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取景,西南望(散文)
把鏡頭對準一個偏僻甚至很落后的村莊,完成一次真實的接觸,了解農村骨子里的巨變。我跟隨女兒的電影前期取景隊伍,深入泰山腳下的農村,感受跨時代的變化節(jié)奏。
一
影片的尋景工作確定了。根據女兒對電影故事背景的要求,通過實地考察和朋友推薦,初步在泰山腳下的幾個鄉(xiāng)鎮(zhèn)確定了四個古舊村落為女兒考察取景地。徂徠山櫻桃園,我提前介入探尋了幾處景點,是否符合要求,心里沒有底。而其他幾處因時間關系沒有實際去看,由于朋友的介紹和曾經工作時對這幾個地方的了解,自以為沒有什么大的問題。
昨晚,女兒帶著她的劇組主創(chuàng)人員一行四人來到家鄉(xiāng)泰安,入住在事先預定好的酒店。今天一早,我作為向導,一路陪同她們開始逐一去擬定的幾個村落取景,本著由近及遠的行程安排,第一站選擇了泰山南麓房村鎮(zhèn)的西南望村。
西南望村,隸屬于泰安市高新區(qū)房村鎮(zhèn),位于房村鎮(zhèn)最北端,與徂徠鎮(zhèn)相臨。東依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西靠大汶河。北距泰安市區(qū)18公里。據清乾隆年間《泰安縣志》記載:南北望地方為古商王城,因村位于古商王城之西南部,故名“西南王”,后演變?yōu)槲髂贤?br />
導演王奕達,九零后女孩,先后導演的多部片子分別獲得國內國際獎項,五月份與女兒合作拍攝的微電影《他路》入圍法國嘎納電影節(jié)參選作品,這次,她倆剛從法國回來,就投入到電影《天邊驕陽似火》的取景工作中。駐京工作期間,由于工作之余經常去女兒的公司,劇組人員基本都認識,所以,與她們接觸起來,并不感到拘謹。
我們一行五人,女兒開車,導演奕達,副導演女孩唐唐,美工女孩關輝。西南望村位于市區(qū)以南三十余里,我們出城沿去房村鎮(zhèn)的柏油路,一路向南,路上孩子們有說有笑,看到車窗外的風景,總是詩一般的感慨一番,我插不上話,只能坐在副駕駛上,緊盯著去目的地的方向。半個來小時的工夫轉眼就來到西南望村頭。本來事先聯系好了熱情好客的村委馬書記,事不湊巧,電話聯系卻告知在鎮(zhèn)政府開會,書記讓我們直接進村開展工作,說那里的村民本分實在,如遇有情況可直接提書記的名字即可。這讓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考慮女兒她們日程安排緊促,我們只好先行進村。因是舊村落,狹窄的縱橫交錯的土路胡同,車子開不進村,停在村邊馬路上,我做前導,孩子們從車上拿出事先備好的相關攝像器材步行入村。
說實在的,拍電影,這是我這一代人感到遙不可及的事情,如今,女兒就是電影人,還把家鄉(xiāng)作為電影的拍攝地,我都覺得臉上有光。時代的發(fā)展,我們有時候是難以趕上的。我珍惜這次近距離接觸拍電影的機會,就像孩子的心理,好激動??晌乙种浦?,生怕這些毛丫頭知曉了我的心理見笑不是?
