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遷墳(散文)
去年國慶節(jié)期間,回老家吳山鎮(zhèn)參加中學同學聚會。席間有同學說到,你們王樓村的王樓、彎塘面、堰崗和下郢幾個村民組的土地將要部分征收、房子也要拆遷,那地方將進行旅游開發(fā),但具體如何開發(fā),搞什么項目,那個同學也不是很清楚。
元旦前夕父親打來電話,說元旦放假期間老家可能要遷墳,要求我們兄弟三人不要出遠門,隨時等候村里通知。
元月12日接到了父親的電話,通知我們周日早上7點半之前要趕到彎塘面,配合開發(fā)商進行老墳遷移工作。
元月13日,早上6點起床,匆匆洗漱,吃些早飯,然后從省城合肥駕車趕往老家。二弟先到吳山中學接父親,并準備遷墳用爆竹、冥紙等物品,而我直接趕往彎塘面。
老家在合肥北鄉(xiāng)吳山鎮(zhèn)王樓村彎塘村民組,村莊緊靠老206國道東邊,所以村里面房子一律是坐西朝東排列。村莊東面有一口半月形水塘大家都叫他彎塘,彎塘和老206國道將不大的村莊合圍起來,因此村莊的名字就叫彎塘面。記得有一年過春節(jié)父親寫的春聯(lián)是:合淮公路暢物流,彎塘池水保豐收,橫批:風調(diào)雨順。
父親是解放后村里第一個大學生,由于在大學期間被打成右派,所以一直在鄉(xiāng)村小學帶帽初中當老師。1978年父親被平反了,1982年,被評為中教五級,按政策我們?nèi)肄D(zhuǎn)了商品糧戶口,隨后搬離了祖輩居住的老家彎塘面。
老家共有土墻瓦屋四間,院內(nèi)棗樹、春樹數(shù)棵。我們搬家后房子和樹木都送給二叔家了,因為戶口轉(zhuǎn)走了,大包干分得的田地也交由生產(chǎn)隊重新劃分了,所以這次老家征地拆遷,我們回去其實并無土地可扭轉(zhuǎn),也無老宅可拆,唯有可參與的就是十幾座老墳的遷移工作,那是我的祖輩、爺爺奶奶輩及其他長輩族人長眠的風水寶地。由于父親是家族的長子長孫,現(xiàn)年事已高,加上前年生病并做了手術(shù),如今行動不便,所以老祖宗搬家,我們弟兄幾個必須要代表父親親臨現(xiàn)場。
據(jù)父親描述,這次遷墳時間要求比較緊。為了按時完成任務(wù),村里面每座墳遷移補助1000元,委托開發(fā)商遷移,每座墳遷移費860元。牽涉到我們家的三座老墳分別是,1939年去世的奶奶魏氏,1977年去世的爺爺及1990年去世的奶奶周氏。由于埋葬年代較早,且均是棺木土葬,因此遷移難度較大。因此,具體的遷墳事宜均交由開發(fā)商辦理,家人主要是舉辦一些儀式,如開挖墳頭之前燒香、燃放鞭炮,督促分揀尸骨,做好在新的公墓安葬點進行位置登記編號等事宜。
早上霧大,走206國道開車到老家已是8點多鐘了。村口公路邊上停放了許多汽車、三輪車和聊天的村民。透過車窗玻璃,發(fā)現(xiàn)有很多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他們有的是我兒時的伙伴,有的是我的長輩和小時候的鄰居。
我家的祖墳位于村莊東北方向的一片旱地中間。祖墳的北邊有一條小路,經(jīng)王四法小郢、王樓大塘埂可通向王樓小學。以前上學的時候,每天都要經(jīng)過祖墳邊上的這條小路。大約前年冬天,這條小路改造成了村村通水泥路,可直接連接?xùn)|西新老兩個206國道。我把車開進村村通,在離祖墳最近的地方靠邊停好,等候弟弟及其他來遷墳的族人。
停車的地方向東不到200米,也就是王四法小郢跟前,見到了合肥百花盛世旅游投資公司樹立的一排廣告宣傳牌。原來征地拆遷是要建四季花海旅游項目。根據(jù)規(guī)劃,如土地能批復(fù)下來,還將復(fù)建毀于1958年的王樓筒等古建筑。
