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舍江西
江西這個省份與江南區(qū)域是分不開的,如果江南區(qū)域的定義里說:江南有三山三江三湖。那么,江西省北部的廬山,潘陽湖,和南部的贛江都被覆蓋在里面,江西省屬于江南區(qū)域就無可爭議。
我的家鄉(xiāng)在大余縣,是在江西省的西南位置,附屬于贛州地區(qū),與嶺南交界,也是一個山多水足的地方,在這里請允許我稱它為江南區(qū)域。
江南的優(yōu)劣,不消我來說;江西省的文物古跡、風景名勝眾多,也不消我來介紹。其實我也沒去過幾個地方旅游,就那廬山、三清山、龍虎山、井岡山等等,全沒去過,若說它們的特色,也只能搬書上介紹的那一套來說,沒準還得要你介紹給我聽呢。不是自己不肯去,而是沒條件去,經(jīng)濟能力決定了一切,所以,只能爬一爬自己家門前門后的無名青山。
盡管自己會游泳,還是沒那個膽量去鄱陽湖玩水,也沒敢跳進贛江河里去翻滾,倒是在家鄉(xiāng)的章江河里洗澡消暑過。河水也是兩米深以上,河面上也有小船渡過,但是自己從沒有乘過船,感受會怎么樣,實在說不出來。
章江河水深,不安全;水渾濁,不衛(wèi)生,游泳的人很少。若要在安全一些、干凈一些的水里游泳,可選在我家門前的清水河里,找一個水潭,頂多也就兩米來深,邀約幾號人同去,也有安全保障,又能玩得盡興。
隨著年齡長大,我離開了家鄉(xiāng),離開了那些山山水水,去了省外的城市里謀生。出門在外,常遇到人們問是哪里人。我自然會挺胸昂首地說:“江西人,叫我‘老表’就好了?!?br />
男人說:“江西???那地方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br />
我沉默了!
歷史課程學得很差勁。江西省出了什么名人,有哪些名人,我實是未知幾個,就知道的幾個人,也都作古了,好漢不提當年“榮”,也不去舉例深究了。
說到江西省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我一個農(nóng)民卻也未能感受到多少,也不便與別人去探討、爭執(zhí),平時看書,也不太注意誰、誰、誰寫的文章,喜歡的就揀起來看,管他誰個寫的文章,哪個時候作的詩詞。自己腦袋小,裝不了那么多,記憶力又不好。
記得在上學時,老師有一個提問,把一個文天祥,記成了“文天樣”,使得全班人都哄堂大笑,一時間成為了一個笑柄。所以,能記就記下,不能記住也不便刻意去記了,說好說歹,任其自然。
江西的名優(yōu)特產(chǎn)我了解不多。
景德鎮(zhèn)的瓷器源遠流長,只惜自己看不懂,看到去年的新聞報道,說景德鎮(zhèn)的許多瓷窯倒閉了,據(jù)說是因資金問題關(guān)門了,真是可惜;樟樹的四特酒也喝過,但不會品,沒喝出什么味來;遂川狗牯茶葉沒泡過,不知是甘味,還是苦味;南豐的蜜桔倒吃得多了,在自己家的山坡上也種了不少,那些酸甜的桔子確實誘人,很喜歡吃;贛南臍橙也吃得多了,家里也有種植,不會虧待了嘴,薄待了胃;萬載的煙花鞭炮炸了我有幾次,受傷流血過了,膽也嚇怕了,都十來年不碰那些煙火了;泰和烏雞只在面館里吃過,營養(yǎng)怎么樣,反正我沒在吃過的三五天內(nèi)多稱出幾斤體重來;至于金圣卷煙嘛,從來不抽,一向是奉承“吸煙有害健康”的信條,就給父親買禮品,也只送茶葉,不看煙酒。
女人說:“江西那個窮鄉(xiāng)僻壤的地方,我們家鄉(xiāng)的女人都不愿嫁到那里去!”
