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年味(散文)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中華民族一團(tuán)和氣美好民俗的傳承。一進(jìn)臘八,年的味道越來越濃。此時大雪覆蓋了田野山川,紅高粱酒和玉米酒在大雪封藏中醞釀了一冬,漸漸散出醇香的味道。清亮亮的酒花里泛著豐收的喜悅,溢出梁谷香氣的誘惑。辛勤耕作一年的人們,放下疲勞和艱辛,邀上親友四鄰開始張羅殺年豬,就著熱氣騰騰的殺豬菜,舉起酒碗,相對豪飲。
殺年豬這天,孩子們還沒有從熱乎乎的被窩里爬起來,家中主婦早已用木柴柈子燒了一大鍋水煮了一鍋飯。紅紅的火苗在灶膛里騰騰地向上竄跳著,鍋里的水漸漸由涼變溫,繼而白色的水蒸汽就由鍋蓋周圍裊裊升起,就好似農(nóng)家人的日子,在不斷升溫中漸漸沸騰起來。
爸媽叫起不論是裝睡還是已經(jīng)睡醒在捂懶被窩的孩子。大的幫小的穿衣梳頭,媽媽拉過那個睡眼朦朧的臭小子,還沒等他伸完懶腰,便用熱毛巾在他臉上擦兩把,然后在他屁股上拍一下催他快去喊鄰居的張叔或者王大伯來幫爸抓豬。
殺年豬時大家分工不同,卻都做得有條不紊。男人負(fù)責(zé)抓豬、殺豬、褪豬毛、開膛、灌腸、把肉分割好。哪塊是賣的,哪塊是送給長輩和親友的,哪塊是殺豬這天要烀吃的。女人負(fù)責(zé)切酸菜,剁蔥花和姜末還有拍蒜醬。家里大一點的孩子按父母的安排去邀請親友一起來吃豬肉。小一點的孩子沒事可做就聚在一處打冰嘎、丟鐵坨子、滑雪爬犁或者跳皮筋踢毽子攢嘎拉哈。
被請來吃殺豬菜的多數(shù)都是平時相處往來的親友四鄰,也有極個別的孤寡老人沒兒女照顧的或者貧寒人家殺不起年豬的,還有一種就是平時有了點誤會或摩擦的,借著喝酒吃肉,把關(guān)系重新調(diào)理好。在酒碗舉起碰響那一刻,所有的芥蒂和疙瘩全都冰消雪融,話無需多說,北方人的話都在酒里,粗狂豪爽的性格也在酒里,大家仰起脖子一飲而盡,酒碗相互一照,干干凈凈,不藏奸不使詐,酒碗放下那一刻所有的恩怨情愁全都放下!
殺完年豬,一些豬肉賣掉,置辦回些年貨,新年的鑼鼓便操練起來。人們找出去年的高蹺,仔細(xì)修整一番,松動的釘再敲打牢固,試試綁腿繩還是否結(jié)實,綁在腿上舒不舒服??纯搭^飾花車和旱船有沒有破損,拿起綢布的扇子在手里翻幾個花兒瞧瞧是否還趁手。一切收拾停當(dāng),男女老少就三三兩兩走上街來,隨著鑼鼓嗩吶“滴里搭拉搭里搭”的節(jié)奏,三進(jìn)兩退地扭擺起大秧歌來。
秧歌舞到臘月二十三,開始祭灶神迎新年。傳說中灶神是能上天達(dá)地的神仙,會把一家人一年來所作的諸般善惡都匯報給天帝,天帝就會根據(jù)灶神的匯報給一家人降下福祉。傳說只是傳說,不過是人們心中企望的一種美好,人們愿意相信美好,不管前方是什么樣的,他們終是相信美好。
祭完灶神開始蒸粘豆包,這是家里的主婦最忙也是最累的活。粘豆包分大米面的和玉米面的兩種,和面時少摻些白面在里面,那樣就不會太粘手。媽媽把烀好的小豆餡兒搗碎放上糖精,孩子們幫著把豆餡兒攥成鵝蛋黃大的一個個豆餡團(tuán)子放在盤子里。幾個孩子一起嘻嘻哈哈打打鬧鬧,既能享受和搓泥球般的樂趣,也能趁機(jī)把香甜的豆餡兒放進(jìn)小嘴巴里,就算被媽媽發(fā)現(xiàn)在手上拍一巴掌,被拍打的孩子也是照樂不誤。媽媽用搟好的面皮把豆餡包裹好,下面再放一個夏天打好的蘇子葉、椴樹葉或玉米皮,樹葉上稍沾些豆油,防止豆包和蒸屜粘連。另外再蒸些饅頭、花卷、包子,蒸好以后放到外面凍,凍結(jié)實的面食收好放到大缸里冷藏。
臘月二十七炸干果,巧手的媳婦會把發(fā)面挽成各種吉祥花、富貴花、玫瑰花、五瓣花等,每一個花瓣里無不透著喜慶和吉祥,象征著五福臨門。就著炸干果的油鍋,順便再炸些蝦片、丸子、鍋包肉等各色美味,那些香氣直往鼻孔里鉆。
到了臘月最后一天,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姑娘帶花,小子放炮,一聲爆竹,年的盛宴開始。祭祖,吃團(tuán)圓飯,包年夜餃子,守歲,一夜燈火通明,團(tuán)圓的喜氣便飄到世界各地每一處有中國人的地方。年,是華夏民族特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