二
電影背景是2003年以來農村發(fā)展變化的故事。這就要求取景的村子要符合那個年代的面貌特征。西南望村分舊村、新村,我們直奔舊村,一進村就感覺像是來到電影《地道戰(zhàn)》里的趙莊,“殘垣破壁”,很是荒涼,愛開玩笑的唐唐對我說:“叔叔,這里莫非還是解放前?。 薄肮?!剛解放。”我也順口幽默了一句,引起了孩子們一陣天真爛漫的笑聲。沿胡同邊走我邊給她們介紹說,這里的年輕人,大都結婚成家后搬到村委規(guī)劃的新村去了,隨著年輕人一個個離開,這個舊村漸漸成了多數老年人堅守的空巢,故土難離,這是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老人們最大的心結。據說,這里很快就要開始舊村改造,政府統(tǒng)一規(guī)劃,建一處別具特色的集觀光、住宿、美食于一體的民俗旅游村。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著,似乎打動了電影人創(chuàng)作靈感的神經。
不要做舊,保留舊村的原貌,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了,這應該是中國農村變化的見證,當然得留下一份遺產,留給后人一些真實的影像,不要忘記他們的父輩走過怎樣的奮斗之路。王導走神了,居然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又一個嶄新的電影主題走進她的腦海。
這里都是五十年前的老房子,三分之一的房屋已沒了人住,有的大門緊鎖,有的是荒草遍地,房頂露天,路邊雜草叢生,房檐屋角零星地種著莊稼棵和菜蔬,幾乎見不到人跡。導演小王她們很感興趣地拿出事先備好的同程錄制設備,開始沿村取景,副導演唐唐和美工關輝隨時協(xié)調配合,她們沿村胡同街道一路走走停停,邊交頭接耳地商量劇情邊尋找著合適的場景。在她們面前我除了給她們帶帶路,插不上話頭,提著些礦泉水和零食,為孩子們擔當著后勤角色。我倒喜歡我的角色,默默跟隨著她們,樂意聽她們講解劇情里的故事,我成了一個名副其實劇組編外人士。
我們發(fā)現,幾乎每個胡同中央都挖了一條五十多公分深的壕溝,本來狹窄的土路胡同,走起路來更顯困難了,胡同里幾乎見不到一個人,串了幾個胡同后,總算見到了一位剛出門的蹣跚老人,老態(tài)的有些眼花耳背,經大聲詢問得知,這是幾天前村子里剛挖的準備安裝自來水的管道。原來這里已經開始了舊村改造的行動了。政府沒有放棄任何一個老人還在堅守的破舊農村,盡量給他們提供便捷的生活設施,這一點,跟那些在門口曬太陽的老人說起,都很感動。我發(fā)現,尤其容易感動的,不是那些年輕人了,是老人,因為老人的心中,有著強烈的對比。
也許我們來到這個村子有點早,時間還不到早上八點,難怪胡同里見不到人,隨后便陸陸續(xù)續(xù)有人從家里出來,不是老頭,便是老太太,有的拿個馬扎坐在大門外乘涼,有的直接坐在門前的石凳子上,看見我們突然而至,都帶著好奇的眼神看著。沒有惡意,面容是慈祥和善的,一看就是樸實厚道的老人。中國的老年人,他們還習慣在他們住了一輩子的老屋里生活,老去,他們是可愛的,沒有什么太多的要求,國家給了他們養(yǎng)老金,盡管不多,但一說起,那個感恩的神態(tài),讓我心中一驚,我們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這些九零后的女孩,看到村子里景象,也是好奇得有些活潑可愛,分不清房前屋后的地角里長出的是什么莊稼蔬菜,孩子們爸爸叔叔地喊著向我請教,我就分別指給她們,哪是玉米,花生,毛豆,綠豆,豆角,蕓豆,向日葵等。孩子們也饒有興趣地給這些莊稼棵們拍照,看出來,她們十分開心。我心想,這哪里是來選景工作的,簡直就是來鄉(xiāng)村一日游的。
