guī)定天子陵旁必設‘廟’。劉邦建立大漢后,漢朝初期就在橋山西麓建起‘軒轅廟’。唐代宗大歷五年至大歷七年,對軒轅廟進行了歷時二年重修擴建,并栽植柏樹一千一百四十株。宋朝開寶二年,因沮河水連年侵蝕,橋山西麓經(jīng)常發(fā)生崖塌水崩,威脅廟院存亡,地方官員上書朝廷,宋太祖趙匡胤降旨,將軒轅廟由橋山西麓遷移橋山東麓黃帝行宮。這就是當今人們前來拜謁的軒轅廟。在之后的元,明,清各朝以及辛亥革命前后直至當今,都對黃帝陵廟進行過多次修繕和擴建,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黃帝陵廟的規(guī)模和范圍。已遠遠超過歷代。千百年來流傳在當?shù)孛裰{說:漢朝立廟唐擴建,到了宋朝把廟遷,不論誰來坐皇帝,登極都不忘祖先。
  秦始皇致祭帝祠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經(jīng)常出外巡游,命令天下人遍筑馳道。寬敞、平整的馳道兩旁,栽滿了青松,濃蔭蔽日,郁郁蔥蔥。
  傳說,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始皇西巡,命一班文武官員組成一支三千武士的巡游隊伍,從咸陽出發(fā),前呼后擁,浩浩蕩蕩前進。巡游隊伍出雞山頭,到了隴西、北地,返回時路過回中。當時正值深秋,楓樹的紅葉遍野滿山,像春天的花朵般點綴著大地。一日,秦始皇登上雞山頭(又名崆峒山),見山上有一座用巨石修筑的“黃帝祠”。始皇止步詢問左右:“這里為何有\(zhòng)'黃帝祠\'?”隨行的方士徐市答道:“聽說黃帝統(tǒng)一三大部落時,曾巡游到此,教民伐木造房,種植糧食,使民眾過上了好日子。為了紀念黃帝功德,人們修了這座\'黃帝祠\'。”秦始皇聽罷,馬上下車,并問李斯:“吾稱\'皇帝\',有無違祖?”李斯答曰:“您德高三皇,功蓋五帝,稱帝有何違祖?!鼻厥蓟事犃藫u了搖頭說:“先祖黃帝軒轅氏,統(tǒng)管了三大部落,建立了九州有共主的國家,為中華民族打下文明古國基礎,這是多么大的功德??!”趙高馬上搶著說:“那也比不上當今皇帝。”“非也!”沒等趙高說完,秦始皇打斷趙高話頭下令:“停車!備禮致祭。”據(jù)說,秦始皇把隨身帶的武士列為六路,左右各三路,自己手捧供品,身帶佩劍,從六路隊伍中間穿過,走向“黃帝祠”,默默祈禱。致祭一畢,秦始皇再無游興,當即從原路返回咸陽。
  看來,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心里就一直不很踏實,因為軒轅黃帝在五千年前,就統(tǒng)一了三大部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而三千年后,他才統(tǒng)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比起黃帝,已晚了幾千年,難怪他自稱“始皇”,總覺得心里不安。
  漢高祖跪拜黃帝像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的這一天,漢高祖劉邦在長樂宮舉行正式臨朝儀式。這天,宮內(nèi)宮外,張燈結彩,人來車往,熱鬧非凡。各路諸侯和大臣穿著新縫制的朝服,紛紛前來朝賀。殿門外早有事先安排好的接待人員把諸侯、大臣等文武官員依次接入殿內(nèi),分別站在兩旁。功臣、列侯、將軍、軍吏等,按等級站在東西兩邊。丞相以下的文官也都依次排好了各自的位置。殿上早就布置好了儀仗隊,挎刀持槍的衛(wèi)兵站在指定的地點,場面非常整齊嚴肅,隨著司儀一聲高喊,樂隊奏起宮樂。漢高祖劉邦緩緩下了御車,穩(wěn)步走向寶座,面向群臣。司儀傳令王侯、丞相、列侯依次序拜見。
