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楓】老城記憶 ,尋根之旅(散文)
云陽,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鎮(zhèn),千百年來,靠鹽文化的勤勞與堅韌、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支撐著云陽人的脊梁。一座刻在心里的城。
今天再次登上客輪,重回故里尋找老城的記憶,尋根之旅。早上六點客船準時啟航,客船緩緩地駛向朝陽,在這晨風中,我們深情款款地在甲板上朗誦起曾經(jīng)給過我們歡樂成就我們夢想的——云陽老城之門。當我們還沉浸在朗讀聲的時候,船很快就到了。街道不是曾經(jīng)的街道,屋子早已不是曾經(jīng)的屋子,路也不是曾經(jīng)的路,那早年的湯溪河口,武裝部、大東門、縣府街、西門口、南門口、打銅街、馬王廟、縣醫(yī)院、西坪電影院、云師、云中等,早已被三峽大壩里的水沖了又沖,洗了又洗,洗得是干干凈凈。有的甚至連地殼的巖石都被洗刷得像白色的被單似的,一片連著一片。我那青春記憶里的家門,早已淪陷不知地標的方向。20年的光陰,南北兩岸的記憶,被晝夜拍案的浪濤,拍打成碎末,都無處可尋。而今,大東門的門,南城的門和北城的門匯成千年老城的門,都被用藝術的記憶刻畫在雞窩涯的城墻上。
一座城池的記憶。曾經(jīng)依山傍水,背靠五峰棱,對岸的張飛廟,南北兩岸蒼翠的松林將一座城團團包圍,南有圣道詩詞古韻齊聚張飛廟里,紫氣東升照千古奇石雕刻文化——龍脊石,西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往來的貨船,那一艘艘,一船船外來的貨物,纜車道因此就成了云陽重要的經(jīng)濟命門,是進出口貿(mào)易傳輸?shù)闹匾~帶。更不用說東西客運中心的熱鬧與繁華。隨著泥沙的消失,曾經(jīng)的城如今消瘦得像一闋清詞,“廢池喬木,清角吹寒”。如今還能找得到的參照物,大慨就只剩下不變的山與溝壑,長江與湯溪河外。城里的坡坎條石、巷子石板路與橋,干干凈凈地晾曬在長江兩岸。漫步在記憶里的路上,熟悉的變成了陌生,陌生里找回一點點熟悉。不朽的老城云陽,再同故人一起翻看,久捧不倦,東拼西湊的回憶,找回來的不過是散落一地的情感碎片。
2:50離開老城的碼頭,40幾度的高溫,烈烈的太陽,云影寥無幾有。船尾浪濤滾滾,如濤似浪,陽光好像在江水里沸騰。吹進船艙里的風,都帶著熱熱的氣浪。長長的浪花與岸邊殘存的瓦礫和條石,坍塌的橋梁。從斷垣殘壁,昌海后的愫影,老城云陽,如今成了婉約的詩行。曾經(jīng)的美好徜徉在歷史文化的長廊里,青青河邊草在干凈的夾石縫里,長出老城秀美的新韻來。此時只想憨憨地來一口老城云陽的崴崴醪糟,冬天里的冰涼直抵心口,柔綿的香甜,趁著醪糟酒后力的勁。斜依欄柵似醉非醉,熱浪里的傾情。這里的風景獨好,有記憶真的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