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逝水流年 >> 短篇 >> 雜文隨筆 >> 【流年】 西集鎮(zhèn)“兩河”文化的前世今生(雜文)

編輯推薦 【流年】 西集鎮(zhèn)“兩河”文化的前世今生(雜文)


作者:劉福田 進士,9992.1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3022發(fā)表時間:2017-07-18 13:01:37

數(shù)年前以大運河東畔文學愛好者為主,在通州作協(xié)之下成立了“潮白文友會”。不久這個文學愛好者組織即更名為“兩河文學社”,通州區(qū)的文友們聞知此事,交口稱贊:名字改的好!為什么大家都說好呢?一者叫潮白文友會,貌似有分裂之嫌,眾所周知通州文化主要應該是運河文化,潮白文友會,把大運河放在哪里?叫兩河文學社就二者兼顧了。二者通州以西集鎮(zhèn)為主的運河東畔,確實被夾在兩條大河中間,這一地區(qū)西臨大運河,東面又以另一條大河(現(xiàn)實規(guī)模與北運河不相上下)潮白河為界,冠以“兩河”既突出了地域特色,又仍與運河密不可分,豈不是恰如其分又兩全其美?
   或者就是因為這個由頭,便有人提出了通州區(qū)運河東畔“兩河文化”的概念,這種提法一出又得到了很多人贊同,尤其是河東西集鎮(zhèn)人。確實,這種提法既形象又生動,切合實際還大氣?!皟珊印钡恼f法讓所有人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認同感。但既然這么好,為什么之前一直沒人提出過呢?任何一個看似偶然的結(jié)果,都有它復雜的必然性前因,那就需要追本溯源地深入了解一下這兩條河的歷史了。
   京杭大運河北端的北運河在歷史上太著名了,如此我們好像只需要說明一下潮白河。但潮白河的歷史一經(jīng)追究,卻與北運河又糾結(jié)到了一起。原來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潮白河正是北運河的上游水源,北運河的前身又叫白河,而潮白河也是由潮河和一個叫白河的上游河流匯流而成。當然這兩個白河不是指同一處河道,但它們之間可不是毫無關(guān)聯(lián),北運河之前之所以叫白河,正因為它就是上游那條白河一以貫之的下游河道,雖然北運河后來居上,在它的上游收納了數(shù)條河流,要比它上游白河的水量大得多。
   我們先從上游說起,潮白河上游有東西兩條大的河流匯集。東一支河流叫潮河,它發(fā)源于河北豐寧,沿途有安達木河、清水河、紅門川等支流匯入,經(jīng)古北口流入今密云水庫,出庫后歸故道,在今密云縣河槽村與白河匯流;西一支河流叫白河,它發(fā)源于河北沽源,河道沿途納黑河、湯河等,東南向流入今密云水庫,出庫后亦歸故道,在今密云縣河槽村與潮河匯流。
   這兩條河流匯合,始稱潮白河。
   這是現(xiàn)在的狀況,以前卻不是這樣。按史料記載,東漢以前,這兩條河流各自入海,直到北魏時,它們才在潞縣,也就是現(xiàn)在的通州匯合。那時候有沒有潮白河呢?應該還沒有這個稱謂,因為當時潞縣的潞河同時也叫白河,白河之所以叫潞河,是因為漢代在這里設(shè)置了路縣,有了縣名后河以地名,“路”字加個三點水又稱潞河,但它還是原來那條白河,也有人仍然稱它為白河。后來潞河的名頭越來越大,路縣又隨著潞河改稱潞縣,這就是通州建制之初河以縣名,后來又縣以河名的典故了。不過不管這條河叫什么,它還是原來的白河,這就是今天北運河的前身河道,它是上游那條白河原來入海的故道。
   那么潮河原來入海的故道在哪里呢?兩條河以前沒有交匯,白河在西潮河在東,以此便可以肯定在通州域內(nèi),潮河也一定在白河(今北運河)的東面,最有可能的河道就是今天潮白河通州段附近。
   如此,當時的通州運河東部地區(qū)就是這兩河夾持地帶,只不過不是現(xiàn)在的北運河和潮白河,而是當時的白河(潞河)和潮河。查史料可知,今潮白河通州段河道前身名漒漒河,漒漒河是鮑丘水故道?!肚迨犯濉肪砦迨牡乩砥甲C:“潮河,古洫水,一曰鮑丘水?!边@就證實了上面的推測。
