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情】記憶中的小院(散文)
故鄉(xiāng)的老屋和小院,度過了我人生一段最溫馨美好的時光,就仿佛是歲月梗上的一枚蝴蝶結,在記憶深處一直那么美,那么暖。對小院的情有獨鐘,它是我一輩子魂牽夢繞剪不斷的鄉(xiāng)愁,是血脈相連的親情至愛,是靈魂棲息的地方。至今記憶猶新,久久的不能忘懷。
枕著宗次郎的塤聲夢回故鄉(xiāng)老屋,原來故鄉(xiāng)的原風景,一直都未曾離遠,漸行漸晰出現在我的眼前。
兒時,老屋的院子用密密籬笆圍成,墻角有一架長勢葳蕤的牽牛花,嫣紅的喇叭花在風中搖曳著。它從籬笆墻爬過窗戶,又攀上房檐,然后再從屋檐兩頭垂到窗臺下,像極了綴滿鮮花的秋千。
窗前有棵老沙棗樹,沙棗樹高大粗壯的虬枝伸過房檐,探向窗口。每到夏天開花的季節(jié),濃郁的芬芳,彌漫了整個院子。我們全家常常圍在它下面的一張老舊的大木桌子上吃飯或乘涼。
午后,廊下的燕子啾啾呢喃,張著嫩黃的小嘴嗷嗷待食。小白貓在花影下秀著自己的貓步,踩碎了一地花影。大黃狗蜷在墻角旮旯里,慵懶地瞇著眼睛打盹,老母雞領著一群小雞仔,嘰嘰喳喳地在院子里啄食。
奶奶則坐在檐下,用撥吊捻著毛線,潔白如云的羊毛在奶奶手中,捻成了又細又長的毛線,像在捻長歲月。奶奶患有眼疾,幾乎是雙目失明,全憑自己嫻熟的手技,和過硬的功夫掌握著這門捻毛線的絕活。
奶奶捻成的毛線,等到父親農閑有空時,就給我們織圍脖、手套和襪子。我上小學時,父親給我織了一件毛衣,母親專門去商店買了染料,給我把毛衣染成了軍綠顏色。那是當時最時髦的顏色,不知村里多少同齡的女孩子,羨慕了好長一陣子。兒時的心目中,父親織毛線的手藝非常的了不起,起碼在方圓十里八村為首屈一指。
那些年,母親白天大多在生產隊勞作,回家后忙碌的身影總是穿梭于房前屋后,做飯、洗衣一刻也不閑,她種的各種時令蔬菜的園子里總有辛勞的身影。只有在夜晚,梨花白的月光撒滿老屋和小院的時候,從斑駁的樹枝中灑落疏枝暗影,母親開始坐在窗前的油燈下熟練地納著鞋底?;椟S的燈光映著母親年輕而清秀的臉龐,細長的麻繩在她的手中不停地上下穿梭。母親時而挑一下燈花,時而拿針撥拉一下如云的短發(fā)。
兒時的記憶里,母親在煤燈下做針線時的身影,定格成了老屋窗前一幀溫暖而美麗的剪影。這么多年了,歲月風干和模糊了多少往事,唯有母親燈下做針線時的那幀剪影,一直珍藏在心底,安放在記憶的深處。宛若歲月鏡頭中的特寫,始終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兒時常聽奶奶說,老屋是她和爺爺拼了大半輩子努力才蓋成的。爺爺給地主家當長工,奶奶給人家當廚娘,掙的錢分批買下木頭和門窗。椽子和大梁是很名貴的落葉松,門窗及里外屋間隔的木格墻,都是暗紫色的雕花,顯得富貴大氣。窗臺下四個碼頭都用的青磚建造,窗臺以上的土墻用石灰粉成雪白,黛磚粉墻,畫窗雕梁,在當時顯得比一般的人家房子建的都要好,也講究一些,是爺爺奶奶時常引為驕傲的資本。
房子是坐北面南,西面是個小土坡,奶奶說當時爺爺就看好了這個土坡。那時候,生產隊用土時不斷地挖取,再加上父親一有空閑就用小推車拉土,慢慢地院子也擴大了。后來,父親就勢在崖上鑿了幾孔窯洞,用做廚屋和庫房,冬暖夏涼很實用。并恰到好處地避開了冬季寒冷的西北風,也正適宜西北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另有馬廄,狗窩,雞舍,都逐次安排在屋后土坡的未尾部分。用木棍一個個圍成籬笆,這樣既干凈也暖和。
那年母親精心、伺候老母雞孵了一窩小雞仔。絨線團似的小雞仔出生后,很是可愛。小雞一天天漸漸長大,老母雞領出來,儼然如老師領著一隊小學生,出出進進在院子里外啄食,明媚的陽光下個個一身五光十色的羽毛,特招全家人喜愛。誰能料想,我家的小雞不知啥時讓狐貍給盯上了。它夜夜來我家肆無忌憚的偷襲。無論母親如何防范,狡猾的狐貍還是能輕易地得手。沒幾天功夫,十幾只雞死傷過半。母親心疼自己喂養(yǎng)的雞仔,無奈的連連唉聲嘆氣。奶奶焦急的一個勁地嘴里絮叨著“吃慣的野狐子比狼利,這埃千刀的,可咋辦哩!”
