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獎】說酒(隨筆)
??我不飲酒。因為周圍的人不飲酒的恐怕屈指可數(shù),尤其是身處北方,更有飲酒的傳統(tǒng),前幾年,因為酒精過敏,在飯桌上時不時被酒氣熏得微醉,偶爾沾點酒液,渾身蕁麻疹便一片一片。這也算是另一種熏陶吧,時不時地在這種氛圍中經(jīng)受鍛煉,以至于現(xiàn)在也能心安理得地坐在酒局中面不改色安之若素了。
最早對酒有點認識,是在五六歲吧。每當家里來了客人,母親就會擺兩樣小菜,父親溫一小壺散酒,與來客邊吃邊聊,兩只不大但很精致的酒杯斟滿白酒,你一杯我一杯,吱吱有聲。至今記得父親那呷酒的神態(tài),儼如在品一杯瓊漿玉液,兩指捻住酒杯,放在鼻端先是輕輕聞過,小小地呷一小口,再放在炕桌上,夾一口菜,再端起酒杯喝一口,如此者三,一杯酒方才飲畢??粗赣H如此陶醉其中,我以為是很好喝的東西,偷偷地給自己斟一杯,結果又燒又辣,惹得大家哄然大笑。因為父親的緣故,我總以為飲酒是一種品鑒和享受的藝術,一個人慢慢地飲,慢慢地品,享受這燒心而又辣口的滋味方是飲酒的正途??墒牵恐聊觋P節(jié)下,親朋好友聚集,必是推杯換盞,大杯喝酒,大口吃肉,吆五喝六,行拳猜令,動輒一瓶白酒,一個個臉紅脖子粗,興高采烈,又覺得如父親般的飲酒又未免有些過于冷清了些,少了那種飲酒的熱烈和歡快。???????
上了師范,一幫年紀不過十五六歲的小年輕聚集在一起,難免好奇,幾個人你一塊我兩塊湊幾塊錢整一瓶白酒,圍在一起猜拳喝酒,但除了腥辣,實在品不出一個滋味,于是干脆端一杯白開水專門練習劃拳,好幾次被巡夜的宿管抓住,沒有少挨批評,最冤的一次是同宿舍的六人沒喝一滴酒但被班主任在教室講臺上罰站一下午,被臺下的同學指指點點,真是臊得慌。此生唯一一次醉酒是在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學生家長送我一瓶55度的金徽大曲,被寶寶看見,邀姓嚴的老師同飲,結果,我只喝兩杯就出現(xiàn)蕁麻疹,昏昏睡去,此后才知這是酒精過敏,以后便再沒喝酒了。
因為不喝酒,所以但凡與朋友吃飯,總怕別人喝得過量,勸人家少喝,引人笑話,甚至有朋友笑我不飲酒就不知飲酒之樂,更煞有介事地說起酒文化來,但聽他胡謅八謅,終沒有說出個所以然來,仿佛在他看來這么吆五喝六地海喝就是一種文化了,也因沾了文化二字的光,這不怎么雅致的豪橫的飲酒也變得文雅了許多,有了文化的底蘊似的,不免好笑起來。
翻查典籍,要找關于酒的專著的確是難,但片言只語還是有的。晉人江統(tǒng)有:"酒之所興,肇自上皇”句,向上追溯,;郭沫若《殷墟文字研究》,有"酒,受酋年"之文。受酋年,即出酒豐富之年。由此,最早在殷時應有了較成熟的釀酒工藝,如此說來,酒的歷史應該差不多和中華文化的歷史等長了,近代出土的大部分上古文物多是酒器,足見古時候酒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了。但酒又不是生活必需品,何以與人類的生活糾纏如此之深,讓人不免追究古人釀酒最初的用意來。古人有帝女儀狄造酒進之于禹之說,也有少康造酒之說,想來最初釀酒只是出于創(chuàng)造的本能,還沒有賦予其更多的社會意義吧。至周朝才有專事酒事的官職酒正,也才有三酒之說,即,酒分三類,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淸酒。事酒,有事而飮也。昔酒,無事而飮也。淸酒,祭祀之酒。這大概是酒的功用的最直接的表述了。
由于認識的局限,古人以酒為神圣之物,以此來溝通虛無縹緲的未知世界,因為神圣,所以有事則以此寄托自己的無以表達的或喜或怒或哀,以此而論,酒應當是客觀的世界里人為賦予的寄托精神和認知的有質有形的承載了。昔酒則是泛化的對于酒所承載的精神的延伸。故而,幾千年來人們對于酒的喜好的原因大抵如此吧。既是如此,古人常常借酒寄托所思所想,借酒表達喜怒哀樂應是不難理解的了。這恰如古樂府的賦比興的手法,以酒賦物,借酒寄情,所以就有了《說文解字》的”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一曰造也。吉兇所造也”的注解。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的《短歌行》壯懷激烈,在諸侯爭霸的關鍵時刻,對人才的渴望使之憂心忡忡,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酒成了他借以表達憂思的寄情之物。陶淵明《飲酒二十首》冠絕當時,“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后,輒題數(shù)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閑居寡歡,顧影獨盡,孤寂痛苦,放浪形骸,歸居田園,幾仕幾隱,飲酒以泄憤懣,以期寄情山水,超然物外?!苯Y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笨此朴迫蛔缘?,恬淡適意,誰又會識得把酒痛飲背后的苦與樂呢?“人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的快意痛飲,“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喜極而泣,“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愁腸百轉無不是在或喜或愁或悲的氛圍中借酒達情的產物。情難了,意難暢,寄情達意唯有酒耳!
人生不得意者十之八九,在順境喜笑宴宴,舉杯歡慶,逆境,愁腸百轉,借酒澆愁,非酒是濟世良藥,實在是無一憑借而表達內心的情緒??!
酒與人的生活糾纏如此之深,小酌逸興,痛飲暢意,婚喪嫁娶,借酒表意,喜事盈門,借酒溢情。清閑時,三兩朋友小聚,小酌幾杯,心歡氣暢,忙碌后,飲幾杯小酒,通體泰達,非他,氣暢耳!
??只是,好大一部分人喜飲酒而不知飲酒之真意,整日間呼朋喚友,東家一場西家一場,貪戀酒杯,醉氣熏熏,東倒西歪,讓人蹙眉,此君子而不為也。魏晉詩人劉伶有駢文《酒德頌》“大人先生”止則操卮執(zhí)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兀然而醉,豁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但“大人先生”似醉而實非醉,與這些終日買醉的人兒相比高下立判矣。
從來沒有人系統(tǒng)論證過酒文化的內涵,好像什么和文化聯(lián)系起來就是很高大上的存在了,這種濫觴之言應該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