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沉淀的歲月征文”】這一方水土(散文)
一九五二年之前,這方水土是一片鹽堿灘,那時也叫北大洼。
這方水土雜草叢生,夏季瘋長后漫過人腰,半人高的雜草東一塊,西一塊,一簇簇,一蓬蓬,纏繞不清。由于地面含堿量高,沒有雜草的赤裸處,特別是冬季凜冽的北方呼嘯肆虐,地上浮出慘白慘白的鹽堿,那真叫一個觸目驚心??!當時流行一句話: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若有人要居住于此地,就可以想象出這片水土的生存環(huán)境之惡劣,生活條件之艱苦??删陀心敲匆慌?,在一九五二年的十月,雄赳赳氣昂昂地來到了這方水土,他們懷揣著必勝的信念,堅決要打勝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我跟著父輩來到這方水土生活,已經(jīng)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時期的事情了。那時的這方水土,隨處可見鹽堿地的獨特產(chǎn)物,比如黃西菜、堿蓬棵、蒿草……但是,經(jīng)過二十年左右時間的排堿整改治理,已經(jīng)初具規(guī)?!钥倛鰹橹行模綀A幾里排兵布陣般,大大小小的分布成八個場區(qū)。每個場區(qū)統(tǒng)一規(guī)劃布局,要說有不同之處,無非就是場區(qū)面積的大小和人員多少不一樣而已。每個場區(qū)都人工挖掘了儲水灣。根據(jù)需求,儲水灣或長方形,或正方形,或橢圓形,它們密密匝匝的圈住場部、農(nóng)業(yè)隊、場院和家屬區(qū)??拷鼒鰠^(qū)的儲水灣里面養(yǎng)了魚,植了藕。遠離場區(qū)的儲水灣里什么也沒有,但它們的水承擔起在需要的時候抽調(diào)到排堿溝里,澆地排堿,以改變土質(zhì),使莊稼增加產(chǎn)量。儲水灣岸邊的路上,高大壯碩的多是柳樹,偶有幾株紅荊,伏地低矮的是野草野花,等到春風吹拂,晴空倒映,綠色肆意,碧水藍天。
五月剛剛來臨,儲水灣靠岸邊的外圈是蒲草和蘆葦。水中碧綠的荷葉露出尖尖角,蝴蝶與蜻蜓結(jié)伴穿梭,飛來飛去。
盛夏時節(jié),儲水灣外圍碧綠的蒲草與里面滿眼粉色荷花繪就一副水墨丹青的花卷。展開畫軸,幾個娃娃奔跑在水灣與水灣之間蜿蜒曲折的路線上,似來到了逶迤秀美的仙地,再加上蟬鳴蛙叫,置身其中那叫一個心曠神怡。當然,蚊子和蒼蠅雖然也不少,但與眼前這樣美好的景致相比較,它們的存在就顯得無所謂了。
最喜歡秋天,那時候儲水灣里的蓮蓬在蓮葉間眨著眼睛,隨風點首,招呼我們采摘蓮子。我們卷起褲管,脫掉鞋子,試探著水灣深淺,一步步來到蓮蓬跟前,隨著咔嚓一聲,誘人的蓮蓬就攥在手里了。回到岸上,脫去蓮蓬外皮,一顆顆皎白甜糯的蓮子,隨手拋進口中,咀嚼幾下,甜美無比,滿口生香。
冬季,那個蕭瑟沉寂的儲水灣也不乏情趣,厚厚的冰層在太陽下耀眼。逢了周日閑暇時光,有空的大人陪著自家孩子,帶著馬扎,呼朋喚友聚到冰面上。不等大人吩咐,急不可待的孩子早已趴在馬扎上,單等大人用力助推。大人彎腰一使勁,馬扎馱著孩子溜出很遠,那個快樂恐怕現(xiàn)在的孩子們難以體會到。其實,冬季大人們也是有快樂的。那就是儲水灣里清理淤泥時,順帶出藕和抓魚。
還有幾天過年了,即使下了雪,也不能阻擋穿著皮褲子的一群男人。他們破冰抽水,俯身找藕,一根根帶有骨節(jié)的藕瓜被扔到岸上,又被拉進倉房,按大小搭配成一堆堆,擺好。單等時間一到,領(lǐng)導(dǎo)一聲令下,排隊等候的人們挨個領(lǐng)取。抓魚亦是如此,分魚也是這班,這也是預(yù)示就要過年了。
離開房區(qū),不出幾百米便是一望無際的糧田。一道道排堿溝和一行行綠樹護著一條條糧田。春季,風吹麥浪翻涌成綠色的海洋,夏季,轟隆隆的收割機昂揚起麥香。唯獨金秋開啟給這方水土潑了彩墨,場區(qū)的菜園子,赤橙黃綠青藍紫一股腦兒來集會。幾個場院里玉米和黃豆堆積如山,黃澄澄的金色成為主打歌,它們你方唱罷我登場。