  正在這時,劉邦的父親劉公派人送來急件。劉邦拆開一看:原來,劉公斥責兒子劉邦,升為天子(皇帝),卻忘了祖先。自古帝王臨朝登基,先要致祭黃帝,而你……。劉邦沒有看完,就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一時不知所措,周圍的人也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慣于投機討好的叔孫通,見狀立即拿出一張軒轅黃帝畫像,雙手奉獻到漢高祖劉邦跟前,又向劉邦耳語道:“現(xiàn)在致祭已來不及布置,不如趁此把古軒轅黃帝這張畫像掛起,你領著前來臨朝的大臣集體向黃帝像跪拜。這樣,后世人也不會說你目無先祖了?!眲盥犃诉@話,認為言之有理,頓時展眉開顏,馬上離開寶座,帶領前來臨朝的百官,列隊站在黃帝像前,叔孫通臨時擔任司儀長。只聽一聲吶喊,宮樂四起,眾百官站在黃帝像前,由劉邦帶頭,經(jīng)過三跪拜,三叩頭,各自才入了座位。劉邦對叔孫通這個隨機應變,又不失體面的臨時措施,非常滿意,即刻任命他為宮內(nèi)太常(專管禮節(jié)、儀式和祭祀的大官),還賞給他很多黃金。叔孫通趁這個機會向劉邦推薦了他手下的一百多個儒生,要求皇上提拔。劉邦正在興頭上,給他們都封了官。
  漢高祖劉邦跪拜過的這張黃帝畫像,從漢代一直保存到今天,并歷朝歷代受著人們的謁拜。
  漢武帝率十八萬大軍祭黃陵
  歷代帝王祭黃陵,大多派身邊親信大臣,帶著皇帝親筆寫的“御制祝文”,昭告始祖軒轅黃帝,表示自己如何為民除奸抗暴,百姓如何安居樂業(yè),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粉飾所謂的太平盛世。祭陵一過,還要刻立“御制祝文”石碑一座,以求流芳百世。這樣的石碑,現(xiàn)存于黃帝廟里有五十三塊之多。其中唯有漢武帝劉徹,祭黃帝陵卻與眾不同。傳說這位十六歲繼位日夜都想成神仙的皇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十月,召集十二部將軍,調集十八萬人馬,準備在北巡邊關之后,舉行封禪儀式。
  十月初,漢武帝從他的軍事指揮中心云陽林光宮(今陜西淳化縣涼武帝村)出發(fā),沿“秦直道”北上。一路上旌旗招展,士氣昂揚,戰(zhàn)馬嘶鳴,好不威風!軍隊行至邊關,武帝派遣侍臣郭吉前往匈奴下戰(zhàn)表:
  “東南一帶已皆蕩平,南越國王首級已懸掛北闕。單于如能出戰(zhàn),可與大汗天子親自前來交鋒?!?br />   當時,時維耳單于已死,他的兒子-子烏維單于才繼位,看了漢武帝下的戰(zhàn)書,敢怒不敢言,自己又不敢出兵。漢武帝等了數(shù)日,不見回音,又怕誤了封禪儀式時間,只好收兵回京。
  為了節(jié)省時間,漢武帝率領的大軍沒有按原路返回,而是從延安以南直插坊州。路過陽周郡橋山(今黃陵橋山),武帝見橋山之巔有座高大雄偉的土冢。他下車看時,見一石碑,上書“古軒轅黃帝橋陵”幾個大字。他立即詢問隨行人員:“吾聞黃帝不死,這里為何有黃帝冢???”方士孫公卿隨車在旁,連忙告訴武帝:“黃帝采銅首山,鑄鼎荊山,鼎成后,天宮派巨龍迎接黃帝升天,帶去后宮及大臣七十多人。令有許多小臣,捉住龍須,扯住黃帝衣角,也想跟黃帝升天。正在難分難舍之際,時辰已到,巨龍騰空而起,黃帝乘龍升天了。小臣扯下黃帝衣冠埋葬在這里。所以說這是黃帝的衣冠冢?!睗h武帝聽罷,仰天長嘆:“嗟呼!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履耳?!闭f著就下令停止行軍,修筑“祈仙臺”,備禮致祭。據(jù)說,武帝命令士兵一人一擔土,一夜之間在橋山巔,黃帝陵墓的對面,修起了一座九轉“祈仙臺”(即現(xiàn)在的漢武仙臺)。第二天旭日東升,漢武帝下令十八萬大軍,列隊橋山、馬家山、印臺山,宮樂四起,戰(zhàn)士個個俯首肅立。漢武帝卸下征戰(zhàn)的盔甲,掛在一棵柏樹上,一人獨步走向“祈仙臺”:一向黃帝顯戰(zhàn)功,二向黃帝禱告自己也想長生不老,和黃帝一樣,將來成仙,乘龍升天。致祭完畢,當天領兵返回長安。這就是千百年來人們傳講的“十八萬大軍祭黃陵”的故事。他修筑的“祈仙臺”,掛過盔甲的柏樹,都留給后世人攀登懷古。
