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尋找時間的足跡(散文) ——年終總結(jié)
歲末年關,站在時間的節(jié)點,總是有些思緒于心頭,無法揮去。這一年,耳邊出現(xiàn)率最高的一句話:時間都去哪兒了。匆匆走過四季,我的時間是否經(jīng)得起盤點呢?
回顧起這一年,不得不說的就是與書的不解情緣。
說到書,就不得不說說幾次有趣的得書經(jīng)歷,每每向朋友們講起,內(nèi)心的那些小激動便溢于言表。
一
最得意的一次當是盜書經(jīng)歷,得意的理由就是所謂的“讀書人竊書不算偷”。記得和一些朋友小聚,談話間,每每提到收藏的話題,他們的口頭禪是:“就像《賞玩札記》里說的。”提到某個書畫、篆刻大師,也總是說:“在《賞玩札記》是這么說的?!鳖愃频脑捖牰嗔耍闳跞醯厝プ稍儭笆詹卮蠹摇背O凝S老師,得到的回答是:“哦,《賞玩札記》是一本書,作者水平不咋地,不看也罷?!甭犂蠋熯@么一說,也就信以為真。可是,“賞玩札記”這四個字在朋友們談話中出現(xiàn)頻率依然很高,這又勾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終于在與老師們的談話中,得知《賞玩札記》這本書的作者居然就是常夏齋老師自己,他所說的“不咋地”,按老北京的說法是一種自貶,心里懊惱:嘿!這次又被老師“糊弄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發(fā)現(xiàn)常夏齋老師寄存在薆來小院的《賞玩札記》,心里一陣竊喜,這可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呀!一本一本地摸過去,得了寶貝似的,愛不釋手。于是,決定先斬后奏,神不知鬼不覺地拿了一本裝入囊中?;氐郊?,忙不迭地要一睹“廬山真面目”。
書的內(nèi)容其實是常夏齋老師的收藏筆記,全書分為六個部分,分別記錄了老師幾十年來的收藏的寶貝以及尋寶的經(jīng)歷和對藏品特點、出處、制作者、收藏過程等細節(jié)的講述,圖文并茂,內(nèi)容極具知識性和趣味性?!氨I書”行為終于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而我也是很能為自己開脫,一句“讀書人竊書不算偷,讀書人的事兒……”就輕易得到老師的諒解。要說常夏齋老師也很大度,并不跟我計較,不僅親筆為書簽名,還手繪一張藏書票,另外加贈一本簽名版《門外拾韻》。
讀熟人的書,讀崇拜的人的書,有一種促膝的感覺,我追求這種很難遇的機會。仿佛是一個站在曠野尋寶的人,茫然不知何處尋覓,書中的人一直在牽引,這種真切的感覺是很多書不能給與我的。比在街頭去找一個著名的人簽個名買一本來得更親切,一個是站在高處俯視,一個是站在眼前笑盈盈。
二
另一個得書的經(jīng)歷,說起來有一點點心酸。
年初,在麗嬌老師家的藏書中,見到一本郭沫若的《百花齊放》詩集。那是一本集詩歌、書法及木版刻印于一體的書籍,1959年版本,而且是一版一印,那些泛黃的書頁,帶著歲月的氣息,但是,因為書的年代太久,加之老師翻看的次數(shù)較多,書頁的破損度,只能用手摸,著實不敢翻動了。摸過書,更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手捧著書,看書的出版年代,比自己的年齡還要大,便和麗嬌老師打趣道:“這書,論年份、論輩分,可以叫它叔叔了”,一句話,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就說叫他“二叔”好了。麗嬌老師的愛人思敬老師說:“等有機會,咱們到琉璃廠或潘家園去淘一套“二叔”回來收藏”。
機會來了,常夏齋老師微信發(fā)來消息,北京“榮寶齋”正在舉辦《百花齊放》畫展,并有精裝版《百花齊放》詩書畫冊出售。這消息著實讓我心里好一陣激動。
于是,在一個晴朗日子,約上思敬和麗嬌兩位老師一同前往。在“榮寶齋”展廳,近距離觀賞了根據(jù)郭沫若《百花齊放》詩作,由田世光、于非闇、俞致貞配畫的《百花齊放》畫冊,那真可謂圖文并茂,珠聯(lián)璧合的佳作。畫頁構圖精細,畫面上韻潤之彩、凸出紙面之花蕊,憑借勾、刻、印等細微環(huán)節(jié),都處理得栩栩如生,連花粉細密的顆粒,都仿佛會隨著呼吸進入鼻息。這真可謂是一部杰作。
