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文采飛揚 >> 短篇 >> 雜文隨筆 >> 【文采】情緒的花:菜根之“淡”與濕地爬行(雜文)

編輯推薦 【文采】情緒的花:菜根之“淡”與濕地爬行(雜文)


作者:孫彩文 舉人,3001.38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1484發(fā)表時間:2020-10-04 12:17:38

記憶的梗上,誰不有兩三朵娉婷,披著情緒的花?!只找?br />  
   01
   多少人一世奔波,被時光追逐,卻忘記了,等到老去那一天,想要的,不過是簡衣素布、粗茶淡飯的寧靜生活。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直到今天,有一本中國古代典籍在日本社會各階層廣泛流行,經(jīng)久不衰,很多日本的企業(yè)家、政治家和學者,都將它作為立身處世的模范,以此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和思想,這本影響深遠的典箱叫作《菜根譚》?!恫烁T》在明代就流傳到日本,部分民眾曾嘗試通過《菜根譚》以精神修養(yǎng)的形式來解決青年的精神困惑和提升國民的道德水平。
   為何《菜根譚》會被日本人奉為經(jīng)典呢?
   因為隨著戰(zhàn)后經(jīng)濟的復蘇,人民的富足,日本人在越來越繁榮的社會現(xiàn)狀中迷失了自我,逐漸脫離了生活的真諦,老年人變得空虛,年輕人變得拜金,社會越富足,人反而愈來愈不幸福。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日本人就提倡返璞歸真的運動、在他們看來,想要獲得充實就要拋斤雜念,明白真正的生活真諦,由此崇尚樸素的《菜根譚》就成了很多人的精神支柱。
  
   02
   譚=談
   “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br />   《菜根譚》的治學思想,其背后蘊藏著的儒釋道文化精華,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修養(yǎng)、治學、治家等內(nèi)容,為當今碎片化和浮躁式的治學狀況,提供了古人的智慧和經(jīng)驗
   其一,平息欲望,回歸本性。
   “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義之門。”這句格言強調(diào)了平息欲望在治學之路上的重要性。勸學篇中提及:“可見名為招禍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這一觀點與道家“超越意識”思想相契合,提倡人們超越世俗的功利,凈化自身心靈,復歸自然。
   其二,復歸本然,自我實現(xiàn)。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薄恫烁T》勸學篇還警示道:“讀書而寄興于吟詠風雅,定不深心?!边@啟示我們應當回歸學習本性,從而獲得較為深刻的感悟。關(guān)于本性和原初思想,文中還提及“文以拙進,道以拙成”,反映出無論是文章書寫還是品德修養(yǎng)都應該回歸本然。正如原文中舉例道:“如桃源犬吠,桑間雞鳴,何等淳龐氣象!”樸實無華的事物中往往蘊藏著令人追求和向往的寶藏,求學之道便是探求自己的本真狀態(tài),教育的作用即是找回散失的初心。
   其三,橫逆困窮,志趣留存。
   逆境對人的鍛煉作用在儒家學派的孟子思想和《菜根譚》勸學篇中的觀點不謀而合?!澳サZ當如百煉之金,急就者非邃養(yǎng);施為宜似千鈞之弩,輕發(fā)者無宏功”,學習如火燒鑄陶器,需耐得住足夠的火力和粹取時長。孟子也曾談及:“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敝螌W,需遠離紛擾,靜心清欲,同時,還應當留存志趣,使得自己的生活愉悅恬淡,如“身不宜忙,而忙于閑暇之時,亦可警惰氣;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攝之后,亦可鼓暢天機”,這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的最高指歸,即中和、中庸思想。
   其四,心地純凈,掃除障礙。
   “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睂τ谛男孕摒B(yǎng)的途徑,《菜根譚》闡明:“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边@將道家回歸本性和佛家心性構(gòu)建的思想融合了起來。首先,要“觀心”?!恫烁T》中提及:“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逼浯?,要歸心。平息個人欲望從而達到心性沉靜最后再發(fā)現(xiàn)自我,回歸人和事物的本性;在逆境中求學的同時涵養(yǎng)令自己愉悅舒心的志趣;積極構(gòu)建和觀察個人心性來不斷地警醒自己向善和求真。
  