   由此推論,通州區(qū)運河東部地區(qū)“兩河”的地貌特征,甚至出現(xiàn)在這一地區(qū)有文字記載之前,并起碼持續(xù)到南北朝時的北魏以后。史料記載:北魏時,潮、白二河在潞縣(通州)交匯。那它們的匯合點具體在什么地方呢?按北魏時潞縣轄區(qū)記述,它包括今通州區(qū)北運河東部全部,這匯合點在此區(qū)域內(nèi)任何一處的可能性都存在。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動亂時代,史料不全,記述也不夠詳細,沒有標出這二河具體的交匯點,但當時北京地區(qū)還沒有人工河漕運,自然河道可以地形地貌來推測。今潮白河與北運河的狀況,是人工干預不成的自然結(jié)果,正好用來作為推斷依據(jù),這兩條河今在通州區(qū)東南西集鎮(zhèn)牛牧屯村村邊距離最近,兩河擦肩而過,這個地方當年也就最可能是白河(潞河)和潮河兩河交匯處。牛牧屯村是今通州區(qū)最東南地域,北魏時也屬潞縣,由此判斷即使北魏當時,今通州區(qū)北運河東部地區(qū)“兩河”地貌特征依然保持。
   隋煬帝開鑿隋唐大運河,當時運河北京地區(qū)的河道是永濟渠,永濟渠在今北運河西部地帶,與今北運河通州段沒有直接關(guān)系,仍不可能大規(guī)模改變這段河道、及其以東地區(qū)自然河流的狀態(tài)。但隨著時間推移,中國北方的河流水量不斷下降,今通州境內(nèi)的白河(潞河)和當時潮河的兩河交匯點還是逐步向北遷移。這中間的具體變遷情況不詳,但延至唐后五代十國時期,史料明確記載:它們的匯流處北遷到了今北京順義區(qū)的牛欄山。兩河匯流后的河道是白河故道,合流向其下游流去,如此匯流點以下的潮河故道也就失去了上游水源,它只能由長期河流變成季節(jié)性河流,由大河變成小河了。今通州區(qū)東部邊界原來的潮河,正是在這一時期演變成了這樣一條叫漒漒河的小河。
   一側(cè)的大河變成了小河,“兩河”地貌也就消失了,這時候今通州區(qū)北運河東部地帶已演變成白河(潞河)東畔。
   兩河交匯點北遷,除了自然的原因有沒有人為干涉?按時間分析大規(guī)模干涉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小規(guī)?;蛴幸欢赡?,但元朝開始,這種可能性卻突然劇增。元朝初年開鑿京杭大運河,原來的白河(潞河)被用作北運河,作為其源頭的潮白河水量必須保證。在此之前,兩河交匯處的一部分水量還可能向下游潮河故道分流,這以后一定會被人為限制,除非洪水汛期。京杭大運河的功用由元而明而清,隨著北方自然河流水量的不斷縮減,這種限制也必然越來越嚴格。
   史料記載:這以后潮、白兩河的交匯點繼續(xù)北移,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為保證北運河水量和利用潮白河通漕,經(jīng)人工治理,潮、白二河的交匯點最終已移至今密云縣西南9公里的河漕村。
   如果大運河漕運的功能一直沒有替代,這種狀況還會一直延續(xù),但當清朝末年天津到北京的鐵路修通以后,北運河的漕運功用已變得不那么必須,加之正好那些年上游潮、白二河洪水泛濫嚴重,河道治理費用劇增,兩相比較清政府最終選擇了新的運輸方式: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下令北運河停漕,漕糧改由天津以火車直運北京各倉。
   北運河的漕運停了,它的航運功能并沒有完全停止,商船、民船繼續(xù)使用,但失去了政府全力支撐,河道的管理和修浚就難以為繼了。潮白河上游大約5年一次大洪水,這讓失去了修浚力度的、人工選定的下游河道如何承受得了!因此不久,光緒三十年(1904),潮白河上游爆發(fā)洪水,下游河道在順義李遂店(今李遂鎮(zhèn))決口,河水奪原來潮河下游故道漒漒河而下,沉寂了一千年的潮河下游故道居然再次被喚醒。
