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話說“殺熟”(隨筆)
走在路上,聽到前面兩個少婦在聊天。一個牢騷滿腹地在跟另一個發(fā)泄著抱怨,我放慢腳步聽著她倆的對話。
“什么叫朋友啊,朋友就是拿來宰的!”
“怎么了嘛,又哪個朋友得罪你了?”
“昨天在某店門口看到一個美女新買的包包很漂亮,想買,美女說就在這店里買的,便宜得很,才一百六十元。為了證明她的話,還特意把收據(jù)找出來給我看。我覺得某店真會做生意,貨真價實,性價比高,就想也買一個。之后,到她店里找到那款包包,什么沒說,價都沒問,就掏錢準備付款。熟稔的店主還夸我會選,說這款賣得最好了,剛才還賣了一個。我邊掏錢邊問她給我多少錢?她說剛賣的。那個人特別會還價,我標價三百元,她還我二百二十,最后二百四十賣的。我們是老朋友,你就給一百九吧。給你帶一個,總不能賺你的錢嘛。你說這是什么話?還不賺我錢,給我?guī)б粋€,當我傻子。我剛才問了價格,還看了收據(jù)的。別人會還價,你就賣一百六十元,我們是好朋友,不會還價你就宰我?”
“哈哈,鬼迷熟人,買了沒有嘛?”
“買?伸著腦袋被宰嗎?我也不好意思說,就說沒帶錢。她還說沒關系,先拿去用,隨便什么時候給錢都可以。曉得我不會賴賬,我才不上當呢?!?br />
這應該是做生意的常識性的慣用伎倆:殺熟。實體店和網絡平臺都一樣存在。
我們的社會不同于國外,崇尚人文情懷,辦事喜歡找親戚、朋友、熟人走點關系,買東西也是。一般的生意人就正好利用了這個情商。一般我們開始開店、做生意的時候,就會有長輩或者有經驗的指導者盡心地教導你“無奸不商”,不學會“奸”就不要從商。這里的“奸”并非完全是狡詐的意思,實際是指經營的方法、技巧和頭腦。人們對做生意的人有種定義:“無商不奸”。這里的“奸”就是指的生意人的奸詐了。
我做小生意多年,了解一些小生意的做法,就算給喜歡找點關系的購物者一點提醒吧。
到店購物,尤其在綜合性市場,各商家之間有所謂的潛規(guī)則。只要商家或者熟人帶來的客戶,除了語言上極盡溢美之詞、特大優(yōu)惠之外,報出來的價格一般是不會降低的。因為生意成交后,不管賺錢多少,即使虧本了,介紹費也是一分錢也不能少給的。所以這種情形下價格不會低,報價包含了利潤和介紹費,基本沒有商量的余地。寧可這單生意做不成,也不能壞了規(guī)矩,斷了介紹的后路。朋友帶來的或同商場商家?guī)淼目蛻?,在介紹的時候就有說法:這是我朋友,非常好的關系,一定要給優(yōu)惠啊,批發(fā)價嘛,或者就按給我的調撥價給。其實,這就是告訴賣家我的那份介紹費你必須要給,說得越鐵,越要宰。假如客戶反復還價,帶來的人說:給我個面子,再少多少多少,那就是告訴賣家,我介紹費少拿多少,你賣吧。如果介紹時說,這是我某某親戚,你自己看著把握。那就是優(yōu)惠到底,不拿介紹費的意思(地域不同、場合不同語言說法上會有區(qū)別)。本來,從商家的方面說,做生意是有成本的,店面租金、進貨款、人工工資、運營費用,這些也都是要靠賺錢才能維持,才能生存的。既然是朋友就該支持自己的生意,給予合理的利潤空間;從客戶的角度考慮,找朋友購物的初衷,也是一方面照顧朋友生意,另一方面基于對朋友的信任,在價格、質量方面不用擔心被欺騙。如果雙方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本來應該是個良性循環(huán)。事實上情況往往是相反的。做客戶角色的朋友抱著吃干打凈還要倒貼成本的觀念到店購物,即使這樣虧本了,也還會對別人說:做生意哪里有不賺錢的,只不過少賺了一點點。開店的想的是生意難做,不賺錢對方也認為我賺了,不如干脆就多賺點。反正大家是朋友,不好意思還價,基于信任也不會去調查。就算調查了知道了,可以說賣那個低價格的是假貨,給朋友的當然必須是真貨,真假貨很難分辨,表面看起來沒有區(qū)別,實際是不一樣的,這點只有我們賣的人自己清楚。放心,只有買錯的,沒有賣錯的。這樣的解釋既合情又合理,OK,這樣朋友被宰了還會心存感激,買賣雙方都開心,皆大歡喜。
每天在商場,常常會見到默契配合的場面,猶如群貓戲鼠。
一次,一個熟人、或者老客戶帶來一個新客戶配置一臺臺式電腦。根據(jù)客戶要求的配置通常零售價在一萬三千七百元左右,看了一幕現(xiàn)場表演。
店主問:“你們什么關系???”
