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
侗家人?;旯?jié)的五色糯米飯才吃完,打一個嗝兒,那酸酸膩膩的味兒似乎還在心頭口翻騰,煩人的梅雨便窸窸窣窣地來了?!笆枋钄?shù)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倍宋缛毡汶S著這粗粗細(xì)細(xì)、時有時無的雨也來了。而古鎮(zhèn)長安的端午日向來是晴朗的,即便是頭天還下著傾盆的雨,端午節(jié)這天也必定回晴,這是長安歷年來的自然規(guī)律了。
小時候常聽外婆說:“端午晴,藥杵?!保偸遣欢眠@句話是什么意思,長大了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端午節(jié)這天如果是晴朗的,那么這一年的天氣很利于人的健康,生病的人會大大減少。
外婆說,初夏是植物成長的最佳時期,也是人們易為發(fā)病的季節(jié),所以藥王每到這個時候就忙著到處采摘草藥。如果端午這天下雨,那就意味著這一年生病的人很多,老天讓雨水滋潤百草,好讓藥王采藥治病救人;而這天出太陽,就意味著這一年生病的人很少,老天要把百草曬死,百草死了,就意味著人們不會生病。人們不生病,藥王的藥自然就賣不出去了,只好把剛采來的藥拿出去曬干,留到明年再賣。是的,端午時節(jié)百草茂盛,最是采集草藥的好時候。你看,那山上、地頭、田邊、路旁的草木都已經(jīng)長到了最富朝氣的青年期,而中國人又是信奉神農(nóng)的,有“凡草皆藥”之說,因而端午采藥自然就順理成章了。
端午日那天早上,天門剛開,鄉(xiāng)下的農(nóng)民們便從四面八方挑來了他們頭幾天或當(dāng)天起早采來的草藥擺賣起來。這些端午日賣草藥的人并不以賣草藥為生,他們大多數(shù)是種田的,也有在村間里做些小買賣的,賣力氣活的,賣手藝活的,但到了端午時節(jié),他們便放下了手中的活計,爬山登嶺采摘草藥,單等到了端午日這一天挑到城里大賣一氣,不但可以賺個兜滿袋滿,還可以滿足一下逛縣城的癮。
平常的長安街是很有秩序的:三日為一圩,一圩一大市。賣的貨大都有固定的地方:賣書的在立新街,賣牛的在牛屎街,賣雞鴨魚肉的在菜市場,賣壽衣粗布白鐵竹器的在建設(shè)街,賣芝麻糊油糕銅瓢粑的在和平街,賣煙葉煙絲干貨的在辣椒巷,運出運進(jìn)的貨物在大碼頭裝卸,河?xùn)|河西來往的行人走唐碼頭,人們在什么地方交易什么貨物,早就約定俗成。到了圩日子,大家就很默契地到相應(yīng)的交易場所進(jìn)行交易,百多年來留下的老規(guī)矩,只在端午、中元、中秋這幾個節(jié)氣和春節(jié)被打破。
這一天,不管是賣書的立新街還是賣牛的牛屎街,不管是賣雞鴨的菜市場還是運貨的大碼頭,都擠滿了賣草藥的人。大街小巷,街頭巷尾,街左街右都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草藥。有的用籮筐實實地裝著,有的用簸箕滿滿地晾著,有的用撮箕厚厚地堆著,有的用報紙密密地擺著?;罱?jīng)通絡(luò)的艾蒿、益氣健脾的白術(shù)、驅(qū)蚊的香茅、清熱解毒的連翹、補血的血藤、治胃痛的柚葉、治婦科病的龍船花、治小兒厭食的山楂皮、治跌打損傷的白芷、壯陽的淫羊藿,滋陰的益母草、新鮮的青蒿、陳年的吳茱萸、水靈的菖蒲、風(fēng)干的百部……各種功效的草藥應(yīng)有盡有。賣草藥的攤子一個挨著一個,這一攤的綠緊緊地擠著那一攤的綠,這邊街的綠對峙這那邊街的綠,綠與綠相連,街與街相接,寬寬窄窄的街巷仿似一條條大大小小的綠龍。每一種草藥都散發(fā)著它們獨特的味道,一種兩種三種……無數(shù)種草藥的味道糾結(jié)在一起,從這片綠色的海洋里彌散開來。艾蒿的清香、川貝的刺鼻、三葉草的怪異讓你不能不感受到端午的熱烈來。叫賣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每一條具有交易功能的街道都是從街頭熱鬧到街尾,那場面算得上蔚為壯觀。
