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火柴綻放的“火花”(散文)
現(xiàn)在盛行一次性打火機,火柴慚漸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偶爾看到火柴,見它包裝十分精美,比當年的火柴質(zhì)量也好多了。
在很多人的記憶中,火柴曾經(jīng)是每個家庭的必備之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是被放在了第一位,而這里的“柴”,顯然也包括火柴。那時候的火柴幾乎是普通家庭唯一的取火之物,生火做飯、抽煙、點蠟燭、點油燈,都離不開火柴。在供應(yīng)有限的時代,火柴價格上漲1分可能引發(fā)“搶購”。
當年我們把火柴叫“洋火”,就像“洋釘”“洋油”“洋堿”“洋布”一樣,認為它是從洋鬼子那里進口的外來之物。其實,根據(jù)資料記載,最早的火柴是由中國人在公元577年發(fā)明的。那時是戰(zhàn)事四起的南北朝時期,北齊腹背受敵,物資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種,燒飯都成問題,后妃和一班宮女神奇地發(fā)明了火柴。后來在元朝時經(jīng)馬可?波羅傳人歐洲,歐洲人就在這個基礎(chǔ)上才發(fā)明出一度被中國人稱為“洋火”的現(xiàn)代火柴。
為了防潮,老百姓家的火柴大多被放在柴灶一側(cè)的“壁洞”里,這樣火柴就會保持干燥。用的時候取出一根火柴,捏住火柴桿,用火柴頭在盒側(cè)面的黑色磷紙上輕輕一擦,“哧”的一聲響,爆出一朵火花,火柴桿便燃燒起來??諝庵须S即彌漫著一股特好聞的硫黃味兒,那種味道,至今難以忘卻。
在我的記憶中,家鄉(xiāng)江淮地區(qū)這一帶常用的是上海蘇州生產(chǎn)的“寶塔牌”“雄雞牌”和“雙喜牌”等火柴,包裝很樸素,通常用一張薄薄的牛皮紙包著,一面是圖案,另一面寫著“安全火柴”四個字;價格也很便宜,十盒火柴一封才兩毛錢?;鸩窈械膬?nèi)盒是用極薄的木片糊上粗紙制成,像一個個小抽屜?;鸩窈械耐鈧?cè)帶有黑色的磷紙。火柴桿是木制的,火柴頭的顏色多是黑色,也有紅色、黃色和綠色。有個謎語是:“滿屋娃娃,圓圓腦瓜。出門一滑,開朵紅花?!敝i底就是火柴。
火柴盒兩側(cè)的磷紙我們叫“洋火腮”。小時候手指頭出血,撕下一塊“洋火腮”,迅速地貼在傷口上,很快就能止血,比現(xiàn)在的創(chuàng)可貼還管用呢。
印象中,老家巷子里有孿人(興化方言:男人)怕婆娘的煙民,家里的火柴經(jīng)常被婆娘藏起來。犯煙癮的時候?qū)\人手里拿著香煙干著急,翻箱倒柜到處翻找火柴,急不可耐的樣子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好不容易找到火柴,趕緊把煙噙在嘴邊,謹慎地背著風,有時還貓著腰,雙手一擦火柴,馬上攏起來,動作嫻熟得勝過魔術(shù)師,然后瞇著眼睛深抽一大口,臉上瞬間溢出陶醉的表情。
在街頭巷尾經(jīng)??吹綆讉€煙民湊攏起來,靠著一根火柴就能輪流點上好幾支煙,我們老家叫“兌火”,場景總是那樣熱鬧。
最需要提防的不是煙民,而是我們這些“小厭皮”(興化方言:調(diào)皮的孩子)。雖然兩分錢一盒的火柴不算貴,可對于勤儉持家的家庭主婦們而言,也是需好好看管的。做飯生火、夜里點燈之后就順手將火柴收起來,要不然,眨眼間就可能被孩子們偷去玩火了。
玩火是很刺激的事情。在舒家巷東盡頭的滄浪河對面任家垛田間地頭找一片枯草,火柴頭一劃,轟的一聲就著一大片。我們燒過各種東西:螞蟻、豆蟲、老鼠、青蛙……大人們擔心我們弄出火災(zāi)就經(jīng)常嚇唬我們:“細麻腿子(興化方言--罵小孩的話),玩火夜里會來水(尿)?!蔽覀儾挪还苣兀词鼓蛄舜?,曬被子也是大人們的事。