   03
   譚=淡
   《菜根譚》之“淡”與老子的“無為”思想不謀而合。老子吁請人們以“不爭”、“柔”、“弱”、“不尚”、“不貴”來收斂自己過分膨脹的欲望,誨示了一條“虛”、“靜”、“自然”、“素”、“樸”、“嬰兒”安然相處之道,借此凝煉自我內(nèi)在的生命深度與氣象。
   依“味”解“淡”。
   《說文解字》解“淡”:“薄味也”,主要表征內(nèi)在的情愫?!暗蔽杜c酸、咸、苦、甘、辛“五味”相對。從“味”上悟“道”,《老子》第六十三章(王弼本)提出“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命題,誨示塵寰世人:以“天道”取法,斂欲守樸,無所造作?!恫烁T》解“淡”與之構(gòu)成互文性闡釋,皆自然,致之、守之、甘之,則“道非有非無,故謂之大象?!?br />   依“道”解“淡”。
   “道”以“不自是”、“不自見”、“不自伐”的謙卑姿態(tài)處,以“弱”勝剛,呈現(xiàn)“眾人熙熙”、“俗人察察”的風格?!暗馈倍聪ひ磺械珔s淵默不語,以至于用來表述“道”的言語也是淡然無味的?!暗弊值囊夂?,成全世間萬物而不占有、不宰制、不自夸、不自我驕矜,即便是對“道”所加以表述的言論也不像世俗文采華麗之言,而是淡然無味之言。此“淡”為“道”,無為無施、無造無化、不恃不宰,在“言”這一層面呈現(xiàn)“無味之味”。
   依“心”解“淡”。
   從“心”這一層面注解“淡”,老子曰:“夫執(zhí)大象者則不然,不以欲樂示于人,故言之岀口,淡乎其無味;教之人心,泊乎其不美?!?br />   宋人呂惠卿注解“淡乎其無味”一句為:“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則非餌之可嗜;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則非樂之可樂,若然者用之,豈可既乎?”這里“淡”不是淡于味,而是針對內(nèi)心而言,道之出口為淡,是因為心“淡”而已。明末清初的高僧釋德清很看重老子的思想價值,他注解“恬淡為上”一句為:“恬淡者,言其心和平,不以功利為美而厭飽之意”?!暗馈币蚱錈o所欲求也不刺激人的各種內(nèi)在欲望,所以其出口也是淡然無味的?!暗吆托亩B(yǎng)人,濃者蕩神而爽口,是有可欲”,魏源的這句注解著實在濃淡之分上點得很透徹。
   內(nèi)心有欲與否會涵養(yǎng)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一一“濃”和“淡”,只有內(nèi)心無所欲求的人,其氣象才會是淡泊寧靜的。
  
   04
   淡淡于談。
   “淡”、“談”,簡單的兩個字,真的應用于生活實踐,指導我們的工作,我們足足用了10年的時間,在進行教師敘事探究。
   敘事研究首先要有“事”可“敘”,這就需要選擇、觀察、收集、整理故事;敘事研究也要對“事”進行“研究”,這就需要理論的準備和理性的審視;敘事研究還要對研究成果進行撰寫,這就需要流暢精練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簡潔明快的文字寫作能力。惟此,研究的結(jié)果才具有其獨特的價值,生命的成長氣象才會趨于淡泊寧靜,自會曲徑通“道”。
   如果用一條“道”來表現(xiàn)教師的敘事流程,即為:確定研究問題——選擇研究對象——進入研究現(xiàn)場——進行觀察訪談——整理分析資料——撰寫研究報告鋤。當然,這樣的流程非“道”之“道”,但確是教師成長的必經(jīng)之道。因為不論是專家還是教師本人,從現(xiàn)場、現(xiàn)場文本到研究文本,都需要接受一定的方法訓練和理論提升,以及情志磨煉,歸納起來,有三點:
   其一,了解人文學科的前沿進展,擁有豐富、深刻的洞察能力,能夠從自己的教育經(jīng)驗中“解讀”出內(nèi)在的生命“意義”。
   其二,明了經(jīng)驗的呈現(xiàn)不等于敘事研究,敘事研究需要“把人類學和社會學研究以及其他研究,以及在這些研究方法基礎(chǔ)上所發(fā)展起來的具有描述性的敘事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研究,具體來說是引入到對教育經(jīng)驗的關(guān)注從而進一步對日常教育實踐的觀察上來,探索塑造教育思想和實踐,把握教育細節(jié),使日常教育經(jīng)驗獲得重新的理解,建構(gòu)教育敘事研究方法論。
   其三,最好的研究方式莫過于研究我們自己,研究教師自己和學生自身教與學的經(jīng)驗,把教育變革建立在日常教與學的經(jīng)驗基礎(chǔ)上,關(guān)注我們自己日常教育經(jīng)驗的文化處境、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從自身的經(jīng)驗和實踐出發(fā),才能變革我們自己的教育。
   我們通過網(wǎng)絡(luò)平臺,聆聽教師重構(gòu)教學故事,收獲心靈妙境。
  
