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 暢游在希望的田野上 (散文三章)
(一)牛氣沖天的凱源
凱源牧業(yè)落戶北楊鋪村之前,老板楊增才一直在天津打拼,靠養(yǎng)牛發(fā)家,一晃眼到這里也近十年了。
在我們當地,這家牛場的規(guī)模不算小,占地近兩百三十畝;整個牛場的規(guī)劃也比較講究,11700平米的養(yǎng)殖棚舍分列其間,還有三排封閉式管理庫房和三年前新建成的千上平米的擠奶大廳……
一路轉過去,每到一處,楊老板都耐心細致地講解。說起牛場,他那滔滔不絕兩眼放光的勁頭兒夠得上專業(yè)水準,可當我對他表示欽佩的時候,他卻又很實誠地說自己根本沒念過幾年書。
也算是術業(yè)有專攻了,倒讓我更認同著“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社會也是一所好大學,閱歷同樣能豐富提升一個人的學識修養(yǎng)。當初營建這家牧場,預計的總規(guī)模是兩千頭,現在養(yǎng)八百頭,日產鮮奶十幾噸,楊老板說不愁銷路。為了保證奶品的質量,公司還特意配備了一輛36噸位的鮮奶運輸車,專供豐潤區(qū)的蒙牛特侖蘇。
雖然牧場里一共只雇了二十幾名工人,給我的感覺卻處處井井有條、干凈利落。各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基本都實現了自動化,這當然源于管理者的理念和高度。這里所有的牛都戴著醒目的黃色耳標,從出生那一刻就開始建檔備案,實施分類管理,一般都是幾十頭甚至上百頭聚在一起,棚舍有的鋪了屋頂,裝了風扇,有的干脆是露天圍欄。
牛兒們睜著一雙雙大眼睛,安適而溫馴地望著我這個外來客,我亦能感受到涌動在那眼里的某種新奇,它們會一步步朝著柵欄旁的我圍攏。當然也有個別膽小的,我剛一走近,便牛視眈眈地望著,繼而躍起后腿尥個蹶子,警惕地扭身離開。
這里的牛大多是黑白花,也有乳白色,或者偏黃一些的。聽楊老板介紹黑白花的品種叫荷斯坦,另外的是娟姍牛。兩種牛算各有千秋吧。原產于荷蘭的荷斯坦,風土馴化能力極強,產奶量也居各奶牛品種之冠。而源自英吉利海峽杰茜島的娟姍牛,最大的優(yōu)點則是乳質濃厚,營養(yǎng)價值高,擠出來的奶放上一會,就會結出挺厚一層淡黃色的奶皮兒。
牧場的最北面建著一排排小屋,是給剛出生的牛犢兒預備的,住在這些單間里的小家伙們還有些軟,奓著腿走路,趔趔趄趄的,讓我忍不住心生憐愛,趕緊從那亮嶄嶄的雙層不銹鋼盆里抓一小把兒細料,隔著柵欄遞到嘴邊,那小家伙便伸出柔軟而溫潤的舌頭舔著,傳遞出一絲癢癢的觸動。
如果不是走進凱源牧業(yè),喂養(yǎng)奶牛的精細程度絕對是我想象不到的。燕麥源于澳大利亞,苜蓿草又是從美國進口,配料中還有新疆的棉籽,中糧飼料的壓片玉米、脂肪粉、各類微量元素等,總之不同生長階段都有不同的專家配方。為了嚴格落實好精細化,楊老板還特意安裝了一套精準飼喂管理系統(tǒng)。
在牧場的西北面,我還發(fā)現了一個挺獨特的建筑,可走近一看,原來那是堆積如山的儲青飼料。每年七月底八月初牧場就開始籌備,去城南的虹橋鎮(zhèn)附近購買整株玉米做儲青,粉碎后壓實、經過渥堆和發(fā)酵,便成為成品飼料。這樣的飼料不僅營養(yǎng)價值高,更易于消化吸收。
一圈轉下來,我算見識了。凱源牧業(yè)始終堅持的以科學和綠色養(yǎng)殖為宗旨的管理理念,
讓這里的奶牛簡直活成了牛類里的貴族。一系列精細化的背后,也讓我那么真切地感知到一個良心企業(yè)的責任和擔當。
為了保證牧場良好的后續(xù)發(fā)展以及奶源的高品質,凱源牧業(yè)都是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進行性控繁殖,從美國進口精液,每年能產乳牛四百多頭;而一頭乳牛生長到十三個月的時候又開始授精接種,經過九個月零六天的孕育才瓜熟蒂落,這過程近乎人類的十月懷胎;一頭奶牛一般生育四胎之后,便會因為產奶量的降低而被淘汰,這時候,它們的生命也基本算走到了盡頭……
據2017年12月份國內的一組統(tǒng)計數據來看,荷斯坦奶牛平均頭年單產牛奶5000——6000公斤,好一點的規(guī)模牧場奶牛單產是11000公斤。想想四五年的光景多么短暫,奶牛們無權決定自己的生死,卻毫無怨言地給了人類那么多,怎能不讓我們悲憫和心疼呢!