我也沉默了!
小時候唱那首田信寫的《江西是個好地方》歌詞時,臉上有一份說不盡的得意,笑容也如怒放的紅花一樣燦爛。那時在心里想著,江西省既是好地方,也就富足不窮了吧。
說到江西省的貧窮,在全國范圍里,也不算貧窮了,都能解決溫飽問題,總算過得去吧。這貧窮又沒有一個標準。至于婚姻嫁娶的事,那是緣分和民風習俗來決定,誰能說得清楚呢!
誰肯不肯嫁,自個掂量吧,別人怎么樣,誰也說不準,現(xiàn)在是婚戀自由,選擇性多了,對比性也多了,怎么選擇都可以。
既然說到貧窮的層面上,我就略說幾句話吧。
偶爾也會在心里自問:“江西省貧窮嗎?”
若要和廣東省去比,傻子都能看出誰貧誰富,還有什么可爭辯的呢,低頭認輸便是,我有這個勇氣說:“江西省貧窮!”
我家鄉(xiāng)大余縣也算是貧窮區(qū)域,它與廣東韶關(guān)相鄰,但彼此的經(jīng)濟差異甚大,心中實在是想不通,莫不是梅嶺的古驛道在作怪嗎?
古驛道是一個須發(fā)蒼白、千年高齡的老朽,可以說它的渾身上下都布滿了封建歷史的塵垢。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朝,那時稱橫浦關(guān),也稱秦關(guān)。而從漢至唐,梅嶺只有嶺之稱,而無關(guān)之名。
梅嶺古驛道歷經(jīng)過幾個朝代的修筑和開辟,這里也有兩個記載。
唐開元四年張九齡路過梅嶺,見山路險峻難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諫言開鑿梅嶺,因當時發(fā)展經(jīng)濟的需要,唐皇下詔宰相張九齡負責擴展梅嶺古道。此項工程浩大,經(jīng)過艱辛努力,終于開通了大庾嶺古道。
在大庾嶺古道新路口南山腳下有六祖廟和“夫人廟”,那是后人為了紀念張九齡“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功德,和感戴張夫人戚宜芬支持丈夫的事業(yè)而建造的紀念品。
明朝正統(tǒng)十一年,南雄知府鄭述用石砌古道,并在古道旁補植了松樹、梅樹。
古驛道開通后,南北交通大為改觀,梅嶺古道成了連接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使當時的百里梅嶺古道呈現(xiàn)了一片繁榮景象。
據(jù)史料記載,梅嶺古道是這樣的:“長亭短亭任駐足,十里五里供停驂,蟻施魚貫百貨集,肩摩踵接行人擔”。
了解到這里時,便少不了要提一個問:“這么一條千年古道,是關(guān)?是路?”
“還是既稱關(guān)也稱道呢?”