  司馬遷實地考察黃帝陵
  我國古代杰出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字子長,是陜西韓城人。他的父親司馬談是漢武帝時期的史官。
  司馬遷出生于一個世代史官之家,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據(jù)說,他十歲就能誦讀古文,二十歲就開始遍游祖國的名山大川。他到過會稽,訪問過夏禹的遺跡;到過姑蘇,眺望了范蠡泛舟的五湖;在淮陽,采訪過韓信的故事;經(jīng)鄒、魯訪問過孔子、孟子的故居。此外,他還北到涿鹿,登過長城;南游沅湖,西至崆峒。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大半個中國。這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真是一個壯舉。司馬遷的游歷,使他加深了對祖國自然環(huán)境、社會生活、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文物古跡的深刻了解,為他后來寫《史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漢武帝元封元年,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病逝。司馬遷繼承父業(yè),作了太史令,時年已三十八歲。
  這時他就開始為寫作《史記》作準備工作。當時,碰到的難題之一,即:三皇五帝如何寫?五帝之一的軒轅黃帝怎么寫?司馬遷認為:從遠古時期的傳說,到秦漢時期的學者,一致公認為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但在當時仍然存在著各種異說。就連黃帝埋葬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說法。有的傳說在河南,有的傳說在山東,有的傳說在河北,有的人還說在甘肅。為了慎重起見,司馬遷決定親自進行實地考察。據(jù)說,司馬遷出長安,一不坐轎,二不帶隨從,只身乘馬,長途跋涉,沿“秦直道”北上,來到翟道城(今黃陵)橋山一帶。他沒有驚動官府,也沒有打擾百姓,更未暴露自己的身份,獨自一人四處奔走,觀察地形,訪問老人,查看史料,抄寫碑文,瞻仰了歷史傳說的各種遺跡,了解了風土人情。
  相傳,有一天,司馬遷手里提著一筐陶片、石片,邊走邊看,愛不釋手,一群兒童以為他是個討飯吃的瘋子,都圍住他喊叫:“瘋子,那是石頭片,不能吃……”司馬遷只笑不答言。大人們跑出來一看,見是一群頑童圍著一位陌生人耍笑,便趕走了頑童,并拿來了兩個饃饃,遞給司馬遷。司馬遷接過饃,點頭笑了笑,邊吃邊走了。據(jù)說,他在翟道城周圍方圓二十里,整整考察了四十多天,搜集了當?shù)亓鱾鞯挠嘘P黃帝的傳聞逸事,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和可靠實據(jù)?;亻L安后,他首先寫出了《史記》中的第一篇《黃帝本紀》,第一次肯定了“黃帝崩,葬橋山”的偉大歷史考證。從此,黃帝陵始得傳名于世。據(jù)舊中部縣志載:司馬遷這次考證后,地方官員就創(chuàng)建了“軒轅廟”。到了唐代宗大歷年間(公元前八世紀中),正式建廟于城北橋山西麓。宋太祖開寶五年,因河水浸蝕,又把廟址從西山麓移到東山麓,這就是現(xiàn)在的“軒轅廟”址。當?shù)孛耖g流傳的俗語說:“漢代立廟,唐朝建,到了宋朝把廟遷。不論誰來坐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br />   泰定帝頒發(fā)保護黃帝陵廟令
