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星月詩話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毛驢拉碾子(散文)

精品 【星月】毛驢拉碾子(散文)


作者:荷鋤叟 秀才,2280.2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6855發(fā)表時間:2023-05-09 20:37:33
摘要:原創(chuàng)首發(fā)。

【星月】毛驢拉碾子(散文) 不見毛驢拉碾子的場景得有50年了,在這過去的半個世紀里,求學,上班,進城,遠離故土,再加上電氣化、機械化突飛猛進發(fā)展,簡單的依靠人力、畜力做工的活路越來越少,石碾子石磨早就讓電碾子電磨替代,而今早就變成了面粉加工廠自動化流水線。莊稼成熟了,農(nóng)人們無需收割,只在田間地頭領走相當于莊稼收成的現(xiàn)金或微信上的金額數(shù)據(jù)就可以了?!懊H拉車”也僅能從歌詞里聽得,或多或少還能喚起些農(nóng)家的聯(lián)想,至于記憶里的畫面,畫面后的故事,大都漸漸黯淡或者模糊了。
   五一假期第一天,本來計劃重走井陘太行天路,逛一逛沿路的石頭村的,途徑南橫口陶瓷水鎮(zhèn),便臨時決定看上一眼,沒成想剛到村口,就看到了毛驢拉碾子,腳步就再也邁不動,跟游人一起,饒有興味地品評起來。
   對于一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農(nóng)村孩子來說,石碾子石磨還是很容易辨識的,雖然記事起,我家房子背后就是大隊的電磨房,跟那些電碾子電磨只有一墻之隔,每天晚上,我們都是在機器的“嗡嗡”轟鳴中進入夢鄉(xiāng)的。電磨代替了石磨,小麥面、玉米面高效能地產(chǎn)出,那也是農(nóng)民生活的一個質(zhì)的飛躍。于是,靠兩個磨盤咬合生產(chǎn)面粉的石磨徹底退出了人們的生活,后來,那些重達一兩百斤的磨盤,都變成了屋舍的基石,有的干脆做了泥濘路面上的墊腳石。然而,石碾子卻一直沒有保留著,這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過年要蒸年糕,蒸年糕需要碾黃米,電碾子碾的黃米面太細,也沒有用水浸泡過,蒸出的年糕不黏,不好吃。
   記憶里,每年臘月二十前后,家家都準備下一笸籮浸泡了一宿的黃米,到場院里來碾成面,然后回家蒸年糕——蒸年糕,年年高,那是年節(jié)里必備的食物,也是農(nóng)人一年里的期盼。碾米磨面是婦女們的事,我們這些小孩子做不了那些活計,就是喜歡看小毛驢被人捂了眼睛拉著碾子轉(zhuǎn)圈圈。
   石碾子的結(jié)構(gòu)非常簡單,一個碾盤、一個碌碡而已。工作原理也簡單,把碌碡裝在木質(zhì)的框架里,木框一端套進碾盤中間的轉(zhuǎn)軸上,小毛驢拉上框架的另一端,“噠噠噠”轉(zhuǎn)圈圈,碌碡滾過碾盤,反復軋過平鋪其上的谷物,谷物就從顆粒慢慢變成粉末,粉末再經(jīng)過米籮篩選,得到適宜做各種食物的粉面。
   碾盤上輾軋的是玉米,石家莊一帶叫它玉黍,大概是玉蜀黍的略稱;東北人稱之為苞米,最愛吃苞米碴子熬制的大碴粥;山西人叫它玉茭,歌劇《白毛女》里喜兒唱詞有“大春給了玉茭子面”的說法,但懷疑那玩意怎么能帶回家里包餃子;叫苞谷的地方也不少,俗稱“棒子”的地區(qū)就更多了。
   這種原產(chǎn)南美洲的糧食作物,是我青少年時代賴以生存的主糧,也是我成長時期攝取營養(yǎng)的主要來源。忘不了小學放學回家抹上香油的“油餅子”,還記得中學每個月都要向糧站送上一袋子玉米粒換來的“轉(zhuǎn)糧證”,還有每天兩頓都得吃下干巴巴剌嗓子的“窩窩頭”,然后,哥兒幾個上晚自習時,比賽著從胃囊里一滴一滴吐酸水。玉米是粗糧,玉米面做的食物不好消化,又極易產(chǎn)生胃酸,反酸的滋味我們謂之“燒心”,那個時代的學生,誰還沒燒過心呢?后來,在歷史課本上學到玉米是原產(chǎn)南美的,屬于瑪雅文明里的農(nóng)作物,誰能想到它們居然漂洋過海,成了我們賴以生存的主糧呢?