老的去了,新的又來,自然界的輪回從來都是這般的安靜而從容。可一茬茬延續(xù)下來的,是這個世界永恒的活力和動力……
(二)生長希望的沃野
謝靈運有詩云: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十個字便勾勒出了一幅形色兼具的暮春畫卷??墒枪覙蜞l(xiāng)因位于縣城的西南部,屬低洼地勢,多水而無山,怎么也應不上后半句的景。但這里的綠野倒堪稱雋秀,隨處可見蘆葦、菖蒲依水而生,放眼望去,一簇簇新綠隨風招搖。
秋天的時候,蘆花開了,葦桿兒黃了也韌了,農人們便把它們割回來,粗的擗成一條條柔軟的葦篾兒,織成金燦燦的席子,細的便結成簾子,這曾是當地一代又一代人傳承的營生。
現在的郭家橋鄉(xiāng)依舊有著二十五家葦簾加工企業(yè),我們去掛面高莊看的那兩家,基本上還保持著手工作坊的風貌。半自動化的機械,產品也略顯粗糙。想想如果能讓蘆葦與藝術和文化結緣,提升檔次打造出一些精品,是不是效益能更好些?
車子一駛入二號公路,我這心底便油然生出一種復歸田園的愜意與驚喜。眼中的景色如此素樸,如此清新自然,又如此熟悉。一片片挺拔的白楊林衛(wèi)士般駐守在道路兩旁,黑白相間的喜鵲咂咂地叫著,撲棱開翅膀,從這個枝頭滑向那個枝頭,平添了許多生趣。沿著黛青色的柏油路往前開,像在穿越一條碧綠的時空隧道,隨著路途延伸的是心情,最無拘無束的放飛。
道路近旁是一條河,叫不出名字,河埝很高,水卻清淺,幾乎能望見其間綠色的藻類和浮萍。真心感謝這些年國家對環(huán)境的重視和治理,讓城鎮(zhèn)越來越發(fā)生著可喜的變化。每次驅車出游,看到那些日漸多起來的鳥類和變得越來越干凈的河道,我這心里都會涌起無限欣慰的浪花。
雖然地處偏僻,在新興生態(tài)農業(yè)的沖擊下這片土地也在不斷尋求著屬于自己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之路。除了小麥、玉米、豆類和蘆葦等常規(guī)作物,近些年依托縣里的制藥廠,郭家橋鄉(xiāng)又開始大規(guī)模種植起了中草藥。按照同仁堂和安國市場的訂單,他們選了對土壤適應性極強的地丁和辣根。
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地丁,卻有著清熱解毒的功效,全草都可以拿來入藥。地丁的收獲季也來得比較早,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幾百畝地丁搖曳著一眼望不到盡頭,那境況煞是壯觀。一串串暖紫色的花朵淡淡的,隨風傳送的是一股中草藥所特有的馨香……
地丁收獲的日子里,農人們成群結隊的在田間忙碌,他們有使不完的勁,耗不盡的熱情。他們笑鬧著,話語中也透出亮燦燦的喜悅,像拔麥子似的把一蓬蓬地丁拔下來,歸攏、晾曬、收藏,此刻的他們就是一只只辛勤的蜜蜂,正不知疲倦地采擷著生活的美好與幸福。
地丁收獲之后,早春播下的辣根才剛剛鉆出三四片葉子,綠浪開始一天天的在土地上漫延開來。為了讓我能多些了解,那個當向導的老者特意用手挖出了一根,有山藥般粗細,彎曲的一小截兒,頂著幾片油光可鑒的葉子,陽光下更顯翠綠透亮。
老人一邊又把辣根栽回去,一邊說這辣根要長到秋后才能收,生長期比較漫長,收的時候這辣根兒就像大白蘿卜一樣肥厚了。
其實在未見之前,一說起辣根,我總會想到吃的芥末,但這辣根大部分還是用來入藥的,主治消化不良,小便不利,只有切下來的那些邊角料才會去制成芥末。
辣根也開花,乳白色,小小的一朵,成簇,不甚驚艷,跟種植它的人們一樣尋常樸素,可是渺小如他們,卻一樣默默奉獻著自己生的價值。
若論種辣根的講究也是蠻多的,它喜涼、耐寒、忌濕,最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重茬,生地才能長得好,最好上季種的是豆子。
這樣看來,郭家橋鄉(xiāng)大片的旱地也總算有了合適的用場。無論是種植地丁,還是辣根,每畝的平均收益都會比尋常作物高出很多,而訂單式種植又不必再為銷路發(fā)愁,當地農人們的日子便在這樣的好形勢引領下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了。