推薦人回:“多少年的感情了,比兄弟姐妹還親?!?br />
店主說:“那就不能賺錢了,這么高配置的電腦不能賺錢還要承擔售后維保責任,真不好意思,你們還是問問別的商家吧?!?br />
推薦人急了:“我們就相信你,該賺的錢還是要賺點,不會讓你白忙活?!鞭D向購買者,“姐姐、姐夫你們說對不對?”
購買者夫妻趕緊回應:“合理的利潤,應該的,應該的。找你不是為了省錢,是不被宰,貨真價實?!?br />
店主猶豫著很為難地說:“這樣???嗯——這樣吧,一萬多的電腦,我加你二百元元可以吧?”
購買者夫婦立即表態(tài):“太感謝了,我們主動加一百,總共加三百吧?!?br />
推薦人閃電回復:“你看你看,我們這么多年的感情,就是耿直、干脆、不虧人!”
店主:“感謝,感謝,那就寫配置,報成本價后加三百元?!?br />
店主開始寫配置及單價,購買者表示自己不懂電腦,店主推薦一位精通電腦的維修師傅把關。
看著店主寫的配置及報價,推薦者驚訝不斷:“用這么好的顯示器呀?哎呀,太高檔了,我看看價格,這么便宜???主板、顯卡,哎呀,老板,好兄弟,太給面子了,頂配??!”
購買者看向維修師傅——請來的把關者,維修師傅不停地點頭:“算是頂配,價格也不高,這種配置不是關系到位的話,一般要賣到一萬七八。他給你們什么價?”
店主回答:“一萬六千七?!?br />
維修師傅:“哦,那是絕對的關系硬了,沒賺錢啊,成本價出的?!?br />
購買者發(fā)自內心表示:“感謝,感謝!要不為什么這么大商場我們哪家不去,只找他呢?人好,講交情,夠朋友!”
店主:“沒辦法啊,做生意是為了賺錢,可也不能唯利是圖吧?人情世故還是不能丟的嘛?!?br />
推薦者:“那是,那是,就因為老板人好,不單單我照顧你生意,我的親朋好友全都介紹給你?!?br />
可悲啊,正常利潤后又被宰了三千元,被賣了還幫數(shù)錢。
購物,特別是購買成千上萬價格的商品時,最好的方法是選擇明碼標價的商品,如果有優(yōu)惠,會明確標明優(yōu)惠區(qū)間。不要貪圖一點便宜,商家解釋的話有一句是沒錯的:只有買錯的,沒有賣錯的。選購不是規(guī)范標價的商品時,肯定是可以講價的,那就要關注品牌、記錄規(guī)格、型號、售前、售后服務承諾,且必須寫在發(fā)票(收據(jù)上),并在各商家之間詢價、比價、討價還價。賣家看到你很有經驗,不是容易被忽悠的,知道碰上理性顧客,也知道價格已經打聽清楚了,為了成交就會主動讓利,這樣才能獲取真正的優(yōu)惠。
真正的銷售其實是在不欺騙消費者前提下的一種誠信的營銷技術。長效機制并不是猶太人的專利,我們的祖先對做百年生意也有精辟的完整理論。比如:“寧可賠折腰,不讓客吃虧”;“售貨無訣竅,信譽第一條”;“經商之道:一守信,二講義,三取利”等等,表達了古人樸素的商業(yè)經營理念。
其實,殺熟不僅是一種喪失道德的行徑,也是一種短期行為,無異于殺雞取卵,對于一個商家來說,是一種慢性自殺。要知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句話,揭示了商業(yè)盈利的根本目的。一些商家不在經營理念、經營方式等方面下功夫,唯利是圖,以欺詐顧客為手段謀利,應該受到道德的譴責。同時,作為顧客,要理性購物,不要輕信熟人、朋友等的導向,而是要用自己的認知和評判標準,加入商家之間的競爭機制,選品、購物。
兩個女人似乎深諳“殺熟”其中奧妙,也對之頗有警惕。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礙于面子,輕信他人,在購物行為中顧及情感,喪失理性,客觀上也助長了這種不道德的商業(yè)行為。值得人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