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人間值得】林深不知處(征文·散文)
在我內心深處,一直珍藏著一片秘密森林。
它枝葉婆娑,林隙間透過陽光的影子,謎一樣吸引著我,把我?guī)朊⑸钐帯N蚁矚g探索它,打開一本本未知書,用心捕捉書中的秘境,那種感覺始終令我愉悅至陶醉。一片葉,一條枝,一棵樹,匯成書的密林,那是我的閱讀理想。
童少時的閱讀何其可憐,家貧,無書可讀。閱讀的土地一直荒蕪,雜草中連一棵孱弱的樹苗都沒有。上學后,能夠閱讀到的書籍只有語文課本,現(xiàn)在看回去,丟失了閱讀的啟蒙時期,可惜又無奈。
翻看玉師同班衛(wèi)華的朋友圈,那些舊跡斑斑被歲月染黃的名著,才知我們的差距在哪里,衛(wèi)華已經是本市卓有名氣的作家了。讀她的文字,如清水洗塵。文字背后,是她的書海書林。她讀得博,涉獵不同的領域,她的文字里是充盈的內心,閱讀的神奇在于此。師范三年,衛(wèi)華一定是讀了許多書,而我竟無所知,無所見,三年的大好時光,連個讀書的念頭都沒有,深以為憾。意識到這些的時候,已是人到中年,比衛(wèi)華晚了近二十年。幸好,只要閱讀永遠不晚。
播下閱讀的種籽應該是師范畢業(yè)后?!讹h》《霜冷長河》是在市里念師專的妹妹帶回來的書。她對前一本外國名著讀得如醉如癡,我更鐘情于《霜冷長河》,被那個叫余秋雨的作家施了魔法般,無法自拔。
原來在翻爛了的語文課本外,還有這么美妙的文字。一本盜版的《霜冷長河》,拿到我手上時是赤裸的,封面封底早已不知所蹤。書皮是厚厚發(fā)黃的硬紙片,包裹著他諸多散文篇目。散文集選材之廣泛令初讀的我眼花繚亂,時至今日,許多篇目都被時間過濾淘汰,但那些斐然文采已深入我心。對于每一個閱讀者,特別是初入閱讀之旅的讀者而言,文字之美是鮮花,一片秀色。那些汪洋恣肆的文字,即便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仍然是酣暢淋漓。
中了余秋雨的毒,拿了工資,買了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文化》。讀一位作家,讀他更多的書,了解他的風格和作品中的異同,是我一直延續(xù)的閱讀方法。遲子建、簡媜、周曉楓、韓少功等,都是這么讀下來的。余秋雨的幾本散文集中有些篇章是交叉的,幾乎所有的篇目都深得我心。那些紙書上的墨字,滋養(yǎng)了一個在干旱土地生長的幼苗,或許是它們,讓我有了站成一棵樹的機會。以余秋雨為代表的文化散文是我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閱讀天地。
記憶中陡然閃過的光亮,是那盞夜讀的燈火。讀《古道西風》,作者認為孔子的西去是“泰山西頹”,對孔子人格的敬仰,如玉如磯;《一個王朝的背影》寫清朝興起和沒落,結筆在那個投水而去的王國維,一個文人用死來祭奠一個不可救藥的末代。令我興奮難眠的還是康熙大帝的武功文治,博學多思,精通漢族傳統(tǒng)文化,靠著自身的硬氣打牢了清朝的江山??上Я?,后世的帝王一個又一個病懨懨,都是扶不起的阿斗。余秋雨的文章,一氣呵成,有一種氣勢貫通其中,一旦拿起,不容釋卷。那些夜晚遍布著文化的氣息,偶爾會把目光投向夜空,短暫停留,又被拉回。
挑燈續(xù)讀余秋雨,我已經在三尺講臺上站了些年頭了。這些篇章充實了我的大腦,它給我的語文課堂注入了源頭活水,滋養(yǎng)了自己也滋養(yǎng)了學生。語文課講究知人論世,學《范進中舉》會想到《十萬進士》,讀蘇東坡詩文會延伸出《蘇東坡突圍》。閱讀余秋雨,一個教師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在學生眼里,他們的老師飽讀詩書。這些文化散文,洋洋大觀,曾經一度俘獲一位閱讀姑娘的芳心,這棵孱弱的小樹慢慢長成了健康的模樣。
讀祝勇,在近幾年。祝勇讀過《蘇東坡突圍》,我是從他的《在故宮尋找蘇東坡》讀到的。同樣寫蘇東坡,祝勇寫得更沉穩(wěn)踏實。身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他用目光捕捉東坡詩文畫作,于歷史幽微中挖掘剖析一個受貶文人的復雜心境和曠達胸襟。厚重的一本書,遠勝于余秋雨的那篇。祝勇的文字也美,美得不可言說,質勝文,更有一番美的滋味在心頭。在我開始有意識地讓自己的文字與“寫作”沾上邊時,在兩個文化散文大家的比對中,我會更傾心于祝勇老師。祝勇老師的系列“古物之美”和它的《故宮六百年》,也已津津樂讀完。在閱讀中,我淪陷在它筆下的故宮文化和漢語文字中,心甘情愿。
生命有限,時間有限,選擇有益的書才不負閱讀時光。閱讀總是需要過程的,不斷閱讀中,甄別取舍,正確的閱讀取向漸漸主宰自己對書籍的選擇。記起了癡迷小禪和安妮的日子,我不認為那是閱讀的彎路,只有走過了,才會有辨識度。
