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村巷靜悄悄(散文)
下午無事,也顧不上天熱氣燥,就是想回家轉(zhuǎn)轉(zhuǎn)。
騎上電摩,在鄉(xiāng)村路上行駛,兩旁綠樹如云,籠罩了大半個路面,一絲絲涼風(fēng)掠過身體,倍感涼爽。田野是寂靜的,路兩旁的民房也是寂靜的,道路也沒有行人,偶爾有一輛汽車穿過,急匆匆的。
來到老屋,也是靜悄悄的,推開幾個房門,也沒個人影,家人那去了?也許在渠東那塊菜地去整理菜去了,也許是串門子去了。虛掩了大門,在熟悉的村巷里轉(zhuǎn)悠,這個稱為“西大荒”的小村落排排整齊的居民房屋個個大門緊鎖,人不知哪去了,偶爾有敞開大門的,是老人拿著扇子在門洞里坐在竹椅上乘涼,或有幼小的孩子在玩耍。
沒有攀談的對象,順著一段土路來到田地邊。長莊稼的田地很少,偶爾有一溜玉米地也甚感稀奇,只是被熱浪烤燎得卷屈了葉子,無精打采!也很少見有大面積的豆禾莊稼和其它雜糧地,只是在樹行和小塊地里有零散的豆類,大部分土地被栽成蘋果樹,婆娑的樹冠里掛滿了套袋。還有大面積被綠色鐵網(wǎng)圍欄的土地,是流轉(zhuǎn)給集團企業(yè)的,他們不種莊稼,而是栽植成櫻桃樹,或者是苗圃樹,或者是風(fēng)景樹。朱村坳,這個被稱為耀州糧倉之一的肥沃土地被綠色樹木履蓋,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只要來過這里的人,一定被這種美麗景致所吸引,所感動!
不知不覺,已到傍晚,腳步不由得來到村中間的十字路口侄兒的商店,侄兒今天正好沒有外出,他泡了杯茶,我們聊起了家常。這時有一老太婆拄著拐杖,顫巍巍的,看樣子已有八十多歲,我努力搜尋記憶中的熟面孔,也一時想不起她是誰,由于在鎮(zhèn)上經(jīng)商三十多年,物是人非,年輕人不認(rèn)識,年老的已失去往日容顏,咋也看不出原來的模樣。侄兒迎了上去,她對侄兒大聲說:“要買5塊錢的饅頭。”就往小超市里走,不一會兒,手拿著一塑料袋饅頭出來了,拐杖敲得地面很響。侄兒說是六隊的,兒子兒媳出外打工,孫子在外念書,老太婆蒸不了饃啦,五天買一次饃,從沒買過菜,我努力想象著一個風(fēng)燭殘年的她全靠幾個饅頭過活嗎?是否做飯?是否種菜?又有多少留守老人在家是這樣生活的呢?
一輛面包車從遠(yuǎn)處駛來,停在了商店路邊,從車上下來了五六個戴著黃色安全帽的莊稼人,風(fēng)塵仆仆,身色疲憊。車門拉上后車子向另一方向駛?cè)?,這幾個人拍了拍身上的土,每人提著大水瓶各奔東向,幾個身影很熟悉,有叫叔叫伯的,我到村組上微信群里看到有組長發(fā)的年齡統(tǒng)記表中知道他們都70多歲了,他們干什么去了,難道去打工?
侄兒說:“咱村現(xiàn)在沒閑人,他們是去新區(qū)建筑工地打工!”
我問:“這么大年齡,工地要嗎?”
“要,工地活緊,只要身體健康都要!”
“都是錢鬧的,現(xiàn)在沒錢農(nóng)民日子難過呀!”這時,來了熟人插話道。我一看,這是五組組長,他接著說:“現(xiàn)在錢不值錢,家家開銷大,指望那百十塊的養(yǎng)老錢頂屁用!只要有人叫,能行不能行的都想去?!?br />
我問:“他們一天掙多錢?”
“他們做小工,年輕點的一百二,年老的干雜活一百,不管飯,這些人中午自帶干糧,早晚在家吃,兩頭摸黑。咱村婦女也沒閑人,在咱村海升公司干農(nóng)活,女的每天70塊,男的80塊,都是六七十歲年齡的婦女,還有八十多歲的人呢!”
給組長遞了根煙,組長興致勃勃又說起來,現(xiàn)在家家開銷很大,年輕人的房貸車貸咱不說,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水費電費手機費,買菜買藥,誰家再有倆孫子更是天天燒錢,你說這些人不想法掙錢能行嗎?咱這村每人一畝來地,充其量也就幾百塊收入,能干個啥,年輕人去城市打工了,有的連自己都養(yǎng)活不了,這些老年人不得不就近打點零工,掙點零花錢補貼家用。聽了組長的話,我認(rèn)為他說的都是實情。在農(nóng)村的老年人和城里的老年人不一樣,城里老年人老了有退休金,跳跳廣場舞,報個旅游團出去旅游,享受人生天倫之樂;在農(nóng)村,哪怕你是80歲,只要能動彈,就會想辦法下地干活,哪怕一天能掙二十、十塊錢,也想辦法去掙,這掙的不僅是一份收入,而是有一個體面的生活,可以給自己買點肉菜,給孫子孫女買點零食,不會為過年那點壓歲錢煩惱,也不會為鄰里紅白喜事那點份子錢糾結(jié),甚至可以不要孩子給的養(yǎng)老錢,能為孩子們減輕多少負(fù)擔(dān)是多少負(fù)擔(dān)。
“爺爺、爺爺,奶奶叫你回家哩!”一孩子在遠(yuǎn)處對著組長喊,組長說了聲,“我走了!”起身迎著孩子奔去。
太陽最后的光芒被西山遮擋住了,露出了一絲亮光,頃刻之間讓人感到更加涼快了。
我也起身回家,車騎的很慢,很慢,充分感受家鄉(xiāng)的風(fēng),這樣柔和,這樣清新,有草木的味道,有莊稼的味道,有田地的味道,有林子的味道……
家鄉(xiāng)很靜,很靜,沒有記憶中小時候傍晚下地時土路上的那份熱鬧,沒有牛羊回欄的那種叫聲,連狗吠也很少聽到,一排排民房閃爍著不多的燈光,靜的讓人愁腸,靜的讓人窒息……
一月有余,偶爾在街道里遇到了熟人,說隊上死了人,給幫忙買菜。我問誰家呀,他說是六隊那個老太婆!哦,我想起上次回家看到的那個老太婆,說起了她,熟人說就是她!說完話就匆忙走了,他還要買很多東西。唉!想想那個死去的老婦人,她生活能夠自理,如果有家人陪伴也許還能夠多活幾年。當(dāng)然,普通人死了,這很平常;也許無用了,便死了。來似微塵,去如塵煙,一個農(nóng)民,一個普通人年齡大了之后是沒有生活保障的,特別是失去勞動能力的人,如果有退休金的話也許活得有尊嚴(yán),活得有質(zhì)量,活得有價值,因為退休之后再活二十年,三十年還有一百多萬或者二百萬的工資保障來支撐,在兒女眼里也是在創(chuàng)造價值……
村莊肯定短暫地為這個老人的喪事而喧鬧了一下又平靜了。就像這村莊,沒了人氣,沒了陪伴,就沒了生氣,沒了活力,偶爾有季節(jié)的喧囂,很快又會平靜如常的,我想,這腳下的土地,這美麗的村莊,生生世世還能延續(xù)下去嗎?
一個平靜了的村莊,缺了活力的村莊,變得即熟悉又陌生了……
(編者注:百度檢索為原創(chuàng)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