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守為攻
以守為攻這個詞,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百度百科沒有,360百科有個簡要的解釋,說是出自宋代秦觀的《邊防策下》,意思是用防御作為擊破敵人的手段。這個解釋雖有些簡單,但也算是概括了這四個字的核心要義。
話不說不透,理不說不明。而我則要展開說一下這四個字。這樣應用起來,可能更得心應手一些。
三十六計里,有美人計,卻沒有以守為攻之計。我以為,以守為攻,其實也算比較實用的一計。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日常的生活,美人計比較常見,而這以守為攻,也是很常見的。
先說一下,以守為攻,在什么情況下應用。一般來講,應該是敵強我弱,勢力懸殊時,這時以守為攻,用起來就頗為有效了。當然,這只是一般來講,其實,好多情況下,敵強我弱之時,也會常常用到以守為攻。
那么在現實生活中,具體如何運用以守為攻之計呢?
我覺得以守為攻,在現實生活中,是方方面面的,讓我全都一一羅列出來,也是有難度的。我只說我想到的幾個方面。
比如,我們都有發(fā)財的欲望。但是我們卻沒有意識到,這是攻。那么,如果不去做發(fā)財的行為,是什么呢?就是以守為攻。
再比如,我們想開個店,做買賣,這也是攻。但是,如果我們不去開那個店呢?這就是以守為攻。
為什么要以守為攻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你所謂的發(fā)財,你所為的攻,最后有可能不是勝利,而是破財,而是加速了失敗。
前一陣鬧得沸沸揚揚的印軍入侵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以守為攻并且最終成功的戰(zhàn)例。
這一次事件中,中國表現了足夠的克制,而且沒有明顯的攻伐的行為,最終,讓事情得以較圓滿的解決。
說了這么多,看者肯定心中有個疑惑,那就是為什么要以守為攻。原因好像明白,但其實又有些糊涂。
而古住今來的文章,對以守為攻,到底為什么要以守為攻,也沒有具體說。那我還嘗試說一下。
我想其中最起碼有兩點。
第一點,就是降低了難度。如果你不去開飯店,則難度就小得多。反之,如果你去開一家飯店,做這攻伐之事,難度就大得多。正因如此,如果你覺得你的水平不夠,實力不夠,智商不夠,則做以守為攻,是明智的。
第二點,是因為攻擊為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而且瞬息萬變,而且形勢隨時可能失控。
比如,前一陣的印軍入侵,就算中國沒有明顯的反擊行為,只是中國提高了調門,聲稱只給一個月的期限,也有可能刺激到印方。那么印方就會覺得很沒面子。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攻,就會給未來和平解決問題,留下大的障礙。
我想到了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的六出祁山。諸葛亮這是明顯的攻,而且是大攻。諸葛亮為什么攻?這肯定緣于諸葛亮的自信。史學家沒有質疑諸葛亮的智商的。我想原因很可能是,諸葛亮一生指揮過許多戰(zhàn)役,勝多輸少。紙上談兵沒用,只有在戰(zhàn)場上不輸,才是真英雄。
那么這邊的司馬懿,就采取了以攻為守的策略。司馬懿智商真的不如諸葛亮嗎?怕也未必。但司馬懿也可能想到了如果他冒然進攻,可能會中了諸葛亮的奸計,最后能不能回來都兩說。
以守為攻是什么?是以退為進,以靜制動,欲摛故縱。是看著那物質一層層的慢慢沉淀,而內心卻波瀾不驚。是心如止水。
世界錯綜復雜,此起彼伏,而能保持自已有一顆平靜的內心,不為外界所擾。則,你將必勝。你雖然以守為攻,但這是你收斂了鋒芒,養(yǎng)精蓄銳。等到終有一天,你明白自已的水平提高得足夠了,你也有了足夠的實力。則你,也許還會所向披糜,嬴得一片秀美江山。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之前,你得懂得以守為攻。
如果不能發(fā)財,那么就要想辦法守住自已已有的錢財。這時你會發(fā)現,原來守財也不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