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陳爐人心目中的美食(散文)
潑面在陜西銅川陳爐鎮(zhèn),是當地的老百姓很熟悉的面食。外地人根本不知道,作為銅川本地人知道也不多,這個美食在當地算是小眾食品。離開了這方水土,離開了這里的人,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潑面確實是當地的美食文化符號。
在八九十年代,陳爐陶瓷,繼承了耀州瓷在這里不斷發(fā)展,解放后復燒耀州青瓷成功后,陶瓷成了小鎮(zhèn)支柱產業(yè)。號稱百年爐火不滅的東方陶瓷化石小鎮(zhèn)。從耀州瓷文化圈和歷史上的行政劃分多次調整來看,這里的百姓和當年耀瓷十里窯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里的飲食,我在想是否和當地常年燒瓷有很大關系。都是提前加工好的,饸絡和潑面都屬于加工簡單,當地百姓不需等候,影響手頭的工作。我是一個美食文化愛好者,沒事總是先尋找當地美食。
和朋友來到陶瓷古鎮(zhèn),也是饑腸轆轆,不知吃些什么,當地的朋友介紹說:“偉呀!今天我給你介紹個當地美食。就是我們這里人,逢年過節(jié)招待人的事物,這里的招待也很特別。”我笑著說:“老哥,快別賣關子了,什么東西比較特別,銅川的美食沒吃過也聽說過,不是銅川人,工作這么多年血脈早已融入這片土地?!碑數氐呐笥颜f:“光說這潑字,就比較有意思,“潑”古鎮(zhèn)之習慣用語,把泡茶叫潑茶,把青菜用開水燙一燙,叫用開水潑戛子。說是面吧!不是傳統(tǒng)的關中面食,做法獨特將潑面一撮置于用煎湯燙過的蘭花高巴碗內,撒上蔥花或韮菜蒜苗未兒,用勺舀湯時避過浮沫,用煎湯將潑面一潑,碗內面稀湯煎,香辣酸咸味齊全,色澤醬紅鮮亮,上漂翡翠碧玉,一碗地道的陳爐潑面就放在了你的面前”??粗@位陳爐朋友眉飛色舞的描述,我的肚子早已咕咕直叫了。
當地朋友的話一下子引起我的興趣,我也想早早看到她的真容。潑面又不是面,處理起來也比較簡單,我只知道好吃至于它的緣由我也不清楚。常吃者,口搭碗沿先輕輕吮點湯汁,即刻滿口生津,再用筷頭輕挑幾絲潑面,吸而食之,唏噓聲中盡顯味道之濃郁,食者之貪欲。古鎮(zhèn)有美食,潑面一碗亦醉客!
我和當地朋友,也談到了地方文化,明朝時陳爐被劃分為三鎮(zhèn),上店鎮(zhèn),立地坡鎮(zhèn),陳爐鎮(zhèn),后來歷史原因并入陳爐鎮(zhèn),成為管轄的行政村。這三鎮(zhèn)也是當年生產陶瓷。
熟人的介紹,讓我們現場看到,這里的村婦將一張張攤好的潑面放在木案上晾涼,然后再一張張的疊加在一起,用平整的木板壓在上面,為了有一定的壓力,還需在木板上邊放個面盆瓷托什么的重物。就這樣壓上至少一晚上,讓攤好的潑面回性到位,就可以食用了。兩張三張的卷在一起,用刀切成韮葉面條,一撮撮的放在篩子簸箕里備用。
當地朋友很熱心的,給我介紹說:“地道的陳爐潑面首先要求材質新鮮,其次要求制作工藝考究。有一點不到位,則前功盡棄:面粉不隔年,雞蛋不隔月,米醋不摻假,蔥韮蒜苗吃時月,調料包內無陳貨。大油煉的十分好,不能過火,過火苦而不油,不能欠火,欠火嫩而腥膩?!蔽衣牭靡埠苷J真,順便也了解到熬制酸湯:水燒半煎,將備好的大料包,紅辣子角,生姜片放入,待水煎后調入米醋,精鹽,大油,再用老醬(黑糖熬制的)著色。放上一兩個西紅柿(防止湯漚)漫火熬上一會(約10分鐘)。所謂將各種味散發(fā)咬合到一起即可。
潑面,只是在當地百姓的飯桌上比較常見。特別是春節(jié)期間,每家每戶的陳爐人家家用來招待親朋好友,它和饸絡在這里并存。
一種美食代表著當地百姓生活習慣和他們的喜好,讓外面的朋友通過美食了解當地民俗文化,現在的陳爐人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物資的豐富,我想刻在他們身上的基因是改變不了,酸和辣豐富了當地的飲食,身在異鄉(xiāng)的朋友看到這些,就會思念自己的親人,因為那是家鄉(xiāng)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