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看戲(散文)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幾更時萬古千秋。
大家肯定都看明白了,這幾句說的就是唱戲。在我的家鄉(xiāng)興化,看戲是不需要到城里劇院的,每年春節(jié)清明節(jié)前后,或是農(nóng)閑時期,都會邀請戲班子來村里唱戲。我們村有個大廟,廟前廣場一側(cè)有個簡易戲臺,每次唱戲的來了往往連續(xù)十幾晚在此演出。所需費用由村民集資的廟會善款支出,也有不少小老板致富不忘鄉(xiāng)親的,個人出資贊助一本戲,積善行德,全憑自愿。
記得我們小時候,雖然不像大人那樣喜歡看哼哼唧唧的老戲,不過聽說唱戲的來了,一樣很興奮。母親往往在晚飯之前就炒些蠶豆,晚上看戲時帶去吃。要知道,炒蠶豆在以前一般只有過年才有得吃,屬于奢侈品。更主要的是,我們要去看熱鬧,參觀戲班子船。通常一個戲班子有十來個演員,天色尚早時,他們會在船頭練習(xí)鑼鼓家什,要么就是依依啊啊地吊嗓子,或是提前畫眉毛抹花臉,見我們幾個半大孩子在岸邊圍觀,也不理會,旁若無人。
雖然這些劇團(tuán)名不見經(jīng)傳,但是專業(yè)程度和敬業(yè)精神并不遜色。演出的劇種以蘇北里下河地區(qū)地方戲淮劇為主,每本戲唱一兩晚、兩三晚不等,大多是老百姓喜聞樂見耳熟能詳?shù)那?,比如《珍珠塔》、《蓮花庵》、《皮五辣子》、《趙五娘》等等。等到夜幕降臨,扛著板凳來看戲的人們陸續(xù)來了,一陣喧鬧的鑼鼓二胡打鬧臺過后,演員們一個個精神十足,依次粉墨登場,演出正式開始。
俗話說,“唱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盡管每年看的戲大致差不多,有的甚至劇情很熟悉了,主要情節(jié)心里記得滾瓜爛熟了,但是喜歡看戲的人毫不介意,依舊看得聚精會神津津有味。隨著戲臺上演員們的表演,劇情的發(fā)展,時而緊張時而放松,時而會心一笑,時而又長吁短嘆,正所謂“臺上一聲啼,臺下千人淚,臺上一聲笑,臺下萬人歡?!焙涂措娪靶枰芫貌拍鼙鎰e“好人壞人”不同,看戲有個特點,很容易就能認(rèn)出“正角反角”,整出戲都能融入其中,這也是普通戲曲愛好者喜歡它的原因之一。看戲,看的是善惡美丑,傳統(tǒng)戲曲大多有著很強的教育意義,寓教于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眾的人生觀、價值觀。
戲班子每次來我們村里,逗留十天半個月的,食宿都是村里的“六縣長”義務(wù)負(fù)責(zé)?!傲h長”當(dāng)然不是真的做過縣長,她只是個特別喜歡看戲的農(nóng)村老太太,本名六扣子,會抽煙愛喝酒,能說會道,為人爽朗熱心腸,又善于調(diào)和鄰里糾紛,不知什么時候什么人給她開玩笑起的名,讓她得了這個婦孺皆知的光榮稱號。論起輩分來,我得喊她姨奶奶,但我每次回到老家,見到她老人家,遞上一支煙,喊一聲“六縣長!啥時升官啊?”八十幾歲的老人家必然笑得合不攏嘴,說聲,“乖乖肉哎,又拿我開心啊!”
不管哪里來的戲班子,必然下榻“六縣長”家。安排住宿,燒飯燒菜管夜宵,總是有條不紊,井井有條,相處時間不長就會贏得演員們交口稱贊,到臨別時依依不舍。聽我母親說過,以前村里人生孩子都是她接生(我們姐弟三個是,村里同齡人大多也是),村里誰家紅白喜事也都喊她幫忙,見慣了太多的生死和悲歡,老人家顯得更從容,更穩(wěn)當(dāng),村中有老人去世,往往都會請她來主持,有不懂的規(guī)矩禮儀,都得問她,算得上見證了生死,閱盡了人生。
話題有點扯遠(yuǎn)了,還是回到看戲。我離家多年,很久沒有現(xiàn)場感受看戲的氛圍了,聽說這幾年雖然手機(jī)電視很普及,坐在家里就可以看戲,但是每年戲班子還是來幾回,去看戲的男女老少還是多,看戲的熱情絲毫不減。更為驚奇的是,我在一款大眾化的手機(jī)軟件[全民k歌]里,發(fā)現(xiàn)也有很多家鄉(xiāng)的戲迷在里頭唱戲,而且唱得有板有眼,很認(rèn)真很有韻味,不僅僅唱淮劇,唱京劇唱黃梅戲的也很多,說明傳統(tǒng)文化是深植人們心里的,現(xiàn)在不會丟,將來肯定也不會。
“金榜題名空富貴,洞房花燭假夫妻?!眲∈侨司幍?,戲是人演的,戲雖然是虛構(gòu)的,有一定夸張成分,但又是人生真實的寫照和再現(xiàn)。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看戲的人,何嘗不是戲中人!悲歡離合,遇見離散,都是命中注定。珍惜當(dāng)下,過好每一天,無論生旦凈末丑,健康快樂才永久,看戲,看你的好戲!
文章語言厚重,主題積極,若圍繞“看戲”的“看”字再多著些墨會更好。
祝寫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