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轉眼又是父親節(jié),時間讓父親一天天老去,在養(yǎng)育兒女的歲月中慢慢褪去了自身的青春氣息,頻添的是臉上的皺紋和生命的厚重。曾經年少輕狂的我,不懂得領會父親,不懂父親的愛,那樣的神秘、厚重,長大了才知父親不易、父愛偉大。
上學時學到朱自清先生1925年書寫的《背影》,對父親去買橘子的背影刻畫可謂讓人心酸、讓人動容,父愛溢于言表。那時候就想寫寫自己的父親,遲遲未能如愿,一方面自己的思想不夠成熟,閱歷有限無法書寫,另一方面由于和父親接觸較少,對父親的認識不夠,也無法寫出。轉眼20多年過去了,我都到了而立之年,對父親的認識逐漸加深,對父愛的力量感觸更深。今天是2016年6月19日,西方國家的父親節(jié),也是國人認可的父親節(jié),借此機會,表達對自己父親的感謝和敬愛。
一、童年
我的父親出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西部農村,家里兄弟姐妹較多,姊妹九人,姊妹行里排名老六,在兄弟行里排名老小。在解放前家里是當?shù)氐拇髴舻刂魅思?,新中國成立初,打土豪分田地,地主階級被打倒,父親的祖上也就被打倒了,他就出身于這樣的家庭里,那時候家族已是家徒四壁、窮困潦倒。新中國成立之初,“人多力量大”的口號喊個不停,老祖宗也深刻領會了這句話的內涵,在解放后也一個勁的生兒育女,按照現(xiàn)在的計劃生育政策,父親算是嚴重超生,就是這位超生的父親,以后撐起了家族的希望。
父親的童年是悲慘的,那時候吃喝都成問題,尤其是子女多,家口大的人家,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父親一族人過著朝不保夕、提心吊膽的日子,吃糠咽菜都是好過的,最痛苦的是吃紅泥、挖苦菜、啃樹皮,據(jù)說那時候樹皮吃掉后樹木都枯死了、野菜也被挖光了。農村大鍋飯,生產力極其低下落后,每家每戶出勞力掙工分,按照工分多少分配面、土豆和油。這樣下來的結果是,家口大的人家嚴重不夠吃,只能將少許面粉撒入大鍋開水中沖面糊吃,基本上是一碗清湯寡水,能照鏡子的面湯,挨餓是常有的事。1960年至1962年三年饑荒餓死了很多人,父親一族好歹沒有人被餓死,父親的童年時期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中度過的。
二、青年
家里兄弟姐妹多,掙工分、挖野菜人手足,到了上學的年級,父親被爺爺送入當?shù)氐男W校開始識字學算術。好在父親說那時候餓著肚子自己堅持上了學,不然就成文盲了,那時候學生輟學率很高,一方面吃不飽肚子,另一方面缺勞力掙工分養(yǎng)家糊口。斷斷續(xù)續(xù)堅持小學畢業(yè),然后上初中(兩年制),父親那時候大長腿,能跑能跳能打籃球,深受學校老師器重,在老師的接濟中順利初中畢業(yè),趕上文化大革命,就停止了高中學業(yè)。文化大革命成為了紅衛(wèi)兵,開始了長達10年的文化暴動,很多知青就這樣被毀滅了,父親的學生時代至此終結。
小地方的動亂還是很快就過去了,父親離開學校參加了集體組織的治河營,家鄉(xiāng)環(huán)境原生態(tài),一年四季清水河長流不息,每逢雨季,大河總會泛濫成災,治理河流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掙工分,隊里選了青壯年們參加治河運動,父親在列。“天有不測風云,人有禍福旦夕”,在平凡簡單工作中,一切似乎正常有序,可是某天突降暴雨,水位暴漲,父親和幾位工友為搶救工地財物被大水所困。當時通訊、交通不便,沒能及時與外界聯(lián)系,他們最后被大水沖走了,河岸人們奔走相告、哭天喊地也沒有人回應。聽父親后來回憶說,在渾濁湍急的水流中,他一直在尋求機會脫身,強烈的求生欲望讓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與洪水搏斗,一直想方設法向岸邊游,在被沖走十多公里,自感回天乏力之時,他突然抓住了自己的救命稻草——一顆大樹的樹根從而生還。一起逃過此難、劫后生還得還有其他兩位工友,其他人全部遇難。父親是幸運的,之后父親被安排修養(yǎng)和調崗,為了集體的利益,有人獻出了年輕生命。