   大概是從“減肥”“瘦身”開始吧,這“粗糧”成了稀罕物。當初發(fā)誓再也不想吃的棒子面,而今每年回老家都要趁著新鮮弄回一些來,熬面糊糊;到山里去旅游,那頓中午飯也是首選窩頭就大鍋菜?!@東西搖身一變而為改善食品,成了土特產(chǎn),還承載起了縷縷的鄉(xiāng)愁。
   那天,我在視頻號發(fā)了“小毛驢拉碾子”的視頻,文友靳老師饒有興味地寫了一首兒歌,生動形象,情趣盎然,畫面感極強,一讀就知道那是諳熟農(nóng)村生活的人。兒歌是這樣寫的:
   小毛驢,捂眼罩,
   圍著碾盤團團繞。
   新鮮玉米碾成面,
   蒸鍋窩頭咧嘴笑。
   小毛驢拉碾子那是標配。農(nóng)耕時代可做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資料的牲畜并不多,除了常見的牛馬,還有騾子、駱駝和毛驢,但拉碾子、拉磨最適宜的還得說是小毛驢。小毛驢個頭小,在碾盤邊、磨道里游刃有余;小毛驢性情溫順,很少“發(fā)驢脾氣”,老人、孩子、女人都可以役使,通常情況下,碾米磨面這類的輕省活兒老人、婦女去做就足夠了,一般不會用到做重活的男勞力;比起牛馬等大牲畜來,毛驢的力量顯然不足,但它耐力極強,拉著碾子轉(zhuǎn)上一晌也不知道疲倦;我認為,毛驢拉碾子拉磨最主要的優(yōu)勢還在于它的“犟”,因為它天生不會后退,只知道向前進,就像中國象棋里勇往直前的小卒子一樣,這個特點還避免了因后退而別壞家當?shù)目赡堋?br />   拉碾子拉磨的小毛驢得戴上眼罩,這也是標配。一來,它睜著眼就會走直線,捂上眼才會順著韁繩牽引的方向原地打轉(zhuǎn)轉(zhuǎn);二來,碾米磨面時,人要打理碾盤、磨盤上的米、面,得經(jīng)常在它頭前身后經(jīng)過,讓它看到了就會本能地躲躲閃閃,這樣碾子、磨運轉(zhuǎn)起來就不均勻了,從而影響了勞動功效;第三,估計呀,不帶眼罩不停地轉(zhuǎn)圈圈,那伙計也會頭暈的。
   毛驢的眼罩用布做成,罩嚴實即可,在生產(chǎn)隊里都用老粗布札制而成,厚實、耐用,樣子也好看,有點像西方假面舞會上的面具,只是不留眼孔罷了,這倒有點像女人的文胸,特大號的。不過它不叫眼罩,而是稱作“捂眼兒”的。
   有人認為毛驢拉碾子拉磨是很不幸的一件事,因為它被捂住了雙眼,迷失了方向,只會原地轉(zhuǎn)圈圈,就這樣終其一生,最后還落得個“卸磨殺驢”的下場,實在是悲哀呀!好像有一首歌《拉磨的驢》,歌詞大意是: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以為走遍了天下的路,其實在同一個地方轉(zhuǎn)著圈,忘記了夢想和時間,不辭辛苦從早到晚,只是為了少挨幾鞭,有朝一日卸下重擔,那是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充滿了對那驢子的同情,但我以為這應該是善良人的情感泛濫。倘若驢子都是值得同情的,那么,還有哪種畜力是可以役使的呢?人并非萬物主宰,但在人類的發(fā)展進程中,有誰能離開外物的輔佐呢?利用了外物又反過頭來去哀嘆外物被利用的不幸,我不知道這樣的情感還會是怎樣的定位。
   文學里描寫驢子的作品不少,多數(shù)形象還是可愛的,比如阿凡提的小毛驢,也有罵作“蠢驢”“禿驢”的,其實,這些都不關驢的事。最著名的還是柳河東的《黔之驢》,毛驢子的樣貌以及脾氣秉性描繪得生動形象,栩栩如生,不愧大家手筆。當然了,黔驢技窮并非什么好詞語。
   扯遠了。
   井陘陶瓷水鎮(zhèn)南橫口是距離省城比較近的一個景點,也是一座千年古村落,是著名的古瓷窯井陘陶瓷遺址所在地。井陘縣本來就是太行八陘第五陘,天下九塞第六塞,是山西與河北的交通咽喉,而南橫口又處于綿蔓河與冶河的匯合處,水路與陸路交通十分便利,因而,這里歷來都是重要的水旱碼頭,也曾經(jīng)是人煙阜盛之地。這些,從依然保存的古村落建筑尚能依稀可知。
   在旅游景點里能看到毛驢拉碾子的畫面,多少有些招徠游客作秀的意味,但我覺得這樣的作秀卻是原生態(tài)的,是本本分分的農(nóng)家生活的再現(xiàn),淳樸而自然,因而是值得仿效的。比起那些穿上花花綠綠的衣服,畫上滿臉的油彩,咚咚鏘鏘敲鑼打鼓走上一遭的所謂表演,更能吸引人的眼球,也更能喚起人的鄉(xiāng)愁。
  

