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醉花間》同字疊韻/同字重韻(詩詞評論)
醉花間?夢(獨木橋)
人生夢。自需夢。尋夢悠悠夢。
今夢卻平常,回味非常夢。
醒來思此夢。夢里朦朧夢。
多少夢中情,伴我黃昏夢。
《醉花間?夢》通過對“夢”的反復訴說,流露出作者:追思黃昏夢朦朧,無可奈何花落去的“自需夢”的夢境。
【編輯年輕的樹】
以下編者點評:
《醉花間》,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对~譜》引《宋史·樂志》入“雙調(diào)”。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韻,一疊韻,后片三仄韻。
按《詞林正韻》,作者的《醉花間·夢》文,平仄符合要求。
參考下例:《醉花間·深相憶》,僅在開始一、二句同字疊韻(深相憶。莫相憶。)。
在這里,在古今中外除了中國格律詩以外的詩、詞、曲作品中,詩界還是認同或遵循某些規(guī)范的(更多的情況是約定俗成)或恰當?shù)耐织B韻手法的--不拘一格,新穎活潑。
一般的說,格律詩是不允許同字的,更不允許“同字重韻”的--但是,格律詩并沒有硬性規(guī)定韻腳必須“不同音”的,譬如白居易的《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加粗的韻腳字支、卮、枝屬于《廣韻》同一小韻,即這三個字同音。由此可知,至少近體詩不存在“韻腳不同音”的硬性規(guī)定--不過,格律詩“同字重韻”,確實是聞所未聞的了。
概而言之:
某些特定的詞牌,在特定的地方,按特定的格式,“同字疊韻--這里不應(yīng)否定,不要否定成:‘同字重韻’的錯誤”,是這些詞牌特定的寫作要求和創(chuàng)作手法;
在一切詩、詞、曲中,不規(guī)范或死板地“同字重韻--這里不應(yīng)肯定,不要肯定成‘同字疊韻’的正確”,甚至是“一個字”一根筋地“重韻”到底:“錯誤到底”。
……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作者太出格了。
1.作者的《醉花間·夢》,全詞七句話,全部用“夢”字韻,錯誤率5/7--這里,按規(guī)定,一、二句可以同字疊韻--再說一遍,一、二句同字疊韻不是同字重韻的錯誤。
2.全詞41個字,“夢”占了11個,余下的可運用“活字”,僅有30個,活字的可“利用率”30/41--“可利用活詞”更少。
3.“生造”形容詞一個:“自需”--可以猜,不宜“想”
4.嚴格的說,《醉花間·夢》的有效形容詞僅有3個:悠悠、朦朧、黃昏(時辰名詞用作形容詞)--41個字,百分率:3/41。
5.《醉花間·夢》的意境其實僅孤零零的一個:追思黃昏夢朦朧。
另外特別提及:
《武陵春》·【宋】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被皇家欽譜搜羅,記為詞譜變體的“標本”,為千萬女子傳頌,千萬男子贊頌。
特別是“泛輕舟”、“舴艋舟”二句,沖破格律,在此大膽“同字疊韻”,集女詩人千萬思愁于二舟,為后世詩人所稱道。
前后“舟”二句流露了心緒對比,傳達了情緒波折;前后舟本身:輕舟/舴艋舟--構(gòu)成“船型”遞退性的夸張(舴艋名詞用作形容詞,對“輕舟”還形成暗喻/或自身形成“借代”);“載不動許多愁”:心酸的比擬、心寒的夸張。
但是,《武陵春》的正體和幾種變體,自古未有疊韻者,所以李清照此處創(chuàng)造性的“同字疊韻”,未被《欽定詞譜》推廣--雖然仍被《欽定詞譜》列為變體范文。
附錄《醉花間·深相憶》·毛文錫
深相憶。莫相憶<轉(zhuǎn)折>。相憶<頂針,頂針引出與上文類似偏正關(guān)系的短語,遞進似的訴說“莫相憶”>情難極。銀漢是紅墻,一帶遙相隔。
金盤珠露滴。兩岸榆花白。風搖玉佩清,今夕為何夕?
還有:同一作者同樣的《醉花間》
休相問,怕相問<遞進·夸張>,相問<頂針,頂針引出與上文有類似偏正關(guān)系的短語,加油添醋地訴說“怕相問”>還添恨。
還有:現(xiàn)代·顧隨的《醉花間》:
說愁絕,更愁絕<遞進>。愁絕<頂針,頂針引出與上文有類似偏正關(guān)系的短語,夸張性地訴說“愁絕”>天邊月。
還有許許多多一些其他詞牌在規(guī)定處的同字疊韻的藝術(shù)手法,表達方式,多彩多姿,如毛澤東的千古絕唱:
憶秦娥·婁山關(guān)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反復吟唱;頂針,頂針引起追述>,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yè)。
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反復;頂針,頂針引出夸張性的山川描述>,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如果說原作是一面關(guān)于“同字疊韻”/“同字重韻”的鏡子,我擦拭一遍,老師冷靜的編輯按語和熱情的評論鼓勵,又擦拭了一遍--我想,原作者也是會眼前一亮的。
二手都要硬:形象思維/邏輯思維;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理論。
對于作者,要問二個“什么”:
對讀者,對社會,提供了什么?