先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一說吧。
梅嶺的來歷在現(xiàn)代已經(jīng)說不清楚,現(xiàn)有兩種參考的說法。
相傳是根據(jù)南遷越人首領(lǐng)梅絹的姓氏得來的,自越人開發(fā)后,它成了中原漢人南遷的落腳點,它在嶺南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另一說法是梅樹多,故稱梅嶺。
梅關(guān)被兩峰夾峙,虎踞梅嶺,如同一道城門將廣東省、江西省隔開。南雄梅關(guān)歷來是南北交通要道,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史稱南雄“居五嶺之首,為江(西)、廣(東)之沖”、“南北咽喉,京華屏障”。南雄的縣名也與梅關(guān)有關(guān)系,南雄乃南粵雄關(guān),而雄關(guān)指的就是梅關(guān)。
現(xiàn)存的關(guān)樓建于宋朝嘉佑年間,為磚石結(jié)構(gòu),古樸雄偉。在明代年間,南雄知府蔣杰在關(guān)樓上立匾題刻,北面門額刻著“南粵雄關(guān)”四字,南面門額則寫著“嶺南第一關(guān)”。
清朝康熙年間,張鳳翔在關(guān)北側(cè)的一塊高2.4米、寬1.4米的石碑上,鐫刻“梅嶺”兩個楷書大字,每字約六平方尺,字體剛勁有力,又在關(guān)樓兩側(cè)留有一幅對聯(lián):梅止行人渴,關(guān)防暴客來。
從上面幾段文字里,就可以得出梅嶺古驛道既是關(guān)又是道,在軍事上,它擔任關(guān)卡作用,在農(nóng)民商賈的活動中,它又是一條道路。
一個戰(zhàn)場關(guān)卡似乎欠缺了祥和吉利,而是悲劇和血腥地的象征;一條道路也欠缺了安居樂業(yè),它是流失和逃避的象征。
梅嶺既是一個古戰(zhàn)場,就少不了有戰(zhàn)爭史事,久遠的不說,近代就有陳毅帶領(lǐng)部隊在這一帶堅持了三年游擊戰(zhàn),并在臨危之中寫下了壯志凌云的《梅嶺三章》。每次讀到這首詩時,心里就有些悵惘感。其詩是:(一)斷頭今日意如何?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二)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三)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詩的意思就不說了,但他表達出那種獻身革命的決心,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心、矢志不移,卻足以震撼我的心靈。
從學校里來到社會上,我就在商業(yè)的社會圈子里打拼了好幾年,但在一次一次的失敗中,意志變得搖擺不定,時不時會閃現(xiàn)出放棄的念頭。
那時的心情,就如握著一顆干梅,看起來肉少核大,吃起來卻有一股酸味,取舍難定。而今既不舍,也就得過且過。雖然事業(yè)上沒什么建樹,但也不至于沒碗飯吃,餓著了肚皮。
試想,在這商場如戰(zhàn)場的社會圈子里,不僅要有創(chuàng)新的能力,和審時度勢的眼光,還要健康強壯的身體和精力。
這些年來,我沒有拼出成績,倒拼出了一身病痛,偏又長得一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模樣。工作半天就會有一副昏昏欲睡、懨懨縮縮的神態(tài),這樣的體質(zhì)能做出什么成績來呢?
雖然這幾年一直在工作之余習練太極拳健身,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病痛少了,但是身材還像一根竹竿一樣修長,精神狀態(tài)還是欠佳,容易困倦。
回想過去,最先出去謀生的地方就在廣東省,只是那時候就已經(jīng)有國道公路,繞開了“嶺南第一關(guān)”,來來往往幾次,也未曾目睹到古驛道的面貌,一直到現(xiàn)在,也未涉足踏步走過那條道路,只能從書上了解,還有從朋友們的照片上看到,不敢想象自己走在那條路上會有一種怎么樣的感覺。
是惘然?是憂慮?還是冷漠呢?
南下廣東是興沖沖地去,回來時兩手空空,卻將失意從肚子裝滿到了嘴里,這與許多古人卻正好相反。他們不愿意南下,卻高興北歸。
唐代的宋之問被貶謫到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就經(jīng)過了梅關(guān)古驛道,有詩為證?!抖却筲讕X》: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觌S南翥鳥,淚盡北枝花。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额}大庾嶺北驛》: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xiāng)處,應見隴頭梅。
從這兩首詩里就能了解到,宋之問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走過這條年齡比自己還長的古道。在官場失意時,又是流淚,又是嘆氣,此時來了詩興,紀念也好,發(fā)牢騷吐口怨氣也罷,吟詠幾句也未曾不可。
他做夢也沒想到,一生中還會走過這么一條傷感又失落的道路。而在當時,他已沒有比這條更容易走得通的道路,無論怎么樣,還是要走一次,看一眼,至少走過去之后,還是有光明的前途在等著自己。真是委屈了這位大才子身受苦行。
宋朝常被貶謫的蘇軾也沒能逃過走脫古驛道,這古驛道靜靜地躺了上千年,似乎太寂寞,也許正等待著他的足履踏來呢。盡管會在一陣風雨過去,那些足跡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可依然少不了前赴后繼的行人的蹤跡。
終于,蘇軾來了。
他很不幸被貶謫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去了,就以他蘇東坡的才氣、名氣、骨氣,是絕對不輸于宋之問。宋之問能吟兩首詩,人家蘇東坡也不會落后,自古就有長江后浪推前浪這一說法,現(xiàn)在也讀一讀蘇東坡的這兩首詩。《贈嶺上老人》:鶴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親栽。問翁大庾嶺上住,曾見南遷幾個回?《贈嶺上梅》:梅花開后百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讀過這兩首詩,足見蘇東坡心里也是十分的失意,不過似乎比那個春風得意慣了的宋之問要堅強許多,至少不見落淚吧。也許蘇東坡被貶謫有了經(jīng)驗,又或許只是被貶謫,終究沒有被鞭笞,身上不痛,皮膚不癢,沒必要落淚。他倒是想到了喝酒解愁去。
不錯!