   05
   濕地爬行
   昌軍老師一直在組織教師讀書敘事。他愛好讀書,堅持寫作。在當初選擇“敘事研究”作為教育教學實踐基礎(chǔ)時,他答應寫日進錄,一堅持就是8年,當結(jié)集出版《濕地爬行》時,我為他做了“序”:讀書,教師的責任擔當。
   在“曹妃甸第四小學讀書敘事群”和老師們共讀,能覺察到,昌軍老師讀書的勇氣影響了一群人,大家和他一樣,自覺擔當進入愛的循環(huán)。
   這份愛,是對教育的執(zhí)著、理解和包容。
   昌軍老師是內(nèi)心強大的人。他1987年師范畢業(yè),30多年一直奮斗在教學第一線。他心靈成長之旅起落坎坷,開始幾年他對教育教學熱情洋溢、激情四射,后來認識到應試教育有違他對教育本旨、教師職責的理解,他探索,他抗爭,遭遇打擊和阻礙,讓他對現(xiàn)實產(chǎn)生了嚴重的無力感。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相遇于全國“勇氣更新”讀書共同體,共同開啟“河北省教師讀書敘事活動”。昌軍用自己的成長和敘事影響更多教師跟進讀書,更新教學勇氣。
   他曾這樣描述我們的相遇:“本想熬到退休拉倒,卻不想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一次偶然的沖動,讓我遇到了我愿奉為終身人生導師的孫彩文老師,于是我的心靈世界又被激發(fā)出了希望?!?br />   昌軍真心喜歡與心靈打交道的工作。他和學生天真爛漫的心靈水乳交融,在“玩”中完成教學目標。他“童心泛濫”,愛好廣且雜。他從不限制學生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更不會阻礙學生天性的發(fā)揮,不管多么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在他手里,都能成為教育的正面力量。他的課堂教學,不管數(shù)學、語文、科學、自習,都獨具特色。他既利用課本來教學,又不迷信課本,甚至連參考書他都敢以科學的態(tài)度提出質(zhì)疑。他班學生有固定的娛樂活動:每日晨曲,朗誦比賽、講故事、編故事,還有跳棋比賽、象棋比賽,激情燃燒。
   昌軍喜歡讀書,也會讀書。我們都有過讀書的經(jīng)驗,但每個人的經(jīng)驗都是不同而獨特的。在昌軍的體驗里,讀書敘事,特別是用愛帶動我們從正面的角度來覺察內(nèi)心,使我對自己產(chǎn)生“自卑”感時依然有勇氣走出來,才是幫助“我”在內(nèi)心慢慢累積自信的成長通道,它可以改變和完整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他擅于打開心靈空間,讓心靈成長在一刻間真實發(fā)生;他喜歡與教師一起敘事,一同經(jīng)歷探究內(nèi)心的旅程;他喜歡前行,一直走在與自己建立聯(lián)系和變得智慧的旅程;他喜歡竭盡己力,建立一個又一個相互支持的讀書共同體。他的成長敘事滋養(yǎng)著自己,也肥沃了一方土地。
   昌軍老師組織教師讀書敘事,有著明晰的認知路徑。以共讀《自卑和超越》為例:首先是速讀摘錄。這本書重點摘錄與自我、與教育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然后是邏輯重構(gòu)。先圍繞概念詞“自卑”提出三個層面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然后沿用本書特點,理論加故事,完成一篇讀后感。這本書講了很多故事,采用的是轉(zhuǎn)述的方法,轉(zhuǎn)述在敘事中駕馭難度很大,大家都想嘗試。第三步是自我敘事。對于敘事,剛參與共讀的老師有些畏懼。昌軍老師用“詞刺激”方法激活潛意識。他自己做“詞刺激”測試時,用“自卑”和“勇氣”這兩個概念串接故事,先冥想三個畫面,與自我、與家人、與社會聯(lián)結(jié),然后發(fā)現(xiàn)畫境背后的力量。他的發(fā)現(xiàn)是,自卑感轉(zhuǎn)化為勇氣力量形成“愛的循環(huán)”圈。