記憶里,這方水土也曾種植水稻,給水稻拌種的水泥池子就在我家后面,兩個大池子里裝滿加了藥水的稻種,然后一車車拉出去,播種進地里,秋季彎腰駝背的稻穗,沉甸甸的訴說豐收的喜悅。
過了幾年,經(jīng)濟作物棉花來到北大洼,場里把棉花地承包給家屬們,既解決了人力問題又提高了家庭收入。摘棉花從八月十五開始,一直到元旦。承包戶們天天在場院里上交棉花,領(lǐng)著標注了數(shù)量的紙條,這些紙條就是他們一年的成果,也是人們用辛勤的付出所積攢的財富。那些不成熟的棉花桃,被承包戶摘回家,人們沒白沒黑的扒著。扒出來的棉花,合格的上交變現(xiàn)。那些不合格的的棉花桃人們也不舍得扔掉,扒好了,裝袋,然后拿到附近村莊,找彈花商戶給彈軋成一床床被套,自家使用,把寒冷的冬天捂得暖暖的。
記得早些時候,這里的豬舍也很氣派。誰家來了客人,也是必須領(lǐng)著客人參觀的一道風景。整齊有序的豬舍在家屬院后邊,從南到北得有十幾排,紅磚修砌而成。豬豬們也是按資排輩的分豬舍,豬媽媽帶著崽兒們享受著最好的待遇。陽光明媚的時候,那些吃飽了的豬豬們,一只只躺在舍園里曬太陽,有些還會哼哼唧唧,自娛自樂的特享受。
那個時候豬肉是稀缺的,參觀的客人瞪著大眼珠子,嘴里面發(fā)出嘖嘖的羨慕的聲音,更有甚者竟然流出口水,他們何曾見過如此大規(guī)模的養(yǎng)豬場呢!
這過年你們得分多少豬肉?。】腿藗兤G羨。其實,我們也沒多少,按人頭算,過個年還是蠻好的。那時候是供給制,這是實話實說。
彈指一揮間七十年,這方水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放眼遠眺,一眼望不到邊的是千頃良田。中心場區(qū)家屬樓一幢幢,商店,醫(yī)院,幼兒園,這一切都離不開最早扎根下來的那些先輩,他們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他們南腔北調(diào),千人千面。他們其中不乏革命前輩,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身體上留存著戰(zhàn)火的傷痛,可他們毅然決然的響應(yīng)號召來到這方水土,不顧身體的傷痛,又一次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當時,在他們看來眼前的不是鹽堿地,而是洗滌心靈、脫胎換骨的寶地,更是他們孕育夢想的圣地。
他們建房修路,挖溝排堿,開荒種糧,開創(chuàng)著北大洼新的歷史。為了紀念這方水土的變遷,這里建立了歷史文化館,整個建設(shè)理念以時間順序為軸,以模塊展示為鏈,以主題復(fù)原為輔,綜合運用模擬復(fù)原、微觀縮影和聲光電等現(xiàn)代科技手段,展出實物、模型、照片等,生動呈現(xiàn)了這方水土這方人在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因籌建歷史文化館,一些塵封多年的老物件、老資料、老照片被相繼發(fā)掘出來,翻開來到這方水土駐扎的人們的檔案,他們其間不乏戰(zhàn)斗英雄,還有處決江洋大盜的勇士,更有專門防治病蟲害被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接見過的專家……
一位位先輩,一樁樁事跡,不勝枚舉,青史流芳。
北大洼的歷史文化靜靜地陳列著,悄無聲息地講述著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見證著一段苦難輝煌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