  元朝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泰定皇帝也孫鐵木耳收到陜西中部縣(今黃陵)住持道人狀子一案。狀告本縣保生宮著火,軒轅黃帝廟殿宇被歹人破壞……泰定皇帝看罷狀子,大怒,立即召集宮內(nèi)文武大臣上殿,并發(fā)告曰:黃帝軒轅氏,乃我中華民族元祖。不論漢、滿、蒙、回、藏,還是苗、瑤、彝、黎、藩,都要敬護我始祖陵寢。今有歹人敢放火燒宮,損壞陵廟,實屬不赦。泰定帝說完,由他親自口授,命身邊文官用漢字寫了一份蒙語圣旨,立即指派飛騎日夜兼程,送往陜西中部縣。
  泰定帝用漢字寫的這道蒙語圣旨,在今天看來,實際上是一道森嚴的保護黃帝廟的法令?,F(xiàn)將這份漢字蒙語令主要段落摘抄如下:“……軒轅黃帝廟宇一處,橋陵一所,遷今異代,每年春秋官降錢數(shù)口口口等?!晃饭ㄖ?,執(zhí)把彈弓,吹筒輒入本宮,采打飛禽,掏取雀鳥,將飛檐走獸損壞,又有愚徒之輩,潑皮歹人,赍夯斧具,將橋陵內(nèi)所長柏樹林木斫伐等事,乞禁治得此撿會到欽奉。咱每明降下圣旨無德推稱著諸色投下氣力呵休與者別了的人每不怕那什么欽差除欽遵外據(jù)見告省會給榜文常川張掛禁約無得似前搔擾如有違犯之人許諸人捉拿到官痛行斷罪。施行須議出給者右榜省諭各令通知榜示泰定二年六月八日
  這篇碑文距今已有六百六十二年,現(xiàn)保存在黃帝廟碑林里,這是中華民族在六百多年前頒發(fā)的第一份保護黃帝陵(廟)法令。
  朱元璋遣官祭黃陵
  在紅巾軍起義中,佃家出身的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郭子興死后,他領導了這支隊伍。公元1356年,朱元璋軍隊攻占了集慶,改名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并在那里建立政權。他乘北方紅巾軍打擊元朝的有利時機,發(fā)展勢力,又采納了儒士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擴充軍隊,經(jīng)過幾年戰(zhàn)斗,控制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立明朝。從此,他就成為明朝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明太祖,年號洪武。
  朱元璋在位四年時,聽到身邊謀臣談論起歷代帝王祭祖先一事,便提出要致祭始祖-軒轅黃帝。朝廷內(nèi)背地里有人悄悄議論說:“朱重八(朱元璋小名)還懂得軒轅黃帝!”議論是議論,卻沒有一個人敢公開講。
  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遣派中書管勾甘,前往陜西中部祭黃帝陵。文房事先寫了一份“御制祝文”(即祭文),朱元璋看后很不滿意。他覺得稱帝四年才想起祭掃黃帝祖先,恐后人恥笑他無知,所以,要求“御制祝文”寫清他的功績,再說明他稱帝四年沒有祭黃帝陵的主要原因是:一時找不到黃帝陵的地址,后來在經(jīng)典著作中才看到軒轅黃帝的舍地,耽誤了四年,沒有能夠及時祭奠,但他心里卻一直惦記著先祖。最后,他還略加檢討了自己的愚昧無知。這篇祭文在今天讀起來,仍很感人。好在祭文不長,照錄如下:
  朕生后世,為民于草野之間;當有元失馭,天下紛紜,乃乘群雄大亂之秋,集眾用武。荷皇天后土眷,遂平暴亂,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君生上古,繼天立極,作?民主;神功圣德,垂法至今。朕興百神之祀,考君陵墓于此,然相去年歲極遠;觀經(jīng)典所載,雖切慕于心,奈稟生之愚,時有古今,民俗亦異,仰惟神圣,萬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靈不昧,其鑒納焉!尚饗。