   從這次大水開始,潮白河在李遂店又多次潰岸決堤,終至潮白河改道,這給下游人民造成了巨大災難,但因此今通州區(qū)北運河東部區(qū)域,又恢復了一千年前的“兩河”地貌,只不過原來的潮河變成了今天的潮白河,原來的白河變成了今天的北運河。
   潮白河在李遂店決口,為什么單單選擇了原來的潮河故道呢?這就和當年人工選定的河道有關(guān)了,李遂店這一點,一定在當年的潮河故道或附近,因為這是自然的選擇。如果這個點選在原來白河的故道上,潮白河潰岸決堤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當然那也要保證它上游到潮白兩河交匯點的河道不出問題才行。這是個純技術(shù)問題,但一點兒都不難理解,只是被之前之后的人忽視了,因此而來的卻是下游人民無盡的災難。
   盡管北運河不再漕運,不再必須潮白河作為其上游水源,但潮白河因此而來的水患總是需要解決。治理潮白河水患最大一次工程,是從民國十一年(1922)開始,歷時五年在李遂下游的蘇莊村東,建造一處現(xiàn)代化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潮白河閘橋。這一工程由民國政府第一任總理熊希齡牽頭,由美國人設(shè)計,可見是下了血本的,但是這座看似固若金湯的大“洋橋”,終于還是沒有扛住民國二十八年(1939)的又一次特大洪水,30孔橋閘被沖毀21孔,自此潮白河改道再也無法挽回……
   為什么要選在李遂的下游河道去建橋閘呢?如果到這一點的上游,找到并選擇白河故道上的某一點,沿著這一點疏浚其下游故道,或者不需要建橋閘就可能治理好水患。由此可見現(xiàn)代的技術(shù)也不是萬能的,尊重自然,順勢而為更是一種高于科學的科學邏輯理念,這種狀況同時也說明了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好在北京地區(qū)的河流自然水量持續(xù)縮減,潮白河洪水的威力也在不斷削弱,解放后密云水庫建成,上游水量得到有效調(diào)節(jié)和控制,潮白河水患終于成為歷史。
   潮白河徹底改道之后,通州區(qū)北運河東部的“兩河”地貌又恢復了,盡管這兩條河的水量已“昔非今比”。新中國成立后,潮白河通州段河道只做過小的調(diào)整,“兩河”地貌一直保留下來,重新恢復后的“兩河”歷史,又已經(jīng)將近百年了。百年的歷史沉積已可以稱之“文化”,何況追本溯源還有更深厚的歷史積淀呢!無論以現(xiàn)實狀況還是歷史淵源,通州區(qū)北運河東部地區(qū)都完全有資格被冠以“兩河”,這也正是“兩河文化”一提出,就得到了很多人認可的原因。
   通州區(qū)北運河東部的“兩河”地貌,也確實給這一地區(qū)留下了許多獨特的文化烙印,這要先從最早的“兩河”說起。
   按史料記載:白河,古稱湖灌水,又稱沽水等,河多白沙,故名白河;河性悍,遷徙無常,還稱自在河。故《水經(jīng)注》載:“沽水入潞亂流?!睆倪@些描述看,白河可是不乖,進入通州地域更有些肆無忌憚。通州屬沖積平原,土質(zhì)松軟,流入這么一條桀驁不馴的河,狀況也就可想而知了。通州東部比較西部地勢低,這樣一來在它東畔的地域更是首當其沖,成為它的洪水泛濫區(qū)了。事實也正是這樣,今天這一地區(qū)還有很多運河(古白河)故道遺跡,它們幾乎布滿了這里的整個地區(qū)。
   潮河也不遜色,史料記載:潮河,古稱大榆河、濡河,又稱鮑丘(邱)水,因其“時作響如潮”而稱潮河。這是個什么感覺?水急浪湍,聲勢駭人!這種影子甚至可以從它匯入白河后留下的故道上也能看到:漒漒河又名箭桿河,這“箭桿”還有個傳說,說它是被一位大將軍一箭射出來的。此河平時水微流緩,雨季則散漫亂流,尤其當通州區(qū)宋莊鎮(zhèn)北寺莊一帶外運河決口,水流灌入此河時,這條河就橫沖直撞泛濫成災。為什么叫它漒漒河?漒字音強又有犟的感覺,人以漒漒名之,說的就是它野性難馴,執(zhí)拗、倔犟?!凹龡U”說的是直,總之也是說它脾氣暴躁。原因呢?應該是此河地勢落差較大。
