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好竹連山覺筍香(散文)
在虎年二十九,吃著由冬筍做成的山珍佳肴,我不由想起蘇軾“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的詩句,不由想起老家福建省南坑山區(qū),那漫山遍野的毛竹林,以及入秋后村民挖冬筍的情景。
冬筍,是立秋前后由毛竹的地下莖(竹根)側芽發(fā)育而成的,是春筍的前身。毛竹根芽互生,平行于地里,到了冬天毛竹剛長出不久的嫩芽,是極好的烹飪食材。無論和什么食材搭配,它都能烹飪出絕佳美味:如冬筍炒肉、冬筍魷魚湯、冬筍糊等,味道鮮美,百吃不厭。在閩南老家,還有個習俗,家家過年要有筍,意為“有筍才會穩(wěn)”。
冬筍,也是小時候山里孩子舌尖上的味道。那時候讀書,在學校住宿,學生都自帶米菜。在冬筍生長時節(jié),父親總要進山挖冬筍,讓母親炒一罐香噴噴的酸菜筍,讓自己帶到學校,一吃就是一星期。工作后,在鄉(xiāng)村振興中,我慕名來到石凍谷休閑農場,午餐冬筍糊的那道菜,那美味,我如今真的無法用文字來描述它的美,味蕾蠕動只覺得吞咽的那一刻,仿佛連同舌根也跟著進了喉管,吃完,唇上“噠噠”,舌頭一溜咽,嘴唇一抿,細細品味:“真好料!”
在老家,每年冬至到春節(jié)前這段冬筍生長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進山挖冬筍,既增加家庭年關收入,還為春節(jié)期間準備年味。
冬筍好吃,但挖冬筍卻不容易。它又苦又累,是山里人謀生的一項技能活,同時它又充滿苦中累的樂趣,讓人增長知識,收獲希望。
在茫茫的毛竹海里,要想挖冬筍,沒有經(jīng)過幾年的挖筍歷練和經(jīng)驗的積累,是很難有所收獲的。挖筍的老農滿手老繭,手握筍刀,瞄準目標有目的用力扎向土里而手不疼痛。沒挖過筍的人,手握筍刀扎不了幾下,手便磨出水泡,疼痛難忍。
冬筍,每年開挖的時間在農歷的十月份,毛竹林有大年與小年之分,大年即旺年,竹筍產(chǎn)量較高,但也要結合當年的雨水狀況。大年加上雨水多,那產(chǎn)量就豐盛;小年,即衰年,產(chǎn)量相對減少。
走進毛竹林挖筍,首先要了解它的根部。竹根縱橫交錯,長的有10--20米長不等。走進毛竹林不要著急想著馬上挖筍,要“進山要看山勢”,如果背南山,毛竹根部一般向北走向。其次,選毛竹很重要:1、先選第二、三年毛竹,然后看看老毛竹母,看竹鞭葉是否旺(茂盛);2、判定好二、三年竹根的走向。竹頭有的直下,有的像海螺狀。如果直下那種,就以竹桿上第一竹根所指為正(前)根,第二竹根為后根。3、眼力判斷,毛竹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靠地下根莖進行繁衍的,因而,以往年“筍穴”,沿竹根所長方向探尋,長冬筍的地方土壤較為松軟,長淺的地方,土壤會微裂開痕,地里土包狀如饅頭。4、先定竹根在哪方向,再用筍刀插下定竹根,而后沿竹根兩邊(相跟不超20Cm)延續(xù)慢慢跟進。為何選擇兩邊?因為冬筍竹根芽互生,平行與地里有上、下芽,當老農用筍刀挖碰到地里筍時(暗筍,未出土的筍)會發(fā)出一種“吱”的聲音,此時,老農抽起筍刀往鼻子一聞有鮮筍味,(若碰到石頭、刀尖上有燒焦味,樹根,刀尖上有褐黑色),判定有筍,然后用筍刀尋找竹根,看看冬筍生長方向與竹根結合部,找到筍根芽結合部,用筍刀插進去,慢慢切割,直到結合部斷開,把刀尖放在結合部,用力一撬,這根冬筍(暗筍)就從地里鉆出來了。
南坑山區(qū)老農人挖冬筍的工具是筍刀。筍刀是打鐵匠人一種專為挖冬筍而打造的特殊工具,它長約一米左右,寬約四公分,厚度不到一公分,由烏鋼打制而成,形狀像“廠”字,下端尖而鋒利,上端有手握的木柄。使用時左手握住中間彎彎的位置,右手握住后方的木柄,用力扎進泥土當中,以探得泥土中是否有冬筍的存在。筍刀,這是祖輩們在長期的挖筍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勞動工具,它最大的好處是不會損壞毛竹的竹根,保護毛竹和冬筍的生長。另外還有一種挖筍的工具叫筍鋤,它類似鋤頭只是比鋤頭長而窄。這種筍鋤挖筍時會挖壞竹根,使之裸露,若遇上臺風天氣,毛竹容易被風吹倒,匍匐地面,從此不再生長。因此筍鋤在老家是被禁止的。
筍刀的使用,很有講究。由于毛竹竹根芽是互生,平行于地里的自身特點,冬筍大都生長在竹根兩側,為此,前輩們總結出了“三刀前進法”。即第一次筍刀扎入泥土中,憑手感跟蹤竹根,探得竹根位置;而后,在竹根的左右兩側各扎一刀,呈三角形,這就是“三刀前進法”。只要毛竹林中有冬筍生長,“三刀法”必將把冬筍挖得一支不留。