關輝是她們當中年齡較大的女孩,更是大驚小怪,看到幾棵古老大柳樹下的一群羊和兩頭拴在樹上的老黃牛,便沖了過去,女兒和唐唐也跟了去。一會兒摸摸牛羊,一會兒拍照,很是稀奇,羊群中不時發(fā)出“咩咩”的叫聲,同時伴著孩子們爽朗的歡笑。只有導演小王用嚴肅的目光搜尋著她導演的故事里的情景,一會兒看看房子,一會兒瞧瞧院子,一會兒錄制鏡頭,似乎沒有“閑心”看那群牛羊??磥磉@次取景拍板的主角就是導演了。
再過十幾年,我覺得孩子們腦中的農村這個字眼也會消失,少數的幾個專門從事農業(yè)經濟的年輕人會懂得農事,我仔細介紹給她們,希望她們將來的孩子可以從她們那里接受到農業(yè)知識教育。
三
故事里是要有一條河的,附近門口有一個站著的老大爺,我們說明來意后,向老人打聽,老人很熱情地告訴我們,村西不遠便是大汶河,并用手指指方向,我們確定了行走的路線。
村子里基本考察完后,我們開始按老人指引的路線走去,出了村子是一條蜿蜒的長滿雜草的土路,路兩邊是落花生地,一對中年農民夫婦正在地里除草,很友好地給我們打招呼,我順便詢問了一下去大汶河的路,中年人指了一條狹窄的長滿雜草的土路,我們順著花生地邊,穿過一片茂密的楊樹林,大約走了十來分鐘就來到汶河壩堤。
上了大壩,最感驚奇的就是導演小王了,“啊,太美了!”導演驚呼起來。在我眼里沒有看出什么特別的地方,大汶河正是枯水期,沒有流動的水流,只有間斷的水洼,像是明鏡似地鑲嵌在壩底,百十余米的河床對面是挺拔濃綠的楊樹林,風吹草動,碧浪翻滾,放眼望去還是有一種非常別致的景色之美。河里有五六個用撒網打魚的漢子,女孩們站在壩上開始選準角度拍照,導演眼里的汶河的神奇,應該是汶河的空曠之美,如大漠荒煙,似乎導演又有了創(chuàng)作的新靈感,一會兒竄到壩上,一會兒溜到壩下,一會兒蹲著,一會兒站著,不斷選準鏡頭進行拍照,其他孩子們也在按照任務分工十分敬業(yè)地忙碌著。拍照空隙我問導演,這里的場景符合故事的要求么?小王說,回去需要反復觀看研究拍攝錄制的鏡頭再定。頓了頓,她繼續(xù)說,這么美,主題有時候是可以轉換的。我覺得對,連我都只顧得看景色了。
導演用錄制設備,繼續(xù)不斷地變換著角度拍攝汶河,興奮、激動呈現在女孩們的臉上。我也許是經常光顧大汶河的緣故,看不出什么景色的特殊,孩子們正在興頭上,一會兒聚在一起商量,一會兒分開拍照,還不停地作著記錄,我只是在一邊的壩沿來回走動著,看著她們繁忙而快樂的取景情形,心想,她們對電影事業(yè)的如此執(zhí)著,成功正在向她們走來。
不覺間,已是上午十點來鐘,今天的任務還十分繁重,因為還有兩個鄉(xiāng)鎮(zhèn)的兩個村子要去,并且相距幾十公里的路程,我看她們不像是工作,而是工作之余的閑游,借機說了一句,時間不早了,該去下一個取景地了。孩子這才醒悟過來。場景的選擇,關鍵是導演,導演并沒有多說什么,也沒說這個村子是否適合七月份的正式錄制,這時女兒對我說,“爸爸,給我們四個留個影吧”,說著就把調好的手機給我,她們坐在大壩上,背朝汶河,四個女孩同時舉手作出“Ok”的歡快造型,我按她們的要求摁了兩次快門,留下了美好而幸福的瞬間,孩子們看了看照的效果,很是滿意,這才起身離開大壩,原路返回村子,向著村邊停放車子的地方走去。
當村委馬書記在鎮(zhèn)上開完會電話聯系我們時,我們已離開了西南王,電話里向書記表示了深深的謝意。
這樣,我們開始了取景第二站,踏上了櫻桃園古村落的行程。
我真的羨慕她們幾個年輕人,通過讀書深造,選擇了這樣具有創(chuàng)意性的工作。我更羨慕年輕人的眼光,她們不慕大城市,把表現的視覺朝向農村,中國的大事首先發(fā)生在農村,農村就是中國發(fā)生巨變的一面鏡子,留下農村的變化影像,尋找中國巨變的一條主線,或許就是她們創(chuàng)作的初衷。
原創(chuàng)2018年6月19日
2021年8月3日首發(fā)江山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