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酒仙湖記(散文)
到達的時候,是立夏前一天傍晚。
似乎是特意到這里來告別春天的。春天并不想離開,她還纏綿在柳條上,繾綣于花枝里。但沒有辦法,萬物都長大了呀,螻蟈將鳴,蚯蚓待出。高樹密林那換妝不久的嫩綠也變成了葳蕤翠綠的盛妝,宛如鄰居家的女兒,剛剛還是羞澀的豆蔻年華,轉眼便娥鬟云髻、嫵媚多姿了。
我已來,春將去,不知道這對酒仙湖意味著什么。春天忍不住下了一場雨。我不覺得這是春天的淚水。春天是美麗而驕傲的,她不會輕易落淚。這場雨是春天饋贈的禮物,或者說,它是一個盛大的交接儀式。沒有傷感,也不喧嘩,而是將傷感和喧嘩融入其中的一種近乎安靜的歡快。
安靜的歡快,這是酒仙湖給予我的第一感受。此時,我還沒有見到她的真面目,就像我走進一座庭院,還沒有拜會她的主人。如果這個比喻還算貼切的話,那高聳的夯土大壩更像是一扇門,一扇從不上鎖的門——它是關著的,但你隨時可以推開——高五十米、長三百余米,這個亞洲東部最大的夯土壩之一,是站立起來的大地,酒仙湖是它締造的偉業(yè)。
我以攀登的姿態(tài),悄悄推開了這扇門。雨越下越大,興致勃勃的我依然滿懷晴朗,就把這雨當做一把撐開的傘。道旁的玉蘭花,像一盞盞明亮的路燈打開著,不管白天黑夜,它始終守護著自身的光芒。大片茅草舉著白色絲巾在風雨中翩翩起舞,隊列整齊,一絲不茍,大約經過了無數(shù)次彩排。這被草木簇擁的感覺,這近乎豪華的儀仗,前面是皇宮,還是圣殿呢?
然而,當?shù)巧洗髩?,探入湖的堂奧,看到的“真相”讓我為之一驚,一震。漫天雨絲,不,是雨箭,唰唰唰地射向湖身,如此密集,如此迅疾,連吹得我全身發(fā)涼的風都無法撼動它們的準星。每一箭都隱沒到湖的身體里面,每一個創(chuàng)面都涌出汩汩的“血泡”……一箭接一箭,萬箭齊發(fā),整個湖泊有如一面巨大的針氈,有如全身披滿箭簇的母體。我眼前不停地產生幻覺,比如,恍惚看到炮火連天的戰(zhàn)爭場景,看到一個難產的母親在做最后的掙扎,看到修建這座大壩時數(shù)萬人揮汗如雨,甚至看到遠古或許是未來人類與獸群的拼搶與爭斗。
旁邊是一座亭子,翹起的檐角仿佛受傷即將墜地的鳥。里面有四張石凳,一副很希望有人來坐的樣子。我迷茫地看了它們一眼,就像一個壓根兒沒有學會坐的人。亭子不小,可容納三四十人避雨。亭角躺著兩個空礦泉水瓶,也許在相互傾訴各自的故事,也許在獨自想念自己瓶里曾經有過的水。十米開外,那是多么浩淼的水域啊,可對于它們來說,遠如大海,遠如三皇五帝,遠如理想與目標的距離。我走進亭子,一手拎著一個空瓶,下三十余級臺階。水,伸手可觸。我把它們一一灌滿,帶回亭子,放到石桌上,讓它們自豪地站著。剛剛還是滿身傷痕的水,在瓶子里也馬上恢復了安寧和平靜,恢復了它們自身的圓滿。
雨大得,好像要把我也強行納入它們的陣容。但我不愿做一支射向湖身的箭,我固執(zhí)地站在岸邊,充當這場“史前戰(zhàn)爭”的見證者。對面山巒,有如一群助紂為虐的惡魔,它們緊緊圈住湖水,成為湖水突圍不可逾越的屏障,讓密如蛛網(wǎng)的箭矢有恃無恐。而宏闊的水面,哪怕全身披滿傷痕和“血泡”,依然淡定而安詳。水的智慧難以企及,它們最懂得隨遇而安,最懂得個體和群體的關系,最懂得凈潔與臟污的轉換,因此它們往往能消弭存在與虛無的邊界。唯其能包容一切臟污與痛苦,它們才會那般凈潔,那般安詳。
暴力是不可持久的。雨終于停了。對面山頂竟很快暈出幾抹夕暉,淡淡的霞光投映到湖面。登上大壩前感受到的那種安靜的歡快重新在我心中蔓延,仿佛剛才那場雨從來沒有發(fā)生過。其實,這里下雨是再經常不過的事,小雨、中雨、大雨,四季隨時都可能發(fā)生。雨痛擊湖面,讓無數(shù)箭簇沒入其身,這樣的“苦難”同樣讓湖更加飽滿,更加美麗。
所謂風光無限,難道不是在融化無數(shù)苦難之后,所呈現(xiàn)出來的“波光粼粼”嗎?所謂大徹大悟,難道不是長髭曠禪師在碾磨煩惱、參遍佛法之后,豁然得到的那一句“如紅爐上一點雪”嗎?
