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寫手獎勵賽】飲馬溝拾趣(散文)
一座山若沒有水的滋潤,便會缺少生氣;一個地方若沒有文化的涵養(yǎng),便會缺少靈氣。這是黃河岸邊一個極普通的壕溝,裸露的黃土,稀稀落落的灌木,萋萋的雜草,只是因為附麗了《三國演義》中呂布曾在此地飲馬的傳說,竟然也變得靈動起來。
這里緊鄰虎牢關(guān)。而虎牢關(guān)前演繹的“三英戰(zhàn)呂布”的三國故事,大多數(shù)人耳熟能詳。相傳呂布正是在這里屯兵休整后,精神抖擻,飛身上馬來到虎牢關(guān)前,才上演了那樣一場精彩絕倫的巔峰對決。從此,這里留下了呂布的傳說。從此,這里有了飲馬溝的名稱。
道路兩側(cè)的大型浮雕,講述的是“三國”群雄的事跡;步道兩邊的欄桿上,雕刻著有關(guān)“三國”的成語和故事;處處體現(xiàn)的“三國”文化似乎讓我們穿越時空,再看看那段波譎云詭的歷史風云。耳邊,仿佛回響起《歷史的天空》——
暗淡了刀光劍影,
遠去了鼓角爭鳴,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湮沒了黃塵古道,
荒蕪了烽火邊城,
歲月啊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
或許,景區(qū)開發(fā)者的初心正是要借助“三國”故事,試圖打造出這里的看點和亮點。的確,在這里可以賞黃河美景,目通百里,心曠神怡;可以品三國故事,思接千載,鑒古喻今。
對于呂布,我更多的是從小說中得到的印象:勢利多變,忘恩負義,有勇無謀。這樣的性格、品行自然不討人喜歡。但他驍勇善戰(zhàn),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民間至今還流傳“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說法,這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臨懸崖處坐落著呂布雕像,約5、6米高。呂布頭戴金冠,高舉方天畫戟,身跨赤兔戰(zhàn)馬,意氣風發(fā)。赤兔馬伸頸長嘶,鬃毛直豎,騰空躍起。雕像生鐵鑄就,造型豐滿,氣勢非凡,凸顯呂布“飛將”氣概。雕像的基座上刻有呂布生平介紹,還有幾句贊美詩:
器宇軒昂七尺漢,劍眉虎目勝潘安。
自幼習武藝精湛,博得勇名宇內(nèi)冠。
千軍萬馬一將在,探囊取物有何難?
良駒赤兔添虎翼,方天畫戟喪敵膽。
這樣一個鮮明、生動的歷史人物,就這樣留在這里,是非功過,自任后人評說。
飲馬亭依崖而立,凌虛御空。坐落于綠樹鮮花叢中,猶如玉宇瓊樓。這是一座兩層六角亭,朱欄玉砌,飛檐翹角。拾級而上,既有“更上一層樓”的豁然開朗,又有“憑高望遠思悠哉”的飄逸灑脫。
憑欄遠眺,目極八荒。南面,相鄰的沿黃公路宛如一條飄帶橫貫東西。不遠處,高低錯落的村落樓房掩映在蔥蘢綠樹叢中。再遠處,群山連綿,白云悠悠。北面,碧野千里,遠處巍巍太行山若隱若現(xiàn)。黃河從西方浩浩蕩蕩而來,奔流不息。綿延的邙嶺聳立岸邊,大大小小的土嶺、溝壕參差交錯,高低俯仰。再看腳下,黃水滾滾,浪花飛濺。正值盛夏,黃河水暴漲,一片汪洋。一只汽艇沿河岸游弋,幾只白鷺在半空飛鳴。
夏日炎炎,飲馬亭上卻是涼風陣陣。初時,清爽怡人,喜氣洋洋;不一會兒卻有點兒經(jīng)受不住,想要瑟瑟發(fā)抖。從飲馬亭下來,沿步道斜行,下落河灘,再一次近距離感受黃河的滔滔氣勢。
站在高高的壩頭上,看濁浪洶涌,迎面而來,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土腥味兒。滔滔洪流裹挾大量的泥沙、雜物順流而下。波浪打起滾兒,涌起漣漪,濺起浪花,奔涌著,低吟著,咆哮著,不時地沖上堤壩,飛沫落在身上。腳下的堤壩似乎在顫動,不遠處又傳來河沿坍塌的撲簌聲音,讓人不寒而栗。
離開河沿,沿堤壩林陰道往前走。這邊的蘆葦蕩里,卻是風平浪靜,波光粼粼。青荷圓圓,白鷺翩翩,垂柳裊裊,蒲葦亭亭,幾個垂釣者悠閑地坐在柳陰下,仿佛一幅靜謐的水墨畫。走在堤壩上,我忽然發(fā)現(xiàn)左右兩邊呈現(xiàn)的是兩道完全不同的風景。剽悍與溫柔,豪放與婉約,粗野與文雅,喧囂與安靜,劇烈與祥和,對比是那么強烈,卻又是那么和諧地交織在一起,渲染出波瀾壯闊、豐富多彩的黃河風光。
也許,旅行的意義就在于不經(jīng)意間撿拾一些美妙的風景,讓平淡的生活得到樂趣和補充,讓心靈得到慰藉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