總的說來,有經(jīng)驗的筍農用“筍刀”挖冬筍,沿竹根找出長筍規(guī)律,憑著眼力看葉片、定方向、尋裂痕、采用“三刀法”,實踐出真知,一般都能有所收獲。
挖冬筍是又苦又累的山里活。早上吃飯后,挖冬筍的人帶上筍刀工具,背著簍出門,直至傍晚收工。整天呆在毛竹林里,要經(jīng)受毛竹林內蚊蟲叮咬。毛竹林內的黑褐色山蚊子又大又猛,一叮一個包,奇癢難忍。還有毛毛蟲,不小心觸碰到,皮膚火辣辣的疼痛。更危險的是生長在毛竹林內的“青竹蛇”,它長著青色竹葉的保護色,是毒蛇,一旦被咬,后果不堪設想。因此上山挖冬筍的人,一般都要穿著長衣長褲保護自己。在毛竹林內,也要常常打竹驚蛇。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和同齡到虎伯寮透能毛竹林挖冬筍,晚霞透過疏密竹林已是斜陽西下,收工返程路上,聽到野狼陣陣嚎叫,循聲望去,只見三五只狼,此時,我倆被嚇得魂飛魄散,渾身起了雞皮疙瘩,眼淚飛出眼角,哭泣不敢出聲,狼、狼……
眼前,理智站了上峰,是往回狂跑,還是一路向前?如何處置?由于我倆肩膀上各自扛著一根毛竹回家需編竹子品待用,手拿筍刀,移步緊貼耳邊,小聲商量,一同發(fā)力各自不斷敲打著毛竹,“咯”、“咯”、“咯”,并同步大聲發(fā)出“呼”、“呼”、“呼”,狼群一溜煙逃在密林叢里……
晚風從山巒吹了過來,捎帶些許涼意,我抬頭呼吸著清新的泥土味,那些驚恐的煩惱,原來膽顫心驚,隨故鄉(xiāng)的風遠去了,散去了,郁悶的心情頓時平復不少。
冬筍采挖比較困難,為了能夠盡量地在一天里多挖一些冬筍,挖筍的人勞累了,只能就地坐在毛竹林里休息。渴了只能在山溝喝一口山澗水,餓了吃上自己帶來的冰冷的干飯。黃昏收工后,背負沉甸甸的冬筍返家,這時,肚中饑餓難忍,體力消耗殆盡。雖然又累又餓,但挖冬筍的人收獲著一天的勞動成果,疲憊并快樂著。
實踐出真知,挖冬筍還能增長許多科普知識。
在山林中,毛竹林里,走進自然,感受自然,親近自然,記錄自然,這里負氧離子充分,空氣清新,連呼吸的空氣都不一樣。你會近距離接觸到的動、植物多種多樣,通過“慧眼觀萬物”了解自然,通過了解,探索發(fā)現(xiàn)自然的奇妙之處、變化規(guī)律;你會采摘到很多大自然生長的山珍野味,有紅菇、木耳、山藥、野橄欖……你有時還會偶遇到山里生活的小動物,如野免、山雞、山鼠和野山羊、野豬、野狼等,遭遇到這些小精靈,你有時會樂趣無比,或有恐懼感;你會了解記錄“雨林奇觀”植物的“絞殺現(xiàn)象”、“滴水葉尖”、“板根現(xiàn)象”等等,這些所看得到,活生生的動物、植物,是在學校的課堂里無法學到的知識。
挖冬筍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過程,當手握筍刀每次扎入泥土的剎那間,都期盼著收獲希望,它使人不畏辛苦,不畏艱難,有了堅持。終將美好。大自然給于人類太多無私的奉獻,靠山吃山,山里人山里闖,山里人山模樣,擁有了無窮盡的財富,繁衍和養(yǎng)育著一代又一代人。挖冬筍,讓我們懂得感恩大自然的恩賜,懂得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大道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和祖輩們一樣,即懂得索取大自然的饋贈,也要懂得保護好大自然。以自身的行動,身體力行的愛護自然,守護自然。
福建土樓,福地南靖,素有“樹?!薄爸裱蟆敝Q,森林覆蓋率73.38%,是第五批國家級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區(qū)。
小時候,過年是一桌的驚喜,現(xiàn)在,過年是一張張家國同慶的笑臉。我咀嚼著筍香四溢的美味,不由吟起一首閩南古老的《圍爐歌》:
二九暝,
全家坐圓圓。
年兜好日子,
圍爐過新年。
桌頂酒菜滿滿是,
雞鴨封肉紅瓜魚。
一盤長年菜,
一碗金針煮木耳。
紅膏鱘、烏鰻魚,
吃筍穩(wěn)穩(wěn)大賺錢。
山珍海味滿盡是
大人小孩笑咪咪,
祝阿公阿嫲吃百二,
祝全家平安無代志。
歲月流逝,時代變遷,如今我早已離開山區(qū),到城里工作生活,但是以前挖冬筍的日子時常會縈繞腦海。我時時會想起老祖宗發(fā)明的挖筍刀,想起以前挖冬筍的經(jīng)歷和樂趣,提筆至此,終身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