一位開發(fā)商的工作人員熱情向我打招呼、敬煙。他從車上搬來一些煙花爆竹同我們商量說,在我們開挖老墳的時候可不可以讓他們在墳前燒些香、放點爆竹以求工程順利。這自然沒問題。這位工作人員說,目前他們在這里租賃了近3000畝農(nóng)田,準備打造吳山百花盛世花博會旅游景區(qū)。為了打造聲勢,已經(jīng)同吳山鎮(zhèn)政府談好了,明年二月二吳山廟會就安排在這里舉辦!所以當務(wù)之急就是盡快搞完彎塘村民組土地上的各項拆遷工作,好在春節(jié)前整理出一個大的廣場用地。
放眼望去,周圍成片的農(nóng)田早已被挖掘機、推土機夷為平地,而王樓大塘以南原先的一大片梯田,則變成了起伏有致的坡地。記憶中王四法小郢南面的塘埂上有許多柿樹,如今在光禿禿的空地還依然矗立著唯一的一棵柿樹,像是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注視著這片土地上的滄海巨變。
已經(jīng)是上午10點多鐘了,田野里的霧氣還沒散去。我們兄弟三人和坐在車里的父親一直沒等到開發(fā)商安排的遷墳人員。二叔和父親打過招呼后和幾位堂兄弟上午都在另一個地方遷移二嬸的墳?zāi)?。而老墳地這邊,只有兩位堂叔帶領(lǐng)著一群家人在自己動手遷移四爺爺和四奶奶的墳。久等無果,我們電話聯(lián)系了村書記,他說開發(fā)商下午安排人員過來幫我們遷墳。
下午,我們弟兄三人再次來到老墳處,一直等到4點多鐘開發(fā)商的挖機才開過來。估計到天黑只能遷移一座墳?zāi)沽耍谑俏姨崆伴_車回了合肥。
第二天是周一,我和三弟上班都不好請假,只好拜托二弟一人回老家繼續(xù)參與遷墳。晚上與二弟通了電話。他說今天祖墳都遷移完了,在新規(guī)劃的公墓安置點,每個骨灰盒或石棺也都分別做了編號和記錄。說來很是奇怪,我奶奶(魏氏)及其他太太輩分的棺木幾乎都沒進水,保存的較為完好。而爺爺輩及后來安葬的墳?zāi)箮缀跞窟M水,棺木腐爛、棺槨塌陷了。真的很是奇怪。
不過,當二弟說起終于見到了保存完好的我們親奶奶的遺骨及陪葬的兩只青花瓷小碗的時候,心情十分的難過。尤其說到二叔在沒有征得我父親同意的情況下,把爺爺和后來奶奶(周氏)合葬到一起的時候,聲音哽咽,十分悲痛。因為父親還健在,二叔這種做法確實讓我們家人難以接受。雖然我們沒見過自己的親奶奶,雖然后來的奶奶對我們也很好。我想,既然兩個奶奶的墳都在,還是按原先的樣子各自重新安葬就是了。完全沒必要合葬一個分離一個,這讓我們以后每年清明節(jié)掃墓的時候如何面對呢。昨日在電話里和父親說起此事,父親也認為二叔做法欠妥。
說到我的親奶奶魏氏,不僅是二弟悲傷,我們?nèi)胰硕忌罡斜瘋?,為英年早逝的奶奶,更為風燭殘年的父親。
父親出生于1935年,奶奶(魏氏)病逝于1939年春天。可伶的父親未滿4歲便失去了媽媽。爺爺帶著剛滿8歲的大姑和4歲的父親艱難生活幾年后,又娶了我后來的奶奶(周氏)。父親的繼母,我們所稱的奶奶,雖然出身于上海一個大家庭里,但嫁個爺爺后很快適應(yīng)了農(nóng)村生活。后來的奶奶和爺爺育有老姑、二叔、小叔等子女。奶奶很賢惠,也能吃苦。她和爺爺不但把大姑、父親等姑媽、叔叔養(yǎng)大成人,而且還在戰(zhàn)亂和及其困難的情況下供養(yǎng)父親上學讀書,所以父親終身都感激自己的繼母,也一直孝敬我這個奶奶并為她養(yǎng)老送終。因為爺爺1977年去世的時候安葬在魏氏奶奶的旁邊,而后來奶奶1990年去世的時候,由于老墳地場地限制,只能安葬在與爺爺相隔幾個墓穴的地方了。
這次遷墳前,我曾問過父親:“我親奶奶安葬的時候你有沒有印象了?”父親說:“有點印象,但我媽長得什么模樣想不起來了?!?br />
本來利用這次遷墳的機會,兒子和孫子是可以見到自己親生母親和奶奶(遺骨)的,但是這個機會只留給了二弟。那天晚上我在發(fā)給二弟的微信中說:“二弟,今天辛苦你了。但你也很幸運,因為你是我們家里唯一見到過親奶奶(遺骨)的人?!?br />
遷墳,牽動了埋藏在父親內(nèi)心多年的思念之情;遷墳,又斷送了父親百年之后落葉歸根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