還會讀安妮,安妮的書是我閱讀旅途上極好的伴侶,我從她的早期作品一直讀到現(xiàn)在,每一本新書都不會錯過。讀她的書也能照見自己。安妮的書,是舊相識,也是新知己。她日臻成熟的文筆和對生命的開悟,成為一束光,照亮了我。
遲子建開啟了我全新的閱讀旅程。她的散文有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煙火味道,取材于生活,寫出了大多數人身邊存在但不曾落筆的題材,見微知著,引人思考或讓人懷想。我更喜歡她的語言,有點素拙,總是不急不緩的訴說,傾聽者不需著一字。讀后,如同飲過一杯清茶,唇齒留香。她的小說更勝。拿到她的小說集《起舞》,被驚到了。她大膽選材,不避現(xiàn)實,有暖語,有冷言。《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為了某些人和權利位置,蔣百嫂用內室的大冰箱保存著礦難中死去的丈夫遺體。她怕停電,會露陷,她會分文無收。《踏著月光的行板》,寫農民工夫妻,兩地務工,每兩周在小旅館相聚一次。中秋節(jié)那天,為了給對方驚喜,各自乘車去對方那兒,結果都撲了空。就這樣,一天之中在那趟慢車相向而行往返兩個來回,錯過了佳節(jié)。最后電話中敲定,兩人在中途兩車相遇時,隔窗而望?!镀鹞琛肥遣疬w的題材,誰也無法阻擋拆遷的推土機,女主隨著一只奪窗而跳的貓?zhí)顺鋈?,折了腿,后來只能在樓上新居看著人來人往。遲子建把關切的目光投給一個個小人物。卑微,渺小,有著人性的弱點和閃光點,寫出來引人關注,喚起每一個人的良善和悲憫之心。這是一個作家的使命和擔當。
林賢治編的散文集《村莊,我們的愛與疼痛》,題目已經點明了這部散文集的內容。作者有我熟悉的名字:劉亮程、楊獻平、葦岸等。書中所寫的村莊已經成了歷史,讀的時候是在回望中回想。漸漸流逝的人和事,漸漸抹去的名詞。讀的時候,我已經成了村莊的邊緣人。這本書給我上了難忘的一課,那些寫作者,帶著愛與疼痛,描繪出一幅幅村莊畫卷,美而傷,一步步把我領回故鄉(xiāng)。才發(fā)覺回鄉(xiāng)的腳步并不輕松。所有的村莊都是大同小異。讀他們村莊也是在讀我的村莊。不光是讀,我也要用筆來寫下我的村莊。
閻連科的《我與父輩》是一本讓我無數次淚目的散文,他用飽滿的感情來寫父輩。讓我淚目他們之間那種濃得化不開得如糖般甜蜜的親情。善良、勤勞、勇于擔當的本性在家族中代代傳承,父輩給了后代以深遠的影響。父輩,是一個個縮影。在記述我與父輩時,作者深邃的思想得以表露。讀者不僅在讀那些苦難的歲月,而是在思索苦難中人生該如何扛,如何對待生死。讀后,我的目光似乎也有了洞見性。
劉慶邦的《陪護母親日記》,是我在《十月》純文學公眾號看讀到的。于母病間陪護,與母親和親人交談,寫下的散碎文字。大道至簡,真淳處見真情。寫作,是閱讀眾里尋她,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
賈平凹在散文集《天氣就是天意》中提到寫作的真諦。“中國文學最動人的是有人情之美,在當下,人性充分顯示的年代,去敘寫人與人的溫暖,去敘寫人心柔軟的部分,也應是我們文學的基本。”
“我們需要學會寫倫理,寫出人情之美。需要關注國家、民族、人生、命運?!被厥滓幌伦约涸缙趩渭兾淖种赖拈喿x是多么褊狹和可怕。
有了名家指點,閱讀之路會更順暢。得微友推薦,買了九本世界短經典小說。讀完了《鄉(xiāng)下的葬禮》《耶穌之子》《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和馬華文學的力作黃錦樹的《雨》。這些世界經典大多在抒寫著每一個作家都會寫的親情,通過人物的命運,折射社會。而這些都是我無法企及的高度。
不斷閱讀,讀文學,讀美學哲學,偶爾也會把枝杈伸到科學領域,讓閱讀之樹更繁茂。
一次和衛(wèi)華聊天,聊到讀書。我說到“療救”二字,這是我切身的閱讀感受。堅持閱讀,給了我吞噬困難的能力,覺得生活中沒有過不去的坎。心情愉悅,身體自然健康。一直染病的她說,“還真是,要是沒有書,我早就沒了。更多時候不在讀什么,讀書的過程就是種享受。”隔屏,我感受到她說這句話的平靜坦然。生病的這些年,她瑜伽、書畫、寫作、讀書,若不是她親口說起她的病,我根本找不到一個病人的痕跡,閱讀給了她堅強樂觀,成為我們眼中發(fā)光的女子。
叩謝閱讀所賜。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賜稿流年,期待再次來稿,順祝創(chuàng)作愉快!
伊蘭于書香節(jié)寫下此篇散文,意味深長。
愛書的女子是最美好的,在我心中,你和雁子,都是愛書成癡的女子。
讀了你的閱讀筆記,喜歡你閱讀的姿態(tài)、虔敬的心境和努力,我恍惚看到了,你的閱讀之豆由一個幼牙成長為一棵茂密的大樹。
你盤點的書,部分有所涉獵,不及你的系統(tǒng)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