   北魏當時及以前的這一地區(qū),被兩條這樣的河流夾持,最寬處也不過數(shù)十里,這樣的地域生存狀況也就可想而知了,用“洪荒”二字來形容它,應該是恰如其分。西集地區(qū)的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這一地區(qū)秦漢甚至更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人類活動遺跡,大量漢墓的發(fā)現(xiàn),更證明漢代時這里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不少村落。那個時候敢來這里生活和居住的人,需要有多大的生存勇氣??!西面是“入潞亂流”的白河,一次次改道一次次洪水,讓這個地方頻繁地變成水鄉(xiāng)澤國;東面是水聲怒吼的潮河,河道雖然相對穩(wěn)定,卻徹底斷絕了人們向東逃難的可能,如果潮河洪水漫出堤岸,整個地區(qū)便會成為一片汪洋!
   敢于生活在這種地方的人,會有怎樣的性格和品質(zhì)呢?勇敢、堅強、彪悍……這個時代并沒有很多歷史記載,便是有記錄史事的史官,他們的筆墨也不會太多地描寫平民,何況這一地區(qū)露出水面不久,洪荒的水畔,只能留住一些走投無路的流民?但一種地域文化的基調(diào)無疑已開始奠定,它一代代沉積下來,融入血緣寫進基因,其影響變得永恒。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通州河東地區(qū)是共產(chǎn)黨的抗日游擊區(qū),還經(jīng)常作為抗日組織的指揮機關(guān)駐地,這片土地上出現(xiàn)了無數(shù)英烈……這既與當時已經(jīng)恢復的“兩河”地貌有關(guān),也與這一地區(qū)源遠流長的“兩河”文化精神有關(guān)。
   這一地域初期的“兩河”文化底蘊深厚,但被記錄下來的史料很少,要考證它只能借助于考古發(fā)掘和分析研究了,這種狀況直到有明確記載、五代十國時它已失去“兩河”地貌為止。失去“兩河”也就變成了白河(北運河前身)東畔,不過這白河東畔又開啟了北運河文化的大門,地域特色依然明顯。
   白河成為北運河之前,北京早已成為事實上的北方民族政權(quán)政治中心,遼、金兩朝,運河與白河通州段都沒有發(fā)生直接關(guān)系,但因為北京已成為都城,白河無形中就變成了衛(wèi)戍京畿的天然屏障。它的西面就是國家都城,位于它東畔的地區(qū)會有怎么的重要性和功用?這時的這一地區(qū),已成為北京溝通今河北東北、天津地區(qū)的橋頭堡,現(xiàn)有的歷史文化模式,從那時開始奠定。今天這一地區(qū)的建制主體為什么叫“西集”鎮(zhèn)?放眼到河北東北和天津廣大地區(qū)更容易理解。西集以前叫“西儀”,它的東面還有四個小“東儀”,這樣看今天的西集也不是沒道理,只是眼光太狹窄了。
   用整體、全面和綜合的眼界去考查西集鎮(zhèn)的歷史文化,很容易發(fā)現(xiàn)它作為今河北東北和天津、相對于北京的西部物流集散地的作用。
   元初開通京杭大運河,啟用白河(潞河)今通州段大部為北運河,今西集鎮(zhèn)域曾經(jīng)的“兩河”文化及其后來的文化模式,又隨著北運河一起明確納入了京杭大運河文化范疇。運河文化做追溯性延展,那今通州運河東部的文化、包括之前的“兩河”文化,無疑都屬于京杭大運河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了。在前的“兩河”就屬于運河文化,在后的“兩河”延續(xù)的還是運河文化?!皟珊印蔽幕奶岱槭裁幢荒敲炊嗳朔Q贊?了解了“兩河”的前世今生,有沒有感覺這種說法既有自身特色,又與整個運河文化沒有絲毫抵觸?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說的正是事物出現(xiàn)的因果合理性。

