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PK大獎賽”】秦韻老腔(散文)
提起老腔,可以說是眾所周知。譚維維和老腔著實火了一把,它以獨有的高亢激昂震撼了國人,震撼了世界。五六個樸實的農(nóng)人,一條關中人特有的長凳,簡單的“樂器”組合在一起,就演繹出了黃土地勞動人民敦厚樸實、粗獷豪邁的性情。
老腔,誕生于黃河、渭河、洛河交界,盛行于乾隆元年至至十年,是我國最古老的以皮影為依托的獨特戲劇。它有著“最古老的搖滾樂”和“原始說唱”之別稱,把說、念、唱交織在同一個唱段中,有著獨特的樂句聲腔,在全國劇種里幾乎是絕無僅有的。
說起老腔的起源,說法不一。據(jù)說早在西漢時期,華山腳下的雙泉村是一個軍事糧倉所在地,漕運直通當時的都城長安。帶頭的船工為了統(tǒng)一大家的動作,一邊亮開嗓門喊著號子,一邊用木塊敲擊著船幫。在號子的帶領下,船工們的腳步就一致了,拉船也就輕松了許多,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就發(fā)展成了完整的曲調(diào),廣泛流傳下來,成為了如今的老腔。
還有一種說法,它是由湖北老河口的說唱傳到華陰后演變而來的,所以取老河口的第一個字命名為老腔。
到底那種說法更確切,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無從考究了,但我相信第一種說法的可靠性。華陰位于渭河邊,遠古時候交通不方便的情況下運輸就依靠船只,船工在勞作的過程中喊的勞動號子,逐步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曲調(diào)。
老腔的劇種雖小,但是在整個表演的過程中,“生旦凈末丑”一樣都不缺,只不過這五個角色都由一個人來擔綱,一人主唱,眾人幫唱,這也是老腔的獨特之處。
眾人一只手抱著各自的“樂器”,這“樂器”在關中鄉(xiāng)村每一家農(nóng)戶的院子里、鍋灶間都是常見的,卻被他們提著扛著登上了大戲臺。他們?nèi)缤诖逑锘蜃约以鹤永锬菢与S意走動著,走到了戲臺中心各自選一個位置,放下條凳或方凳隨地坐了下來。
后臺的鑼鼓敲響了,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了起來,與其它戲曲的開場似無特別之處。令人驚訝的是,站在最后的一位穿著粗布對門襟的半大老漢扛著長條板凳走到了臺前,左手拎起長凳一頭,另一頭支在舞臺上,用右手緊握著一塊木磚,隨著樂器的節(jié)奏和后面幾個演員的合唱,連續(xù)敲擊著長條板凳。觀眾往往會被這種怪異的舉動震啞了,短暫的靜默之后,掌聲和歡呼聲驟然爆響,經(jīng)久不息……
長期以來,華陰老腔成了華陰縣泉店村張戶人家的家族戲,老腔的正宗傳人張全生的兒子張喜民、張新民、張軍民、張拾民他們保存著自乾隆年間流傳下來的劇目百余個,這些劇目幾乎是北宋、金、元時期民間流傳的西周、列國、三分天下、唐宋故事。
關于老腔,2005年3月陜西電視臺作了首次專題報道,2006年6月老腔上了人藝林兆華導演的話劇《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舞臺,一時間震動了京城。那年春節(jié)老腔被請到了中央電視臺的戲曲春節(jié)晚會,震撼了全國票友;2007年5月老腔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華陰的人民驚呆了,沒有想到這土的掉渣的村戲也登上了大雅之堂,受到了如此的禮遇。
老腔,唱腔亢奮激越、大氣磅礴、蕩氣回腸,充滿了粗獷的陽剛之美,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力。
一聲吼,吼不盡千古絕唱;一臺戲,演繹的是厚重滄桑。老腔是純民間的原生態(tài)的藝術,原生態(tài)的樂器,原生態(tài)的道具,原生態(tài)的唱腔,卻有著超出原生態(tài)的獨特藝術魅力,真乃令人驚嘆的民間藝術瑰寶!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鼻厝丝釔鄢厍?,如癡如醉。秦人愛吼秦腔,似乎是一種天性,不吼兩嗓子秦腔,嗓子就發(fā)癢。各種節(jié)日大小廣場都要搭臺公演幾天秦腔,臺上吼秦腔,臺下哼秦腔,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秦嶺巍巍,渭水悠悠,孕育了秦人粗獷豪邁之性情,孕育了秦人吼老腔獨特的風韻,真可謂:秦地秦人吼秦腔,秦聲秦韻意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