(三)淳樸可愛的鄉(xiāng)人
近些年的環(huán)境治理,確實讓每個村莊都煥然一新了。街道兩旁沒有了亂堆的雜物,也更聞不到茅廁散發(fā)的惡臭了,隨處可見的藍色垃圾桶不僅方便了百姓的生活,也讓村莊更干凈整潔。白墻、紅瓦,彩色宣傳畫,醒目的紅色標語,村村通的水泥路,一排排整齊的路燈,都是村莊呈現的新貌。
沿著村路往里走。去掛面高莊本是為了看葦簾制作的,卻沒想到竟遇見了一位可愛的大姐。是她院門外的那排花,首先吸引了我們。
芍藥、鳶尾熱熱鬧鬧地開著,美人蕉才剛擠出四五片葉子。那芍藥最可人,幾十朵花生動地綻成一個絨絨的大花球。深玫紅色的花瓣也是層層疊疊的,裹著黃色的蕊,風吹過來,香氛襲面,美得夢幻。
緊挨著芍藥的是一簇紫色的鳶尾。俗話說“紅配紫準丑死”,但這兩個炎炎的色彩搭在一起,倒也并沒讓我覺得有多突兀,可能是芍藥太搶眼了。
我們遠遠的便被那色香引過去,忍不住各種拍。就在這時那大姐從院子里走出來,見我們喜歡,她開心的像個孩子,有些惋惜地說:要知道你們來,我早就把院子里的花都搬出來了,讓你們好好拍。
當時我們誰也沒太在意,不曾想她丟下一句你們等著,就轉身回了院里。沒一會兒,就抱出了一大盆盛開的紅色繡球。可能是陽光曬得少吧,繡球花那纖細的姿態(tài)反而更顯出幾分妖嬈嫵媚。紅色太惹眼,但那單片的形態(tài)卻帶著一種天然的純粹。大姐把這花往美人蕉旁一放,就又轉身回了院里。
我們嘖嘖地贊著,也感嘆著大姐的這份淳樸和熱情。誰也沒料到,沒一會兒她竟又搬出了一大盆朱頂紅。嬌俏、艷麗的花朵,像振翅的鳥雀在她胸前撲棱,映襯著那張笑意盈盈的臉,煞是好看!我們忍不住驚嘆,大姐也像遇到了知音般喜悅。她還想再去搬,看著那幾乎擠滿了她整個懷抱的花和盆子,我實在于心不忍,但更不忍阻止她這份急于分享的熱情,便干脆喊上霞隨她進了屋。
那堂屋里東西兩面都擺滿了花??吹贸龃蠼氵€真是一個愛花的人。西面地上一盆桂花正開著,清新的香氣在屋子里縈繞;東面凳子上最惹眼的是那株淺粉色的繡球,開成毛茸茸一團。我這人平素也愛花,便忍不住想跟大姐討一小枝兒回去。沒想到大姐毫不猶豫就答應了,還隨手掰了個大枝兒給我。
賞花的同時,我也不禁好奇,大姐那么愛花,養(yǎng)花的盆子為啥不換得好些呢,都是七拼八湊的瓶瓶罐罐?大姐真誠地笑笑,沒有絲毫的掩飾。
“換好花盆?!那不是得花錢嗎!我可舍不得,我這給人家打一天藥才掙一百塊,這些花盆都是兒子給我要來的?!?br />
不知為什么,大姐這樸實的話竟讓我生出許多愧意,想想自己平時養(yǎng)花可真沒少造錢,土要去網上買,花盆更是得精挑細選,雖然每一盆都養(yǎng)得精致講究,可到頭來卻一棵棵枯了葉,不見了花開,想想我這養(yǎng)花純粹是“罐里養(yǎng)王八,越養(yǎng)越抽”,最后只能一盆盆給老爸搬去。
大姐的花盆基本上是那種育苗的黑色塑料盆,個兒挺大,花栽在里頭,想搬也只能兜著底兒抱,否則不堪其重,就更別說營養(yǎng)和透氣性了。但就是這樣自自然然的對待,花兒們卻都長得蔥綠開得水靈,看來花兒也有個性,不是你用心了就一定咋樣,因為它們更喜歡自然接地氣的生長。
大姐很健談,陪著我們又走出了院子,聽她聊這聊那的,我越來越對她多了好奇,忍不住問:大姐,你今年多大了?她答得依舊干脆:58!
怎么可能?!我?guī)缀醪桓蚁嘈抛约旱难劬投淞?,大姐所呈現的狀態(tài)哪像年近六十的人呢。再看看那面皮兒,我的天,我這平日里又保又養(yǎng)的人也敵不上啊。
想想她每天都得下地干活,風吹日曬的,還忙里偷閑地給別人打短工;養(yǎng)花當然也是她忙里偷閑的節(jié)目,不僅在屋子里,院門外,剛剛發(fā)現她竟在房子的周圍也種了花!用不了多久,這里就鮮花簇擁了,想想真是羨慕。
就在這時,大姐的男人也回來了,看上去挺憨厚的一個男子。我們夸大姐心態(tài)好懂生活,調侃他娶到大姐有福氣的時候,他就跟她齊肩站著,一臉和善的笑,幸福又滿足。
從他們身上我又一次體味到了知足常樂。原來活得快樂的人,并不一定非得多高大上或者白富美,幸福的根源只在于一個人的心態(tài)和對生活的感受。
花之美的背后,是那么美好的兩顆心……
早安[微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