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事冗書,零碎讀(散文)
讀書日這天,枇杷花里閉門書,一邊把玩著一塊石頭,一邊隨意地翻著一本雜志。
雜志上有一幅畫,畫上的印章,是白石老人自己刻的。
白石老人的篆刻藝術(shù),跟別人的不一樣,更不同于打印體,他的字體自成風格,筆畫瘦長,尤其往下走的豎劃,像一位運動員的腿,都是精肉,有力量,還有飽滿的滄桑感,別人很難模仿。
看著自己手上的這塊石料,是我從眾多淘來的石料中揀出來的,質(zhì)地細潤,屬于壽山石的一種,橙紅橙青的飛絮相間其中,紅色占比大,比較喜慶,我很喜歡。這是經(jīng)過粗加工過的,石料已經(jīng)成型,只是有一個邊怎么看怎么歪,于是就在砂紙上磨,用一張報紙接著,不敢太大勁,粗礪的砂紙與石頭匯合,隨著手來回摩擦,能聽見石粒掉落的聲音。
那個鍛面,被我磨得起了沙塵,用手去擦,手指肚像沾了滑石粉般細膩。
石頭,來自于大自然,閑暇的時候,它們與我對視對話,當我在它們身上刻下印記的時候,不知它們想到過沒有,這輩子居然和我有這般的緣分。
其實,我也沒有想到,在來到淀邊的石油城之后,獨自一人身居斗室,拿起刻刀,竟癡迷于此。
很多年前,到單位收發(fā)室取書,見有人訂閱篆刻方面的雜志,翻開一看,便被吸引,很好奇,感覺很好玩,后來還添置過一個刻床一把刻刀,沒事的時候也看看這方面的知識。去街上小逛,有刻章的店,老板是孩子同學家長,進去看,人家是電動的,刻一個章分分鐘的事。
我是一個喜歡探索的人,對于有意思的事物,喜歡看,喜歡一探究竟。別上心,只要上了心,肯定會癡迷。
就像我的旗袍,愛上了,就自然約束自己的飲食,自然注意鍛煉。不推崇節(jié)食,因為我需要工作,工作量也不小,費腦子,有時候也得跑腿,能量不夠的話,頂不下來艱巨的任務,還會影響健康。只是飲食需合理適度,不大吃大喝,七分飽即可,早上不鍛煉的話,晚上肯定得出去轉(zhuǎn)一個小時,只要保持在合理的區(qū)間,旗袍還是能穿出效果的。
一襲旗袍裹身,此時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心情是愉悅的,滿足的。世界上,還有什么比氣定神閑更美妙的呢?
如今,不用像以前一樣把上下班時間浪費在路上,時間便空余出來了不少,這零散的時間,可以充分利用起來做自己喜歡的事。
我喜歡睡前捧著唐詩宋詞,與古人對話,欣賞他們的踏莎行和滿庭芳,那些桃花源、那些寒聲碎、那些思繞天涯,何等的閑適、迷離、歡喜和憂愁,我沉醉于他們的斜陽外,也迷戀他們的小橋流水,拍案于大浪淘沙,驚覺于寂寞沙洲冷,品味于一任群芳妒,喜之于驚起一灘鷗鷺。讀著讀著,也便把自己想象成古人,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看花開花落,嘆新青竹露,賞流云飛瀑,感半檐朝雪。
如今,又喜歡上了篆刻,就自然關(guān)注書法。小時候練過,父親教的,尤其是暑假,父母讓我們在家練字,不讓出去瞎跑。中學時我還是書法課代表,校長教書法,指著我的書法作業(yè)說可以在墻上寫標語了,一直以為老師是在鼓勵我、鞭策我,所以再接再勵方面做的非常欠缺。工作以后,練字時續(xù)時斷,但這是一項不會終止也終止不了的愛好。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介紹一位七十一歲才學畫畫的老太太,丈夫去世后,到上海跟著畫家女兒生活,在家人的鼓勵下,一拿起畫筆,就沒放下,舉辦了畫展,身體也健康了好多。
我比她年輕多了,什么事從現(xiàn)在開始,一點也不晚。只是啥事貴在堅持,在于見縫插針,在于興趣所致。
感覺筆畫軟,還沒有體,那天把字拍了給著名書畫家石硯洗先生看,先生說堅持練,不能著急,凡事欲速則不達。石老師夫人也練書法,在一次活動中,見將作品贈于石老師新收的海南弟子。石老師一家為人謙和,見我對書畫也感興趣,說只要你肯學就愿教。大師都開口了,何其幸運??!
早上練了一會兒字,打開電腦,好久沒寫散文了,手癢,遂記錄幾筆,留點文字。
筆墨紙硯來自于大自然,就連電腦里的電,都來自于大自然里的風、太陽里的熱。人類從古至今,我們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哪個不是來于自然,人類當之無愧是自然之子。
說是自然之子,似乎老掉牙,誰不知道呢?越是熟悉的越容易忽略越不懂愛惜。都知道是自然之子,可人類有那么愛護大自然嗎?核廢水怎么處理呢?鯨魚肚里的垃圾袋是怎么進去的?沙塵暴是怎么產(chǎn)生的?北極冰為什么會融化?
這這這,跟讀書有關(guān)系嗎?我不愛“綁架”別人,書,如茶,如酒,需自品方知其味。
愚以為,讀書,就是接受信息,消化吸收,運用自己的思考,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理論指導實踐,于是便有了自己的方向,有了愛好,有了思辨。
與書籍在一起,永遠都不會嘆息。
心做良田耕不盡。書于我而言,是每日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那些我敬仰的詩書畫大咖們,都是平日手不釋卷之人。藝術(shù)是相通的,悟性靈性來自于讀好書、好讀書。
翻看微信朋友圈,一作家老師曬了一枚印章,上書:事冗書須零碎讀。那幾個字刻得清晰、古意,余味悠長,不禁讓我心生向往,遂又拿起了石頭,刻個啥字好呢?
翻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