向來沉穩(wěn)的父親,臉上帶著慣有的嚴肅,端詳了一陣籬笆墻說:“這籬笆墻太低了,狐貍才瞅準了咱家,我今天就準備夯墻用的椽子、木板和杵子,趁今年秋天的墑情還好,我們全家抽空趕緊用土夯院墻。”亡羊補牢。父親在家里是有絕對權威的一家之主,說話辦事我們當然不敢有半點的違悖。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只要遇到天陰下雨,空閑就用土夯打院墻。鄰居家的大叔,大嬸也過來幫忙,沒用多長時間我們的房前屋后的圍墻就夯筑完工。不過屋前菜園子和后院的果樹園,還是還用籬笆圍著,母親說這樣通風透氣又實用。
夏秋季節(jié),籬笆上爬滿了豆角、絲瓜、南瓜藤和葫蘆蔓,也算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籬笆柵外的小花園里還有我種的夜來香、指甲花、玫瑰花等等,開花時節(jié)滿院子的清香。
這旖旎風光總招來蝴蝶翩翩和蜜蜂光顧。母親總說我,伺弄這些沒用的東西,是“不務正業(yè)”。但我還是感到不勝愜意,常常對著這些花花草草玩賞不夠,喜歡的無以復加。
閑暇的日子,父親總是從馬廄里牽出他的棗紅馬,將馬的渾身上下用刷子仔仔細細地刷上一遍。這樣,經父親精心打理過的棗紅馬,全身毛色通紅光亮,一塵不染。這匹棗紅馬是原來家里耕種的那匹白馬死了以后,父親從集市上買回家的。聽父親說棗紅馬原來是從部隊上下放的軍馬。它體格健壯,比原來的白馬高大,性子也烈,但很有靈性。家里也只有父親能駕馭了它,棗紅馬平時除了耕種,還充當父親趕集的坐騎。
當棗紅馬買來,在我家有一段時間的耕作訓練后,父親也基本摸清了它的習性。于是,他就找出了家里一副祖?zhèn)鞯鸟R鞍,然后又將整個馬鞍精心地擦拭修整,上面的金屬構件,弄得锃明徹亮。
年輕的父親身材很是魁梧,把收整精致的馬鞍搭在馬背上,然后飛身一躍騎到馬背上。棗紅馬一聲長嘶,風馳電逝而去,望著父親遠去的背影,和騎在馬背上高大威武的樣子,簡直像個威風凜凜的大將軍,令我也感到自豪。因為棗紅馬跑起來四蹄帶風又快又穩(wěn),父親跟一趟集,來回比別人騎自行車還快。那時,每當我們遠遠聽見馬蹄噠噠的聲音,就歡喜地跑出大門迎接。父親下馬后,取下馬背上的褡褳,給我們掏出冰糖葫蘆、豆糖、餅干或罐頭什么的,有時還有瓜果之類好吃的東西。
童年最高興的事,莫過于父親趕集回來,給我們買的那些好吃的糖果。小時候的幸福是那么簡單的一件事,一件新衣服,一個鉛筆盒甚至一顆水果糖,都讓我們樂得心花怒放,高興得久久合不攏嘴。
夏天的夜晚,我們坐在沙棗樹下一邊乘涼,一邊聽奶奶講故事。奶奶手里拿著一把自制的涼扇,一邊輕輕搖著,一邊給我們講《牛郎織女》《孔融讓梨》《丁郎刻母》等等。我們入神地聽著奶奶講的每一個故事,那是兒時不可替代的樂趣。不曉得目不識丁的奶奶,如何知道這些充滿智慧和寓意的書本故事,并且把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講得繪聲繪色。大抵就是這些故事開啟了我懵懂幼小的心,對愛恨情仇及遵老愛幼,正義和善良有了最初的理解和認知,或許,人之初最早啟蒙的教育,大抵也是聽奶奶講故事開始的。
記得村里有一棵百年老榆樹,離我家很近。一到春天,我們像猴子一樣敏捷地爬上去,摘一些榆錢,回家用清水淘凈,再讓奶奶拌一些面粉,拿到籠上一蒸,碧綠晶瑩的榆錢,調上一些醋和辣椒蔥花調成的汁,潑在上面就是一道可口的美食。有時把西紅柿切碎摻和榆錢,一同放在鍋里用香油一熗,再撒一把土豆淀粉,又做成了一道好吃又好看的榆錢西紅柿羹。
到了暮春,后院的槐花次弟開了,一串串素白的槐花在濃蔭里熱鬧地簇擁著,嫣然淺笑、清香飄撒。馥郁香氣不僅吸引來蝴蝶蜜蜂,也讓奶奶盼到了春天。于是,她吩咐我們拿上小竹籃,去采摘一些未全開的槐花瓣。然后回家洗上兩三遍,把水瀝一下,撒上一些面粉,用手仔細地拌均勻,在蒸籠鋪上一層沙布,放到上面大火蒸。蒸好以后,想吃甜的上面撤一點糖,想吃香辣的,就拌了蒜蓉,醋汁?;驈膱@子里隨便揪幾個紅辣椒、小蔥葉、香菜,做成了一盆色鮮味美的湯。一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就做好了。再盛一盤玉米面粉做成的糕,一家人圍坐在小院里,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著,笑著,說著,真是其樂融融!
記憶中老屋的小院,不僅承載了我童年的幸福與歡樂,也使兒時的夢長出了翅膀,飛往心靈的牧場。如果時光能倒流,我多想再回到童年的老屋小院,重溫兒時的過往。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鄉(xiāng)村改造已使老宅不復存在,隨著親人也漸漸地離逝。歷史滄桑,人生匆匆,故鄉(xiāng)已成了回不去的夢鄉(xiāng)。小院,我童年的樂園,我只有在夢里期望和你再次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