  這篇“御制祝文”,至今還保存在軒轅廟的碑亭里。
  嘉靖帝免除黃帝廟糧稅
  明嘉靖皇帝朱厚燠,一生干了許多蠢事。他罷過“海瑞”的官,因生活糜爛,險些被宮女勒死,一氣之下,殺了成百名宮女,并搬到北京天壇居住,再也不回故宮了。他在位四十五年,雖說犯過這樣和那樣的錯誤但卻沒有忘記祭奠軒轅黃帝。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免除了黃帝廟的糧稅,后世人傳為美談。
  據(jù)黃陵縣志載: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4年)十二月三日,章平侯和載東侯,因公務來黃陵,登橋山謁陵拜祖,又登漢武仙臺,觀看了滿山翠柏,留有“鼎留湖上龍先化,橋壓云根水未通”詩句。次日,二侯去黃帝廟保生宮上香,發(fā)現(xiàn)和尚道官衣衫跛爛,貧窮如洗,便問道:“廟內(nèi)有田數(shù)十頃,為何如此貧寒?”道官敬?回答:“國朝以來,廟內(nèi)官田俱廢,只留若干山川地畝,還不足為公納糧稅。貧道以香錢度日?!倍盥牶?,相顧而怒:“黃帝乃開先立極之君,其功業(yè)文章,與天地相為始終者也。故春秋戰(zhàn)國以來,歲歲祭奠。而今在先祖陵廟征其糧稅,怪哉!奇也!”當即命縣尉雷維升廢除征收黃帝廟糧稅,又親自將此件事上書皇帝。嘉靖皇帝看過奏章后,非常生氣地說:“國朝再窮,亦不能征收黃帝廟糧稅。”即下圣旨,撥銀兩修葺陵廟。又向黃陵縣尉提出:“執(zhí)法秉公,節(jié)欲省費,見廉明愛惠之政。風調雨順,雞犬寧息,百姓以安。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庇形回暿拷袆⑹耍瑸榧尉富实鄢恻S帝陵廟稅糧一事,專門寫了一篇“記”。文章最后說道:“免糧稅之一事,紀為政之大績,將垂之永久,為來世之鑒耳?!睆拇耍鞒僖矝]有征收過黃帝陵廟的糧稅。
  李自成回師陜北祭黃陵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破潼關入陜后,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回師陜北。沿途所過州縣,多數(shù)不攻自開。地方官員聞風喪膽,紛紛逃散。李自成起義軍路過中部縣(今黃陵)時,縣尉劉光先既不投誠,也不逃竄,竟然帶領數(shù)十名縣衙差役,與李自成起義軍隊短兵相接。劉光先被起義軍砍傷胳膊,只身逃回縣城,拒不開城門。起義軍暫時隱蔽在橋山柏樹林里,李自成傳令:“中部橋山乃是葬我中華民族元祖軒轅黃帝之圣地。吾滅明王朝,不等于滅中華。絕不許上辱先祖,下欺黎民!橋山上的一草一木不許破壞,違者斬!”李自成在行軍百忙中,整頓畢軍紀,獨自一人來到橋山之巔,面對著高大雄偉的黃帝陵,默默禱告:“天下腐敗,民不聊生,荒年饑餓,尸骨遍野。地無草,樹無皮,人相食。自成無路,揭竿而起。昭告烈祖,吾推翻明王朝,絕不是滅中華。渴望中華大地建新朝,立明君,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崩钭猿芍录劳戤?,揮師北上,留下部分義軍,繼續(xù)圍攻中部縣城。
  康熙皇帝親筆寫祭文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三月十六日,清圣祖玄燁(即康熙帝),派官員致祭軒轅黃帝。他親筆用滿文給皇帝寫了一份“御制祝文”,抒發(fā)了對軒轅黃帝的崇敬心情。身邊大臣看后,建議康熙皇帝譯成漢文,便于前來謁陵拜祖的臣民拜讀聆訓。康熙皇帝接受了大臣們的建議,又命文官在他寫的滿文右側譯寫上漢字。當時的中部(今黃陵)縣令金蘭芝,覺得這份滿語祭文非同小可,又出自于皇帝親手所寫,萬不可掉以輕心,便很快派人制作了一座石碑,把康熙皇帝親手所寫的滿文“御制祝文”刻在石碑上,旁邊又刻上了漢字。這座碑一直保存至今。現(xiàn)將原文照抄如下:
