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給予稻草生命的人們(散文)
一
年就在鞭炮的響聲中、在鍋碗瓢盆的抨擊聲中、在電子臺歷的閃爍中漸行漸遠地離我而去。微信圈里,大年初一,就已經(jīng)開始有人打出,再過364天就過年了的消息,這也意味著這個年就要過去了。
又到了弟弟離家返程的時節(jié)了,雖說盤錦離沈陽只有2個多小時的車程,老媽在沈陽新買的房子,年前就裝修完畢,可老媽還是不錯眼珠地看著侄兒。看著她的不舍,看著弟弟返程在即,我還是決定不能再囚在家里,應(yīng)該帶侄子出去轉(zhuǎn)轉(zhuǎn)。
初五的早上,也許是因為陰天,風(fēng)很大,又趕上過年,向海大道雙向10車道的路上顯得格外敞亮,我們驅(qū)車前往60公里以外的大洼區(qū)稻草藝術(shù)展覽館。
大洼離老媽家不遠,我叔姑都在沈陽,姨和舅都在陜西,我愛人老家在黑龍江,所以我們很少過來。弟弟離家也有20多年,對大洼更是知之甚少。
2016年元旦,唐家農(nóng)場成立稻草藝術(shù)展覽館時,我?guī)Ю蠇寔磉^一次,之后就沒再光顧。為了讓弟弟多了解一下大洼,我們特意從大洼兜了一個圈。望著沿途的一株株黑松、刺槐、側(cè)柏等多個品種的樹木,我自言自語發(fā)出贊嘆:
“大洼不錯吧!地下有溫泉,就連咱興隆臺的許多浴池,都是到這里買泉水呢!”
“這里的空氣視乎也比市里好些!”弟弟說道。
“是的,這里原來就是農(nóng)業(yè)縣,從去年變成大洼區(qū)后,道路拓寬,老城改造后,房價也有所上升?!?br />
我們一邊嘮著,一邊開著車。順著“稻草人”引領(lǐng)著的方向,一會就來到稻草藝術(shù)展覽館。
二
稻草藝術(shù)展覽館,建在大洼區(qū)的東側(cè)唐家農(nóng)場,遠遠地我就看到路兩側(cè)停放的車輛。
“這條路修得很寬啊!”
“是的。聽說,這是前年特意為人們參觀稻草藝術(shù)展覽館所修?!?br />
“去年5月份在這里拍攝了《印象遼河口》,近2萬余名觀眾共同見證了插秧節(jié)大型情景展示《印象遼河口》的盛況,通過親手“種莊稼”,讓人們了解到汗滴禾下土之不易。對游人來說也是第一次短暫的體驗外,對農(nóng)民耕種的辛苦有了一個最深刻、最真實的了解。同時,通過插秧節(jié)這個契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這一舉措對帶動當(dāng)?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起了很大的作用?!?br />
我略有激動地和弟弟一對一答著。
因為稻草藝術(shù)展覽館建在野外的露天,這里比市區(qū)明顯的冷,下車沒走幾步,我迎風(fēng)流淚的老毛病就又犯了。不過這絲毫沒有阻止我再次觀賞稻草藝術(shù)的熱情,這里的藝術(shù)品,明顯比去年多了不少新品種。
寫實、寫意、民俗、古今、中外的展品令人目不暇接,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金剛葫蘆娃、熊大熊二、十二生肖、白雪公主與獵人和七個小矮人更是惟妙惟肖。金字塔你要是說她是柴火垛,也說的過去,人們有的坐在稻草垛上歇息、有的更愿意站在更高處遠眺,大有“一覽眾山小”之勢。有的人在柴火垛下面的通道穿行,有的孩子還在這里捉起了迷藏,好不熱鬧。在狹小的通道間,我不得不為他們來回讓路,有時還成了他們躲藏的“盾牌”,開始時,我還有所顧忌,后來索性和他們一起玩耍。到了出口還真的有些不舍,一下子仿佛回到了童年。
到了迷宮區(qū),雖然只有高一米五左右高的稻草墻圍成的迷宮,有的人還真的走不出來,急得團團轉(zhuǎn)。我光顧看熱鬧了,不知道什么時候和老媽她們來拉開了距離。轉(zhuǎn)了一會兒,也迷了路,這次著急的到成了我,遠遠地喊著侄兒,頭上開始冒汗,不知所措。
“大姑,別怕,你按照地面人們踩踏痕跡、地面的光潔度來分析判斷,就能出來。”
我按照侄子的指點,很快就有了方向。經(jīng)過一陣忙活后,我總算出來了。這時,老媽她們已經(jīng)到了花果山,我和侄子趕緊跑了過去。老媽非得讓弟弟“這只大猴子”和花果山的小猴子一起合影……
淘氣的侄子,舉起地上的“雞蛋殼”正準(zhǔn)備給破碎的雞蛋蓋蓋子。
此時,我才看出來,母雞旁邊的小雞原來就是從這個橢圓形的有一個缺口的是雞蛋里破殼而出的,而地上的一個“小碎片”就是雞蛋殼??!我不住地夸贊設(shè)計師的想象力和侄子的領(lǐng)悟力。
聽到我倆的交談,原本走過去的人們有的又折回來,有的干脆把孩子直接扔到雞蛋殼里,拍“破殼而出”的照片。認(rèn)識不認(rèn)識的人們,在這里忘記了冷漠,親切地交談著,相互間打著找招呼,不時地議論著、贊嘆著……
三
就在我們準(zhǔn)備回家時,來了2臺掛著北京車牌號的虎躍,從車上下來了兩車小學(xué)生和老師,從領(lǐng)隊老師的旗子上看,這是來自北京的一個冬令營。
孩子們一下車,就蜂擁著鉆進柴火垛,有的沖向迷宮,有的沖向廣場舞群敲起了稻草鑼鼓,有的去購買各色棉花糖和冰糖葫蘆,倒是老師的一聲哨響,把孩子們從不同的方向叫回來了,老師開始講注意事項。
我們一邊往車邊走,一邊回頭看著,從這群生龍活虎的孩子們身上,仿佛看到了我們的昨天。
我看著侄兒滿身都是稻草,頭上還插著草標(biāo),大家打趣地逗他……
“從冬天稻草藝術(shù)品,到春天搞的‘插秧節(jié)’,再到夏天采摘園,秋天的‘紅海灘’、中華絨毛蟹、盤錦大米,這都成了大洼區(qū)響當(dāng)當(dāng)?shù)慕鹱诱信疲 ?br />
“她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讓更多的人知道咱盤錦。水稻種植在我們東北平原,乃至全國各地不是稀奇之物,可是能賦予稻草‘生命’的還真的不多,聽說,僅這個稻草展覽館就使用稻草300余噸,每天的游客少說也有幾千人。要是在平時,你還能看演出、逛大集、玩cs野戰(zhàn)、抓小雞、買年貨、選年畫等。到嘎達樓水庫,還能享受冰釣等活動。總之,這些活動受益最大的,當(dāng)然要數(shù)當(dāng)?shù)氐霓r(nóng)民了。你不得不佩服大洼區(qū)政府,大洼旅游局為當(dāng)?shù)剞r(nóng)民辦了一件大好事……”
我忘情地開始推銷起盤錦了。
“你這個本土人也一定再多回家看看。”我再次向弟弟一家發(fā)出了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