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好
之一:家祭里的年
中國人以孝為傳統(tǒng)美德,對于祖先和親人,不但要“事生”還要“事死”。
每年的除夕夜,一大家子人在吃團年飯之前,家里都要舉行一個隆重的祭祀儀式,以告慰逝去的那些親人,邀請他們回家“團年”。以前,爺爺在世的時候,擺供、上香、燒“福紙”全由他一個人張羅,父親只在一旁打下手?,F(xiàn)在,爺爺不在了,父親成了整個大家庭輩份最高的人,他把這份責(zé)任承擔(dān)了過來,除夕夜,由他率領(lǐng)一大家子十幾口人家祭。
每年的大年三十,在外省打工的叔叔嬸嬸、堂兄堂弟堂嫂們都從外地歸來,平時冷清的家里,一下子熱鬧了許多。一大家人歡聚一堂,難得的齊全。殺雞宰鴨,煮臘肉,燉魚,燒火的燒火,做飯的做飯,洗菜的洗菜,鍋碗瓢盆,叮當有聲,大家都有說有笑,氣氛異常熱烈、和諧。在開飯之前,父親早就收拾好了桌凳,準備好了祭祀用的供品。
祭祀很有講究,從祭祀的飯菜到桌凳、碗筷的擺放,絲毫不能馬虎。這些,我自然不懂,但覺有趣,也樂意跟著父親一同忙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最喜歡看著父親將厚厚的一疊疊紙錢,規(guī)規(guī)矩矩地碼放成一小片四四方方的“方城”,名曰“福紙”。要碼好那些“福紙”,也要相當?shù)募记?,不能隨意,否則,一個“方城”碼不好,便會坍塌而亂,前功盡棄。后來才明白,“燒福紙”就是祭祀祖先。當紙錢碼好,院壩里、大門口、神龕等各個地方都要擺上供品,點燭燃香之前,桌上的飯菜要準備好——雞鴨魚肉,果子點心,有縈有素,有碗有碟,有酒有茶。飯菜的擺放也有講究:正上方,稱為上席,只擺兩副碗筷,只有輩分最高的人才可以入座;左右兩方稱為偏席,想來是低于祖先輩份的人的位置,各放三副碗筷;正下方稱為下席,是專供子孫們跪拜用的,不用擺碗筷。當一切準備就緒,父親便去敲長年擺放在祖先牌位旁的磬,“鐺、鐺、鐺”三下,響而亮。按父親的意思,祖先們聽到這磬聲,便知道是子孫在為他們擺團圓飯了,要“回”到家來,美美“享受”一頓美餐,臨走再“取上”子孫們孝敬他們的“錢財”,滿意而去。一年下來,在祖先的庇佑下,家里就似乎真能諸事順利,和和美美了。
父親敲了磬,我們一大家子人,洗手凈面,按長幼之序,一家接一家地跪拜祖先,然后,再虔誠地為他們在“方城”里燒紙錢。每到這時,父親嘴里總是念念有聲,說爺爺奶奶,談曾祖父曾祖母。我仔細地聽著,感受著無情的歲月,在父親身上留下的些許痕跡,總有些不合時宜的感傷。偶爾,也有不懂事的孫輩又吵又鬧,要去錢紙堆里玩火去搖供桌,父親不許,告誡他們要嚴肅,否則,祖先們該“吃”不好“飯”了。
等祭祀完畢,紙錢燃盡,也算“伺候”好祖先了,我們也開飯了。一大家子人,叔伯嬸子,男女各一桌,吃菜喝酒,享受一年來最豐盛的一頓晚餐,體會這一年只有一聚的大團圓,幸福和美,其樂融融。飯桌上,我不經(jīng)意抬眼看看父親,他正對著爺爺奶奶的牌位若有所思。我瞬間明白,父親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歲月無情,人有義,親情永不受時空阻隔。頓時,我理解了家祭的含義,也明白了父親的苦心!
不管人間天上,又一年團圓日,只愿人神共好,國泰民安!
之二:過年好
“新年到,過年問聲好,迎春接福春意鬧……”隨著新年的鐘聲的敲響,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年。新年新希望,新年喜氣洋,一派祥和、喜慶的景象!
大年初一,先向父母說聲“過年好”!以慰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以及平時的辛勞。團圓的喜悅,天倫之樂,有兒女繞膝的生活,是每個父母最渴望的幸福。在新年的第一天,能與兒孫一起度過,并第一個收到兒孫的祝福,必定喜笑顏開,喜上眉梢,快樂、開心無比!
向所有的親戚道聲“過年好”!所謂親戚,都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guān)系,是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的家庭或其他的成員。因為他們的存在,使得我們的生活中多了一份親情,多了相互照顧扶持的溫暖,多了生活中的感動。不管是個人還是家庭,都多了一股外援的力量,讓人心安,心暖!
向所有的朋友道聲“過年好”!鮮花需綠葉來襯,人生需朋友來伴。千金易得,真朋友難尋。朋友是歲月磨礪出來的真情,就像是一個人腳下磨出的繭,共同經(jīng)風(fēng)沐雨,跋山涉水,卻是相互偎依,不離不棄。朋友是由身體里長出的另一個自己或身體的某個部位,不可或缺,相互依存!
