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記憶中的年味兒(散文)
在我們的記憶中,關(guān)于年味兒的回憶總是美好的,那如期而至的皚皚白雪,壓在枕頭下的幾塊壓歲錢,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的新衣服,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一家人圍在一起的團圓飯,大年三十晚上的餃子……所有的所有都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憶。
俗語稱“過了臘八就是年”,喝過了濃濃的帶著香味兒的臘八粥以后,便開啟了迎接新年的儀式。
一、對聯(lián)與年畫
一進臘月,農(nóng)村的集市便熱鬧了起來,集市雖小,品種卻很齊全,賣年畫的,賣春聯(lián)的,賣鞭炮的,賣百貨的,賣食品的比比皆是。
坐在荷花上懷抱著大鯉魚“年年有余”的娃娃年畫是每年必買的,再有就是“昭君出塞”、“天仙配”之類的年畫了;現(xiàn)成的春聯(lián)由幾張紅紙代替,再加上一瓶墨汁,一支毛筆。我們家每年張貼的對聯(lián)都是父親親手寫的,父親寫的一手的好字,村子里的很多人臨近年關(guān)便會帶了紅紙找父親寫春聯(lián),能夠為村中的鄉(xiāng)親做點事兒是父親最高興的事了。
“二十九貼倒九”,到了臘月二十九的早晨,是全家最忙碌的時刻了,母親麻利地用白面加上水熬制成了漿糊,父親拿起一個小毛刷子往寫好的對聯(lián)背面刷上漿糊,我們姐弟三個負責先把上一年的對聯(lián)清理干凈,再在父親的指揮下把新對聯(lián)貼上去。再看,門外是“出門見喜”,雞圈是“家禽滿架”,豬圈是“肥豬滿圈”,屋子里是“抬頭見喜”,柜子上貼的是倒著的“?!弊?,所有能貼的地方都貼上了紅紙黑字的對聯(lián),待到小院及屋內(nèi)一片喜氣洋洋的時候就可以吃早飯了。
二、誘人的佳肴
小時候,一放寒假我們姐弟三個就會第一時間到不遠的姑姑家住上幾天。姑姑準備的年糕是極其誘人的,金黃色的粘面子上面零星的撒上紅色的小栆,中間又撒上一層紅小豆,上面再撒一層金黃色的粘面子。年糕放在大鍋里蒸上一段時間,待到停了火掀開鍋時,那撲面而來的香味兒惹得我們口水直流。姑姑給我們每人切上一塊放進碗中,在一個盤子中放些白糖,我們便開始沾著白糖吃年糕了,因為是粘的,不能吃多,吃多了胃口不好消化。
再就是豆餡餑餑,玉米面里面包的是紅小豆做成的甜甜的豆餡兒。在那個白面稀少的年代,豆餡餑餑也算得上是上等的佳品了,因為是甜的,便要與菜一起吃。大白菜是唯一的菜肴,如果收成好,還可以放些粉條進去,吃著豆餡餑餑就著白菜粉條曾經(jīng)是我記憶中最好的佳肴。
當然,最讓我們期待的還是大年三十中午的團圓飯。臨近年關(guān)生產(chǎn)隊統(tǒng)一宰殺了那幾頭膘肥體壯的年豬,各家各戶分到了屬于自己家的豬肉。如果輪到誰家的豬肉偏瘦,那家人就會噘著嘴埋怨自己的運氣不好了,那時候家家都愿意分到最肥的豬肉。分到的肉不多卻有很多吃法,比如:肥肉可以煉油,葷油既可以做菜又可以和餡,而煉油剩下的油渣兒還可以做上一頓香噴噴的餃子,即便是三十中午的燉肉沒有肥肉也沒有吃頭?。∫矂e怪分到瘦肉的人家心情不好了。
當母親把我們期盼已久的燉肉端上桌的時候,我們便迫不及待地把筷子伸了進去,那叫一個香??!
三、女孩子炫耀的是新衣服,男孩子炫耀的是鞭炮
每到新年不管家里有多困難,母親都會為我們做上一身新衣服,扯上幾尺小花布;在忙碌的空隙里,母親踩著縫紉機為我們趕制新衣服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我還清晰地記得晚上母親為了給我們趕制新衣踩縫紉機的情形,母親要讓我們在初一早晨穿上漂漂亮亮的新衣服。
新衣服即使是提前做好了也會疊得整整齊齊放在枕邊,我和姐姐就會翻過來掉過去的看,就盼著正月初一吃完早飯穿上新衣服,與小伙伴一起炫耀了。
偶爾,還會有一雙新棉鞋。那是因為腳上的棉鞋已經(jīng)破的不能再穿了,再加上幾根顏色不一的頭繩兒,這些都是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的資本。到了初一看看玩耍的小伙伴中缺誰,就知道誰沒有新衣服穿啦。
男孩子們對于新衣服似乎并不在意,他們對手中的鞭炮更情有獨鐘。他們一趟一趟地往外跑卻很少整掛的燃放鞭炮,手里的鞭炮不多,還要留到正月十五,每個人都計算著手里鞭炮的數(shù)量生怕到了十五沒得放了。
見孩子的小臉凍得通紅還在一個勁的往外跑放鞭炮,家長們就會笑著罵道:臭小子外面有勾魂的呀!