留著長髯的曠禪師在名師石頭希遷那里得到印證之后,回到老家攸州的酒仙湖畔、圣壽山下,創(chuàng)建了寶寧寺。寺廟仍在。與寺廟同時栽種的古樟仍在,枝葉繁茂得如同一個披金戴玉的新娘。建寺挖掘的古井仍在,井水清洌如鏡,每一個俯身看著它的人,都能從中看見自己。一如這個時候,我看到的酒仙湖。
酒仙湖是占地11.2平方公里的一眼井。我故意不去俯身看它,但我知道那里面有我自己。我心靈的視線看到了更加遙遠的地方,我發(fā)現(xiàn)萬物都在趕來的途中,時光的馬蹄得得作響。而此刻,平靜下來的酒仙湖仿佛忘記了剛才“萬箭穿心”的場景,醞釀著一種回報春天的慶典。夕暉輕染,湖面就像一張巨大的餐桌上鋪著金燦燦的桌布,酒仙湖在準備一桌盛宴為春天餞行呢。群山環(huán)護,酷似受到嚴格訓練的侍應生,躬身迎接每一位前來的客人。
所以,第二天早晨,當我在寒婆坳看到碧如翡翠、秀美無方的酒仙湖時,就一點也不奇怪了。我知道一定會是這樣的,不可能有其他答案。碧水我想得到,可那遍布山間、路邊的桐花我實在是想不到。華美的春天剛走,“立夏”展示給我們的,竟是這素凈而明麗的花容山色。
或許是受了水的啟示吧,很多花種都極善于集結,要開一起開,要落一起落。但桐花沒有梅花冷艷,沒有桃花妖冶,沒有櫻花任性,它們就像一大群村姑,嘰嘰喳喳,熱情大方,再寂靜的鄉(xiāng)村有它們也熱鬧了。我在一株碩大的桐樹下給花照相,忽然,幾只白蝴蝶飛過來落到我身上!我定睛一看,原來是桐花。它們像長了翅膀,這哪兒是凋零的落呀,分明是自在地飛。
在游船上,認識去年大學畢業(yè)的一個小伙子,姓文,現(xiàn)在景區(qū)工作,本地人。他用一種禮貌且慚愧的語氣跟我說,景區(qū)開發(fā)太慢,缺乏旅游規(guī)劃,沒有一條能走團的線路,他十分羨慕那些名頭響亮的旅游景區(qū),能賺到很多錢。從現(xiàn)實層面來說,他講得頗有見地。但道理往往是超越現(xiàn)實的,他不知道外面有多少美景被旅游開發(fā)給廢掉了,他不知道即便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一方水土,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我沒有和他說這些。他這么年輕,我建議他多出去走走,看看。多去異鄉(xiāng),才能真正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的美。
在雙子塔下,我們坐的坐,站的站,欣賞二十一個小女孩表演節(jié)目,朗誦,唱歌,還有舞蹈。其中十個穿著綠色紗裙,九個穿著粉紅色紗裙,還有兩個穿著鑲紅邊的白色長袍——朗誦時,這兩個是領誦;唱歌、跳舞則穿插其中。不知道是不是有個女孩請假沒來,還是臨時加進來了一個女孩,總數(shù)成了單數(shù),所以孩子們在進行隊列穿插時常常搞亂,然后就有這個指點那個,那個示意這個。輕聲悄語里,表現(xiàn)出一種天真爛漫的認真勁兒。雖然有個女老師在臺下招呼,孩子們的表演卻是原生態(tài)的,甚至近乎野性,幾乎沒有整齊劃一過:有人抬起手,有人放下手,放下手的猛地又抬起手;有人挪左腳,有人移右腳,還有人兩只腳一起動;有人轉圈,有人擺頭,擺頭的人看見其他人轉圈慌忙改成轉圈。最有趣的是,有個后排的女孩突然打起呵欠來,她就干脆停在那里,打完那串呵欠才接著做動作……我想起了桐花。她們一個個都是桐花變的精靈。
我又想起一首著名的詩,宋朝詩人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边@群奉命為客人表演節(jié)目的孩子,雖然穿著特制的服裝,做著要求相同的動作,但她們并無多少顧忌,而是把平日“急走追黃蝶”的那股勁兒,也帶到了舞臺上,從而散發(fā)出活潑可愛的鄉(xiāng)村氣息。對她們來說,見到這些遠方的客人固然難得;但對于我來說,她們的表演將永遠鐫刻在記憶之中,成為酒仙湖最美好、最珍貴的一部分。
新市鎮(zhèn)徐公店,就在酒仙湖西邊。楊萬里的同宗兄弟楊六郎,曾任國子監(jiān)祭酒,從江西南溪遷居于湖南攸縣。1162年春,詩人由贛州司戶調任零陵縣丞,特意拐到攸縣看望兄弟,再坐船沿攸水南下,在徐公店住了一晚,寫下這首詩。千年來,經歷了多少風雨,啜飲過多少苦難,但酒仙湖邊的兒童就像湖水、桐樹一樣,沒有什么變化。
兩天后,送我回長沙的司機姓周。他顯得很年輕,不料有四十出頭了。他告訴我,他在深圳干過二十年出租。我問他,為什么回來。他說,家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