向遠方的親朋好友說聲“過年好”!由于生活的原因,有的親朋好友不能回家過年,這份遺憾,是留存在他們心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是對親人的牽掛,是不能與家人團年的感傷。一聲問候,一句祝福,一個暖心的短信,傳遞關(guān)懷與溫暖,讓異鄉(xiāng)的人感受來自家鄉(xiāng)人的關(guān)愛,關(guān)注他人,彰顯人間溫情,情暖人心!
向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道聲“過年好”!不管是生命中的擦肩而過,還是生活中的匆匆過客,一面之緣也是緣!真誠的祝福,感動他人,同時也溫暖了自己!還記得在珠海打工那年的春節(jié),一個人獨在異鄉(xiāng),守著宿舍的冷清,淡然地看著人們熱熱鬧鬧過新年,自己卻置身事外,獨自體會“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凄涼。無眠的除夕一夜,讓人思緒萬千,淚濕衣襟!第二天的大年初一,神情沮喪的我,剛邁出宿舍門口,迎面走來個青春洋溢的姑娘,她笑意盈盈,大方漂亮,就在我們面對面的那刻,一句“嗨,過年好……”對著我脫口而出。我呆了片刻,對著她姣好的面容,立即還以燦爛的笑容與同樣的祝福!那一刻,我那陰郁的內(nèi)心受到了強烈的感染,心情瞬間被人點亮。那份來自異鄉(xiāng)的溫暖與感動,帶走了一切不快,還來一片明朗的天空,讓我倍受鼓舞!
向所有還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學(xué)者、戰(zhàn)士們道聲“過年好”!是他們守護著祖國家園的和平,維系了無數(shù)家庭的幸福和諧!再真誠地對他們說一聲“辛苦了”!
之三:大年初一湯圓香
“吃湯圓,慶團圓,正月初一的湯圓甜又甜,吃過湯圓平安順利又圓滿……”大年初一吃湯圓,是老家的習(xí)俗,年年如此,從不更改。
大年初一,不管大人小孩子,每個人都起得很早,晚輩見了長輩,都要相互問聲“過年好”!等洗漱完畢,小孩子早已得到了壓歲錢,一大家子圍在一起,就開始做湯圓。
做湯圓的糯米粉,往往是在大年三十就準備好的,泡米,在石磨上磨成糯米漿,然后,用透氣的布口袋裝上糯米漿,用石磨壓住,瀝干水分。到了大年初一早上,解開布口袋,雪白綿韌的糯米粉就呈現(xiàn)在眼前。糯米粉有個神奇的特性,把它捏在手里,綿軟而熨貼,把它搓成圓的它就是圓的,把它捏成扁的就是扁的。小時候,每每看到父母搓湯圓的樣子都十分羨慕,很想像父母一樣,親手嘗試一下搓湯圓的樂趣,但總是認為是在搗亂而得不到父母的應(yīng)允。
記憶中,爺爺總是把湯圓叫成“元寶”,這個稱謂總讓人想起年畫上那些金銀財寶堆積如山的樣子,于是,理解了爺爺?shù)牧伎嘤靡猓砹藸敔攲砟晷腋I畹钠谂?。每年,爺爺搓“元寶”的時候,都要在“元寶”里放上一枚硬幣,混在大家做好的“元寶”里。據(jù)說,如果是誰吃到了帶錢的“元寶”,他在新的一年里定會平安順遂,心想事成。為了討個吉利,大家都爭著吃“元寶”,和著說笑聲,其樂融融。不管是誰吃出了帶錢的“元寶”,都會贏得大家的祝賀,新年之喜,團圓之樂,都在“元寶”的做與吃的同時盡皆展現(xiàn)。
第一次與家人一起做湯圓,還是在成家后的第一年。初為人婦的惶恐,表現(xiàn)在不精的廚藝上,這讓我頗感羞愧。那年初一早晨,我起了個大早,手里摩挲著糥米粉,內(nèi)心也像那純凈的顏色:安寧,潔凈,祥和!為了使糥米筋韌,我甩開膀子,雙手埋在糯米粉里,揉了又揉。婆婆起床后,開始升火燒水。我將糯米粉揉成大面團,拌好餡——白糖芝麻,就開始循著記憶,學(xué)著父母的樣子搓湯圓了。我團一團糯米面在手,婆婆說:“多了?!蔽矣株乱恍?,婆婆又說“少了?!蔽倚π?,看來,這搓湯圓還有竅門哦。等糯米面捏在手里的量均勻的時候,婆婆早就熟練地搓出好幾個,擺放在茶盤里,圓潤小巧,雪白晶瑩,甚是可愛。而我手里的面團,極不聽我使喚,它們并不像我小時候想象的那樣聽話、柔順,只要我稍一用力,面團就碎了。即使勉強搓在手里,卻只能搓出個橢圓的形狀,捏圓之后,好不容易裝入餡,卻總是漏洞百出。我越急越弄不好,樂得婆婆“呵呵”直笑。后來,婆婆耐心教我在搓面團的時候如何用巧力,如何包餡兒,如何在手心里用均衡的力度,把湯圓搓得圓潤飽滿……就那樣,我實現(xiàn)了少時就醞釀著的搓湯圓的夢,十分有趣,并載滿濃濃的親情。
大年初一湯圓香,愿天下每個家庭都團團圓圓,美美滿滿!
祝福武哥全家新年好,幸福到永遠!
順神編安,幸福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