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定陶官堌堆 高祖劉邦登基壇(散文)
在定陶區(qū)仿山鎮(zhèn)姜樓村南500米,有一處南北長30米,東西寬15米,高8米的官堌堆文化遺址。歷史記載是漢高祖登基之處,即漢朝的發(fā)祥地。其堌堆文化層暴露明顯,有灰層、燒土面、蚌殼坑和灰坑等,文化內(nèi)涵十分豐實。1979年被命名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
據(jù)《史記·高祖本記》載:“正月,諸侯與將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孜缒思椿实畚挥跉锼枴!惫?03年(漢高祖四年),劉邦戰(zhàn)敗項羽,平定西楚,回師定陶,曾在此召開八王會議。公元前202年正月,梁王彭越、楚王韓信等七王聯(lián)名請求漢王劉邦登基稱帝,是年二月初三,劉邦在此堌堆上舉行了登基大典,故此堌堆名官堌堆,又名受命壇或即位壇。劉邦登基稱帝,國號為漢。后稱漢高祖,立呂后為皇后,公子盈為太子,建都洛陽,后遷長安。
建國后,中國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省考古研究所,市、縣考古工作者,山東大學(xué)考古專業(yè)的部分師生多次來此地考察,并在此發(fā)現(xiàn)和采集了新石器時代和商時期的大量遺物。大量的鹿角化石、野生動物骨骼、牙齒、打制粗糙的石器、磨制精美的石刀、石斧、石鐮、有明顯的使用痕跡的蚌鐮、蚌刀,尖銳鋒利的骨針、骨錐、骨鏃,造形規(guī)范的盆、碗、罐、鬲、甕、器蓋等大批陶器殘片,均屬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遺物,同時也說明了這兒是一處古代大型的村落遺址,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漢王五年(前202年),劉邦在陽夏(今河南太康)追到項羽,并派人約韓信、彭越前來會師,但韓信、彭越故意誤期不到,致使劉邦孤軍作戰(zhàn),在堌陵(今太康西)被項羽打敗。劉邦一方面整軍固守,另一方面為了爭取韓信、彭越的支持,答應(yīng)他們打敗項羽后,把從陳縣以東到海濱的土地封給韓信,把睢陽以北到谷城的土地封給彭越,又派人勸降了項羽的大司馬周殷,并在政治上提出了“約法三章”的主張,得到了人民的擁護(hù),劉邦有了可靠的基礎(chǔ)后,與韓信、彭越、周殷等會師垓下將項羽包圍,在四面楚歌中,項羽自刎烏江,歷時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以項羽的失敗而告終。
楚霸王項羽烏江自殺后,漢王劉邦平了西楚,并依張良的主意,用安葬魯公的禮節(jié)埋葬、祭祀霸王。魯城投降,隨后揮師定陶。公元前202年正月,韓信、彭越、英布等諸侯-,共尊漢王劉邦為皇帝,此意正中劉邦下懷,遂召集群臣,假意推辭道:“寡人聞古來帝號,只有賢王可當(dāng)此稱,虛名無實,殊不足取,今諸侯王乃推本王,本王乏德,豈敢收此尊號?!比撼箭R聲道:“今大王威加四海,德比天高,諸侯王怎能與您相比,他們只能稱王,您做皇帝當(dāng)之無愧。”
劉邦假意推讓再三,然后說:“要是諸侯一定認(rèn)為這樣好,對國家有好處,我只好答應(yīng)了。”眾臣選擇吉日,制定儀式,準(zhǔn)備登基大典。劉邦之所以選擇在這個堌堆上登基稱帝,據(jù)說是因為他對上古時期的帝堯推崇備至,而帝堯的龍興之地就在定陶,也就是現(xiàn)在的陶丘遺址一帶,劉邦宣稱要效仿堯以德治理天下,因此專門來到帝堯的故都登基稱帝,抬出圣賢先祖,提高自己的身價,以此取信天下臣民。
漢王五年(前202年)二月初三,定陶氾水之陽的堌堆上,鼓角齊鳴,旌旗招展,山下數(shù)萬將士隊列整齊,呼聲震天。隨著一曲“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yáng),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風(fēng)歌》聲起,劉邦在重臣的簇?fù)硐?,黃袍加身,祭拜天地,正式登基做了皇帝,國號為漢,后來稱為漢高祖,該堌堆也因劉邦在此即位而被稱為官堌堆。
以上出土遺物與歷史的見證,對于研究黃河中下游,特別是魯西南地區(qū)的文化面貌、文化特征、族屬、社會性質(zhì)、生產(chǎn)力水平具有特別重要的參考價值,提供了真實的實物佐證。這些珍貴遺物的出土和發(fā)現(xiàn),充分證明了在遠(yuǎn)古時期,我們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著人類文明,展現(xiàn)了一幅社會在不斷前進(jìn)的歷史畫卷。有襲人之暖《官堌堆懷古》一闕:
“夕陽西墜,抬眼盡蒼茫。扶梨杖。披云氅。御寒涼。瓊花飏??M耳誰人唱。鐵蹄響。飛龍吭。胸懷暢。大風(fēng)揚(yáng)。漢劉邦。
官堌鏗鏘。有珪璋。登臺遠(yuǎn)望。東南向。清波漾。筑明堂。愁思忘。遐思釀。詩情狂。頌吾鄉(xiāng)。雪落邀人賞。青檀上。寫龍驤。前人訪。今人訪。不同框。河岸高樓聳立,看陶邑、裁了新裝。聽翁婆談笑,畫面好端詳。攜手回莊?!?br />
(人文菏澤)
2023年8月12日(農(nóng)歷六月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