共 5411 字 2 頁 首頁12
轉(zhuǎn)到
【編者按】文章以通州區(qū)的“兩河文學社”為引線,為讀者描述了通州區(qū)運河東部地區(qū)“兩河”的地貌特征,以及它們的前世今生。通州以西的運河東畔,西臨大運河,東面白潮河。“兩河”既突出了地域特色,又仍與運河密不可分。說起它們的歷史,要追溯到南北朝的北魏。潮白河是北運河的上游水源,北運河的前身是白河。潮白河是由白河與潮河匯集而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兩河的交匯點不斷北移,到了明嘉慶三十四年,經(jīng)人工治理,潮、白兩河的交匯點已移至密云西南9公里處。當清朝政府從天津到北京修了鐵路,并下令潮白河停止航運后,潮白河河道再也無人治理,只有一些商船,民船在使用。因此,潮白河經(jīng)常發(fā)洪水,對下游兩岸的人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由于潮白河不斷決堤,使河道發(fā)生改變,又恢復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兩河”地貌。只不過原來的潮河變成了如今的潮白河,原來的白河變成了如今的北運河。這篇美文從歷史的角度,闡述了“兩河”多年來發(fā)生的地里位置的變化。文章立意厚重,語句凝練,主題飽滿,大量的歷史地理知識貫穿其中,使讀者受益匪淺。是一篇集美學,歷史,地學為一體的美文,耐人尋味。佳作,流年欣賞并傾情推薦!【編輯:五十玫瑰】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五十玫瑰        2017-07-18 13:06:34
  優(yōu)美的文字,豐富的歷史地理知識,使人受益匪淺。
   感謝作者的分享,祝寫作愉快!感謝賜稿流年!
五十玫瑰
2 樓        文友:劉福田        2017-07-18 14:00:09
  感謝五十玫瑰老師的編輯點評!初來乍到,很喜歡逝水流年這個社團名稱,就冒昧地推門進來了,希望在這里向各位老師和文友學到更多。問好流年還不熟悉的各位老師,感覺江山的文章頁面還是那么親切。
哲學研究文學創(chuàng)作
3 樓        文友:五十玫瑰        2017-07-18 14:33:11
  非常感謝老師對大家的問候!
   歡迎老師走進流年,這里很溫馨,也很溫暖!
五十玫瑰
4 樓        文友:臨風聽雪        2017-07-18 15:43:58
  一篇集地理、人文、歷史等一體的美文,要完成這樣的大手筆,要花費不少精力去研讀這方面的工具書,拜讀了!
   感謝把如此厚重的文字分享流年,期待更多佳作,祝筆祺文豐!
雪,本是人間清冷客
5 樓        文友:沙場秋點兵        2017-07-18 22:49:26
  福田老朋友您好,你我同在天子腳下,共享皇天后土,十幾年前相逢于好心情,結(jié)緣于好心情,自好心情叩別,“屈指西風幾時來,流年暗中偷換”,匆匆數(shù)年后。如今,又在茫茫人海中于江山流年相聚,你我何幸如之??吹侥鷣砹髂辏吹嚼嫌寻l(fā)來的文章,欣喜之情是很難用語言表達的,您的文字還是那樣的老到,筆鋒更加嫻熟,駕馭于文字中輕車熟路、游刃有余。拜讀之余,收獲甚豐。相信您的的到來會給美麗的流年平添一道更加靚麗的色彩,福田老友,期待精彩繼續(xù),遠握!
6 樓        文友:劉福田        2017-07-19 18:39:34
  感謝各位老師的點評,原來流年有不少原來好心情的文友呢,我原來也是好心情的,從好心情被介紹到江山……很高興在流年遇到這么多老朋友。我本來就是看流年的名字親切,原來親切也是有原因的呵呵……問好各位新老朋友和各位老師。
哲學研究文學創(chuàng)作
共 6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