父親與母親相識,是在大難之后,父親為保護集體財產受損被政府表彰,開啟了他新的人生,遇見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母親。母親的中學時代是校園風云人物,學生會主席、省運動員,至今還有很多黑白老照片記錄了母親的過往。父親遇見母親并結為連理是他今生最大的幸事,因為成立了家庭,父親開始了他日夜奔波兩地的日子。我家住在鄉(xiāng)下,父親在縣城工作,自打父親成家,他的兄弟姐妹開始鬧分家,家族給父母分了一座破土坯房外帶一個柜子和一口大缸,沒有任何家電,父母沒有任何怨言,后又將爺爺和奶奶也接到家里伺候。80年代中后期,父母相繼有了愛的結晶,初為人父,是喜悅也是責任,父親拼命工作,努力學習成為了單位技術骨干,并成為了優(yōu)秀機械師和大車駕駛員。母親則在家照顧我們和操持家務,父親多則一周回趟家,少則兩三周回趟家,還要照顧農活。在我的記憶中父親一直在為生活奔命,為了我們的幸福,他任勞任怨,就如一臺永不停歇的永動機一樣充滿正能量和動力,帶領家庭不斷的向前發(fā)展。我們相繼上學,學費、生活費一直是他最為關心的,在青黃不接時,他會到處去找人借,工資發(fā)了立馬給人家還上,沒有口糧了,父親就會去佘糧食維持生計。兒時最期盼的是父親回家,父親從不空手回家,每次總會領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東西給我們,每到周末盼望父親回家成為我的一個心愿,父親在我的記憶中少言寡語,不善言辭,但是關鍵時刻總是父親一言九鼎,并能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父親忙于生計很少教導我們學習,但正直、踏實、拼搏、友善的良好品質是父親教給我們的。
三、中年
古老相傳,母親給了我血肉,使我成長,而父親卻給了我骨骼,使我站立。父親給了我一種啟示,給了我教訓,給了我一種暫時無法理解卻受益終身的愛,而這種愛是父親一生的付出。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21世紀初,八零后一代相繼上初高中,父母相繼步入中年。中年的父親是最吸引人的,中年男人成熟、大氣更加有男人味,父親一身干凈筆挺的西服和擦得油光锃亮的皮鞋是最惹人注目的。他這一身裝備行走在縣城與村落之間也算是一道風景線。我的中學時代是放蕩不羈的時代,印象最深的是我逃課,班主任老師驅車十幾里地跑到我家告我狀。母親對我逃課一事很是心急氣憤,在家和和氣氣招待老師之后,將老師上訪一事告知了父親,父親并沒有打我,只說了幾句話,“我好生供你讀書,我盡了該盡的力,讀書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我們無法強求,自己不努力,不要后悔?!备赣H是嚴肅權威的象征,老師跑家告狀這等丟人的事情是嚴重挑戰(zhàn)了父親的底線。那天父親卻一改常態(tài)的只說了幾句話,并沒有打罵我,反倒讓我無地自容。中年的父親一改青年時期的教子之方,更多的是聆聽和講解,以自己工作中的事例為主,讓我們潛移默化的領會到父親的不易,也自然會更加好學起來。2002年開始,我們姊妹相繼上大學,自大哥考上大學離開家后,父親的擔子更重了,但是能夠感覺到父親的歡喜溢于言表。大哥去大城市求學讓弟弟妹妹更加渴望走出去,那時候流行一句話叫“外邊的世界更精彩”,我們都想去看看那精彩的世界。相繼上大學使得父親的擔子沉而又沉,父親痛并快樂著,父親忙碌到中年,養(yǎng)育和培育了我們,使我能夠以此謳歌對父親的愛。
四、中老年
我們相繼大學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相繼成家立業(yè),父親也步履蹣跚到了中老年,在我心目中父親還沒有老,還不應該算作老年人,但是歲月不饒人,在中國人劃分的人生階段中,有一種說法叫60耳順,60歲即為一甲子年,人過60歲即為中老年人。父親的青春獻給了祖國的水利建設事業(yè),在家鄉(xiāng)的每片土地上大都留下了父親的足跡;父親也將青春獻給了兒女,到如今還在為兒女操心不斷,深知虧欠父親太多,唯有抽空多回家看望,不知何以為報。父親不善言辭,也讓他最為辛苦,有人說:世界上最好的人是父親,最孤獨的人也是父親。每每聽起《父親》這首歌會讓我潸然淚下,一首《時間都去哪了》讓昨日重現(xiàn)。人生,恍如昨日,人生,如白駒過隙。
父愛如山,高大而巍峨,讓我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愛如天,粗曠而深遠,讓我仰而心憐不敢長嘯;父愛如河,細長而源源,讓我尚不敢涉足。父愛是偉大的,是深邃的,純潔而不可回報的,然而父愛又是苦澀的、難懂的、憂郁而不可企及的。
祝我的父親和天下所有的父親們身體健康,永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