除了玩火,火柴又是兒時的一種游戲“玩具”。我們還能用火柴整出多種玩法。我們把香煙盒內(nèi)層的錫紙點著,只留下一層薄薄的像金屬片的紙,冷卻后將兩根火柴頭對頭緊挨著擺放其上,緊緊地卷起,只露出火柴桿。然后捏住一根桿,再劃著一根火柴去燒卷上的兩個火柴頭部位,片刻之后,嗖的一下,外面那根火柴桿便飛射出去。我們稱之為“火箭”。
我們還會將一溜火柴桿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挨個排起來,然后點燃其中一根??粗来吸c燃的火柴頭冒著煙,大家會興奮不已地大聲歡呼,大人們不舍得用的火柴在我們手中一轉(zhuǎn)眼就敗壞個精光。
當年還有一種玩法,我把它叫作“彈射火柴桿”。在地面上吐一口唾液,取出一根火柴,用火柴桿不帶火柴的一頭攪拌唾液和地面上的泥土,讓火柴桿粘上一點泥。然后把火柴桿豎在火柴盒的磷紙上,左手食指按著火柴頭,右手食指對準火柴桿用力一彈,燃燒的火柴桿就迅速地被彈了出去。因為另一頭有泥,正好粘在對面的墻上、樹上,慢慢地燃燒,變成一根扭曲的灰燼。其實那樣玩很危險的,好在我沒有對準巷口隨處可見廢材堆玩過我的神射“火柴桿”,要不然就是一場火災(zāi)。
還記得,當年小火柴盒上那些美麗的“火花”,更是讓孩子們夢寐以求……那時,我和伙伴們都十分喜愛火花,人火柴盒上撕下來,收藏著,可往往同一品種的火花大多。但我們不會把相同的品種扔掉,而是喊幾個伙伴在一起玩拍火花。
那時候家庭生活離不開火柴,由于日常消費品匱乏,大人們也擔心買不到火柴,所以總是一買就是幾扎。我家抽屜里裝滿了火柴,我把火花撕下來,積累了很多,常與伙伴們比花樣、比數(shù)量、拍火花。
拍火花的時候,參加的人各出一張人花放到桌上,然后輪流用手掌去拍,把火花拍翻了就屬于自已贏的,拍不翻便換對方拍。拍得桌子“啪啪”響,手也拍紅了,到最后,火花多了,高興不已;少了也不太傷心,因為火花并不難得到。
上了學(xué)后,我們都有寒暑假作業(yè),其中的題目也有許多和火柴有關(guān)的,例如用火柴擺成某種圖形,或者是擺成算式讓移動一根火柴使等式成立等。于是,火柴又成了我們學(xué)習的道具。
后來市面上出現(xiàn)的火柴盒包裝有所改進,不僅顏色鮮艷,而且火柴盒上印有各種圖案,就連側(cè)面的磷紙都變成了許多小小的點。我記得火柴盒上的圖案除了瘦西湖風景,還有紅樓十二金釵、水滸一百單八將、唐僧師徒……等火柴用完了,我們?nèi)拥衾锩娴男〕閷?,撕掉兩邊的黑磷紙,就可以得到兩張火柴皮。帶有圖畫的火柴皮就成了我們競相收藏的東西,就像當時積攢煙盒、糖紙一樣,夾在書本里,大家都攢了不少。
據(jù)說做過外交官的胡適,當年就喜歡去偏僻處的小飯館,飽餐后必帶一盒火柴留作紀念。餐館服務(wù)員懷疑他是小偷,當場將其抓獲。恰巧火柴廠老板也在這家小飯館用餐,見胡適收藏的是自己廠生產(chǎn)的火柴,于是喜出望外,這無疑是極好的免費廣告。于是不僅及時給胡適解圍,事后還寄贈了兩箱火柴給他。
如今,火柴再也不是家中必備之物,有了各種打火機后,火柴慢慢地從生活中消失。偶爾在一些賓館、酒店還能看到改進后的火柴,目的是為了商業(yè)宣傳或留作紀念,制作了一些廣告特色的火柴,設(shè)計也很精美。
雖然我不會抽煙,但每次看到火柴盒,還是會推開它的小抽屜取出一根火柴桿,聽著輕擦火柴時那一聲輕響,看著搖擺不定的火苗,聞著房間里那一縷久違的硫黃味兒,仿佛回到了遙遠的童年。
那一刻,四周是那樣安靜,火柴在風中飄搖的火苗,就像一朵盛開的火花,柔和地照亮著我的臉頰,溫柔地綻放在我記憶的深處。