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王壬秋楹聯軼事 ————家鄉(xiāng)名人札記
清朝末年,湖南出了個著名才子,名叫王闿運。他17歲進學為秀才,24歲(咸豐年間)中舉,是曾國藩非常倚重的幕僚。后授翰林院檢討,加侍講銜,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國史館館長,是清代著名的經學家、文學家,號湘綺先生。
王闿運字壬秋,是我的家鄉(xiāng)湘潭縣云湖橋鎮(zhèn)山塘灣村人。湘潭兩個著名的大人物齊白石和楊度都曾是他的學生。著名的《湘軍志》,即是王闿運的得意之作。上百年來,家鄉(xiāng)流傳有許多關于王壬秋的軼聞趣事。
據說有一次,王壬秋坐著轎子(當是沒汽車火車,有錢人和文人多坐轎)到湘潭街上辦事訪友,經過一座麻石鋪成的石橋時,他觸景生情,隨口念道:“麻石搭橋石搭石……”卻苦于沒有下聯。他也很想把這個對子對起,但一時半晌想不出來,便坐在轎上邊想邊念。
殊不知兩個轎夫中有一人也很會對對子,走了一陣,這個轎夫聽見王壬秋還在輕輕地自言自語,便好奇地問:“壬老,您老人家是要對起這個對子來么?”王壬秋隨口“嗯”了一聲,便又開始冥思苦想。不久,轎夫對王壬秋說:“我想了一句,您老人家看要不要得?”王壬秋一下來了興趣,說:“你念念看。”轎夫說:“我看可以這樣對,窮人抬轎人抬人”。王壬秋聽后,既高興又慚愧,連聲說:“要得要得,對得很好!看不出你這個抬轎的比我這個坐轎的還強些,你們快把轎放下,休息一下吧。”
轎夫把轎放下后,王壬秋從轎上下來,邊走邊說:“你們歇歇肩吧,我自己走?!鞭I夫忙說:“這哪成啊,您老人家還是坐轎,不要走路?!钡跞汕镌趺匆膊灰?,他笑著說:“你剛才對上了對子,應該獎勵獎勵,讓我老人家陪你們走走吧?!?br />
王壬秋有許多朋友,其中包括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不少達官顯貴,但也有和尚道士。其中他有一個朋友,靠做道士為生,雖然也有些才學,但他很愛財,視財如命。他幫鄉(xiāng)人安神、謝神、念經、化屋、驅病除邪,總是索取重資。因此,鄉(xiāng)鄰對他頗有非議,王壬秋也與他漸漸疏遠。后來,這個道士不知得什么病突然死了,有人請他給道士寫一幅挽聯。王壬秋于是寫了一幅這樣的挽聯送給他:吃老子(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的飯,穿老子的衣,一生到老,全憑老子;求天尊不靈,喊天尊不應,四腳翹天,莫怪天尊。
鄉(xiāng)鄰們看了這幅挽聯,都佩服這幅挽聯寫得好,說它如實反映了道士的一生和最后的結局,既恰當地諷刺了道士,對仗也十分工整。有個老人看了之后私下議論說:“這幅挽聯寫得真正好,他騙了老子(老人自稱)不少錢財呢!”
有一年深秋,天出著大太陽,卻刮著西北風。王壬秋從云湖橋橋上(古石橋,橫跨云湖河,在云湖橋老街旁)走過,看見有人在橋上曬的一些蕎麥被風吹成很多小堆,突發(fā)靈感想出一邊對子來:“云湖橋,橋上曬蕎,風吹蕎動橋未動?!眳s苦于沒有下聯。他把這個對子告訴他的學生,讓學生們對,學生們也想了好久,曾對過幾個下聯,都有些牽強附會或不工整。
第二年春天,他因辦事來到湘潭街上(現湘潭市區(qū)),經過十八總(湘潭老市區(qū)一地名)時,望見楊梅洲春汛水漲,洲畔停數條小船,觸景生情,豁然開朗,立即把這個對子對上了。下聯是:楊梅洲,洲前停舟,水漲舟浮洲不浮。不僅富有詩情畫意,而且字字句句對得天衣無縫,他心里得意無比。
王壬秋活了83歲,于1916年在湘潭家中病故。他主張“學貴有本”,提倡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敢于獨標新見。他一生門墻極盛,弟子眾多,著有《禮經箋》、《禮記箋》、《春秋公羊何氏箋》、《谷梁傳箋》等書,著述之眾,用力之深,影響之大,在近代罕見,被時人推為“儒宗”。他的傳說很多,在家鄉(xiāng)廣為流傳。最近,湘潭縣文化旅游部門計劃在我的家鄉(xiāng)興建一個關于王壬秋的、以歷史文化為題材的旅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