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那年丁香】“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美句賞析(賞析)
常常感受到畫圖的美妙,但也深深覺得畫卷的有限。用文字構(gòu)畫圖景,讓人展開思維的想象,可能意境的效果會更加廣闊,展示的情境會更加靈動,顯現(xiàn)的畫面也許會更加神奇與蝕魂。
千古奇文《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句聯(lián),歷經(jīng)了千年的流傳,無數(shù)的巨搫才雋都曾經(jīng)予以解析,但是卻沒有釋盡其含蘊(yùn)。到如今,依舊以它無盡的的美妙,輝散著其琳瑯的風(fēng)采。
文學(xué)語言是構(gòu)畫形象和意境的,但文學(xué)語言卻不是萬能的,有很多事與物,用語言都不可能盡言其精妙與美好。南宋詞人張孝祥在《念奴嬌、過洞庭》中有“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之句,其實,他對著“近中秋”的“青草”對洞庭的景色、自己彼時彼地的心懷感受已經(jīng)說得很到位了,表達(dá)得已經(jīng)十分透徹了,然而連他自己都還覺得“意猶未盡”、“語焉不詳”,覺得“難以言表”。所以,王勃僅以“落霞”與“孤鶩”,“秋水”與“長天”來烘托岳陽樓畔周遭的景象之美,都督閻公,雖意甚感欽佩,卻也只有贊嘆發(fā)出“此真天才,當(dāng)垂不朽矣”,而“出立于勃側(cè)而觀”之而已。
觀乎自然,天地之大、山川之秀、人世景物之美,無可勝訴。蘇軾在《前赤壁賦》中也止有發(fā)出“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的慨嘆。在刻畫景物時,他也習(xí)慣于“輕言舒感”,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的16字來表現(xiàn)江上月色的清寂、夜景中心情的怡懷。
李白在《春日宴桃李園序》中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意思是說,天地?zé)o非是萬物包括人等有生命的生物的肆舍,光陰無非是來去匆匆的過客,宇宙也只是時間和空間的總和,所以盡人都認(rèn)為宇宙是無限的。
天之下,是為“紅塵”。在人類未發(fā)現(xiàn)其他星系之前,只見太陽、月亮、繁星等天體,也只是在地上生活。世間最為神圣的當(dāng)然只數(shù)太陽。在幾千年的中國文學(xué)中,太陽也因此榮膺了一連串的美名,多至幾十個。每個別名之后,都拖著長長一串故事。當(dāng)然,太陽以其神奇的法力,可以滋養(yǎng)萬物,還可以改天換地,實現(xiàn)滄海桑田,還可以蕭殺萬物,也可以制造無盡的人間奇跡……
是的,霞色是燦爛的,尤其是晚霞,更是以她輝煌的奇美制造了人間無比的瑰麗。每當(dāng)云空天際晚霞出現(xiàn)的時候,都會惹動人們熱烈的情懷,那不獨是因為她秀頎的身姿,瑰麗的顏色,更主要的是她那高貴的風(fēng)度、迷人的情采、優(yōu)雅的從容……
姹紫嫣紅中透著鵝黃,隱約的妖嬈中裹挾著深情的微笑,高古的含蓄中牽系高雅的風(fēng)度,迷離的深蘊(yùn)里隱現(xiàn)著無比的鐘靈……那是她在昨天的收獲中宣示對明天的期待,在收獲后宣示明天的期望。那半舒半收的晚霞再挾有“孤鶩”,那是告訴人們,晚霞是太陽這一輪運行最后的光焰,而晚歸的孤鶩,雖是遠(yuǎn)離于鶩群和罺穴,已經(jīng)到了傍晚需歸之時,但他并不肯放棄對美好的追隨,大有與落霞同歸之欲。
然而,“秋水”共“長天”則是相對上下所指,在下是秋水清粼,在上是浩空寥廓。辛棄疾有句曰“晚山眉樣翠,秋水鏡般明。”是盛贊秋水之“明潔”。然而,秋水之“明潔”與長天之“皎碧”所形成的澄澈,那是令“物與我皆無盡也”(蘇軾《前赤壁賦》)的感受。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相映的開闊,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畫圖。
在大自然中,秋水的“明潔”和夜空的“澄澈”相映照,那種皎潔會使人們感受“骨腑明澈”之感,油然而生“羽化登仙”之念。此時,人立于滕王閣下,謠望煙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再仰望初夜長空無垠深邃的天穹,是會有“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的飛天之愿的。文信國((1278年宋廷封文天祥為少保、信國公)的《念奴嬌、驛中別友人》中的“水天空闊,恨東風(fēng),不借世間英物”之感慨會在故國板蕩之際長嘯而出的。而“秋水”的耿碧,“長天”的蔚然,使“秋水共長天”有如“肝膽相照”,也有如“天月倒懸”的錯覺。宋代有一個和尚用一句偈語:“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道出了“秋水”奧妙,這也是佛家偈語中的一種極高的境界。
俗世間,有著無盡煙雨的紅塵夙緣,一曲瑤箏間的“契闊談宴”,“秋水”為“長天”的浩歌,必使“長天”懷“秋水”之瑩碧。而紅妝束裹的頎影,風(fēng)韻緲緲映顯輕影的“長天”,展開博大的胸襟,接納縈旋翩躚、楚楚輕盈的“秋水”,秋水共長天非但一色,而且已經(jīng)達(dá)到了融匯的意境。
俞伯牙與鐘子期是千古傳頌的知音。當(dāng)鐘子期聽悟到俞伯牙的琴音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之后,他們就是“心魂已經(jīng)融匯了”,其情已成魂交,其心已成同脈,可比“秋水共長天”。但在鐘子期去世之后,俞伯牙摔碎了瑤琴,發(fā)出了“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為誰彈。春風(fēng)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的感慨和絕然,可見人間世情誼的珍貴。
愛,這是個神圣的字眼,愛,有多少流傳千古的佳話,又有多少千古不朽的詩篇。它使我們的內(nèi)心,除了熱度,會有更多的理智、冷靜和恰當(dāng)。學(xué)會愛與被愛,增加我們生活的情趣,滋潤那些干涸了的心,用無限的美好、用奇妙的感動、衷心的熾誠來對待愛與被愛。你的人生就會如同霞色一樣美好,一樣光芒燦爛、輝煌壯麗,即或你到了耄耋,你的生命也會像落霞孤鶩一樣在長空亙古常存。
康有山2019年5月24日于哈爾濱群力外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