   我的直覺告訴我,昌軍的讀書是通達內(nèi)心的,也是與外部世界相勾連的,這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必須不斷發(fā)掘的內(nèi)心景觀和外部景觀。
   昌軍組建了學校讀書群,引領(lǐng)教師讀書日漸精進。他說:讀書敘事是能夠幫助教師找到“真我”,自覺進入愛的循環(huán)的最佳途徑。還說:讀書寫作,主要目的不是給別人看,而是為了提升自己。昌軍打了一個比方:“讀書敘事,參與和旁觀,就像親自釣魚和看熱鬧,當用心垂釣者滿載而歸的時候,看熱鬧的人最終會空手而歸,最多輕松了一下心情?!蔽液苜澩挠^點和做法,“共同體讀書敘事”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大家可以互相影響,共同進步。
   昌軍敘事是他送給自己的一份珍貴禮物,也是送給所有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一直跟進昌軍老師的敘事,他思想的犀利,不僅有震撼力、殺傷力,更是真情動人。他覺察到自己“從教二十多年,成長呈現(xiàn)低層次和反復性,更多是迷惘與糾結(jié)”,他說:“期間的遭遇,讓我對中國教育失望甚至絕望。其中性格的過于激進乃至偏激可能是主要原因,但活動范圍狹小,造成眼界和格局受限,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蹦芨杏X到昌軍自我突圍的愿望強烈,這是教師覺醒最好的理由。
   在昌軍老師組織的“第四小學敘事群”,老師們由最初的靜觀,漸漸走入讀書敘事的行列中來。姚文佳老師跟進閱讀養(yǎng)成寫作習慣,她自己的公眾號日更教育敘事,引起家長和社會關(guān)注。
   一個人會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會走得更遠!
   《濕地爬行》是作者鄭昌軍老師自己的成長故事,略顯稚嫩,但很像美國著名詩人羅伯特?弗羅斯《未選擇的路》中所說:“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br />   為了更清楚地了解這一點,我們讀書吧!
   期待昌軍影響更多教師讀書敘事,心靈覺醒,自覺進入愛的循環(huán)。

共 11222 字 3 頁 首頁123
轉(zhuǎn)到
【編者按】文章從《菜根譚》談起,用“談”、“淡”二字貫通教師讀書敘事,以昌軍老師的《濕地爬行》驗證教師成長路徑,一離不開“研究”,二離不開“修心”。作者用情緒之花界定“淡”的意境,離內(nèi)心近了,更近了,超凡脫俗,又根植于生活點滴,同時,讓我們感覺到,“道”非道,不遠“道”,情緒之花,可栽培,可培植,可開花結(jié)果?!暗丁笔悄腔ǖ奈兜?,淡“心”是那養(yǎng)花人的修為。一曲《菜根譚》,“談”出一朵花來,“談”出一段故事來,高!推薦閱讀!問候作者!【編輯:馬永清】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共 0 條 0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