喝酒,暖暖身子再趲路。
可惜!
說走就走了,真希望他能留在大余。不敢奢望他能留下一條蘇堤來,就疏通一下這道關(guān)卡也會心滿意足??!真希望他被貶放的地方就是大余,而不只是一個過客,作為一個過客,能留下來的只是話語——兩首詩句而已。
可惜??!
唐朝宋代都留下了文人騷客的腳印,明代的才子也沒落后。
你看!
湯顯祖放逐到雷州半島的徐聞縣(廣東省)為典史去了。想必他也不能繞過“嶺南第一關(guān)”。不過,倒沒見他留下什么詩句來。但他作為一個才子,當然也不愿意就這么落后,他們前人被貶謫都吭聲了,自己也不能便宜了這個地方,說幾句話的勇氣還是有的,若不然過了這道關(guān)卡,還能昂首挺胸地坐在高堂前為官參政嗎!
前人詩句字數(shù)也太少了吧,不過癮,湯顯祖得作一些突破性的改革,不僅要多說,還要說得特別一些。前人在山上爬累了就說,他得在休息的時候來說,喘著氣能說幾句話呢!也說不順暢,就在牡丹亭里躺著休息的夢里說了一篇,來一個《牡丹亭》傳奇吧。
據(jù)說湯顯祖的執(zhí)行效率非常高。他的做事風范也令別人刮目相看。你看他給吏部遞送辭呈后,也沒等批準,就揚長而去,回到家鄉(xiāng)去了。
有個性!我欣賞!
可惜??!我真希望能留下一些才子、清官為江西做點什么,能讓江西的文化,經(jīng)濟,農(nóng)業(yè)等等都有一個飛躍的進步。但是,他們都變成了一個個過客。也許,這條過道只能留下一些足跡而已,并不能使才子佳人留戀安居。
像宋之問的為官品行,我是不敢請他留步,倒希望來一陣狂風,趕一場暴雨,恭送他早些離去,省得多踩了足跡。這還不算什么,關(guān)鍵之處,還是他的口臭,大概有現(xiàn)代的汽車排出來的尾氣般污染嚴重吧。他若要帶走一口梅花香氣,也無妨,就帶走吧;若要采去一枝梅花,則要三思,不能犯了眾怒。
倒是像蘇東坡和湯顯祖那樣的官員,我想請他們駐守那個千年關(guān)卡,卻又請不到。
真是悲哉!痛哉!
湯顯祖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鐘粟?!钡膲舳紟У搅四档ねだ锶ァT谶@里我大膽地猜測,他應該是在北歸時想的《牡丹亭》吧,在面對即將到遂昌任職寄予了厚望,滿以為去了就能大展身手,為國捐軀,為民除害。于是,在他來到牡丹亭里休息中睡去,便做了那么一個功成名就、懷抱佳麗的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