  御制祝文康熙二十一年,歲次壬戌三月己酉,朔越十六日甲子皇帝謹遣二部右侍郎加一級蘇拜致祭于黃帝軒轅氏曰自古帝王受天顯命維道統(tǒng)而新治統(tǒng)圣賢代然先后揆成盛德炳如日新朕誕口。眷?臨制萬方掃滅克殘廓清區(qū)宇告功古后殷禮肇稱謹遣專代將牲帛妥備煙祀之誠用展景行之志仰企明靈尚其鑒享
  毛澤東親筆寫祭文
  1939年4月5日,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恭遺代表林祖涵(即林伯渠),以鮮花束帛之儀致祭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
  蔣中正敬題"黃帝陵"
  中華民國31年(1942年)冬,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原計劃和胡宗南一起前往中部縣(今黃陵)橋山致祭軒轅黃帝陵。后因公務緊迫,未能親自前來祭奠,遂親筆寫了“黃帝陵”三個大字,手跡至今保存完好,并載入黃陵縣志。
  郭沫若重題“黃帝陵”
  1958年,黃陵縣人民委員會,上書黨中央毛澤東同志,要求主席為復修的黃帝陵題字,毛澤東同志看后說:我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黃帝寫過祭文,題字的事,最好叫郭老(郭沫若)去寫。隨后他就把信批轉給郭沫若同志。同年五月郭老就把字寫好,交給秘書寄往黃陵縣。1963年修復橋山祭亭時,將郭沫若手跡刻在石碑上。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黃帝陵”三個大字。
  1992年8月,黃帝陵整修工程破土動工。陜西省政府開展“崇敬始祖、奉獻愛心”捐資活動,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紛紛捐助。黃帝陵基金會共收到海內(nèi)外各界團體、民眾捐資三千多萬元人民幣。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的愛國之心、懷祖之情如沮水長流。
  《續(xù)史記》作者、著名史學家、文學教授、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世界文學藝術家協(xié)會榮譽主席、中國當代藝術家協(xié)會終身名譽主席吉春祭黃帝陵
  據(jù)《吉春日記》,2005年10月11日(農(nóng)歷九月九日)陰雨重陽節(jié)民祭黃帝陵 早5時陜西新形象公司(八一賓館前樓二層)總經(jīng)理郭建蘭,叫“陜西首屆小姐大賽顧問評委”吉春與苗處長(八一賓館保衛(wèi)處長)一塊乘車到西關正街集中,10多輛車于9時到達黃帝陵,吉春佩戴“龍騰中華尋根祭祖乙酉重陽節(jié)中華兒女恭祭軒轅黃帝”黃色紅字授帶和證牌步上祭祀大殿,祭祀盛典主辦人陜西省公共關系協(xié)會執(zhí)行會長權裕,叫吉春找原省軍區(qū)政委谷鳳鳴,一塊列隊至祭臺前,立于中間前2排,鼓鐘齊雞,錚鼓震天,與賈平凹、季克良(貴州茅臺酒集團董事長)等各界人士向黃帝像鞠躬,祭畢吉春贈賈平凹《天堂》書,照相2張,乘10075號陝旅車到黃陵縣水廠餐館午餐陝北風味窩窩頭、熬饃、蒸菜、羊肉等,與劉等飲季克良捐贈的“貴州茅臺”酒,后返回西安八一賓館。吟詩云:“身披授帶祭黃帝,天降細雨皆哭泣。橋山翠柏春常在,中華團結更緊密!”
  
發(fā)表評論 查看評論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