夾在兩綠對峙的狹道中跚跚而行的,是接踵摩肩的采購者。這些采購者大多是女性。從牽著衣角生怕被擠散的黃毛丫頭到步履蹣跚老眼昏花的阿婆,從光鮮奪目的時尚美女到邋里邋遢的市井大媽,從穿著整潔的知識分子到穿著睡衣的街道大嫂,無不耐心地擠在這熙熙攘攘的人潮中,無不專注地打量著那些平常又神奇的草藥。每一條賣草藥的街道都是人頭攢動,道路被人流塞得水泄不通。梅雨留下的潮濕被端午的日頭蒸曬,發(fā)出一種陳腐的漚味,夾雜著百草的藥味、人們身上的汗味——端午日的空氣變得沉濁起來。這沉濁的空氣、喧鬧的聲音、擁擠的人群、從清晨開始生發(fā),至中午到達(dá)鼎盛,這熙攘的草藥買賣交易一直到下午才隨著草藥賣盡而消散。
收市后,原來整整潔潔的一條條街道變成了一個個蓬頭垢面的乞婦。當(dāng)拾荒人、掃街的清潔工及時拾掇凈街邊被嫌棄的枯枝敗葉后,各家各戶再用幾桶清水把自家門前的場地一沖,條條街道又變得像剛梳好妝的少婦般清爽起來。
買回的草藥有的被掛在打掃得干干凈凈的大堂里,插在擦洗得明明亮亮的門楣、窗欞上,家家戶戶頓時有了一種別樣的風(fēng)情,讓人感受到端午這個節(jié)氣的隆重。大概端午插艾的習(xí)俗全國絕大部分地方都有吧,臺灣的錢琦在看完競渡之后,在歸家的路上,也曾閑閑地在五月斜陽下“笑指榕枝艾葉鮮”。有的(大多是干草藥)被男人們或粗或細(xì)地剁開,裝在密封的玻璃瓶里,泡制藥酒。有的被熬成了一大鍋或黑或褐的藥湯,一家人按照先長后幼的順序,逐個地洗他個熱呼呼的藥水澡。據(jù)說小孩洗過草藥澡,一年四季不會生瘡長痱子;老人洗過草藥澡,一年四季不會生癬,所以古人稱端午的草藥浴為“浴蘭”。歐陽修也曾說“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美酒清尊共”可見端午日確實是浴蘭的好時候。洗完澡,大人們會在小孩兒的脖子上掛上個新縫制的小布包,布包里裝著一塊像橡皮擦大小的樟腦。外婆說,樟腦的味雖臭,但卻能夠驅(qū)蚊蠅、蟲蟻,凈化空氣,提神通竅,預(yù)防感冒,小孩子戴樟腦不會患腦膜炎病。所以小時候的我沒到端午,總是乖乖地掛著難聞的樟腦袋子在胸前,只有在洗澡時才敢取下。
趁小孩老人洗藥澡的空當(dāng),年輕的婦女們便包起了粽子來。
上個世紀(jì)七十年代的中國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大多數(shù)家庭的孩子都不少,孩子多,粽子自然就得多包。婦女們通常在廳堂里擺開陣勢,一盆糯米一簸箬葉地包起來。老大最餓吃枕頭粽,阿小愛吃羊角粽,男人青睞駝背粽,阿公阿婆喜歡吃三角粽。女人們一邊包,一邊盤算著有多少米多少葉能包多少粽,清點著家里的每個人喜歡的粽子都包了沒有。待包好了各種形狀的粽子,男人們已殺了雞點了香祭了神轉(zhuǎn)好桌,準(zhǔn)備吃飯了。女人們就快手快腳地把粽子統(tǒng)統(tǒng)放進(jìn)因為一年才用一次而生了鐵銹的大鼎罐里,生起火,慢慢煨了起來。小孩們早就抵不住雞棒腿的誘惑了,扯著嗓子喊:“阿媽!阿媽!快點來吃飯了——”
雄黃酒斟滿了杯,阿公阿婆(或是家里最有權(quán)威的那個人),就用手蘸了蘸雄黃酒,抹在每個小孩的額門上,再把剩下的往墻角細(xì)細(xì)一倒,倒個杯兒底朝天,然后神清氣爽地說了聲:“好,吃飯!”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大嚼起來。
鼎罐里的粽子要用文火慢慢煨到下半夜才完全熟透,饞嘴的孩子苦苦等著,可是在離阿爸打開鼎罐,用抓勾撈起那一串串脹鼓鼓的粽子還有很久的時候,女人們就已經(jīng)一遍遍地催促孩子們上床了。饞蟲兒爬滿了心頭的孩子們在女人們“不聽話?不聽話明天一個粽粑角都莫想舔!”的巨大威脅下,無可奈何地爬上了床,在那散漫著粽葉香、糯米香、艾蒿香的夜里千牽萬掛地睡了。他們在夢里高興地對自己說:明天一早就可以吃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