看過畫展,向工作人員詢問畫冊有無售賣?工作人員很熱情,從服務臺旁邊的保險柜里,取出其中一本裝幀精美的畫冊,戴上手套,一頁頁的翻開供我們欣賞。當聽到展館工作人員介紹說畫冊一套十本,售價伍仟捌佰元,而且只能整套出售時,手不自覺的摸了摸口袋,因為囊中羞澀,心里有些悵然。好在工作人員善解人意,讓我們拍了照片。臨走,還送我們一些精致的宣傳彩頁,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三
這一年,和書確實有了一種親密的關系,那種感覺,像戀愛,雖偶有苦澀,但苦澀中的甜蜜無以言表,卻仍然想向人去言說。于是,邀幾個志同者一起讀書,閑聊讀書的意趣,和書一起來一場沒有時間界限,不計歸程的心靈之旅:
在一個租來的院落,組建了一個文化小家。門前的百年老槐樹為我們撐出一方綠色的天地,濃郁的樹冠濾掉盛夏的酷熱,在樹蔭下,開辦了《文化講堂》,在連續(xù)五講的《文字漫談》中,跟隨思敬老師去進行文字探秘,在這個過程中,洞悉了哪怕最簡單漢字,譬如“手、足、水”等漢字的前世今生。在講到“夢”字時,第一次知道了“中國夢”的最原始的出處:原來“中國夢”是宋代詩人鄭思肖第一個提出的:
力不勝于膽,逢人空淚垂。
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
日近望猶見,天高問豈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漢旌旗。
但在中國的發(fā)展歷史中,“中國夢”深埋在每一個時代人的心中,不同的歷史年代,“中國夢”被賦予了不同的要義,但總是逃不出皇朝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統(tǒng)治階級思想。直到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經(jīng)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中,才真正破解了“中國夢”的真諦。才真正讓中華民族的這艘巨輪駛?cè)胝_的航道,讓中國人領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焙狼?。
還是在這個院落,在厚蔭匝地的愜意中,一群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談論文學、戲劇,談論劇本創(chuàng)作:我們的處女作,便是以年過古稀的周振全老師的自傳體小說《三林塘人》為素材,以“六零后”老師們的學識為鋪墊、“四零、五零”后的精力為主干,還有年輕一代的熱情做后盾,一個文學大戲在那么一個清涼的午后隆重開演。
初秋的一場細雨,用一地槐米鋪陳出一番輕柔,一場“聊紅說夢”的讀書活動在霏霏秋雨中隆重開講,素日里安靜的小院變得有些擁擠,對于文學經(jīng)典《紅樓夢》,每個人都有話說:“大觀園”里的那些蕓蕓眾生,哪怕是最卑微的“劉姥姥”、“冬哥”,也會引出不同的見解。兩場“聊紅說夢”雅集,大家依然意猶未盡。
在連續(xù)的幾場讀書分享活動中,大家共同閱讀《納蘭詞傳》,從納蘭的詩句中品味納蘭的愛與憂;尋找房山《詩人賈島》活動中,“推敲”一詞,足足討論了兩個小時,從賈島的詩句中,解讀詩人的“鄉(xiāng)愁”;群讀了《呼蘭河傳》,暢談蕭紅故鄉(xiāng)的呼蘭河的故事;在木心《文學回憶錄》中,去對號入座尋找詩人木心寫給自己的經(jīng)典語錄。
四
當冬的腳步悄悄降臨的時候,那是中國傳統(tǒng)適宜“冬藏”的季節(jié),躲進暖氣充足的房間,將寒風和冰霜拒之門外,或端坐、或靜臥,無論哪一種姿態(tài),都是讀書的最好狀態(tài),那本《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最適合早晨讀,可以讓一天滿滿的充足正能量;午后的時光是愜意的,冬日的陽光透過玻璃窗,暖暖的,在一杯茶的氤氳中,《唐人小說》最合時宜;晚飯后,一定要高聲誦讀《唐詩宋詞三百首》,聲音要大到壓過客廳里的電視劇的聲音。夜深人靜時,那幾冊《黨的十九大學習資料》需要安靜地讀,認真地思考。今年恰逢毛澤東主席誕辰125周年,《毛主席詩詞精讀》必須要重讀,從主席的詩句中,感受偉人的情懷。
站在歲末的路口,尋找時間的足跡,我的2018,在與書本的耳鬢廝磨中悄然而逝,讀過的那些文字,像情人般藕斷絲連,像老友,惺惺相惜,更像家人,一路相伴。那首“時間都去哪了”的曲子舒緩、流暢,而我的耳畔,已經(jīng)聽到了2019的腳步款款地走來。眼前一長串的書單是我邁入“新時代”的同行者,那些回歸書架的“舊友”,也不會成為“去汴梁”的伙伴。我珍愛身邊的每一冊“新交”和“舊識”,新的一年,我們將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