對于編者,要問三個“什么”:
為作者,為讀者,為社會,提供了什么?
感嘆編輯老師的認真與細膩,感謝編輯老師的熱情與鼓勵。
再次謝謝原作者,謝謝編輯老師,謝謝菊韻社團,給了我這次學習與探索的機會。
獨木橋體是沒問題的。
問題在(原)作者不擅文言表達。
遺憾的是,想在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下,用如此少的字去把自己的思想完整的表達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下面作個嘗試吧:
誰無夢,豈無夢。夢自成其夢。
夢夢盡尋常,今夢非常夢。
朦朧思夢夢,但夢不知夢。
夢夢有柔情,夢只黃昏夢。
我的回復:
謝謝詩友的執(zhí)著,還認真地翻寫了《醉花間·獨木橋體》·夢。
恕我直言,你的翻寫,也并沒有跳出天下所有“獨木橋體”的窠臼,無論是詩·詞·曲--字詞自我束縛,曲調(diào)自我束縛--也許是我又一次孤陋寡聞了:自古以來,天下應(yīng)該是沒有一本可供《獨木橋體》詩·詞·曲吟唱的曲譜--一切有出息的藝人、曲作者,大概大家都不會去譜寫這種詩意呆滯,情感呆板,意境單調(diào),具象單一,作繭自縛,奄奄一息的曲調(diào)--呆板·呆滯,單一·單薄:估計天下有出息的藝人,大概也不會去吟唱。
下面是你的翻寫與原作的對比--請詩友注意,我的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你的翻寫,比原詞還要糟糕--因為原作者畢竟是有感而發(fā),有情有義--再次謝謝詩友,你費心了--
1.原作/翻寫的《醉花間·夢》,全詞七句話,全部用“夢”字韻,錯誤率5/7--這里,按規(guī)定,一、二句可以同字疊韻--
再說一遍,一、二句同字疊韻不是同字重韻的錯誤。
2.全詞41個字,原作:“夢”占了11個,余下的可運用“活字",僅有30個,活字的可“利用率”30/41--“可利用活詞”更少;
翻寫的:“夢”占了16個,余下的可運用“活字",僅有25個,活字的可“利用率”25/41--“可利用活詞”更少。
3.原作“生造”形容詞一個:“自需”--可以猜,不宜“想’;翻寫的還要糟糕,好像癌癥已經(jīng)全身擴散了,沒有地方可以下刀。
4.嚴格的說,《醉花間·夢》的有效形容詞僅有3個:
悠悠(翻寫的是:柔情)、朦朧、黃昏(時辰名詞用作形容詞)--41個字,百分率:3/41。
5.原作《醉花間·夢》的意境其實僅孤零零的一個:追思黃昏夢朦朧;翻寫的,好像不是神秘兮兮,而是很有點神經(jīng)兮兮的了。
再一次感謝詩友糟糕的翻寫,再次提醒人們:要真心·真情地去寫詩,不要標新立異,更不要懶散,一下子徹底滾下了中國古典詩詞古典音樂的巍峨山峰,無可奈何地走上僅作“休閑·逗趣”用的詩·詞·曲“獨木橋”……
作者:濯纓軒
臨窗而坐,望著江邊柳,忽想起兒時曾經(jīng)生活的地方有很多柳,用獨木橋體臨屏草草添此闋,懶一回。
坐望江邊柳。
想家山、塔河兩岸,此時紅柳。
應(yīng)是黃衫都脫去,簇簇新裝偎柳。
似聽見、鶯啼翠柳。
還憶兒時橫青笛,那聲聲、吹老長條柳。
只苦了,門前柳。
戍邊屯墾先栽柳。
那行行、渠堤田,勁楊柔柳。
擋住塵沙綠地,黃雀青鴉棲柳。
人也約、鴛鴦垂柳。
看見沒有:懶一回--“獨木橋體”,居然能夠“囊括”中國所有的古代的詩·詞·曲,只不過是僅僅用作“休閑·逗趣”用的“懶一回”而已!
我的習作,首先是針對原作者的具體作品《醉花間·夢》的--請問詩友,你覺得原作成功嗎?
同時,又一直是針對“同字疊韻”的手法,“同字重韻”的錯誤的--請問詩友,你覺得“同字重韻”值得提倡嗎?
我自己再一次細讀了自己的習作,覺得沒有什么不可取的地方;有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宣告了《獨木橋體》的徹底破產(chǎn)與滅亡!
當然,我并不一概反對大家在休閑·逗趣時“懶一回”,走在“獨木橋”--但還是要有感而發(fā),千萬不要閑的無聊,把古代先賢們“詩言志,詞抒情,文以載道”的諄諄教誨拋到九霄云外,打發(fā)時光,在“獨木橋”上昏睡百年……
另外,我也不是一概否定“獨木橋體”中的極少數(shù)優(yōu)秀作品,如《紅樓夢》里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全詞虛字用韻,口語化,巧妙地點化《紅樓夢》的潛在主題,真情地流露了曹雪芹的創(chuàng)作思想,老百姓喜聞樂見,爭相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