偶爾有誰整掛的燃放鞭炮,男孩子們就會圍在旁邊露出興奮而羨慕的表情。
四、瑞雪兆豐年
農(nóng)村的大人小孩都特別喜歡年關(guān)時節(jié)下雪,俗話說“瑞雪兆豐年”。地里冬眠的小麥正是需要滋潤灌溉的時候,望著皚皚白雪老農(nóng)們笑得都合不攏嘴了。小孩子們自然不會考慮得那么多,他們正是天真爛漫的時候,打雪仗,堆雪人,在雪地里盡情的玩耍。這就是孩子們的世界,天真無邪,一如潔白的雪的世界。
然而,雪后的寒冷以及道路的結(jié)冰卻給出行造成了不小的影響。記得有一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就開始雪花飛舞了,初一都沒有停的跡象。結(jié)果到了正月初二“姑爺節(jié)”那一天,路上已然是亮亮的一層冰板兒了。據(jù)說那一年因為路況差,很多男孩子沒能在那天接回自己心儀的女孩子到自己的家中,被女方說成心不誠而拆散了很多對戀愛中的男女,具體已經(jīng)無從印證其中的真假。
我只記得踩在厚厚的積雪上面腳下傳來“咯吱咯吱”的響聲,跑在潔白的世界里不肯進門直到把自己也變成了個雪人。
五、壓歲錢
大年三十的餃子是早早就包好了的,父母每一年都說要等到新年的鐘聲敲響才下鍋煮餃子。每一年我們姐弟三個又都是看著看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肚子就開始“咕咕”的叫起來了,于是抱柴禾點火煮餃子,餃子上桌是要先給長輩拜過年才能吃的。這時候母親就會笑著從兜里摸出早已準備好的壓歲錢,又長一歲了嘍,我們就會欣喜地接過連聲道謝,興奮得兩眼瞇成了一條縫。
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還在繼續(xù)著,父母和我們是準備熬一宿迎接新年的到來的。然而,很多時候我熬不到新年鐘聲的敲響便睡意朦朧了,手里緊緊地攥著壓歲錢滿意地睡著了。
那幾塊錢的壓歲錢被我小心地藏在枕頭底下,如同守著自己所有的財富一般,就算是遇到自己再喜歡東西也要考慮再三,舍不得花掉。
六、大年初一拜年了
農(nóng)村的習俗是初一在村中給長輩們拜年。初一一大早人們穿上新衣服走在村子里,見到人都是這樣一句開場白:過年好呀!給您拜年了!隨后才是下文。
很多年我都不是很明白,前一天還在一起待過的人,明明知道彼此的情形為何還要問那句話呢?很多年之后我釋然了,這便是一種習俗,自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問候語吧。
初一的早飯一定要吃得早,不然拜年的人就上門了。一般都是同姓同輩份的人一起出去拜年的,一群人喝上一杯水,嗑上幾個瓜子,剝上幾個花生便起身告辭前往下一家去拜年了。就這樣這家來那家去的,一直會延續(xù)到中午時分,而年長些的人上午要在家里等候小輩來拜年的,他們只能等到下午再出去給輩份更高的人拜年。
七、正月初五接財神剁小人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zhuǎn)?!边@些都是多年流傳下來的“吃”的習俗,到了初五就要接財神爺來家里了。
初五天還沒有亮,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便不絕于耳了。放鞭炮寓意是要驅(qū)趕走一切不吉利的東西,把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然后再把財神爺接到家里來,這一年就會過得紅紅火火了。
午飯自然還是包餃子,先和面再剁餡,這個剁餡有剁小人之意,其實也是把對自己不利的人驅(qū)趕得遠遠的。據(jù)說所有的神仙都是喜歡吃餃子的,要我說,不是神仙喜歡吃餃子,倒是我們這些凡人喜歡吃了。
過了正月初五這個年就算過完了,一切又都回到正常軌跡上來,親戚沒有串完的也要加緊串了,因為馬上就要開工了。
八、正月十五鬧花燈趕廟會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是新年的一個收尾,城鎮(zhèn)上的一條中心大街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花燈,到了晚上便成了燈火輝煌的不夜城了,而如今都被路燈所代替了,隨時隨刻都可以看到華燈初上的繁華景色了。
民間自發(fā)的各種廟會,在我們這里叫做趕廟會,廟是沒有的,會倒是五花八門:有小車會,高蹺會,扭秧歌,打腰鼓等等,這些會在初七左右就開始跳了,一直等到正月十五才會正式隆重出場,廟會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跳會的人也是傾其所有跟著鼓點花樣百出,歡呼聲鼓掌聲此起彼伏,人群自然是擁擠不堪的,小時候我就曾有看廟會被擠哭過的經(jīng)歷……
什么是年味兒?年味兒就是全家團圓的喜悅氣氛,是孩子們對壓歲錢的盼望,是穿上新衣服的喜悅和放鞭炮時的興奮,是貼上了對聯(lián)和年畫的喜慶氣氛,是媽媽做的那桌香噴噴的團圓飯,是晚輩對長輩的祝福……
而如今,鞭炮依然那么響亮,此起彼伏,煙花依舊那么絢爛,眼花繚亂,大人依舊那么忙碌??墒?,小孩子們還那么盼望過年嗎?沒有了對新衣服的期盼,沒有了對鞭炮的向往,更沒有了對團圓飯的期盼,年味兒似乎已經(jīng)隨著時光的流逝慢慢變淡了。
小時候生活雖然拮據(jù),每逢新春佳節(jié)那濃濃的年味兒卻是讓人回味無窮的,更讓我們回味無窮的還有那濃濃的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簡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