共 2819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毛驢拉磨是多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們腦海中難以磨滅的場景,那時候的農(nóng)村電力還不發(fā)達,很多活事都需要借助畜力。大到耕耘收獲,小到出行磨面,到處可以看到牛馬騾驢奔波忙碌的身影。讓人最難以忘懷的還是作者筆下描繪的毛驢拉碾子。在每個村子的中心地帶,經(jīng)??梢钥吹綆讉€石碾,每到農(nóng)閑季節(jié),總會有老人婦女在那兒加工糧食,那是一個很熱鬧的場景,一頭戴著眼罩的毛驢不停地拉著碌碡轉(zhuǎn)圈,婦女們一邊忙活一邊閑聊,磨面的辛苦就在你一言我一語家長里短間輕松地消失殆盡,這種充滿煙火氣息的場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漸漸消失,石碾子石磨早就讓電碾子電磨替代,而今業(yè)已變成了面粉加工廠自動化流水線。雖然現(xiàn)代人為了追求健康再次食用“粗糧”,可是這些精加工的粗糧卻再也吃不出往昔的味道,只是再次吃起兒時的飯食,不過憑空增添了幾縷思鄉(xiāng)的愁緒。一篇充滿思鄉(xiāng)之情的懷舊散文佳作,以細膩生動的文筆為我們再現(xiàn)了那個年代“小毛驢拉碾子”的熟悉場景,萬般懷鄉(xiāng)情愫盡在字里行間。傾情推薦,好文共賞!【編輯:淇水碧柳】【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F202305140006】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淇水碧柳        2023-05-09 20:38:49
  一篇充滿思鄉(xiāng)愁緒的懷舊散文佳作,把我們帶回了那個遙遠的年代!
與文字相伴,把柴米油鹽的生活過出詩情畫意。
2 樓        文友:淇水碧柳        2023-05-09 20:41:20
  社會的發(fā)展讓人們的生活條件提高了,在得到方便舒適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充滿溫馨的生活場景,那些溫暖的記憶只能永遠留在心底了。
與文字相伴,把柴米油鹽的生活過出詩情畫意。
回復2 樓        文友:荷鋤叟        2023-05-09 23:03:31
  所幸我們還有可以回憶,也能憶得起!多謝碧柳!
3 樓        文友:荷鋤叟        2023-05-09 23:02:16
  碧柳顯然也是過來人,對那個年代的生活很熟悉,不然也不會這般飽含深情。
原名,賈曄;筆名,葉中華;網(wǎng)名、新浪博客、微信公眾號名,荷鋤叟。
4 樓        文友:趙積琦        2023-05-11 10:44:09
  我們喜歡回憶過去的苦日子,也熱愛現(xiàn)在的好生活,商家也是在展現(xiàn)過去的淳樸吸引游客,老師文筆細膩,保羅萬象,借驢子拉碾子流露自己現(xiàn)在淡然的生活態(tài)度。
回復4 樓        文友:荷鋤叟        2023-05-11 13:36:11
  說得好,坦然面對就是了,過去的不能再回去,現(xiàn)在的不必去苛責。
5 樓        文友:彩蝶飛舞        2023-05-15 07:40:09
  在過去的時光里,生產(chǎn)工具有限,驢馬騾子等動物盡職盡責為人們服務一篇懷舊之作,欣賞拜讀。
愿做一株野草,簡單,自然,寧靜,美好。
回復5 樓        文友:荷鋤叟        2023-05-15 07:56:19
  謝謝彩蝶!現(xiàn)在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那些可以引起回憶的物什。
共 5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